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三日后出征(1 / 1)葡萄无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66年6月4日,清晨

下关码头

码头周围兵卒戒备森严,送行的只有区区几顶小轿和李鹤章为首的数十人,略显得冷清。

站在李鹤章身边的赫然是金陵知府曹玉成,此人不知何时被李鹤章拉拢,已然进入了郑国辉势力的核心圈中,得闻机秘事宜。

在一顶八抬大轿中

郑国辉怀抱着两眼哭的红肿的夫人,低头亲吻她的清香发丝,柔声嘱咐说道;

“本将军此去南洋建功立业,拓土边疆,效仿先贤,当为我华夏民族开辟新的生存空间,矢志不渝也!

夫人不用悲伤,更不用担心,

我乃中军主帅,身侧有万千锐士相伴,安全无虞。

征战沙场皆驱使兵卒向前,何须本将军亲自提刀上阵?

下南洋期间近况如何,每月自有一份家书回返,告知情况,免得夫人惦念。”

“妾身晓得,老爷是当世的大英雄,注定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情来。就是这心中刀割一样的难受,万分都不舍得。”郑李氏抬起楚楚可怜的面庞,眼中是浓郁到化不开的眷恋,泪水无声的洒落脸庞。

哽咽着说道;“将军请下轿吧,莫要让其他人久等。妾身不便见外客,就在这里与将军送别。回府之后,自当日日在佛堂诵经祈福,保佑老爷一路平安,顺风顺水!”

“嗯,在家乖乖等本将军回来。”郑国辉再次亲了一下她的发丝,便霍然起身,掀开轿帘走了出来。

等待如此的李鹤章,曹玉成见状迎了上来,拱手做礼寒暄几句,无非“恭祝将军大人此去鹏程万里,一帆风顺”之类的话。

聊了几句

郑国辉转身对曹玉成说道;“曹大人,此次还多亏曹大人鼎力襄助,送来令弟二人,正是合用的人手啊!我这里正急缺经世治民之才,解了燃眉之急呀!”

“军门大人说笑了,舍弟蒙大人收留门下,稍尽绵薄之力。下官早已经感激万分,恨不能以身替之。”曹玉成笑着答道。

花花轿子众人抬,曹玉成乃是久经宦途的官员,绝不会把话掉地上。

曹氏一族乃陕南名门望族,亦是耕书传家的书香门第,这样的大族都会脚踏几只船,分头下注。

他的两个内弟曹玉书和曹玉秀都是咸丰早年的进士,曹玉书前两年曾任鲁省胶南的七品知县,曹玉秀曾任汶上县主薄,同在朝廷为官。

可惜一场捻匪祸乱波及,曹玉书和曹玉秀连袂逃跑被朝廷问责,捋夺了官职功名,打入牢狱中。

说实话

彼时捻匪势大,动辄聚集数万人,祸乱陕鲁豫三省之地,那时候不逃也不行。

若是不逃,坟头草都长了一尺多高了。

曹玉成为了将这两个弟弟捞出来,花了近2万两白银,可谓不惜血本。

这些朝廷弃用的人才,郑国辉可丁点都不嫌弃,通通的接纳下来。

“曹大人,本将军一去经年,就烦为遮盖了。”郑国辉笑着拱了拱手。

金陵知府曹玉成姿态放得很低,腰弯的更低,拱手笑着说道;

“此乃下官的荣幸,只要在金陵府的范围内,不拘何人胡乱议论,皆严惩不贷。”

“那就好,有劳了。”郑国辉拱手作别。

金陵知府曹玉成半点磕绊都不打,就把这天大的干系担了下来,是因为在他的上头,还有两江总督李鸿章这尊大佛罩着。

再往上,还有朝廷的擎天白玉柱恭亲王爷罩着,这么粗的跟脚,那是抱紧了死都不放手。

只要得到赏识,这一辈子仕途就稳了。

以金陵知府曹玉成如今的职权,是妥妥的肥缺。即便晋升陕西巡抚,就是遏隆现在调去的那個官位,那都等于放黜。

最好能够补上江宁布政使,至不济,浙闽,两广或两湖地区都行。

陕西那地方被捻匪与回乱双重祸害,如今贼势正炽,去了搞不好命都丢在那里,更别提捞钱了。

有句话说得好,千里做官只为财。

骁勇善战的僧王都死在捻匪手中,曹玉成可不傻,何苦去触那个霉头。

几艘福船离开码头,扬帆渐渐远去。

这边厢

坐在轿子里的夫人郑李氏透过帘窗,看着远去的点点帆影。

她再也抑制不住心中浓烈的眷恋之情,整个人被巨大的悲伤笼罩,失声的痛哭起来。

西署署长李经济听到轿中传来的悲声,暗自轻叹一声,挥手命令说道;“起轿,护送夫人回府。”

“遵命,大人。”

几顶小轿抬着内眷,在将军府亲兵的护卫之下,向着鼓楼府邸的方向行去。

次日临近中午

船队稳稳的靠上崇明岛光明镇内河码头,这里早已经密密匝匝的停满了大船,装载了货物,随时准备扬帆起航。

郑国辉率众从船上下来,四叔郑守业(注;参将衔),五叔郑守成(注;游击将军衔),幕僚郑家良(注;守备衔)全都前来迎接,自然又是好一番寒暄。

进入光明镇土城,来到议事大厅上。

郑国辉走到上首坐下,一应军政官员皆分两列依次而坐,曹玉书和曹玉秀两人亦都在列,他们也是要跟着下南洋的行政官员。

此次同下南洋的除了7500余人大军以外,还有60多名行政官僚,包含曹氏兄弟,以及两江总督李鸿章推荐而来的6人。

这6人的情形与曹氏兄弟大致相仿,皆为陕,甘,鲁,豫等地曾经的官僚,最高的范知城曾经做过一任从四品知府。

其他的也都是有在州县任职履历,因为战火牵连或被黜职,摘去顶戴花翎,或弃官归乡,从此仕途已绝。

这6人分别是范知城,康宁,张锦秀,穆青,王建平,侯玉村,皆为品行清廉,擅长于治民理世的能臣干吏。

能进入李鸿章的眼中,自然不是凡俗之辈,尽可放心的任用。

看来,郑国辉与李鹤章的一席深谈,扇动的蝴蝶影响到两江总督李鸿章,做出了进一步亲近的动作。

这些能臣干吏可不是一个人过来,而是携家带口来到通州府,然后转运至岛上,已经表明了决绝之意。

这些身负罪臣之名的官僚,放眼神州望去,已无前途可言。

大家都是人精,有了两江总督大人从中做保,穿针引线,那又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而他们来到崇明岛上看到的一切,皆震撼不已,心中对未来已经有了光明憧憬。

高居厅堂之上

郑国辉看着手下人才济济,嘴角翘起的弧度再也压不住,感觉自身的底气又充足了一分。

他率先发问;“岛上兵力是否尽皆到位?做好了南下前的准备。”

“启禀军门大人;

各部人马应到7500人,实至7562人,所有士卒齐装满员,士气高涨,日夜枕戈待命。

将令一出,有进无退矣!”

站出来,抱拳回答的是武官之首参将何汝霖。

此人在近一轮调换中调任通州守将,实际上为南下领军将领,将跟随郑国辉一起南征,血战沙场。

这次南下是打定主意要彻底攻略吕宋群岛,与弗朗基军队狠拼一场。自然要调配精兵强将,集中全力以赴。

至于这些将领长时间的不露面,那也不是多大问题。

通州原本就是郑国辉的老巢,上下早已经营的铁板一块,想要泄露任何不利消息,那是极为困难。

万一泄露了也没关系,上报一个“误中强寇陷阱,力战而亡”的理由,今后就待在吕宋群岛发展了,不会再回来。

听到这番锵锵有力的回答,郑国辉微微颔首,目光转向四叔郑守业和郑家良,出言询问道;

“物资和后勤人员调配如何?是否尽皆到位?”

参将郑守业站了出来,双手抱拳朗声回答道;

“回禀军门大人;

各项物资按照清单所列,一一点验完毕,皆已装船待发,无有遗漏。

随大军南下四千余众,皆为精挑细选之精锐,有一定战场经验,且各擅技能。

挥之能用,用之能战。

如今整装待发,只等军门大人一声号令。”

“可,既然诸事筹备皆妥,三日后是良辰吉日,宜远行。”说到这里,郑国辉豁然站起身来,目光炯炯的环视众人。

众人纷纷起立,抱拳以待。

郑国辉这才继续大声命令说道;

“转本帅的将令,三日后当祭拜天地,杀头祭旗,大军出征。”

“吾等谨遵将令,莫敢违之。”众人齐声答道,每个人脸上都露出振奋的神色,难掩热切的目光。

自古以来

开疆拓土都是记入史册的殊荣,人生能够经历一回,已经无憾了。

所有人都意识到

他们现在处于历史性的时刻,下南洋征战开拓的大行动,必将比肩先贤,为后人所敬仰。

潜藏在血脉中的汉唐雄风苏醒,此刻所有人战意沸腾,压根不需要再动员,那个个都嗷嗷叫啊!

下南洋征伐不光能够名留青史,而且还有实质性的好处。

军门大人已经承诺

举凡有功的官兵,士卒及一应人等,皆会分发女人,土地以酬功勋,奖赏丰厚的令人抓狂。

功勋卓著者,亦可封侯拜相,世代传承不绝。

这么大的甜头砸下来,谁不晕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