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4、曹操的困境!新主簿杨修!(求订阅!)(1 / 1)吕洞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豫州。

许昌。

这些日子,曹操的日子,并不好过。

对外,曹操连续作战,失败了数次,差点一蹶不振,如今以一个近乎“耻辱”的方式,败给齐公刘备。

这让曹操以的声威连续下跌,就算是手握兵权,其余臣子也会给曹操上嘴脸。

甚至于。

有位“峥臣”谏言,剔除曹操剑履上殿的权利,与众臣齐平。

这让曹操心中疲惫,困惑。

“某,不如刘玄德也?”

曹操在心中感慨了一句,颇为不甘,“若是当初早早平定南阳,哪里有刘玄德坐稳徐州的机会啊!”

想到南阳大败,曹操就悔恨不已,极为悲愤。

他复盘过。

若是最开始,收服张绣,而没有后续复叛,曹操可兵出徐州,在袁术之前击败还未站稳脚跟的刘备。

可现在。

为时已晚,刘玄德大势已成。

就在此时,身为曹操贴身谋士,兼具情报头子的郭嘉,捧着一摞的文书走了进来,却被许褚拦住。

郭嘉无奈喊了一声,“主公。”

曹操苦笑一声,示意许褚放行。

那座像是小山般的身躯,才挪开了半个身位,一双虎眸在郭嘉的身上四处扫视,让郭嘉汗毛直立。

他知道许褚这是忠心护卫,但总让人不舒服。

郭嘉可不会在许褚面前,找曹操打小报告,反而夸赞许褚的忠义,笑道,“仲康赤胆忠心,世间罕有也。”

之前还有一个,叫做典韦。

曹操给玩没了。

要不然...

曹操不愿再提这件事情,反而是看向郭嘉,问道,“奉孝,这些都是什么?”

眼下,曹操阵营里能够倚仗的能人名士,并不多。

荀彧,荀攸,程昱,钟繇,以及郭嘉。

曹操看重郭嘉,让他留在身边,并且接管了情报系统,能让郭嘉上心的事情不多。

郭嘉来,便是大事。

闻言,郭嘉将文书摆在曹操面前,大致描述了一下眼下的情况,说道,“主公,兖州,豫州等地,多有百姓逃往刘备境内。”

“各地军马,多有设置关卡,但奈何中原大地一览无余,无法堵住所有道路...”

人口流失!

这是大事。

曹操顿时坐直了身体,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郭嘉捧来的文书,迅速过了几眼,面色愈发沉凝下去。

“不妙啊。”

曹操看着文书上的数字,深吸一口气,旋即吐出一口浊气,“近半年,人口就流失了近一万户?”

一万户,大概就是四五万人。

这对于任何一个势力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更绝的是,他治下人口流失而前往刘备治下,不是表明齐公刘备治下比他治下更加安定,更能生活?

啪——

曹操气急,一巴掌将文书拍在桌案上,吓得郭嘉浑身一哆嗦。

“来啊!”

人口流失,事关重大,曹操不得不戒备。

另外,即将春耕,一旦人口流失过多,他治下春耕都会出现麻烦,问题。

民以食为天。

一旦春耕受影响,今年的收成必定下滑。

届时,会有更多的人口流失,向外逃离。

“主公。”

郭嘉在侧,答应一声。

曹操深吸一口气,吩咐道,“告诉子孝与公明,派遣军士,将百姓向西迁移,至少迁移三十里地。”

那些土地空出来也就空出来了,人在手上即可。

“再让子孝和公明,派遣人马,设置关卡,遣人巡逻,避免更多的人口流向刘玄德处。”

坚壁清野。

再派遣军马拦截。

双管齐下,可以扼制眼前溃烂局势。

郭嘉很清楚这些命令下去,会让这些郡县百姓叫苦不言,但为了大局,必要的牺牲必须忍受下来。

在结束了人口流失这事儿后,曹操喊住郭嘉,颇为犹豫,问道,“奉孝,汝觉得今年该往何处用兵?”

郭嘉眼眸一转,微微拱手,说道,“主公心中已有答案,何须再问?”

去年,在中原战局胶着之际,曹操的想法便是往北,准备夺取河内郡,但由于各种原因无奈放弃。

如今,该是继续进攻的时刻。

曹操闻言,微微颔首,说道,“北上河内,力有不逮。”

眼下,刘备兵马,囤聚于官渡之东,随时都会有渡河而来的打算,吸引了曹军一支主力兵团的注意。

在南面,汝南方向,徐晃带着一支主力军团,防备张翼德与陈元龙。

与此同时,在南阳方面,夏侯惇也带走了一支主力军团,甚至说在关中地区,夏侯渊也带走了一支主力军团。

曹仁防备高顺,徐晃防备张飞,夏侯惇防备文聘,夏侯渊防备西凉马腾韩遂,根本没办法动兵。

力有不逮。

的确是曹操眼下最大的困境。

思索片刻,郭嘉咬咬牙,说道,“主公可信得过妙才?”

妙才?

曹操毫不犹豫,当即颔首,“妙才文武双全,如何不信?”

何况,夏侯渊是宗族大将,忠心耿耿,自是放心。

郭嘉闻言,淡淡一笑,说道,“某有一计,可让关中兵团腾出手辅佐主公,北上征讨河内郡县。”

曹操眼眸一亮,“细细说来。”

郭嘉旋即托盘而出,说道,“主公担心之处,莫过于兵马异动,引来外敌觊觎。”

曹操颔首。

无论是荆州刘表,还是西凉马腾韩遂,或者中原刘备,都是难啃的角色。

“三人之中,取最弱者,莫过于西凉马韩。”郭嘉此言,自是得到了曹操的认可。

三方诸侯,西凉最差。

且,韩遂和马腾,也并非完全一条心。

反观刘表,有八骏之名,又兼具荆州富饶郡县,兵强马壮,而刘备更不用多说,可让曹操吃不下饭。

徐州,青州,那都是曹操求之不得心常爱的宝地。

没有徐州,怎可算是中原的霸主?

曹操看向郭嘉,后者继续说道,“马腾,乃是大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主公可敕封其继承其祖之名,镇守凉州。”

那韩遂呢?

曹操旋即反应过来,“奉孝这是打算离间马韩二人?”

捧一踩一。

这是最简单的离间方式。

可,曹操提醒道,“韩遂在凉地,号称九曲黄河,心思深重,岂会被这等小伎俩所迷惑,破了与马腾的关系?”

对此,郭嘉倒是不在意,说道,“主公,马腾韩遂此前结义,却不似刘关张,后续反目成仇。”

如今兄弟手足之情,当推刘关张。

像是马腾韩遂,多有玻璃。

易碎。

曹操思索片刻,觉得此举颇有困顿,提议说道,“若是马腾韩遂知晓这是离间计,而起兵反抗...”

届时局势,会更加糜烂。

曹操都会觉得头疼。

思索至此,曹操继续说道,“可允诺马腾韩遂高官之位,让他们遣派质子入许昌,稳住他们三两年即可。”

三年。

他若是没办法更进一步,会被刘备,或者袁绍吞并。

所以,曹操思虑的并不会太远。

郭嘉闻言,中和了自己的看法,也觉得此事更具性价比,后果不会太差,甚至说最差的结果都会是好的。

反正都是给官,何必抠抠搜搜?

想到这里,郭嘉不免朝曹操一拜,恭敬说道,“主公英明。”

他的计谋还是太过阴暗了。

曹操挥挥手,并未多说什么,而是找来新来的主簿——杨修。

杨修今年二十五岁,生的俊朗,风度翩翩。

其出身不凡,乃是杨彪之子。

弘农杨氏,就能说明一切。

前些年,杨修举孝廉出身,今年刚被曹操招入府中当任主簿一职位。

“主公。”

杨修意气风发,走起路来都带着风。

进了府上,看向郭嘉,就知道接下来会是大事。

曹操吩咐说道,“起草一下文书,拜马腾为征南将军,拜韩遂为征西将军,让他们二人均遣派一子入朝为官。”

明面上是入朝为官,实际上就是质子。

杨修闻言,思索片刻,旋即开口问道,“司徒这是准备向河内用兵吗?”

此言一出,曹操和郭嘉的眼神都落在杨修身上。

“哦?”

曹操呵呵一笑,看向杨修,问其原因,“德祖如何得知?”

杨修闻言,便是确信了刚才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旋即紧了紧身子,得意道,“司徒拜马腾韩遂为将,而令其子嗣入许昌为质,是以安定凉州局势。”

“一旦凉州局势稳定,司徒便可调动关中兵马,北伐河内。”

杨修站的笔直,在等曹操夸赞。

他觉得以自己的谋略,绝对不比郭嘉差,甚至要强过这位浪荡子。

甚至说。

荀家二龙,都不及他!

曹操看着杨修这幅模样,哈哈一笑,旋即不疼不痒的夸赞了一句,而后吩咐道,“去吧,写的漂亮些。”

杨修的书法极少,文笔也很华丽,是曹操最看重的笔杆子。

但就是太聪明了。

若是敲打,曹操也没办法当着杨家和杨彪的面给杨修难堪。

“喏。”

杨修离开前,还给了郭嘉一个高傲的小眼神。

两人沉默。

等杨修远走,曹操才无奈一笑,道,“杨德祖恭敬好学,博学多才,若能好好培养,可成大器。”

可,弘农杨氏,他是没资格培养。

郭嘉可是听出了曹操言语之中的嘲弄,微微拱手,拜道,“主公,杨德祖此人可用,但不可重用。”

弘农杨氏。

和他豫州世家并不对付。

以及杨彪此人,忠于汉室,不与他同流,曹操恨不得将之杀了。

但现在刘备势大,让杨彪的腰更硬了,都敢在朝堂上对他出言不逊。

如今招来杨修,也有示好,修复关系的想法。

可惜。

这个杨修,看起来有点不太对劲。

“还是太年轻了。”

曹操摇摇头,继续吩咐道,“让钟元常好好说服一下韩遂和马腾,让他们投效许昌,安稳守边。”

他需要尽早拿下河内,拓张地盘,不能落后刘备袁绍。

“再调文则入关中,接替妙才的位置,让妙才准备四月入河内。”曹操最终还是定下了攻打河内的决议。

杨修这大嘴巴肯定会回去和杨彪讲,届时消息会很快传遍整个许昌。

若让刘备知道他的决定,又会途生波折。

“喏。”

郭嘉答应一声。

他已经发现了,眼下曹操麾下能够信任的大将数量不少,但身上都挑着担子,曹操依旧不肯多重用外姓之将。

如今唯一一个受到重用的大将,是徐晃。

于禁眼下,也有走向最前列的意思。

而在徐州下邳,刘备开始了对辽东战役的模拟。

早做模拟,早做安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