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2章 梁雨生的评语(1 / 1)绥芬河的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距三月底《诛仙》完结,4月《雪中悍刀行》连载已经过去两月有余。

这部小说前期其实并不是太出彩,一度让很多人怀疑是否真的与武侠或仙侠有关,

前文洋洋洒洒十来万字,通篇都只是一个不爱武学的纨绔子弟各种荒诞的闹剧。

反倒是主角的父亲,那位人屠北凉王的过去吸引很多读者的关注,

都很想知道徐骁当年是如何一人灭六国,又是如何马踏江湖的,

但除此之外,也仅此而已。

如果不是三月的名头,恐怕这部小说早就被人弃了。

直到那位面态憨厚,门牙漏风,一身落魄,胆小怕死的马夫老黄,背着他那副破布包裹的剑匣,牵着那匹老的都不能骑的马儿,战死于武帝城时,读者才真正动容起来。

小说对于老黄的死并没有太多描述,只说他在与天下第二的王仙芝战斗中,

使了六把剑,对战六十八招,王仙芝只用一只手应对。

末,使出剑九“六千里”,王仙芝才用双手迎战,二人势均力敌,又战了四十九招,

最终老黄因真气力竭而亡。

剑九黄经脉俱断,盘坐于城头,头望北,死而不倒。

经此一役,天下无人敢说剑九黄远逊剑身邓太阿,观海楼内曹官子赞誉剑九一式出,剑意浩然,天下再无高明剑招。

其实读者看到这里,都跟主角徐凤年一样沉默了。

心里堵得慌,也唯有那句“煮些黄酒来”所有人最想表达的吧。

《新报》专门为剑九黄,不,是老黄下线,单开了一栏,名曰标题:

【劣马黄酒六千里,以命为拜帖,恭迎世子入江湖】

死在武帝城头望而不倒的是剑九黄,留在读者心中意难平的是那缺门牙的马夫老黄。

那一天,香江的“武林”无不是在为老黄感叹。

四大宗师之一的梁雨生,在大公报上提笔曰:

“此后江湖再也不仅仅只有儿女情长,家国侠义,也应当有劣马老黄这般可爱之人。”

那一天,也并非是黄酒时节,但香江“武林人士”却也温了一壶黄酒,一碟花生。

罗斌拿着大公报上梁雨生那份撰文欣喜的来到陈永乐的办公房间,放在陈永乐跟前,道:

“看看,知不知现在外界如何评价你?”

陈永乐顿了顿手中笔,微微皱眉,思绪被打断的他投给罗斌一個白眼,埋怨道:

“罗生,你下次能不能挑个时间再来说这些,我刚有点头绪又没了。”

罗斌错愕了下,讪笑道:“抱歉,抱歉,你先忙,先忙。”

说着就准备离去,陈永乐没好气道:

“都已经打断了,说吧,罗生,这是遇到什么好事?”

罗斌神秘笑了下,然后努嘴示意桌上的报纸。

陈永乐挑眉瞅了一眼,边拿起报纸边无奈道:

“只是一篇撰文而已,何至于让你这般高兴。”

“你先看,看完就知晓我为何如此了。”

罗斌也没解释,背着手在陈永乐这间屋子里闲逛。

片刻后,陈永乐看完了这三千字的撰文,有些疑惑道:

“这位梁大师是何意?”

“没看明白吗?”

“夸我?”

“不止。”罗斌拉了一把椅子坐过来,伸手指着这篇文稿下面一段说道:

“你看这段,就是这段,【有望为新派武侠小说开辟新的篇章】”

“然后呢?”陈永乐对这个没什么大的感觉。

罗斌白了他一眼,道:“你是真不懂,知道这位是谁嘛,是梁羽生,可以说四大武侠小说宗师里头,他才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即便是金镛古龍的武侠小说,也多是受到这位的理念影响,你想想,这样一位大宗师,现在用这么高的评语形容你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

为何梁雨生会被后世之人定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呢,是因为他重新定义了武侠这两個字。

他认为,武侠小说必须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

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

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

再次,他认为,写好武侠小说,作者只有具备相当的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识。

因此金镛古龍的小说,也是按照这個路子走的。

有历史,侠义,也有宗教之类的。

如今,这位大宗师用“新派武侠小说新的篇章”来形容这部小说,可谓是对这部小说极度的认可。

“我觉得罗生你高兴的太早,他只是说有可能,没有肯定。”陈永乐不以为然道。

“不一样。”罗斌微微摇头,道:

“这位大宗师评价过很多写武侠的人,但其实他心底最认可的是金镛,曾经评价说: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如今,在这个后面又多了一句,后继者三月。”

说着,罗斌还自顾自乐了一声。

如今的新报已经一跃成为香江十大主流报纸之一,罗斌自认为很满足。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把陈永乐捧上宗师之位。

现如今有了梁雨生的评语,宗师之路可期。

“我觉得罗生你多想了。”陈永乐打断他的幻想。

“你不懂。”罗斌瞪了他一眼,道:

“像梁雨生这样的人物,是不屑于去刻意吹捧一个人的,既然他这么说必然是心里也认可。”

说完,又起身拍了拍陈永乐的肩膀,鼓励道:

“阿乐啊,你可得争口气,别让外面人笑话,等大明写完,赶紧把后面的故事写出来,正好张先生也在,让他帮你查缺补漏一番。”

“到时再说吧。”陈永乐满不在乎的再次把注意力放在大明上。

“不是再说,是一定。”

“知道了。”

“那我不打搅你了。”

“你才知道啊,等会张先生看见我可不替你遮掩。”

“.....”

罗斌朝着门口溜了一眼,动了动嘴心虚起来,接着直接走了出去。

张文达平时温文尔雅的,一旦发怒起来,罗斌真的有些怵。

等罗斌走后,陈永乐突然顿了顿手中的笔,目光再次瞟了眼桌子那张报纸,嘴角不自觉的扬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