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三只是愣了一下,便“噗通”一声跪在了贾琮的面前,也不说话,只是“咚咚“的磕起头来。
这质朴的动作!贾琮心里突然有些感动,伸出手来,一边亲自把他扶起,一边说道:“以后,你就跟着我吧!”
刘小三重重的点了点头,随后三人往砖窑厂的办公房而去。路上活泥制胚的、拉砖胚、瓦胚的,出窑的,看到贾琮时,身上顿时都如装了马达,动作利索了起来……
而砖窑厂因为条件较煤井、石灰厂的环境好,煤井、灰厂所在,向来是无风三尺灰的。因此这里平时已成了李同化、周泰和、郑长安、史矛、贾菱等人的聚集之地。
而实际上因为当时是草创,砖瓦窑的办公地条件也不好,房子矮矮的,只是得了地利之变是砖墙瓦顶而已。但这反倒不如泥墙草顶的凉爽。
而此时史矛与郑长安、李明经、周泰和、贾菱已经到了,大热天的,办公室里闷热难耐,几个正敞着怀,摇着扇子,坐在办公房前的大榆树下。身边有张四四方方的榆木小桌子,桌子上是一套茶具。而桌子则是制作织机时,让木匠顺手打的。
而在此时纵然是一边纳凉,几个也在讨论着厂子里的事情……
其实李明经、周泰和、郑长安甚至是史矛最初对这里是并不怎么热心的,纵然李同化、周仁恭、郑钧山、史鼎家风甚谨,但他们本质上还是膏梁纨绔,其实是没有李同化等人的不谋一时者,不足以谋一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忧患思想的,或者说很少。他们到这里来一是被迫,二来少许部分是被贾琮的名声以及计划吸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夹竹沟蒸蒸日上的态势,随着灾民由绝望到欣喜到心劲儿十足的转变,以及灾民对他们发自肺腑的质朴的感谢与恭敬,让他们体会到了一种有别于他们以前遇到的东西,这种东西像是有股火气儿,慢慢的、不知不觉的让他们改变了。
当然促使他们做出改变的,还有一小部分是来自他们家族的,这里面有来自李同化、周仁恭等长辈的赞许,也有来自他们各自家族的请托,比如这几个厂子里,他们就各自安排了不少各自家族的人。
而这几人中改变最大的其实是贾菱以及贾菱背后的贾芸。他们两个也伶俐,特别是贾芸,趁着在夹竹沟管事的便利,组织了运输队,从煤厂里低价开大票,然后分次拉出,以高价卖出,获利颇丰。
当然这些最初他俩是与贾琮商议过的,对于这事贾琮当然支持,甚至给李明经打了招呼,让贾芸、贾菱先取货再付银。
而就在几人谈论之际,不经意间贾菱看到了一抹艳丽的大红色。这窑厂可都是大老爷们!贾菱一愣,随即就看到了艳红身侧的贾琮。
“三叔来了,姨……婶婶也跟来了。”
见此贾菱一边提示着,一边整了整衣衫,一边迎了上去。
这时他已是看清贾琮身边的人了,也猜到是谁了。他本来想叫姨娘的,但想一想这姨娘的身份可不简单,史矛又在跟前,换个词也不过动动嘴的事,于是便换了称呼。
李明经、周泰和、郑长安闻言抬头望了一眼,便急忙整理起了衣衫。贾菱却快步走到贾琮的身边,垂首弯腰,恭敬的说道:“孩儿,见过三叔、婶婶。”
史湘云毕竟是新妇,看到这个比自己还大的侄子不由的微微有些羞涩,不过又觉得他的话挺可心,因此随后大方的轻轻点了点头,随即却抬首看向了贾琮。
贾琮明白史湘云的意思,也对着贾菱点了点头,随即对史湘云说道:“这是六嫂家的菱哥儿,还有五嫂家的芸哥儿,现在在我跟前使唤。五哥儿在衙里。”
说话之间,李明经、周泰和、郑长安迎了上来,见礼后,贾琮又把史湘云简单的向他们三个介绍了一下。史湘云生性爽直,又见过大场面,落落大方的行礼,这倒让李明经几个羡慕不已,只是有史矛在旁,一些无伤大雅的话他们不能说出来,只能回礼以彬彬。
而当贾琮、史湘云见礼时,史矛却不悦的说道:“你怎么把湘云也带来了!”
其实贾琮为什么带史湘云来,只是看两人亲昵的样子史矛就知道了。其实对于两人这副样子史矛心里是高兴的。而对于史湘云从原来的不满到现在的如泥似胶,他也并不感到奇怪。作为过来人,他自然清楚这个时代的男女关系就像是磁铁与铁一般,原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一旦在一起,就不好分开。
而他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觉得史家的女子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恪守妇道。成了婚更应该如此。
因此他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责备史湘云。
这话里的含义,贾琮自然能听的出来,但也只能故作不知的笑道:“表姐还没来过这里,闲来无事,我带她来看看。”
这事史矛也只能点到这里了,闻言“嗯”了一声,转身去了茶桌。史湘云在背后恶狠狠的瞅了史矛一眼。
当时到了茶桌边,李明经、贾琮几个坐下以后,史湘云还是端起了茶壶,给史矛等人分别倒了茶。然后乖巧的坐在了贾琮的身侧。
史矛等也不在意,随即李明经开口道:“子美,去灞河那条路怎么修?是县里出银,还是咱这里出银。?”
夹竹沟的一部分煤粉、小青瓦,大宗的丝麻、木柴都是经水路运输,这一段路已经有些破损了,但谁修却是个问题,毕竟修路县衙有责任,可这条路夹竹沟用的又最多。
“咱们这里出银吧!不然兰台寺可能参我假公济私。对首辅、次辅几位大人名声也不好。”
“这倒也是,也用不了几个银子。哦,对了,子美,那官窑制瓷的瓷官我派人去请了,却非得要三十两的月例,还要好酒好菜的侍候着,你看?”随即周泰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