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手段(1 / 1)葡萄无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教室里

有几个学员班级正在上课,郑国辉在教官的陪同下,一一前去巡视。

每到一处,学员们皆全体起立敬礼,他依次勉励了几句,总是能够激起年轻学员们的热血澎湃。

在最后一句中,郑国辉宣布“今晚加餐”,这赢得了年轻学员们一致的热烈欢呼声。

他们的要求就这么简单,晚上多蒸几个馒头,加一個肉菜而已。

出来以后

郑国辉边走边问道;

“教官先生,学员们对开设的数学,英语,军事历史,军事绘图和地理,战术分析,连队作战指挥,武器简史这些课程,是否都能够适应?”

“将军先生,总有那么一些学生表现的很出色,有着非常旺盛的求知欲望,像海绵一样吸收一切知识。但也有落后的人,这并不奇怪。”

“哪一门课程,学员们认为比较困难?”

“应该是英语和军事绘图和地理这两门课,军事绘图应用到比例尺。恕我直言,华夏的图画更倾向于写意,似乎从来就没有类似的数学概念。”

“这不奇怪,深入探究的话,就要牵扯到中西方文化哲学的不同。引申开来话题太大,那么英语呢?”

“可能是语言环境吧,学员们在此前从未接触过,也未想象到世界上还有拉丁文字的语言。在很多的学员心中,认为华夏就是整个世界,这显然是很偏颇的认知。”

“所以,在这里的学习对每个年轻人都非常重要。”郑国辉用这句断语结束了交谈,并且对教官先生说道;

“感谢你们的付出,先生们,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睁眼看世界,这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而你们的杰出表现,将会得到应有的赏赐,每个人都会有相当于10英镑的奖金,现在可以欢呼了。”

果然还是真金白银打动人心,十几名英籍教官高兴的怪叫起来,连连送上飞吻。

这让站在一边的郑生极为不满,用一双要吃人的眼睛瞪着这些鬼佬,嘴里嘀咕说道;

“一群该死的杀才,竟敢猖狂若厮?若不是老爷护着,我阿生就把你们一个个脑袋都拧下来当球踢。”

郑国辉听了莞尔一笑,浑不在意。更没有要阻止训斥的丁点儿想法。

这是忠犬护主,岂能凉了人心?

既然赏赐了英籍教官,教导团里的40多名华人教官也不能少,郑国辉大手一挥,每人赏赐10两纹银,这等于本月双俸了。

华人教官倒是懂得规矩,齐齐扎千儿道谢。

结束了上午的训练,各营头以及教导团学员们,分批被拉到了操场上列队,聆听长官训话。

郑国辉对这样的场合早已驾轻就熟,他经常巡视各地驻军,近期即将北上前往维扬,淮安和徐州等府,视察一线驻扎官兵。

每到一地

必深入到军营中嘘寒问暖,听取官兵们的需求和不满,切实的予以解决,这赢得了从上到下的一片尊崇之心,甘愿为将军大人卖命。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郑国辉作为上位者,放低姿态来到官兵中,这对所有的官兵本身就是极大的鼓舞。

士卒们的想法很简单;

将军大人把我们当人看,给饭吃,给衣穿,活的有尊严像个人样,那就把这条命卖给将军大人。

更别提军营中一直有传言

那些南下的弟兄们,到了南洋以后建立军功,将军大人不但给发女人,而且还给田给屋,退役后安置去处,可保一生衣食无忧。

这种天方夜谭般的说法,简直做梦也想不到。

然而下南洋未来的那些船工言之灼灼,提到很多人的名字都能对得上,无形中,让军营中的士卒们心情更加火热了。

谁都想被挑中下南洋,这些曾经无数次经历生死的汉子,压根不在意生死,更渴望能过上传说中那样美满生活。

在去年入伍的新兵中,就有很多是崇明岛的屯民,他们有些同伴做了船民,有些同伴下了南洋,消息自然灵通的一些。

但这事儿在军营中严禁谈论,传播,也仅限于少部分人知道。

从4月初开始

郑国辉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将全省各地的驻军全部巡视了一遍。

每到一处,深入普通官兵营中嘘寒问暖,又是勉励打气,公开训话狠狠灌鸡汤,这都是常规操作了。

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查撤了一些渎职军官,加强了军律军纪。

返回后

便以江宁总兵的身份发布调令,对徐州参将田沛霖,淮安参将郑家宝,江宁参将郑守业,游击将军胡祖清,董焕章等人进行了岗位轮调,并且涉及到了一批守备和千总级军官。

其目的就是改变“兵为将有”的传统弊病,每隔一段时间,这对高级军官实行轮转任职,彻底割裂其与原有部队联系,

最关键的地方,就是不能够在某一地任职时间太长。

这一系列的调动,极大地巩固了郑国辉在江宁镇绿营军中“唯我独尊”的地位,无人可以抗衡。

有十多名私下里曾发牢骚,言谈举止极为狂妄的军官也被调动审查,然后就无声无息的消失了,再也无人见过。

郑国辉对军队实施铁腕控制,对任何冒出来的苗头,都及早的予以扼杀,镇压,从不留任何情面。

即便是一些通州团练的老人,触及到了敏感的禁忌,在私下场合里大言不惭,不知敬畏,也会毫不留情的予以清除。

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军队的纯洁,保持唯一且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将军大人的号令。

五月初三

郑国辉下令进行军队轮换,以金陵驻军三千人轮换徐州驻军三千人,以金陵驻军一千五百人人,轮换淮安府驻军一千五百人,以金陵驻军八百人,轮换淮扬府驻军八百人。

此次轮换共计5300人,轮换下来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精锐士兵,直接前往崇明岛休整,准备奔赴南洋。

金陵驻军缺额5300余人,由各地征募的6000余新兵补充,在金陵本地展开军事训练,一应军营和训练场地都是现成的,后勤供应也非常成熟。

如今的金陵城,成为了江宁镇所辖训练新兵的基地,共有六处营地同时开展组训,有能力同时训练上万新兵。

郑国辉一直压着自己的军队规模,用“偷梁换柱”的方法向南洋输送精锐军队,做的小心谨慎,尽量不给人以口舌把柄。

江宁镇麾下各部驻军,在兵部中都有备案,是有编制的绿营兵力。每个营头多少人,驻防兵力多少人,数量不可能随意增减。

这事儿可不能开玩笑,吃空饷、喝兵血也就算了,这几乎是朝廷里公开的秘密,哪个将军都这么干,最多责罚一番。

可若是私自扩军,一旦被人抓到把柄,恭亲王奕訢都保不了郑国辉,很大概率要人头落地。

只问一句“意欲何为”?

吃空饷、喝兵血是贪银子,那私下里扩军就要往里面贴银子,劳心费力不讨好,若无不臣之心,那“意欲何为”?

这样的灵魂拷问,很难有合理的解释。

那有人说,江宁镇大肆招募兵力,岂能掩人耳目?

这又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各地官员向来报喜不报忧,报上朝廷的都是喜报,而损失则哑巴吃黄连闷了下来。

朝廷上素知这种现象,例如剿匪时,伤敌1000,自损800,上报大捷中自损只有80人,剩下的损失就闷了。

只要你不上报,朝廷也不会细究。

下面官员将手尾处理干净就行,不要任人闹将起来,脸面上须不好看。

类似的情况放到江宁镇,在捻匪南下时屡次围剿,却伤亡寥寥无几,报到朝廷上的都是大捷,全歼匪军云云。

朝廷勘核后论功行赏,江宁镇从上到下都升官发财了,那么损失就从其他的地方找补,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只要最后兵力总数还是那么多人,朝廷就不会多加过问。

由于当今社会上消息的闭塞,江宁镇在十几个府募兵,每个府也就是几百人上下,闹不出多大响动。

最终招募了多少新兵,外界也只能猜测而已。

郑国辉在新兵入营后,手上的军政事务就告一段落,可以安心筹备下南洋的相关事宜了。

“仙侪兄,现在你那里还能拿出多少银子?”郑国辉看李鹤章坐了下来,殷勤的将茶水向前推了一把,然后问道。

李鹤章轻叹一声,如今下南洋的船队增加到了12支,各种大小船舶170余艘,雇佣的船工水手六千七百余人。

这么多人吃马嚼,还要发放薪水银子,每个月的净支出就是十一万七千多两,这还没算上船舶支出及修缮费用。

船舶支出包括更换扯坏的船帆,绳索,铁锚,补充的木桶,储备材料及购买桐油,油鬃,红麻等一应事物。

月均3.2万至3.5万的华人移民,坐吃山空,银子就“哗啦啦”流水一样的用出去。

哪怕有私盐和热带水果两项暴利的生意打底,也存不住什么银子。

军门大人花钱可谓是一把好手,在京津地区南风堂可是打出了名头,每个月在京师得有5万两银子,津门也能入账1万多两银子。

可这个钱根本到不了李鹤章手中,直接就转给了万国通宝洋行,作为二期设备的订购款,而且还远远不够。

今后京津地区的银子,就别指望到账上走一圈了。

一想到这个,李鹤章就满腹怨念,端起茶盏来喝了一口,直接回应道;“没有,军门大人花银子比赚银子都快,仙侪委实没有法子。要不……把金陵城的那半条街拿出来卖了,多少也能值个10多万两。”

“嘿嘿嘿……三叔,不能啊!那条街我正安排人清除垃圾,准备开始新建屋宇,现在卖了就太亏了。要不……您帮着想办法凑个20万两?”

“20万了,大人怎么不去抢?委实没有,到了下个月,充其量能凑够10万两,再多真没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