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敬轻松道:“我们肯定不用挑水了。”
等的就是这句话,邱昌吉笑问道:“组长,您又有什么好办法了?”
邓长玉也是颇为好奇,种植基地这里需要的劳动力多了,很可能会影响城里主业的生产。
李子敬心里已经有了初步计划,“临时的引水渠,还是时用时不用的,跑冒渗水肯定厉害,路线长了有可能得不偿失。”
“我们可以用竹子来引水,减少使用地面上的引水渠,可以减少损耗。”
邱昌吉是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当然是希望能大幅减少工作量,“竹子能行么?”
李子敬介绍说道:“找一些好的没有裂掉的大的竹子,把里面的竹节打通,就是现成的一条大水管。”
“南方很多地方都是用这个办法引水,用上好几百米都没问题。”
“要不是中间那条马路经常有汽车经过,咱们都可以架高了直接引水到这里。”
“这个办法好。”邱昌吉转念一想貌似有问题,“组长,竹子要一根一根接起来,接口怎么办?”
李子敬说的都是常识,“每根竹子的头不要打通,一节压一节,水走个几百米没问题。”
“竹节头破了也可以用泥巴糊一糊凑合着用。”
邱昌吉笑嘻嘻道:“等回城了就想办法找竹子。”
邓长玉担心道:“走水的竹子会不会很快烂掉?”
第一次在北方使用,李子敬也没有把握,“一直有水流其实不容易坏,咱们这样一会有水一会没水,估计坏得还是挺快的。”
邱昌吉不在意道:“竹子不值钱,大不了坏了就换,省下的人工都不知道有多少了呢。”
竹子的用途非常多,南方的竹子有大量运送到北方各大、中城市,缓解木材供应紧张的压力。
这时候的粮食也是大量从南方运往北方,北方大量运送煤炭、石油去南方。
邓长玉赞同道:“按李组长说的,仙草种植比较耗水,咱们要经常浇水,这样做确实可以省下很多人力。”
李子敬对邱昌吉说道:“你再去找找看,有没有生产队兴修好了水利之后,以前那种水车不用了的,咱们花钱买下来。”
邱昌吉计上心来,“我估计得找胡队长帮忙打听,他去开会的时候能帮忙问一问其他生产队。”
邓长玉提醒道:“水车的高度会不会太低了些?我见过那些水车,也不是很高。”
李子敬既然能说出来,早想好了这些问题,“水车有大有小,矮的也没问题。”
“大不了在中间修两个水池,用人工把低水池的水弄到高的水池,再接着用竹筒自流水。”
干旱的情况,李子敬事先没想到。
这地方是洼里公社的地盘,名字还是胡家沟,又是洼又是沟,按理应该不缺水。
水确实不缺,但是他们这一片地势比较高,需要人工挑水,也算是事前的调研工作不充分的一个体现。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片地要是很用水方便的话,早被人开垦为良田了,轮不到他们五星食品捡便宜。
‘导师’对外国来访的友人说过:‘现在我们主要还是靠天吃饭,三分之一的耕地可以利用水利灌溉,三分之二的地方还要靠天吃饭。我们有地下水,但更重要的还是靠水库,靠大水库。’
这三分之二的耕地要是能改造成水浇地,小麦、玉米的亩产量能立刻翻倍,增产效果比什么良种、化肥都更猛。
而且很多良种,对水肥条件要求很高,缺了水种出来的产量可能还不如原来的老品种。
此时各地大量种植小米的缘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很多旱地种小麦、玉米的产量还不如小米的产量。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特别强调生产队要想方设法兴修水利、平整田地、改造盐碱地。
粮食的增产见效快。
育种没个10年是没有稳定可靠的新品种的;2024年都没有几个国家有一整套的化肥工业;这两样都是长期工作。
多年以后,最基本的农田水利有了;田地也改良好了;很多良种推广普及了;
建设多年的一大批化肥厂投产,77年的600万吨化肥涨到82年的1500万吨。
有了这么多有利条件,粮食产量也从77年的2.8亿吨一路涨到82年的3.5亿吨。
大伙单干,可以说是把前面二十多年积累起来的固定资产分到手了。
有了起家资本的单干,绝大多数人不会很快破产,假如自己勤快肯干,还能较为容易发家致富。
其他原因不讨论,李子敬所处的63年,什么积累都还没有。
大牲畜不多,拖拉机不多,水库水渠不多,平整过的良田不多,性能优良的种子不多,化肥农药不多,农业技术也没普及到各人。
这种情况自己单干,只是重走前面2000多年的老路。
悠久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很快会有人破产,典当、出卖田地。
特别是势单力孤、壮劳力少的那些家庭。
已经不在一个锅里吃饭了,最简单的事情,农田用水都会出现你争我夺。
没水利设施的不说了,即使有水渠,关键时间的用水灌溉,迟个一两天都可能会减产,迟个10天8天的话就完蛋了。
谈好了的,按抓阄顺序用水,假如自己没有沿途一直在那守着,水很可能会被某些人偷偷动手脚。
有的人为了早点浇够水,把分水口的水多分一些流往自己的田里;
有的人纯粹就是不守规矩,半路截留偷水用;
有的人更缺德,直接把人家田里的出水口弄低了。
淳朴和狡猾表现得无缝衔接。
用水的时间已经到了,自家田里的水不够也要让位给下一家。
人丁单薄的家庭,还有可能守不住水的使用权,为了用水而打架的事情太多了。
不说个人和个人了,生产队和生产队之间,大队和大队,甚至省和省之间都有这样的纠纷。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谁是不需要用的。
五星食品种植基地的邻居,胡家沟生产队也需要用水。
胡家沟的菜地上。
胡队长听到五星食品想要购买别人用不上了的水车,很是纳闷,“你们那的地势那么高,水车不顶事!”
邱昌吉连说带比划的,“我们打算用竹筒架一座水渠,离得近了再挑水,这样可以节省好些劳力。”
胡队长很能接受新事物,非常有兴趣的问道:“你具体说说。”
邱昌吉把李子敬的那套方案简单的说了下,“所以啊,我们现在就缺水车了,老胡你必须帮忙。”
胡队长反问道:“老邱,你们找城里的手工合作社买一个不就行了?”
不了解农业工具的生产销售情况,邱昌吉很是意外,“那玩意是城里生产的?”
胡队长嘿嘿笑道:“乡下的好多工匠都被收编进合作社了,大部分的农具、工具现在都是城里生产的了。”
“这事要是能做成,顺便帮我们也问一问,我们生产队还能开垦出很多良田。”
邱昌吉质疑道:“我之前请你们帮忙种植仙草,你不是说缺人手么?现成的地都耕作不过来?”
胡队长理直气壮地说道:“很缺人啊!”
“但是有水的地,我随便撒点草种在那让它长草都能长得很好,我们生产队也能多收获一些猪草。”
“每天到处找地方割猪草也是很花时间的,孩子们都没有时间用功念书。”
原来如此,邱昌吉闲扯道:“你多找点活给小孩子们就没错。”
“城里的小孩也是上半天课的,空闲时间一大把,整天在胡同里你追我打的玩闹,要不就是逛大街,安全隐患很大。”
“我亲戚家的小孩前两天刚被车撞了,现在还在医院里。”
因为缺乏校舍、老师,此时的很多学校实行的是‘二部制’。
简单说,就是把学生分成两部分,轮流在学校上半天课。
这套变通的方案,到了80年代都还有很多地方仍然在使用。
学生在学校上半天课,另外半天回家自习。
在家自习,少部分人可能有家长管着还能行,绝大多数人实际上等于放假了。
城里都是搞‘二部制’,乡下那就更是了。
胡队长从衣服兜里掏出6分钱一包的‘蜜蜂牌’香烟,扔了一根给邱昌吉。
“我还以为你们城里的学生是上一整天的课呢,没想到也是上半天的。”
虽然这牌子的烟质量很差,在农村算不错了,邱昌吉并不嫌弃,笑眯眯的点上,“实话跟你讲。”
“我家交道口那一片的学校比较多,学生全是上一整天的。”
“像崇文、宣武那些地方,9成以上的小学、一半以上的中学,也是只在学校上半天。”
胡队长吞云吐雾道:“怪不得了,你们城东的考试成绩每年都很好。”
邱昌吉谦虚道:“城西考得比我们城东还好。”
胡队长把话题拉回来,“咱们别扯远了。你们这次搞那个竹筒做的水渠,要什么支持尽管说。”
“等你们建好了,我们生产队也琢磨琢磨,买水车的钱,我们还是能想办法挤出来的。”
邱昌吉见胡队长来真的,解释道:“我们用竹筒引水只是现在救急用一用的,日子长的还是得靠修水渠。”
胡队长当然知道修水渠的便利,“我这没那么多劳动力,你也看见了,我们天天锄草打虫,整天都忙得很。”
以前没有接触的新事物,邱昌吉慎重道:“我虽然相信我们组长的办法很靠谱,但我建议你们还是先等一等。”
“等我们多使用了一段时间,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了,你们再来尝试。”
生产队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胡队长想了想确实应该慎重一些,“不知道会不会征迁,搞得我们现在对水利工程很是纠结。”
邱昌吉哈哈笑道:“怕辛辛苦苦刚建好,然后告诉你们,要搬家了是吧?”
胡队长没好气的反问道:“是你你不担心么?”
邱昌吉承认道:“确实有这个担心,不然我那组长也不会想出用竹筒引水的救急办法。”
胡队长的小算盘也打的很溜,“我刚也是琢磨着这个办法先用个一年半载,假如到时候被征迁了也没关系,水车那些用不上了还能卖钱。”
遇到了相同的难题,邱昌吉啧了一声,“市里的规划真让人头疼啊!”
胡队长抱怨道:“可不么!我们现在什么项目都不好上。”
用途不明朗的时候,没人愿意上项目,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也很难争取到。
建好了没有好好利用都是一种浪费,建好了又拆了,这种彻底的浪费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以后很可能会被人拿来做文章。
晚上。
五星食品大院。
组长、副组长办公室。
忙碌了一天的李子敬正在收听广播。
‘下一次冷空气活动大约在本月中旬的中期,这是一次比较强的冷空气,估计一般不会像上一次那样强烈,...。’
五星食品在乡下搞农业生产,又正在改建厂房,他对天气的变化格外重视。
组长助理岑大鑫客气道:“李组长,得辛苦您帮忙守夜了。”
李子敬微笑道:“在家睡觉和在这里睡觉,没什么区别。”
“您赶紧先回家去吧,明天早上还得赶火车。”
岑大鑫没有多客套,“那我就先回去了。”
“路上多注意点安全。”
“好嘞!”
等人走后。
还在上晚班的财务副组长兰杏子说道:“岑大哥实在是太负责了。”
“有事情也没有提前请假,坚持浇筑完了四进院的水泥楼板才请假。”
李子敬肯定道:“嗯!岑大哥这是典型的先顾集体、再顾小家的表现。”
“你把这事记下来,下次有人来参观的时候可以给人家讲一讲。”
兰杏子眼珠子骨碌碌乱转,“岑大哥回老家是参加侄子的婚礼,是不是还差那么点意思?”
“我听那些先进典型人物的介绍都是家里人生了重病,要不就是要生孩子什么的,都是些很火急火燎的事情。”
李子敬乐呵呵道:“不许瞎编。是什么就是什么,咱们贵在真实。”
兰杏子答应道:“噢!”
李子敬一边听广播一边闲聊,“你考虑好买自行车了没有?”
兰杏子其实早想说,只是有些不好意思提,“考虑好了,我也买一辆。”
“找你借的钱,我要分好几个月才能还清钱哦。”
小事一桩,李子敬随意道:“没关系,我不急着用钱,你要多少,我明天带过来给你。”
虽然他的大部分钱都存在小空间里,现在不合适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