返回第211章 冷核聚变(1 / 1)有腹肌的园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飞逝,六月悄然而至,夏季学期拉开帷幕。

在林栋慷慨捐赠的UCLA新实验楼中,地下实验室部分已率先竣工并投入使用。

虽然地上的实验室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工,但地下的研究空间已经洋溢着浓厚的科研氛围。

实验室内,高端设备林立,仪器上闪烁的指示灯彰显着这里的先进性。

墙上贴满了关于核聚变的研究资料,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诉说着林栋的不懈努力。

他的目标是在下学期开学前成功在这个世界上实现冷核聚变。

冷核聚变,这个理论上可能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一直被视为科学界的“圣杯”。

它代表着一种潜在的革命性能源技术,有望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格局。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充满荆棘,无数科学家为之付出了毕生心血,却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林栋深知,目前主流的供电方式,如核电站,还依赖于核裂变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重元素(通常是铀-235或钚-239)的原子核吸收一個中子后变得不稳定,随后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更多的中子。

这些新释放的中子又可以引发更多的裂变反应,形成链式反应。

然而,核裂变技术虽然成熟,但存在一些显著的缺陷。

核废料的处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放射性废料需要数千年才能完全衰变,给环境带来长期威胁。

核反应堆的安全性也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事故的阴影依然笼罩着核能行业。

此外,核扩散的风险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这些问题促使科学家们在探索更清洁、更安全的能源解决方案时,将目光投向了核聚变。

核聚变是将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太阳内部持续进行,依赖于极高的温度和压力。

要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大部分科学家认为需要创造出与太阳内部相似的条件。

这意味着需要将气体加热到数百万度,并施加极高的压力。

同时,为了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这会需要强大的磁场(如托卡马克装置),或者极高的激光能量(如惯性约束聚变),这两项技术也是还未解决的问题。

即便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难题,现有的聚变实验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如何稳定等离子体、保持足够长的反应时间以及高效捕获释放的能量。

冷核聚变如果能够实现,将彻底改变核聚变研究的格局,为人类开辟一条全新的能源之路。

林栋打开系统面板,仔细查看自己的各项能力指标。

【宿主:林栋】

【掌握学科:

数学Lv5(0/100)

物理学Lv6(0/500)

遗传学Lv4(5/100)

生物化学Lv4(0/100)

工程学Lv5(0/200)

材料学Lv5(0/200)

能源学Lv5(0/200)

编程Lv5(40/200).

..】

【学习空间冷却中】

【冷核聚变技术:已兑换】

【小型化冷核聚变技术:20】

【Mark3号(含所有材料配方,程序。不含反应堆技术):20】

【目前余额:3亿美元】

【自由属性点:0】

在进入学习空间突破相关学科瓶颈后,林栋成功将冷核聚变技术的兑换降低到了两位数。

他不再继续等待,直接点击兑换。

尽管这一决定耗尽了他积攒的所有属性点,但林栋认为这是值得的投资。

小型化技术和马克3号的优化只能暂时搁置,等待未来有机会再进行升级。

从系统兑换出来的技术,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技术方案。

这意味着林栋只需按照方案进行复现,就有可能实现冷核聚变。

但2010年的科研基础与电影或者这项技术本该存在的未来并不相符。

这意味着在复现的过程中,仍然会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

他决定从基础开始,一步步验证和优化这套方案。

冷核聚变依赖于一种现象,即在特定条件下,氘原子可以在低温下结合并释放能量。

这种现象在过去的实验中偶尔出现,但却极难稳定和重复。

根据技术内容,要实现突破,需要在实验设计、材料选择和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所以,实验室内的一切设备都是他特殊定制的。

并且这里面所准备的实验材料,很多都是在这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的。

林栋全神贯注,双手灵巧地在设备上调试着各类传感器和控制系统。

当最后一项检查完成后,第一次实验便正式开始。

林栋小心翼翼地将氘化锂溶液倒入电解池中。

启动设备,电流缓缓流入,氘原子开始在电解反应中移动。

林栋紧盯着显示屏,观察各项参数的变化。

每一个微小的波动都可能蕴含重要信息,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就在这时,苏珊穿着同款防护外骨骼装甲走进了实验室。

作为林栋的得力助手,她对这项实验同样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林,我们已经准备好进行冷核聚变实验了吗?”

苏珊轻声问道,生怕打扰到正在全神贯注的林栋。

林栋微微点头,目光依然没有离开显示屏。

“已经开始第一步了。我正在进行最后的参数设定。”

苏珊走到林栋身边,开始协助他记录数据。

她虽然对核聚变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于林栋的具体实验方案并不清楚。

好奇心驱使她询问道:“林,你能给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方案的核心吗?”

林栋稍稍放松了一下紧绷的神经,简要地解释道:“这个方案的核心在于创造一个特殊的环境,使得氘原子能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发生聚变反应。我们使用的电解池设计和强磁场是关键。此外,方案中还包含了一些创新的催化剂使用方法,这可能是突破常规冷核聚变限制的关键。”

随着实验的进行,林栋不断调整参数。

他的双眼因长时间盯着屏幕而略显疲惫,但内心的热情丝毫未减。

几个小时过去了,虽然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聚变反应,但林栋从一些细微的数据波动中看到了希望。

“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

林栋皱起了眉头,即使方案给出了理想的参数范围,但在实际操作中,他还需要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每一个参数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这需要极其精细的调整和无数次的尝试。

苏珊思考了一会儿,提出建议。

“也许我们可以尝试调整催化剂的浓度?我记得你提到过,催化剂是方案中的一个关键创新点。”

林栋赞同地点点头。

“好主意,苏珊。我们可以准备几组不同浓度的催化剂溶液,看看对反应有什么影响。这可能是突破的关键。”

接下来的几天里,林栋和苏珊不知疲倦地进行实验。

尝试不同浓度的催化剂,调整电流强度和温度。

每一次实验,林栋都严格按照系统提供的方案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微调。

他们的研究逐渐深入,反应过程中的许多细节也开始浮出水面。

在一次实验中,林栋突然注意到能量释放出现了异常的波动。

他的心跳骤然加快,兴奋地喊道:“苏珊,快看这个!这可能是聚变反应的迹象!”

苏珊立即凑过来,查看数据。

她的眼睛因惊讶而睁大,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确实有明显的能量峰值。但我们需要确认这不是仪器故障造成的。”

林栋点头同意,他们不能让兴奋冲昏头脑。

接下来的验证测试中,林栋反复观察能量释放的模式。

每一次测试都让他们的心悬到嗓子眼,生怕这只是一个虚幻的希望。

终于,经过反复验证,他们确认这确实是一次微小但真实的冷核聚变反应。

林栋和苏珊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欣喜和激动。

这个小小的成功,意味着他们向最终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就在林栋和苏珊为初步成功而欣喜的时候,实验室突然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

所有设备的指示灯疯狂闪烁,显示屏上的数据急速跳动,情况危急万分。

林栋的笑容瞬间凝固,他猛地冲向主控台,双手在键盘上飞舞。

“糟了!电流完全失控了!”林栋大喊道,额头上冒出冷汗。

“苏珊,快去观察室帮我监控能量输出,我们必须阻止反应堆过热!”

苏珊立即行动起来,在外骨骼的辅助下,她快速跑向观察室,紧盯着各项读数。

她的声音透过通讯系统传来,充满了紧张。

“林栋,能量水平正在疯狂上升,已经突破了安全阈值!我们可能面临核心熔毁的风险!”

林栋咬紧牙关,手指在键盘上敲打得更快了。

他的大脑高速运转,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及时制止这场灾难。

“我在尝试重新平衡能量分配,但系统响应太慢了!我们需要一个更快的处理器!”

很快,能量就突破了林栋预先设置的安全数值。

安全措施激活,所有反应被强行切断。

“苏珊小心!”

林栋大喊一声,但话音未落,一声巨响就传来了。

整个实验室陷入了黑暗,林栋被冲击波击飞到墙上。

以他第二极限的身体加上外骨骼的保护,在这波冲击下,都能感觉到肌肉的一阵剧痛。

他第一个念头就是苏珊的安全。

林栋向观察室里望去。

幸好那里是实验室内最安全的地方,看起来苏珊在这波冲击中安然无恙。

这让他稍稍松了一口气。

几秒钟后,应急灯闪烁着亮起。

光线逐渐驱散了实验室内的黑暗。

浓重的烟雾弥漫在空气中。

二人的外骨骼装甲自动启动了内循环供氧功能。

原本整洁有序的实验室此刻已经面目全非。

主控台上的显示屏碎裂开来,黑色的裂纹如蛛网般蔓延,屏幕闪烁着最后的微弱光芒。

电线从墙壁和天花板上垂落下来,不时迸发出危险的火花。

地面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设备碎片,有些还在冒着青烟。

精密的传感器被冲击波撕裂,精致的电路板四分五裂,露出内部复杂的线路。

昂贵的分析仪器东倒西歪,有些已经变形得难以辨认。

实验台被掀翻在地,上面摆放的玻璃器皿碎成一地晶莹的碎片,各种化学试剂混合在一起,在地板上流淌,形成一道道诡异的彩色溪流。

原本被小心收纳在防护罩内的核心反应装置现在暴露在外。

外壳已经严重变形,内部元件不知所踪。

周围的防护屏障已经完全碎裂,无法再提供任何保护。

墙上贴着的研究资料和图表被气浪掀起,凌乱地散落一地。

有些纸张被高温烧焦,边缘泛着黑色,上面记录的宝贵数据可能已经永远丢失。

灭火装置被触发,但似乎也遭到了损坏,只能无力地喷出零星的泡沫,在满目疮痍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讽刺。

林栋粗略估计,这一波爆炸至少让他损失了2亿美元。

他没有过多在意这些金钱损失,而是询问起苏珊的情况。

“苏珊,你没事吧。”

“我一点事都没。观察室的结构抗冲击能力很强。”苏珊回答道,“你要不要紧,刚刚我看你都飞出去了。”

“我能有什么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身体强度。”

林栋站起身,环顾四周,看着满目疮痍的实验室,不禁叹了口气。

“即便有着详细的指引,复现实验都这么难吗?”

苏珊走出观察室来到他身边。

“别放弃,林。我们已经取得了这么多进展,不能在这里止步。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向成功的垫脚石。”

“我没想放弃,只是有感而发罢了。但你说得对,苏珊。这次失败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一个更先进的控制系统。现有的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冷核聚变的需求了。”

苏珊似乎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灵光,她提议道:“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你用在TITIAN上的人工智能技术?AI可以比人类更快地作出反应,更精确地控制参数。莪们可以让AI来管理能量分配和安全协议。”

林栋眼前一亮。

“苏珊,你真是个天才!不过光TITIAN的算力可没办法支撑这么大的数据了,不过我有办法了!”

实验室的设备清理和重新部设正好需要不短的时间,足够林栋先把马克3战甲附带的贾维斯代码兑换出来了。

光有程序还不够,原版马克战甲里面的芯片制造图纸也很关键。

于是,在8月的最后一天,新的TITIAN(泰坦)控制系统问世了。

这个系统能够在毫秒级别内作出决策,精确调节反应的每一个参数,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作出反应。

它融合了贾维斯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林栋对核聚变过程的深入理解,是一个真正的技术突破。

林栋和苏珊站在实验室中央,看着重新组装的设备和闪烁的显示屏。

“好了,让我们再试一次。”

林栋轻声说道,手指轻轻悬在启动按钮上方。

失败的阴影如幽灵般萦绕心头——抛开经济损失不谈,光是等待新设备生产的时光,就将吞噬掉一到两个宝贵的月份。

这段时间,对于争分夺秒的研究来说,无异于一场漫长的煎熬。

“一切就绪,林,我们会成功的。”

苏珊的声音如一缕暖阳驱散了林栋心中的阴霾。

林栋转头,深深地望进苏珊的眼眸。

在这一刻,所有的支持与付出都凝聚在这温柔的对视中。

他毅然按下了启动按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