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水河口,刘备不断下令。
一群群背着各色令旗的传令兵躬身领命。
一人双马,以三人为一队,带着刘备的命令疾驰而去。
联合辽东、玄菟、乐浪三郡兵马征讨高句丽,也要通知辽东属国、辽西郡知晓此事。
随着一众传令兵离去,刘备赴任辽东太守,奉诏征讨高句丽,这个消息也迅速向四面传开。
“君侯,前方有数十名本地游侠儿,自称来军前效力!”
队伍刚从辽河口往襄平出发,前军田豫就匆匆赶回来汇报情况。
游侠儿投军效力也是大汉国情,前汉时汉军每次出塞,都有自备兵马粮草的游侠儿追随作战。
刘备之前在涿郡、玄菟郡、上谷、代郡等地,也早已习惯了这种场面,便笑着与田豫上前。
“我等乃是辽东汶县游侠儿,听闻府君奉诏征讨高句丽,愿投军前效力!”
一群二十岁左右的矫健青年,身后牵着马匹,马背上挂着兵器、弓箭,看到刘备犹如看到了偶像。
“诸君心怀家国,备愿与诸君共讨高句丽!”
刘备态度和煦的招呼他们,更让这些青年激动的面色通红。
这一群游侠儿的到来只是一个开始。
前往襄平的路上,一群又一群游侠儿、义勇之士纷纷涌来。
刘备名声传扬天下,毗邻玄菟郡、乐浪郡的辽东郡,更是耳熟能详。
这些游侠儿、义勇自备战马、兵器赶来,争先恐后的要跟随刘备效力。
刘备对每一支赶来的队伍,都态度和煦的安抚,对他们和颜悦色一一垂问。
“君侯位高权重,汉室宗亲重臣,对我等竟也如此和善!”
“君侯已是我等府君,少年时也当过游侠儿,效力跟前实乃大幸。”
“若非府君出身游侠儿,焉能作《侠客行》、《白马篇》、《胡无人》?”
有人提及刘备曾经‘创作’过的诗篇,让众多年轻游侠儿、义勇越发激动。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精力旺盛的游侠儿们,跟随在队伍后面高歌不断,军心气氛越发高涨。
沿途辽东士民百姓听闻刘备率部经过,富户、大族纷纷杀猪宰羊以飨军。
普通百姓也争先恐后用浆水、汤水,招待路过的刘备这支队伍。
刘备没有拒绝辽东郡富户、百姓们的飨军行为,这也是促进双方关系的方式。
他下令将这些东西一一收下,但会付出足够的钱财做为感谢,让本地百姓对刘备越发尊敬。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戏志才口中喃喃,对刘备爱惜百姓的举措更加钦佩。
郭嘉则更惊讶源源不断汇聚来的队伍,这便是仁义之名的力量吗?
荀彧是早就见过楼桑刘氏号召力的,郭嘉、戏志才两人只听过,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
若是在几年前,刘备在辽东还很难有这么强大的号召力。
在张纯、张举、丘力居叛乱时,辽东郡被叛军血腥清洗了一遍。
当刘备在肥如攻灭张纯、张举、丘力居叛军主力时。
周忠、李运、士仁、周德为代表的玄菟、乐浪兵马,将辽东郡归附叛军的作恶之徒又清洗了一遍。
辽东郡也就三十余万人口,大户豪强本就不算太多,被前后清洗两遍之后,野心勃勃之辈、奸猾作恶之徒一扫而空。
另外辽东地广人稀,人均土地比幽州的涿郡、广阳、渔阳还要多,并不存在中原那种贫苦百姓,良家子比例极高。
良家子最渴盼建功立业,加上他们对刘备之名心向往之,如今刘备赴任太守,他们恨不得纳头便拜。
很快郭嘉又有个疑问:
“君侯历年所作多有名篇,《侠客行》《白马篇》亦脍炙人口,为何偏偏辽东健儿最喜《胡无人》呢?”
刘备有些摊手,他去哪里探寻这么一个问题?
倒是简雍笑道:“这个问题我知道,哪个汉儿不喜欢描述自家家乡的诗篇呢?
据我这些年的观察,冀州健儿最喜高歌《侠客行》,幽州健儿则是最喜《白马篇》。
听闻并州游侠儿除了《白马篇》之外,还尤其喜欢那首《战易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或许这便是辽东百姓多年来的愿望吧?”
“以文采之名传扬天下,以绝世战功威震四方,以仁德恩义收揽人心,以赤诚待人结交朋友。”
郭嘉缓缓总结之后,看向刘备的眼神越发带着亮光,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此生追随君侯建功立业,匡扶汉室,郭嘉心中无憾矣。”
从辽河口出发时,刘备这支队伍仅有三四千人,当抵达辽东郡治襄平,竟变成一支上万人的队伍。
距城十里的长亭处,一脸笑意的程普率领一群官员在此等候了。
“辽东郡尉程普,恭迎刘府君!”
程普丝毫不因交情而表现的过于随意,此刻他表情严肃,神色谦恭的行礼。
这两年担任辽东郡尉,绞杀叛军、盗贼,程普在本郡也积攒了不小的名声。
看到这么一个猛男,在刘备面前都如此谦恭,郡丞、长史也不敢不敬,纷纷躬身行礼。
郡内三巨头都不敢丝毫不敬,那些功曹、五官掾、督邮更是恭恭敬敬了。
“德谋兄,你我相识多年,又并肩平叛河北,何必如此客套!”
刘备大笑着赶紧跳下马,上前扶起程普握住他的双手,
“德谋兄担任辽东郡尉,如今备又赴任太守之职,你我还要精诚团结,共谋大业呢!”
有程普这么一个得力助手,刘备对尽快掌控辽东郡兵马的把握更大了。
“普与府君虽为故友,如今却是上下有别,府君但有所命,普自当唯命是从!”
见刘备依旧是那个谦和亲善的刘备,程普也放心了许多,他看着刘备身后庞大的队伍,疑问道,
“府君赴任辽东,居然带来这么多楼桑部曲?如此征讨高句丽的把握就更大了些。”
刘备笑着摇头解释道:“哎,这上万人马,差不多六七千都是辽东本地游侠儿、义勇投军效力!”
“什么?府君刚刚赴任,便有如此多本地健儿相投?”
不仅仅是程普极为震惊,旁边郡丞、长史为代表的本地官吏,也都被震惊住了,这是什么样的威望啊?
自古以来地方郡县是铁打的吏员流水的官,县官不如现管。
这就导致许多郡守、县令限于威望不足能力有限,受制于本地官吏。
万万没有想到,刘备才刚刚赴任辽东郡,就有无数辽东人争先恐后归附。
太守在本郡有这么多人支持,就让那些原本心思各异的官吏,心中战战兢兢。
其实没有本地健儿投奔,刘备也不担心本地官吏架空自己,何况还有程普这个待了几年的帮手。
程普能在史书上被评价为有谋略,那就绝非单纯的武将,他这两年也一直留意着郡内众人。
大小官员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全都向刘备交代的清清楚楚。
偏偏刘备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发掘人才、使用人才,仅仅三天就让郡内上下无不心生佩服。
当顺利接管辽东郡守第三天,恰好玄菟郡、乐浪郡两边也来人了。
“郎君——”
“阿兄——”
“君侯——”
“府君——”
随着各式各样的称呼,李运、刘琛、周孝、周仁、周礼、阙值、国渊、王脩、糜竺、孙乾、士仁、周德逐一见礼。
分别数年时间后,他们终于又重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