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两个时辰未见,姜良竟似历经沧桑,面容憔悴,连往日的精气神也大打折扣。
李相鸣关切地道:“若你心系何敬,不妨将他接到小岚谷,顺便去看望一下你的师门。”
姜良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哀伤:“我确实要去找大师兄,但灵武门,我是不会再回去了。”
李相鸣闻言,欣慰地点了点头。
何敬回山,能得到一大批灵武门弟子的支持。
除了本身的威望外,只能说裴温这个掌门,并不合格,至少不得人心。
那么姜良回去,势必也会面临与何敬相似的局面。
这灵武门掌门,他是争还是不争?
争的话,就要和裴温反目成仇。
裴温不顾往日情谊,对大师兄何敬毫不留情,姜良心中未必没有怨恨。
但他真正要过的,还是师父灵武上人这一关。
灵武上人有筑基修为,姜良想以武力夺取掌门,基本不可能。
唯有徐徐图之,取得灵武上人的信任,方得击败裴温,执掌灵武门。
然而,当年姜良因为区区一枚驻颜丹,就遭到灵武上人责罚,不就是因为他不懂得隐忍和讨好师父吗?
他根本没有信心走上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可若不争,又辜负了那些曾经亲近、崇拜他的师弟们的信任。
甚至还会被他们误解、怨恨。
何敬正是无法承受这些弟子的目光,加上心有不甘,这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结果下场凄惨。
姜良对掌门之位并无太多执念,对他来说,最好的选择便是避开灵武门这個漩涡。
但想明白这点不难,真正做到却不容易。
尤其对姜良这种很重感情的人来说。
如今,姜良做出取舍,这不仅意味着他放弃了争夺掌门之位,更表明了他与灵武门之间彻底划清界限。
对此,李相鸣自然感到非常高兴,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带我去看看灵田吧。”
“是!”
两人步行至小岚谷的另一侧,这里的灵田,没有得到灵泉的灌溉,灵植长势明显不如迟家灵田,但李相鸣目光所及,看到的灵田起码有四十亩以上,而且非常集中。
姜良轻轻缓了一口气,介绍道:“目前我麾下有四十六人,除了六人不事生产,负责巡查周边,其余四十人都称得上是灵农。两年间,我们共计修建了四十五亩灵田。”
“四十五亩?”
李相鸣听后,不由颔首。
灵田之所以能够种植灵植,根源在于土壤中蕴含充沛的灵气。
按照这个标准,越是靠近灵脉的土地,越适合开发灵田。
所以中古时期,对于灵田的选址,是很讲究的。
但随着修真界的发展,修士有了更多的手段人为打造灵地。
比如布置聚灵阵。
聚灵阵就能将附近的灵气,聚拢在一起。
只要当地灵气不是匮乏得太离谱,那么经年累月之下,阵中土壤所蕴含的灵气,自然少不到哪里去。
然而,这时候的修真界,对于灵田的认定有了更高的标准。
灵气充沛,意味着灵植能生长,却不一定长得快。
于是,修真界诞生了各种能够催化灵植的灵肥。
这就造成一个现象,哪怕一块十分普通的灵田,但经过灵肥的滋润,其灵植生长速度也远超灵脉之地里面的野生灵植。
自此,灵田的选址和扩建,不再困扰修士。
比如李家的灵田,就不是精挑细选、东一块西一块选出来的,而是通过中庭边缘的普通田地改造而成。
虽然一开始,这些普通田地完全够不上灵田的标准。
但李家在附近布置聚灵阵,又不断用灵肥滋润,没几年就收获了大片的灵田。
小岚谷迟家,布置不起大范围的聚灵阵。
他们的灵田,是用灵泉浇灌,再辅以灵肥培育而成。
至于姜良这边,则更为简单,直接通过李家商队,从蒲水坊市购进灵壤,再与原有土壤混合堆积灵肥,形成灵田。
也唯有这种办法,才能在两年内修建四十五亩灵田。
不过,这种便捷方式培育出来的灵田,只能种植一些普通灵稻、灵草。
想要种植那些动辄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能成熟的灵药,需要根据它们的习性,量身定做打造药田,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相鸣不奢望在小岚谷种植珍贵灵药,他给姜良的要求,就是以最快速度扩建一百亩灵田。
而现在,姜良已经将这个目标,完成了接近一半。
“花销几何?”
李相鸣继续问道。
姜良回答道:“去年在勤务院招募了15人,修建了十五亩灵田,今年又陆续招募了25人,修建了三十亩灵田,每人的月俸是2块灵石,两年加起来的灵农俸禄,是1320块灵石。此外今年特意招募了6名护卫,月俸3块灵石,我自己的月俸是50块灵石,加起来316块灵石,灵壤前后花费300块灵石、灵肥以及各类药水、灵液花费近200块灵石,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加起来,差不多有100块灵石,共计2236块灵石。”
“嘶~”
李相鸣倒吸一口冷气。
短短两年,就花费了两千多块灵石,
要知道,姜良等人,是他自行招募的,没通过家里。
这期间所有的花费,都出自他一个人身上。
他之所以有这笔灵石,还是得益于蒲阴山会馆的贡献。
当年李相鸣成立蒲阴山会馆后,规定每个会员收取100块灵石的入会费。
原本,李相鸣是打算将这部分收益和家里共享的。
但没过多久,他推行捕兽房改革,让捕兽房成员以猎妖团的形式活跃在蒲阴山。
此举间接强化了李家对蒲阴山的控制。
但李家明面上的力量几乎消失殆尽,蒲阴山会馆中李家的席位,形同虚设。
家里对蒲阴山会馆知之不详,也没办法给到蒲阴山会馆任何实际的帮助,甚至从一开始也没有任何投入。
李相鸣索性便把这部分收益纳入自己囊中。
要知道,当年李相鸣在蒲阴山,第二次游商集会后,加入会馆的仅有十五人。
而如今,蒲阴山会馆有将近六十个席位,里面不仅有代表个人的游商、坐商,也有以集体身份参与的商队和商会。
换言之,李相鸣这几年,单是席位费就收了将近4500块灵石。
不过,这笔灵石却没在李相鸣手里。
因为自从离开蒲阴山后,捕兽房以及蒲阴山会馆的事宜,全权由李相风、李相霆负责,收钱自然也是他俩去收。
为了安两人的心,李相鸣又特意分了他们一人一成,并且交代他们每隔半年,送500块灵石到姜良所在的小岚谷。
本以两年2000块灵石,足够姜良用了。
没想到还要姜良倒贴。
“收益呢?”
李相鸣不甘心地问道。
姜良瞥了他一眼,摇摇头:“没有收益,目前只有十五亩灵田种了灵植,其余三十亩灵田,正在积攒肥力。而且新田不似迟家的灵田,可以直接种植青仙稻、月见草,我们目前种的,是最普通的玉泉稻,即便收割、顺利卖出,也就250块灵石左右。”
李相鸣闻言,更加难受。
2000多块灵石换回250块,这谁能接受得了?
其实,种植玉泉稻,根本用不到太多灵农。
毕竟玉泉稻是最普通的灵植之一。
正常来说,一个经验丰富的灵农,足以照看三到四亩灵田。
十五亩玉泉稻,配备5个灵农,绰绰有余了。
这样他们的薪资加起来,也就120块灵石。
哪怕灵米只卖出250块灵石,李相鸣还有很大的赚头。
但姜良的主要任务,是开辟灵田,他麾下的灵农,主要从事的也是这个方向,玉泉稻不过是随手种下的。
虽然现在的灵田不挑地方,但耗费的时间和力气,却比以前多得多。
单是堆肥,就得重复数十次,方能培育出真正的灵壤。
如果李相鸣想修建大面积的灵田,前期的人工成本必不可少。
想明白这一点,李相鸣只好认了,谁让他当初决定在小岚谷开荒呢?
这时候,姜良安慰了他一句:“明年这时候,应该会新增至少四十亩灵田,若是再招募一些人手,我敢保证可以扩建超出百亩灵田。”
“百亩够了!”
李相鸣急忙说道。
小岚谷毕竟偏离李家,又没有护山大阵,他哪敢在这里投入太多?
没得到李相鸣的支持,姜良还遗憾地“哦”了一声。
不过他很快转移话题,问道:“将来小岚谷都种些什么?跟迟家类似?”
李相鸣迟疑了一下,回答道:“这个或许要等专业人士来规划。”
“专业人士?”
姜良十分好奇。
李相鸣也不藏着掖着,坦白道:“原本我是想把小岚谷打造成自己的基业,种些灵草赚取灵石,反哺自身,你也知道我出身李家,找几个销路不成问题。但现在,我有了新的想法,小岚谷的灵田,我打算租给别人!”
“租出去?”
姜良瞬间皱起了眉头。
他在小岚谷辛勤奋斗了两年,对这里的生活才刚刚适应,李相鸣就要把灵田租出去,那么他和他麾下的灵农,将以何身份立足?
“你放心,我对你早有安排。”
李相鸣看了他一眼,真诚地道:“原本让你来小岚谷,就是权宜之计,以你的才能,留在这里种地太浪费了。我看谷中有商队运作,悠言说是你组织的,足见你对商贾一道,也不乏了解,我这次造访小岚谷,一来想看看这里的灵田,二来就是想聘请你经营商会。”
“商会?”
姜良愕然:“你们李家不是有市锦房吗?还需要经营商会?”
“需要!”
李相鸣目光深邃:“市锦房有不少店铺位于外界,各商队也都杂乱无比,全靠执事指派人手管辖,身处泰来峰的掌事反而并不知情,我已经重组市锦房,成立了当归商会,统一打理麾下产业。但我不是为了当归商会来找你,而是希望你与我一起成立一个新商会。”
姜良听罢,更加惊讶:“你我一起?不经过李家?”
“没错,当归商会说是商会,但更像是一个家族机构,有自己的职责,比如它会优先兜售李家的产品,而我们的商会,则更贴近于大众所认知的商会,以盈利为目的。”
姜良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不停踱步。
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地吐了一口气,说道:“我有什么好处?”
李相鸣笑了笑:“你现有的俸禄不变,依旧是每月50块灵石。组建商会以及前期经营的费用,我一力承担,盈利之后,我八你二。你别嫌少,将来指不定要有外人加入,总得留点好处给他们。”
姜良陷入沉思。
李相鸣继续说道:“你已经练气九层,也是时候考虑筑基的事情了,你觉得在小岚谷,能攒够换取筑基丹的灵石吗?又或者说,你有独自筑基的把握吗?”
姜良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李相鸣刚刚历经筑基大关,自然清楚筑基的艰难,他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劝道:“反正你也不打算回灵武门养老,何不跟莪一起,做一番事业出来?”
提起灵武门,姜良轻轻叹息,问道:“若是商会经营不善呢?”
“你我各自承担风险。”
李相鸣毫不犹豫地回答,随后他又露出微笑:“但你最坏也只是浪费一两年时间,我却要扔下成千上万块的灵石。”
闻言,姜良终于下定决心:“你若是信任我,我陪你便是。”
“哈哈,你不会后悔这个决定的。”
李相鸣很高兴,来之前他其实并没有把握说服姜良。
因为姜良很有主见,也很聪明,不像唐雪雁能被人轻易忽悠。
区区两个人,白手起家,组建一个毫无根基的商会,在修真界走南闯北。
这种事情听起来就不靠谱,以姜良稳重的性格,八成是拒绝的。
所以李相鸣才想着透露灵武门的内斗,刺激一下姜良,没想到效果拔群。
姜良重感情,听到原本亲如兄弟的大师兄和二师兄反目成仇,甚至连师父灵武上人都掺和其中,自是伤心欲绝,连灵武门都不敢回去了。
只要姜良不想着回灵武门,那么孤身一人的他,出路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跟着李相鸣,至少每月能拿50块灵石,或许就已经是他最好的选择。
“商会叫什么?如何运作?”
姜良答应之后,很快进入状态。
李相鸣摸了摸袖中的黑水玄蛇,回答道:“就叫灵蛇商会吧,你担任会长,第一个商队我已经帮你准备好了,目前安置在长阳谷,你到了之后,带领他们顺着戴江到蒲水坊市,找一家叫做百草坊的店铺,收购灵草,记得胃口要大,不要怕花灵石,直到收购到这种灵草为止。”
说着,李相鸣取出一块玉简交给姜良。
姜良探入神识,看到了一份商会的短期规划,以及一株灵草的模型。
他不由皱起眉头,狐疑地看着李相鸣:“这就是你成立商会的目的?”
“当然不是。”
李相鸣轻笑一声:“你相信我,灵蛇商会有我在垮不了,至于这个,你就当做是一种试炼,总之这是2000块灵石,你先拿着。”
姜良看到李相鸣手中的储物袋,陷入纠结。
李相鸣分明另有目的,商会不过是一个幌子。
但眼前的灵石也做不了假,他犹豫片刻,还是接过:“希望你不要戏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