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敬详细说道:“我已经采购了仙草,大米粉我也有办法弄到。”
“煤球和柴火,我已经存了两个月了。该要有的材料都没有问题。”
“现在就缺一口大锅或者大灶,我就想到问您有没有认识的人,能不能租用一段时间。”
大灶、大锅很占地方,很多家庭连摆放床铺的位置都不够。
需要的燃料也多,一般的家庭既用不上也用不起大锅。
加上前两年大家都吃集体食堂,不需要生火做饭,好些都拿去炼钢炼铁了。
娄晓娥追问道:“每天都要用吗?”
李子敬老老实实的说道:“熬煮汤汁,过滤后加入淀粉熬煮,前前后后需要3个小时吧。”
“我最近卖泥鳅积累了一些客户,估计基本都能卖完。也就是每天最少要熬一锅。”
娄晓娥斟酌道:“你用的这么频繁,我父母家的不太合适。”
“一时之间我也不能肯定有,我先帮你问一问吧。”
李子敬感激道:“麻烦您了。没有也没关系。”
“我还可以去堵街道办的大门,工作不给我解决,生产工具总是要给我解决的。”
娄晓娥笑道:“你是一点也不怕街道办啊。”
“只要还没给我解决好工作,就不是我怕他们,是他们怕我。”
待久了有瓜田李下之嫌,李子敬起身告辞道:“不打扰您了,我先回去了,去找人换一点大米粉。”
娄晓娥也站起身送他,“你有事要忙,那我就不留你了。”
“您留步。借锅的事就拜托您了。”李子敬礼貌道。
娄晓娥也很客气,“你放心好了,我会尽快帮你问的。”
越不熟的人,越要讲礼数,不然给人的印象差了,平白无故生出各种事端。
晚上。
四合院里的人又议论起了他。
“听说了吗?李子敬打算自己买材料组装电子管收音机拿去卖。”
“电子管收音机?他能行么?这可不是下田捉泥鳅那么简单。”
“上午等粮票的时候,他和包大爷聊天聊起来的。”
“在家吧?走,去看看他怎么个打算。”
“门一直锁着呢。他本来不打算捉泥鳅的,准备专心研究收音机,经不住阎解放的鼓动也要接着干。”
“阎解放鼓动?具体怎么回事?”
八卦的速度惊人,阎埠贵莫名其妙的躺枪了。
后院。
西厢房。
娄晓娥有点吃不准,李子敬和她说的是制作仙草冻,和院里人说的是自制收音机。
“大茂。前院的李子敬上午来家求我帮忙。”
许大茂打断道:“他想要借钱借粮是吧?你甭搭理他。”
娄晓娥继续说道:“不是借钱也不是借粮,是想让我帮忙打听下,哪儿有大锅大灶对外出租的。”
居然不是钱粮,许大茂有些意外,“他借大锅做什么?”
“现在铁锅可不好买,街道铁锅票很紧张,就是有票经常连中号铁锅都买不到,只能买个小号铁锅。”
娄晓娥讲清楚原委,“他和街道办的王主任说了,准备做小吃自产自销。”
“王主任同意是同意了,没提供大铁锅给他。”
许大茂评论道:“不可能给。”
“要是谁都像他那样,还张嘴就给,把王主任切碎了也不够分的。”
娄晓娥眉头微皱,“也没几个人能想到做小吃。”
“你答应他了?”
“人家都上门问了,我也不好拒绝。”
一个没工作的小年轻,许大茂看不上,“明天直接回绝了他,就说没找到。”
“我跟你说,这大院里没什么好人,不用跟他们多来往。”
作为红星轧钢厂宣传科放映组的优秀放映员,许大茂有资格说这个话。
收入不错,还有外快。
基本上是别人求他,他没什么事情需要求人的。
娄晓娥有些不乐意了,“我都答应人家了。再说只是帮忙问一问,又不是找我借。”
许大茂想想也是,“随便你了。”
中院。
西厢房贾家。
吃完饭,棒梗领着小当出去玩了。
秦淮茹收拾着碗筷。
贾张氏哄着咿咿呀呀的小槐花。
“我听院子里人说,前院的李子敬不想捉泥鳅了,想自己组装收音机。”
秦淮茹接话问道:“组装好了拿去卖?”
站着会累,贾张氏坐到灯底下,“院里人都这么说。”
“我估计他是在泥鳅上赚了钱了,心气高了,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了。”
秦淮茹无所谓道:“随便人家爱做什么就做什么,跟咱们没关系。”
贾张氏压低声音说道:“怎么会没关系?”
“他不捉泥鳅了,就不会再找你买松明了。亲家又心疼你,钱都让你收着。”
秦淮茹边忙边说:“卖松明也没几块钱,还没他捉两天泥鳅的钱多。”
贾张氏可惜道:“阎解放不是说了嘛,要技术的,没技术也赚不到那个钱。”
秦淮茹叹气道:“也就是不合适,不然我都想去跟他学捉泥鳅的。”
一晚上要是只能捉到两三斤,七八毛钱的收入,扣掉照明成本,再扣掉新增的饭量,还有找顾客的时间,对有工作的人并不划算。
阎解放为了不让自己难堪,在小伙伴面前夸大其词了其中的难度。
早上,李子敬睡懒觉,晚上没下雨,李子敬去捉泥鳅,下雨天,各家各户没有在院子里闲聊。
半个月,整个四合院的成年男性只有退休在家的包大爷和李子敬闲聊过几句。
以至于阎解放的谣言让大家都相信了。
贾张氏没好气道:“一男一女,大晚上的一起出去捉泥鳅。”
“这话说出去就是让人笑话。”
秦淮茹辩解道:“我刚不是说了嘛,不合适。”
聊到赚钱,贾张氏关心问道:“厂里的补助申请到了吗?”
秦淮茹语气轻快道:“小组评议、工段支部会议都通过了。等车间人事副主任和工会主席签了字就行了,厂工会一般是走个过场。”
一大堆听不太明白的流程,通过和签字,贾张氏还是能听懂的。
“希望没有什么波折,工资加补助每个月能有4、50块钱,咱们家也能过得下去了。”(请勿喷,可看章末的注释)
秦淮茹嘴角含笑,“仨孩子还小,花钱不多,省着点花还能存下点学费钱。”
贾张氏又开始给秦淮茹做思想工作,“真是苦了你了。”
“这个家要是没有你,都不知道会散成什么样。”
秦淮茹默默无言,拿起碗筷去院里水池清洗。
====注释====
《光华木材厂关于职工生活水平的调查研究报告》,最低生活标准是指:
‘可吃可不吃,就不吃,可用可不用,就不用,以最低的生活水平来勉强维持生活。’
由于物价上涨,1961年9月,京城总工会指示各企业对最低生活标准‘适当放宽’。(57年的时候人均8元。)
1962年7月,京城总工会调查发现:‘近一年多以来,...,即平均生活费用在10元以下的职工,一般都能受到工会的经常或季节补助。平均10-12元的职工,一般能得到季节补助。’(季节补助就是要入冬了、孩子交学费这样的特殊时间)
----关于这一时期的调查、补助资料还是比较多的也比较细致的,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
====
不按职工的补助标准,按京城民政的救济标准,秦淮茹的徒工工资也不大可能养活一家5口人(特别是学费还没有减免)。
所以本书打个补丁,红星轧钢厂的补助和工资是分开来发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