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三弟文笔这等了得,让人身临其境。”下一刻探春叹道。
说话之时,修眉之下,俊眼熠熠。
时下诗词当道,话本、小说之类的文学地位在一般读过书的人眼中地位并不高,惜春就是如此,闻声疑惑的说道:“是吗?”
……
与此同时,怡红院中,贾宝玉也习惯性的打开了“风月之章”,此时他双眼无神,全身上下散发着病怏怏的慵懒,但是当看到“鬼吹灯”三个字时,像是在大梦中被人泼了一盆冰水,他激灵灵的打了个冷颤,本来涣散的眼神居然凝聚了起来。
……
而几乎在同一时刻,理罢云髻,贵妃榻上,秦可卿也打开了“风月之章”。而在此时她早已知道了贾琮被撵出荣国府的消息早已传入了她的耳中,几乎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贾琮的手段,因此对于荣国府这种几乎相当于自断栋梁的行径,她是极为不满的,当然也有些怅然若失。
而当看到“鬼吹灯”三个字的时候,秦可卿的感觉自然是与众人一样,只是在看到“鬼吹灯”下,“贾琮”两个字的时候,如同一道骄阳射入了粼粼的水波中,秦可卿的眸子蓦然的亮了好几倍,然后匆匆低下了青丝如瀑的螓首。
看到后面文章时,她的感觉自然与众人一致,只是在看完后,素手禁不住在笔挺双峰之间按了按,心道:“三叔此文如此奇诡,吓得人家心肝乱跳,不过也真是好看!”
……
而到了近中午时分,这份报纸己经广为传播了,刘阳周、李守明,董易之,张必武等自然也看到了。
与寻常人不同,作为饱学大儒,他们善养浩然之气,看到“鬼吹灯”三个字时,他们并不感到害怕,只是在看到“贾琮”两个字时,他们却来了兴趣——他何也是和三春一样,只是看到过贾琮的习文,这种条条框框里的东西,只讲大道,不见个人文彩菁华。
而他们的文学水平自然又比姬宜、文子种、探春高出不知多少,一读之下,只觉的此文想像丰富,来龙去脉清晰,用词古拙,情节曲折立离。
“没想到贾琮居然有此等才华。”读罢,刘阳周禁不住向董易之探道。
……
中午时分,因为《鬼吹灯》的发布,姬宜、文子种、仲叠岭、武谦等人纷纷向贾琮贺喜,见众人如此盛情,贾琮便吩咐柳氏、王氏给众人餐里多加肉,然后又从四海楼叫了两桌子酒菜。
席间,姬宜、文子种、董进等自然又向贾琮恭喜了一番,姬宜等人又盛赞了贾琮的文彩,之后,酒过三巡,又谈起了姬宜、文子种即将离去、上任的事情,以及他们推荐的进入报社人选等事情。
尔后,姬宜突然说道:“三爷,今日你虽能在报上,大胜七王爷。只是我观此人行事不正,三爷又失去荣国府庇护,还望三爷小心,以后其锋芒还是能避则避的为好。”
其实这个问题他们在贾琮被撵出荣国府的时候,他们四个就已经私下里谈过。
他们已经不是懵懂少年,也不是书呆子,而是经历了许多的进士。等缺的经历更让他们懂得,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才华并不是唯一的条件!
也因此在他们看来,贾琮之所以能够成功,才华与其背后荣国府的影响力缺一不可。而现在贾琮被撵了出来,“风月之章”又这么红火,贾琮这样失去了荣国府的庇护,简直如童子抱金于市一般。
而现在他们又预估与忠节王这场对决将大胜完胜,在这种情况下大胜完胜……
也因此在看到贾琮的文稿,欢喜之后,他们忧虑又生,隐约之间他们都感觉这是取祸之道,以后还是示之以弱,平局、甚至稍逊一筹的好,只是不要逊的太多。故而姬宜出言警示。
贾琮知道姬宜对他是一片好心!这样的话也只有交情深的人之间才能说的出来。只是他对姬宜的话并不赞同。
作为当事人,他更知道这样被撵出来,实际是失去了荣国府的绝大部分庇护,可能会面临很多的不测。
但处理这些不测时,是应该谨小慎微,还是锋芒毕露,贾琮认为不可既不可一味的谨小慎微,也不可一味的锋芒毕露,具体的做法应看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面对忠孝王的步步紧逼,贾琮就故意采取了高调的做法,甚至把他的名字也印了上去。
之所以这般做派,是因为贾琮清楚“风月之章”已经给他带来了一些反击之力,忠孝王若对他做出出格的事,士林是会与他说话的,如果忠孝王的名声在士林毁了,那就违背了他的初衷。
而最为关键的是贾琮清楚红楼梦的深层次背景,清楚大虞上层中一定有人不会让他倒下,这里面有龙藏深渊的四王爷,有潜龙待飞的当今太子爷,还有磨刀霍霍的八王爷,甚至还有当今的皇上隆庆帝。
太子忠仁王当然不希望忠孝王在士林里邀买名声,威胁他的太子之位。而四王爷与八王爷现在虽然低伏于太子之下,只是在背后暗搞太子,但也一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忠孝王做大。
因此贾琮认为现在他们是需要他的,需要他压低、抵消忠孝王在士林里的影响的!
至于隆庆帝,既然在没有让忠孝王身登大宝的打算,出于维护太子正统、皇权稳定方面的考虑,他当然不希望在朝堂上出现一股可以与储君抗衡的力量,此必为乱之源也。
也因此贾琮故意宣扬自己的名声,因为他的名声越大,忠孝王对付他时就越会投鼠忌器,而名声越大也就越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也就越安全。
至于往后,贾琮隐隐记得,忠孝王往后的结局是被后来的君主连消带打,死在了军中,哪里还会顾及到他。
不过这是未来的事,也牵扯到皇家密辛,贾琮是不能向姬宜解释的,因此只能和颜笑道:“多谢姬兄提醒,琮自省的,自有分寸。”
姬宜现在已经隐约感到了贾琮的做事风格,虽好出其不意,但也会谋而后定,于是抬起酒杯,笑道:
“哈哈,是我多虑了,来,三爷我敬你一杯。”
……
“皇上,线报传来,察哈尔部有动静了,阿布鼐又在招兵。
皇上,江南甄家确实有贪墨之举,奴才己派人喑察。
……
皇上,山西大旱,己有人聚而成匪,攻打邺城。”
……
戌时初刻,星汉渺茫,御书房照例灯火通明,夏守忠照例向隆庆帝汇报着,各处线人送来的情报。
这些问题看似严重,但四十多年的帝王生涯,己让隆庆帝对这些问题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