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宣传分上映前和上映后,一般上映前就是上各种节目去吆喝,对电影剧情一般是捂得死死的。
但上映后的宣传就被变成各种小道消息,会透露更多内幕,用来吸引人的眼球,让你对电影更加好奇,宣传得好甚至会引得看过电影的人去二刷发现细节。
比如上映后华纳兄弟就会安排人透露消息,《小丑》被家委会评定为R级还是据理力争来的,一度差点被评为NC-17。
总之就是给观众下各种勾子,让没看过的观众心里痒痒的,恨不得马上去电影院观看,一睹为快。
很快就到了11月18号,华纳兄弟的《哈利波特4》上映了,同一天上映的还有一部冲奖电影,是部音乐传记片《与歌同行》
音乐传记电影,太小众了,大卫·海曼根本没放在心上,没想到这电影票房成绩还不错,硬生生的抗住了英国魔法师们的攻击。
《与歌同行》这电影没什么国外票房,但在北美也撸下了一个多亿,也算是一部佳作,明年奥斯卡还会拿下影后。
《哈利波特4》这电影票房也还行,但如同这个系列片中间的排位,质量也算是这个系列的中间水平,票房倒数第三,口碑倒数第四,反正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反正就中规中矩。
所以讨论并不多,基本都是粉丝捧场,电影上映了媒体们讨论的更多的反而是《小丑》
大卫·海曼有点郁闷,不是说不打内战吗,兄弟,你误伤到我们了。
但他也明白,人家提前一个月宣传是常规操作,怪不了人,为什么就没人讨论《哈利波特》呢,华纳的宣传部们吃枣药丸。
讨论度不高,但《哈利波特》的粉丝还是给力的,首周三天刚好拿了1个亿美金。
北美票房预计能过3亿,主要是第二周正好是感恩节,不会跌得太多,之后两周时间又没什么大片上映,大卫·海曼的档期选的可以。
第二周工作日前三天票房差了点,但这周就三个工作日,周四就是感恩节了,票房顺势上扬,第二周有4天假期,《哈利波特4》又撸下一个亿。
粉丝电影的缺点就是前两周很猛,第三周粉丝们都刷完了,票房就会降得很快,第三周直接来了个腰斩,只剩下5000万了。
这时全球各地票房也来到第二周了,《哈利波特》的普世性还是很强的,全球票房远超北美票房,两周拿下3.8亿美金,加北美的三周共计2.5亿,一共7.3亿美金。
第四周有一部大片,彼得·杰克逊的《金刚》,大胡子彼得·杰克逊非常的有个性,也只有他这种靠《指环王》一整个系列积累了一大票粉丝的导演敢这样干,把电影选在周一第一个工作日上映,不过他的《指环王》粉丝们也给力,周一首映拿了2100万。
但《哈利波特》就惨了,被打得抬不起头,周一只剩300多万了。
不过《金刚》周一上映的弊病也出来了,第一天是粉丝支持,第二天就断崖式下跌到只有几百万。
还好拖到周未有一波回涨,首周砍下1.1亿,但这是7天的首周,不是三天的首周。
陈大导还在疯狂的跑宣传,各种采访,时不时的透露点消息出来,让观众始终保持着期待感。
采访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居然是《第九区》的续集问题,这电影上映两年了,差不多该出续集了。
粉丝见面会好多粉丝表示,你不出续集我们就不看你的《小丑》,这就是挖坑不填的报应。
陈大导能怎么办呢,只能忽悠,北美票房过5亿就出续集。
虽然陈大导有自信,但粉丝们都不信,你在想屁吃,你咋不说过10亿呢?你这分明就是没打算拍续集。
12月9号《纳尼亚传奇》上映,首周三天拿下9200万,还不如《哈利波特》
迪士尼有点傻眼,这不应该啊,我这么大的投资,怎么会只有这点票房呢?
还好第二周的第一个工作日挺住了,800多万的票房还算可以,前5个工作日拿了3700多万,周末三天又拿下4600多万,第二周8300多万。
第二周看着没有《哈利波特》多,其实并没有输,因为《哈利波特》的第二周有感恩节,《纳尼亚传奇》要等到圣诞节才发力。
陈大导表示你想多了,圣诞节是我的菜。
2005年12月16号星期五,《小丑》正式上映。
有巨星宣传,有限制级勾引,有《第九区》粉丝支持,首日砍下4800万美金票房,直接破了限制级电影的票房记录。
但周六和周日票房掉了一大截,两天才拿下4600万。
首周一共拿下9400万,居然没有《哈利波特》多。
华纳的人开始庆祝,陈大导却开始困惑,这特么不对劲啊,怎么会不如《哈利波特》呢,我不会翻车了吧?
他不知道的是,他这个票房其实比前世更高了,《小丑》的票房需要口碑来引爆,第一天只是占了巨星宣传的光,后两天才是真实的票房。
这电影要第二周各种评分出炉,才开始真正的发力。
第二周第一个工作日,票房居然只有500多万,陈大导有点慌。
但豆瓣和烂番茄救了陈大导一命。
豆瓣评分居然高达9.3,目前排在豆瓣所有电影第六,当然新电影刚上映都会有点虚高,后面肯定会降,但这是超级英雄电影啊,分段不应该是6分区和7分区吗?9.3分是什么鬼?
烂番茄也爆了,新鲜度89%,又是神作的评分。
各种影评人的评论也出炉了,媒体上全是关于《小丑》的评论。
接近2亿的《纳尼亚传奇》被所有影评人无视了,除了迪士尼花了钱的几个影评人还在评论,其它的全都在评论《小丑》了。
主要是影评和媒体受够了六大的低龄弱智超级英雄电影,突然冒出来一部这么有深度的,感觉笔杆子都不受控制了。
《改编最好最优秀的超级英雄电影:小丑》
《小丑,一个精神病患者从受害者到恶魔的自白》
《小丑解读,人性不全然是非正即邪》
《小丑:电影史上最恐怖、痛苦和悲凉的笑声》
《小丑:我的死亡,比我的生命,更有意义》
《小丑:一部黑暗的个人史诗》
《小丑:2005年最值得观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当然,也有很多媒体是报道希斯·莱杰的,毕竟这部电影是他的独角戏。
《2005年最给人惊喜的演员,他就是真正的小丑》
《明年奥斯卡男主角已定,如果不是希斯·莱杰,奥斯卡将公信不再》
陈大导的脑袋里并没有一个可以搜索后世消息的搜索框,他很多事只能记下一个大概,并不能记下所有细节。
《小丑》在影评人里口碑很好,但这也并不是拿高票房的主要原因。
毕竟老美习惯了看低龄超级英雄电影,不喜欢思考,所以这电影的主要票仓并不是北美,而是在欧洲。
欧洲是文艺电影的发源地,他们一直有看文艺电影和现实题材电影的习惯,所以《小丑》非常对他们的味口,这一点陈大导并不知道,他宣传连欧洲都没有去,一直把宣传重心放在了北美。
说回北美,第二周第一个工作日只有510万,但随着口碑开始发酵,从周二开始又进入圣诞假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从周二开始放假,有的也会晚一天两,但《小丑》的票房每日都开始上涨。
这种现象在电影行业叫做票房逆跌,因为基本所有的电影最是第一天最好,然后一天比一天差,这种不降反升的票房逆跌就算是假期也是很少见的。
周二820万,周三910万,周四1160万,周五1480万。
陈大导这才松了口气,占了假期的便宜,但至少不比《哈利波特》差了。
接下来是关键了,周六就是平安夜了。
平安夜向来是票房重要日,恋人们互送苹果,完了一起看场电影,再随便一起开个房,难道不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吗?
平安夜果然没让陈大导失望,斩下3100万,但周日圣诞当天又跌了下去,只有2500万,这票房走势,起起伏伏的,搞得陈大导心惊肉跳。
第二周票房统计,1.1亿美金,勉强超过《哈利波特》
华纳觉得很满意了,毕竟成本只有《哈利波特》的三分之一,票房却比《哈利波特》要好上一丝,还要啥自行车。
可陈大导不满意,这特么的,我还是《蝙蝠侠》的导演,蝙蝠侠的粉丝们不来支持一下吗?我还是紧跟着《蝙蝠侠》上映,热度没有蹭到吗?我还有么多多巨星兄弟们帮我宣传。
这么多有利因素加起来,没理由不如前世啊?
老美的经济又不像国内,每年都在飞升,老美的经济一直都很平稳,相对来说这时期老美的国民反而比10多年后更有钱,为什么会这样呢?
电影进入北美第三周,虽然还是在假期,但票房直接被腰斩,只有1200万。
当然这个成绩相比工作日就好太多了,但因为是假期,也算不上惊喜,只能说是正常范筹。
不过欧洲的票房出炉,陈大导有点傻眼,欧洲人这么给我面子的吗?原来惊喜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