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九章:儒门经典拱火(1 / 1)海客无心随白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是叛乱,必然会裹挟百姓,让百姓无法通过种地等方式活下去,只能跟着一同叛乱,在史书中这样的手段算是常用手段。

比如黄巾,军中多为流民、山贼出身,衣食无靠,生死不知,初时声势浩大,攻城夺邑,焚烧官府,扫荡豪强地主坞堡,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在其鼓舞之下,又出现诸多同类组织,或打着黄巾名号,或自立名号。最终,虽取得一些胜利但仍以失败告终。

再比如黄巢,在荼毒非统治阶层的普通老百姓这方面,还要胜过历代先人,过大于过,不能因为它的小过而忽视大过。

如果黄巾是葬送大汉气数,那黄巢就是将民族与时代的气数一并葬送,大开历史倒车。

改革要在铁与血的较量中进行与完成,你没将敌人消灭,敌人也不会对你手下留情,故农民铤而走险,反抗强大的统治者,起义军的头目无不残忍野蛮,无不杀人无算。

所以他们都失败了,似这般行径,只能为王前驱。

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哪怕胜利也只是代替了原本仇视的存在。

这时他们已经成为了自己仇视的存在。

人心易变,胜利后难免产生惰性,生出「我不是他们不会犯那样的错误」的想法,然后维持现状不再前进。

哪怕明知怎么做可以免去麻烦,绝大部分仍不愿去做,少部分人做没有作用。

这还是假设成功,实际上,出发点不正,很难成功。

不过,这同样是史书中王朝更迭的规律。

后人通过历史看前人,心态也差不多,想着我不是他们所以不会犯那样的错误,实际上该犯的错仍旧会犯。

不过,易天玄教没有走那样的道路,玉逍遥自一开始给它的定位,就不算高。

因此无需、也不会去裹挟百姓。

哪怕加入易天玄教的百姓,还是该种地种地该放羊放羊,只是种地更换了方式,放羊升级了产业链,这些都在一点点革新。无需他们拿什么锄头铁锹上阵。

而易天玄教做的事情……

“有点意思。”

青年看过报纸,做出评价:“果然还是应该出来走动走动。”

两份报纸以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同一件事。

其中一份对易天玄教进行谴责,表示就算那些寺庙犯错,也该由佛门按律处置,神毓逍遥的行为是在向佛门挑衅。

这显然非是佛门出版的报纸,字里行间更像儒门那套。

另一份,则是论证了史书中的起义,然后与易天玄教所为进行对比,有理有据,肯定了他们的积极性,然后对佛门进行谴责,并阐明儒门治下就很少这种情况。

出版社叫「天下报社」,比另一份更像儒门出版,其他人不一定清楚,但姬青阳清楚,这就是货真价实的儒门报社。

可叹,不止万圣岩内部不是一条心,儒门的派系斗争更甚。

一名少女突然探头询问:“伯父,大师兄这样做能够成功吗?”

只见她着一身浅粉色衣裙,装饰素雅,但用料十分讲究,白发被银色发饰与玉簪固定,目光落在那两份报纸上,带着好奇。

除了好奇还有担心,担心大师兄遇到危险。

虽然,本来就是玉逍遥自己挖了坑,然后毅然决然跳了进去。

姬青阳放下手中的报纸,平和道:“小铃儿指哪方面的成功?”

报纸最早是由轩辕皇朝刊印,是争夺舆论高地的手段之一,其中内容包含各方各面,从社会动态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让治下百姓了解皇朝,了解皇朝之外,内容从浅显到深奥,不全是由轩辕皇朝官府刊印,但是,凡皇朝所属都要有营业资格证,要依法纳税。天下报社能开到北海灵洲,自然是皇朝治下的合法报社。

皇朝之外的报社那就是鱼龙混杂,可以说什么牛鬼蛇神都有,若非易天玄教根基浅,玉逍遥估计也是整一个出来打擂台。

而姬青阳面前这两份报纸,内容也不是全在谴责或支持易天玄教,还写了其他。

比如,单锋剑派再出新秀。

徐岚抚浪·倦风盈,单锋隐流少年英杰,年纪轻轻力挫隐流各派,独树一帜,并在论坛上击败显流代表。

再比如刀域的绮罗刀族少主玉千胜,在刀界武斗中连赢千场,一时风头无两。

还有各种招工、招生广告在上面,这些栏目皆要收费,报社也是要赚钱的。

君铃伸手指了指上面:“这个易天玄教。”

玉逍遥创立易天玄教一事,宏观来说只有不该知道的人不知道。

“成功不了。”姬青阳与她说道。

“啊?为什么?”

少女对此很是讶异,在她的印象中,大师兄不说无所不能,但也很少有事情做不到。

姬青阳提起茶壶倒了碗粗茶,他与君铃此时就在刀域,于野店叫了一壶茶几碟点心,通过来往江湖人的谈话,来了解江湖。

青年指着桌上的点心:“要不要来一块?”

“吃不惯。”少女闻言神色惆怅,她倒不是讨厌它们,只是如果能选,绝对不会选这些。

“只是用料稍微差上一些,手艺与味道都挺不错。”青年说道:“野店能开下去,证明它必定有可取之处。”

少女面露难色:“伯父确定只是差一些?”

“是。”

姬青阳从筷筒中取了双筷子,夹起块点心送入口中,细嚼慢咽,然后饮了口粗茶,他并不觉得难以下咽。

“我记得书上写过: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君铃也取了一双筷子,往碟子中探了探,并未将点心夹起。

她在长辈面前只是没那么野,却也不会觉得拘束,胆子比她兄长们大不少。姬青阳亦不会因此怪罪她,而是与她说道:

“书上还写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好读书但不能读死书。”

不等君铃再说什么,青年平和询问:“有没有兴趣听一些先前没听过的东西?”

“有!”少女闻言目光微亮,兴致相当高。

“在中原与北境交界,名为北疆的所在,有一个城寨,生活着名为提颅汗族的部族,你叔父曾去到过那里,发现他们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社会结构都没有发生过改变。”

“简单,稳定,没有外力干涉与破坏,形成了一个自洽的生态系统,自给自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