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加官进爵(1 / 1)葡萄无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仅隔了一天

“辛”字号船队便接踵而至,先后停靠上了光明镇1号,2号和4号码头,同时又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那艘失踪的货船,在经历暴风雨后迷失航向,正好被北上的“辛”字号船队遇上,便顺手带了回来。

虽然有6名船员受伤,两名失踪,好在船体没有实质性的损坏,货物也没有损失,船舶修缮一下还能用。

对于这类受过创伤的千石福船,一般是经过评估后,认为不能够胜任远航的转入江河船队,继续发挥余热。

如今日益庞大的郑氏船队不缺船员,难民中也有很多船家,这些是社会底层贫民的一部分,大多愿意前往南洋博一个光明未来。

派往北美洲的千余船员,就是从这些人手中千挑万选遴选出来,要求是年轻力壮,有长期在水上生活的经验。

集中培训一下。更容易迅速上手西洋大帆船的水手工作。

考虑到两個船队时间接近,郑国辉索性将其合二为一。

挑选其中船况优良的21艘船,组成新的“庚辛”船队,由光明号大帆船领衔,一次性载运7100余名华人移民和大量南下物资,再次扬帆远航。

他自己携带家眷,乘坐前往金陵的千石福船队顺利抵达下关码头,回到了阔别二月有余的金陵城老巢。

这次没有费事的将夫人的陪嫁家具带过来,而是留在了通州老家,随身只带了一些衣物细软,轻车而行。

金陵城这里什么都有,甚至还有来自叛匪皇宫里的精美陈设,整块紫檀雕刻而出的九龙云榻,雍容大方的龙凤戏珠大床,而且不是一套,足有六七套之多。

其来源已不可考,等级最次的皆为王府之物,可以说是无一处不精美。

鼓楼大宅内

大宅内的建筑飞檐斗拱,正堂大殿气象万千,内宅的院子套院子,极具气派。

就连院子里的古杏树都有几百年历史,三人合抱粗细,经历了无数的岁月沧桑。

郑国辉刚回到金陵,就听到来自京师的好消息;

常州籍大粮商王进财“低买高卖,以劣充好,贿办军粮,恶行昭彰”罪名已定,经报圣上勾决,判了个“斩监候”,全家成年男丁七口将于秋季押赴午门问斩。

其余妇孺人等充入教坊司,同案其他男丁流放千里,发与披甲人为奴。

关于江南布政使遏隆没有进一步消息,但是京师里的小道消息传言,此人拟巡抚陕西,也就是明升实降。

陕、鲁、豫这三省之地,是捻匪横行的地盘,地瘠物薄,遭受战火殃及甚深,可不是什么好去处。

陕甘还是回乱的重灾区,朝堂已经明旨调左宗棠入陕任总督,勘合剿乱,估计又是一片兵火连天的局面。

要说陕西巡抚也是方面大员,仅次于总督之下。

可左宗棠是什么人?

那是一个手腕儿极为强硬的朝廷重臣,向来是军政事务一把抓,遏隆在他的手底下不但要谨言慎行,而且不能过于贪贿,防止被抓到小辫子参上一本。

可以想见,遏隆的苦日子在后面呢。

这一天

恰逢朝廷左都御史勒克德浑大人经返金陵,江南省军政官员俱都前往下关码头迎接,然后一同前往布政使司衙门,很是一番热闹。

左都御史勒克德浑大人是朝廷按察院的满大臣,按规矩,满汉各设其一。

他不是为了大粮商王进财的贪渎案而来,这点小案子,麻烦不到左都御史勒克德浑大人,朝廷也不会重视。

他是受皇太后所命,前往湖广道密查太平天国财宝一事。

长毛乱匪于金陵建国十几年,东南半壁江山的财富被搜刮一空,数额极其惊人。

谁知城破后,仅得天王金印一枚,其他缴获寥寥无几,宫里的那位怎么可能甘心?

这不,到左都御史勒克德浑大人已经是第四拨了,到现在都没查出个名堂出来,看来也是个糊涂案子。

曾国藩调入南直隶任总督,曾国荃早就被迫辞去了江南巡抚,如今客居山野,已经不是朝堂中人。

据说朝堂有意任命新的湖广总督,人选还在筛查之中。

这位新的湖广总督,肯定也肩负着密察天国财宝的重任,那可是在刀尖上跳舞,让人都为齐捏一把汗。

勒克德浑也算精明,就在湖广道的外围转一圈了事,磨了几个月工夫,根本不敢细查下去,否则这条命都会丢在湖广道。

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切的巨大危险。

在布政使司一阵叙谈后,当下大摆宴席,为勒克德浑大人接风洗尘。

布政使遏隆,按察使吴维成,江南副将郑国辉,江宁知府曹玉成,防守尉郑守业(四叔)等一众军政官员俱都在座,场面一片欢欣。

酒席散后,各回其府。

郑国辉红着脸回到了内宅,隔着老远就是浓重的酒气,这让夫人看的哭笑不得。

连忙吩咐道;“赶紧把菠萝汁端过来,给老爷解酒。”

冬梅端着菠萝汁匆匆而来,郑国辉接过碗来,便“咕咚咕咚”几大口喝了个干净,放下碗来,抹一把嘴说道;“爽”。

如琴已经拿来了热毛巾,动作温柔的将郑国辉的手擦干净,又换了一条热毛巾,帮老爷将脸又擦干净。

如今这些贴身伺候的活儿,都归如琴和冬梅二人,这两个俏丫鬟也是老爷临幸过的暖床丫鬟,每个月例银20两,每人还有一个专门的小丫鬟服侍。

这待遇,比其他的6个丫鬟都高了一头。

在府里

暖床丫鬟的地位仅次于侍妾,或者说姨娘,而高于其他一切丫鬟。

在同时陪嫁入府的8名俏丫鬟中,如琴和冬梅二人已经领先一步,得到了老爷的宠爱,自然身价倍增。

“老爷,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在外面又吃多了酒。”郑李氏坐在了身边的椅子上,开口问道。

郑国辉嘿嘿一笑,拿起桌上的火龙果吃了一口,感觉舒爽的嚼着说道;

“这次左都御史大人前来,与本将军相谈甚欢,无形中冷落了遏隆。

你没瞧见他那个脸色,就好像本将军欠了他300贯一样,看着就舒心提气,这老东西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斗败了此人,岂非一件妙事?”

“老爷怎还如此稚童心性,岂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以得失论英雄方为仕途修心之道,好恶分明难以长久也。”郑李氏温柔的劝说道。

“夫人教训的是,我……”

郑国辉说着伸手抓住夫人的纤纤玉手,结果当即就被甩开了,还吃了个大大的白眼。

如此孟浪之举,岂不惹人耻笑?

夫人年龄不大,处处维持着端庄的做派,那一副精致容颜极为惹人怜爱,稚气未消。

若在上一世顶多上高中,却是小大人的模样。

郑国辉手被甩开也不以为意,嘻嘻一笑后说道;“就如二叔一般平日里泥雕木塑的菩萨似的,每日三省吾身。实在无趣极了,老爷我还是喜欢活泼些。”

“你呀!真是拿老爷没办法。”郑李氏叹息的摇了一下头,一副“我尽力了”的模样。

这副绝美的容颜撒娇也好,叹气也好,就连怒起来也极有神采,看的郑国辉心摇神曳,忍不住又要伸手去捏她的细嫩脸颊。

郑李氏心有默契,见到老爷眼神不对便率先站了起来,躲过了这一狼爪。

她匆匆起身离开说道;“妾身去看厨下炖的羹汤,如琴服侍一下老爷,我去去就来。”

说完,便逃也似的离开了。

她最怕老爷的这一招,打也不是,骂也不行,劝了也不听,若是被捉住在下人面前哪有什么脸面,羞也羞死了。

只能落荒而逃,暂时避过这一遭。

郑国辉站起身来,边走边说道;“如琴,冬梅,你们两个到书房来伺候。”

说完便大步向前行去,如琴和冬梅两个俏丫鬟无奈的看了一下对方,分别收拾起了茶盏,水果和热毛巾等物,放在托盘上端着跟进去了。

也不知道老爷要玩什么花样,她俩这样的暖房丫鬟,无论老爷提什么过分要求,都必须得满足,更无法躲避。

半晌过后

如琴和冬梅两个俏丫鬟红着脸,低着头从书房出来,一溜烟的就躲进了自己房内,关上门不出来了。

书房里

郑国辉神清气爽的喝了一口热茶,这才把注意力放在手上的公文上,翻开批阅了起来。

如今他的手上兵力2万余人,得到兵部行文,升赏郑国辉为江宁总兵,依然是从二品,明确统辖兵力为“江宁镇”,是地方守护的绿营兵。

朝廷浩敕郑李氏为二品浩命夫人,赏金册玉碟,赐朝珠官服,

一般而言

朝廷以区域划分,提督总领一省军务,是绿营兵的最高长官,满族驻防将军暂且不提。

省之下设数个重点区域以总兵驻守,称为“镇”,“镇”乃是绿营兵最高等级的军事单位。

各镇之下又分“协”,以副将统领。

副将以下的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的驻军单位为“营”,郑国辉派遣到徐州,淮安,维扬,镇江,通州各府的兵力,就是“营”。

以皖省为例;

全省只设二镇,即寿春镇、皖南镇。

寿春镇总兵统领镇标二营,兼辖六安等六营。其中镇标设游击一人,右营设都司一人,两营中军设守备各一人,千总四人,把总九人,外委十四人。

六安营设参将一人,中军守备一人。

颖州营设游击一人,左军、右军各设守备一人,龙山营设游击一人,左军、右军各设守备一人,泗州营、庐州营、亳州营各设都司一人。

在江南省,分设江宁,姑苏二镇。

郑国辉就是江宁总兵,而姑苏总兵张树声如今在豫省剿匪,已经去了一年多了,返回遥遥无期。

没个两三年时间,估计回不来。

因围剿捻军南犯,守土有功,郑国辉提出的升赏名单,在兵部得到顺利通过,恭亲王奕訢那里一路绿灯,这就是背靠大山的好处了。

原徐州防守尉何汝霖,淮安防守尉郑家宝,江宁府防守尉郑守业(四叔)共计三人,皆升赏参将衔,加官晋爵,光宗耀祖。

这其中

郑守业啥也没干,就是帮着郑国辉守好了金陵的这一摊子家业,于是又升官了,标准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可现在的官场就是这么个情形,另有胡祖清,董焕章等6人晋升游击将军,11人晋升守备之职,可谓皆大欢喜。

这些人都是郑国辉的亲近心腹,要么就是血脉同族,诛连的时候一个都跑不掉,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郑国辉这次的升赏,源于年前对江南布政使遏隆坚决的反击,这极大的提振了恭亲王党的士气,如今是酬功的时刻了。

恭亲王的笔头稍微一歪,江宁总兵之职就到手了,当真是爽歪歪啊!

在夫人面前,郑国辉也难掩心中雀跃的心情,这对他的南下计划来说,不亚于一针强心剂呀!

朝廷中省级大员统称为“督抚提镇”,督是总督,抚是巡抚,提是提督,镇就是总兵官了,尊称为“军门大人”。

郑国辉如今这个“军门大人”是实至名归,再无半点水分。

郑国辉盘踞在江南省,手握重兵,通过私盐、粮食和布匹生意,与各府县暗中勾搭,互为臂助,经营出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斗败了王氏粮商后,郑氏粮商在苏皖地区一家独大,经营的愈发顺遂,规模滚雪球一样的膨胀起来。

经营这个粮食生意,其实赚头不大,除了打点官府各处以外,一年也就是十几万两银子的分润。

郑氏一族各房头全投入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当浩大。

分到每一房头上,也就万把两银子的所得,再去除分润给出力的亲戚友人,能到手四五千两就不错了。

关键是这门生意所用的人手众多,仅郑氏船队就有400余艘大船,雇佣13000余名船工,沿江各码头雇用的力工高达数万人,影响力极大。

运粮船队回返的时候,总会在货物上夹带一些难民,起到了汇拢的作用。

这对郑国辉开发南洋的计划至关重要,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