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世民的请求,李放自然不会拒绝。
“陛下若有兴趣,我回去之后便找那本书来,过几日便给陛下带来。”
谢过李放后,李世民便开始谈及正事了。
他表情有些凝重:“只听先生所言,这北宋症结所在也是他的立国之本,若是能轻易改之,这北宋根基恐怕便会动摇,也难怪这位仁宗皇帝改革稍一遇阻,便改弦更张了。”
“是啊。”李放感慨道,“只能说五代时的阴影太深,让每一个宋朝皇帝都寝食难安。”
想到李放跟自己说的那个口号,李世民表情也不禁阴沉了一下。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世间事本就是这个道理,可当李世民从隋朝的臣子、李渊的儿子进化为大唐天子后,他就不希望有人会这么想。
这是每一个掌权者的本能反应。
“若要我去破局,从朝堂之上变法,太慢,也过于拖累精力。我当亲临前线,御驾亲征,将精锐大军整合于我手,届时携排山倒海之力,何人敢不服?”
说着,李世民伸手向前握拳,仿佛天下尽在手中。
之前李放说了,赵祯的父亲就曾御驾亲征抵御契丹,有此成例,只要皇帝想,应该不难办成。
听他这么说,李放不禁有些尴尬。
让赵祯上前线御驾亲征,是添乱的成分高,还是有战功的成分高,他还是心知肚明的。
就赵祯那个性格,他就不适合上战场。
李放讪笑两声:“陛下威武,可这个办法老赵是没法学了。似陛下这般,弱冠之年便能亲冒矢石,率领数千骑兵就能纵横中原的本领,老赵怕是没有。”
“有句话说,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这说的便是老赵了。”李放解释道,“也就在他刚刚穿越的这年,他二十三岁才亲政,之前的十年,一直是太后临朝主政。”
“太后主政?”李世民目露怜悯之色,这个后辈同行确实挺艰难啊。
关于这个话题,李放没怎么深入,万一聊来聊去,聊到了阿武就不好了。
这要说漏了嘴,李治这小子能不能上位那就两说了。
追星归追星,可自己的实际利益还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李放心里很清醒。
这就是一场交易。
李放把话题拉了回来:“就老赵现在这个情况,陛下出些他能做到的谋划。我与他都是年轻人,经验不足,还需要陛下指点迷津。”
李世民沉吟片刻,忽的开口:“先生此前曾言,宋太祖曾杯酒释兵权,不知那些开国功勋之后可还在?”
“陛下是说......”
李世民不愧是李世民,他随口一说,便给李放指明了又一个道路。
北宋的勋贵不像大明,人家大明的爵位那是真的世袭罔替。
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从洪武年开始传袭,直到崇祯末年,魏国公依旧在南京存在着。
而北宋的武将世家,可就没有大明这样的待遇了。
想来也是,正是警惕武将的时候,怎么可能给你一个世袭罔替的国公爵位?
后续虽也传承不绝,但在历史中的存在感显然不高。
以至于,李放和赵祯商量朝政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忽略了这样一支力量。
至于吕夷简,除非他真的糊涂了,不然也不会告诉他们的。
比起从行伍中选拔可用之人,这些勋贵才是天然和赵宋皇室站在一起的。
最起码,他们的好拉拢程度,显然是要比文人高的。
李放振奋精神:“拉拢勋贵之人,以此来对抗朝野的文臣?”
李世民微微颔首,但口中却说道:“先生错了,怎么能说对抗呢?”
“天子掌权之道,在于制衡。既为天子,尤其是刚亲政的天子,威权不足,因此此时就更不该亲自轻易开口。借他人之手行事,既能不动声色的办事,败了亦不损天子之威,如此方为正道。”
“陛下之言如醍醐灌顶,晚辈明白了。”李放笑着拱手致谢。
确实啊,赵祯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满朝的文臣都是既得利益者,猝然改革之下,必然招致朝野非议。
哪怕吕夷简这个百官之首的宰相已经倒向赵祯,可他只是一个宰相,实际上能影响的人并不多。
而且由于他的改弦更张,会使更多的人远离他。
如此情况下,朝堂上要是能再多出一股势力来,赵祯高高在上,吕夷简在下配合。
如此两相制衡,说不定还真能更游刃有余。
高明的计策,往往不需要什么详细的复杂,李世民只是点出了这一点,李放心中已经有后续了。
李放颇有些感慨:“果然不愧是太宗皇帝,陛下之言一针见血,直指问题的核心,怪不得您能名传千古呢。”
李世民自得的捋着胡子:“哈哈哈,先生莫要再恭维了。人老了,听到这些话,着实忍不住的开心啊。”
说笑了两句,李放打起精神来,将自己和赵祯合计的蚕食西夏之事再向李世民请教。
作为兵法大家,想来李世民应该也能给出些指点。
前方是一片大湖,这便是著名的太液池,想来当初李世民政变的时候,李渊应该就是在这里泛舟湖上的吧。
一行人顺着湖边,吹着微风,慢慢踱步。
李放将自己和赵祯他们商议的蚕食之计,详细道来。
李世民听完之后,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才开口。
“世人都言,出奇制胜,却忘了兵家至理,在奇胜之前还有一句,以正合。”
说着,李世民看向李放:“先生年岁不大,未经战阵,却已深得兵法三昧,实在是难得。”
李放有些惊讶,这计策值得李世民这么高的评价吗?
“陛下过奖了,我这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照抄历史上的成功案例罢了。”李放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呵呵。”李世民摆摆手,“世人庸碌,总以为兵法贵在出奇。可战阵之法,自战国以来哪还有什么新鲜的?谁带兵作战不是效法前人?先生有这个心,又能学以致用,已然超出旁人了。”
一个年轻人,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能诚心的向历史学习,在李世民看来,这已经是个很好的人才了。
知识学识什么的可以培养,但是这种性格,是怎么都培养不出来的。
李放不解的问道:“陛下对这个蚕食之策就没什么想说的吗?这个计划就这么完美?”
自己面前的可是李世民啊,以三千骑兵,就敢迎击窦建德十万大军的狠人。
就算那十万人有水分,那最少也是十倍的兵力差距吧?
可李世民就是能正面破敌,一战擒获窦建德。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这句话,是对李世民最大的肯定。
李世民摇摇头:“要说完美自然还不算,不过此策最要紧的地方就是呆板,只要堡垒能一步步的修筑到敌军脚下,有破绽又如何?只要大战打不起来,西夏必亡!”
“此策的最大弱点就是耗费钱粮。”李世民点评道,“想要耗死一个国家,最少要十余年以上的坚持不可,要想猝然建功,几乎不可能。可世间风云变幻,什么政策能维持几十年不变呢?更别提一个如此耗费钱粮的计策了。”
将时间尺度拉长,再好的政策都会在实施过程中变味。
王安石的青苗法是个好政策吗?那自然是。
可在底层官吏的执行下,良法硬生生的就变成了坏法,更别提蚕食西夏这样的大工程了。
以宋朝官吏的素质,不上下其手那是不可能的。
点出这一点后,李世民含笑看向李放:“不过因为有先生在,这一点被很好的补足了,只要宋廷能喂饱边境的士卒和百姓,那他们就会是这个政策的坚定支持者!”
在古代,只要能让人顿顿吃饱饭,是真的会有人肯卖命的。
更别提赵祯还有大义加持。
被李世民这一分析,李放精神一振,李世民都点头了,说明他给赵祯出的主意没有乱来。
李放笑呵呵的说道:“之前我虽然笃定,但终究是纸上谈兵,陛下这番话倒是让我彻底安心了下来。”
“先生莫要自轻。”李世民回道,“先生能与各朝各代的能人异士结缘,自然是说明先生有这样的能力。别人不提,就我看来,先生即便是在大唐,将来也能入职宰辅,位列三台。”
“陛下过誉了。”李放连连摆手。
虽然明白李世民是有夸张的意思在,但这句话显然很是让人受用。
又说了两句,李世民见李放有些疲累,因此主动开口提议:“说了这么多了,先生想来也累了,不妨到前面歇歇脚,喝杯茶水。”
还别说,李放还真的口渴了。
刚刚一直在和李世民聊天,这会儿真有点口干舌燥了。
答应了下来,跟着李世民走了没几步,前方郁郁葱葱里,露出来了凉亭一角。
四下看了看,就着湖光之色,李放顿觉神清气爽,心胸开阔。
转了个弯,三人在凉亭里坐下,李治吩咐人上茶水来。
“唉?”李放回头看了眼,“公主和任姑娘呢?”
李治上前回了一声:“兕子年少体弱,我就吩咐人把她送回去了,任姑娘也跟着一并去了,先生当时在与阿耶议事,我就没有回报。”
“哦,那就好。”李放这才放下心来。
刚刚聊了入迷,他给任红昌忘了,听到是和李明达一起离开,李放这才安心。
李世民此时饶有兴致的开口:“那位任姑娘又是什么来历?汉末之时,好像并无一位姓任的名士吧?”
“非是名士,任姑娘就是一名普通的婢女。”李放摇头解释道。
说着,他就大致给李世民介绍了一番任红昌的身世,以及历史上的事迹。
“原来如此。”李世民缓缓点头。
只看任红昌的容貌,李世民就明白了,李放为何出手相助,年少慕艾不足为奇。
“现在汉末那里又是什么局势?董卓是刚刚迁都长安,还是即将要被吕布所杀?”李世民追问道。
比起美貌的女子,李世民更关心的显然还是政治军事斗争。
听李世民主动提起,李放也就顺便把自己之前的“丰功伟绩”说了一遍,着重描述了自己挑拨董吕二人关系的部分。
末了,他又问了句:“陛下觉得,若是斗倒了董卓,大汉还有救吗?”
“以王司徒的性格,怕是不成。”李世民摇了摇头,“其人过于刚直,却不知过刚易折,即便知晓历史,恐怕也难改本性。”
历史容易改,可改了之后总要创造新的历史。
没有未来可供参考,李世民还是不看好王允能中兴大汉的。
说完,他又看向李放笑着说:“倒是先生,以先生之能,若是秉政一国,想来大汉还有些机会。”
“我?”李放赶紧摇头,“我不成的,太年轻了,怎么敢轻易掌管一国?”
“先生此时不算年轻了。”李世民哈哈大笑,“我像先生这般年纪,已经领兵征战天下了。既知历史,先生大可延揽人才,借天子之名召集四方之士,收西凉、并州之兵为己用,如此不出十年,天下可图!”
听了李世民描绘的图景,李放真的心动了好久。
但很快,他就抑制了自己的动心。
李放苦笑两声:“陛下所言太过理想化了,我非当世之人,如何能这般轻易执掌一国?”
头脑清醒后,李放反应过来了,李世民画的这个饼不现实。
以曹操之才,尚且用了两代人,才换了大汉的房本,他要真生出这个野心,这辈子估计就要锁死在汉末了。
可大好的世界等着他去探索,他为什么要把自己困在一个世界里呢?
李世民微微颔首,李放的清醒,让他对李放更加看好了。
有了这般神奇的能力,不仅能抑制自己不滥用,还能清醒的认识自我,确实是个人才。
“此人可深交。”李世民心中暗道。
“先生就当我在说笑吧。”李世民笑呵呵的说道。
正好这会儿,宫人奉上了茶水点心,李世民伸手示意:“小女吃了先生那的美食可是赞不绝口,先生也尝尝我大唐的香茗。”
“请。”
李放回礼,端起茶杯来要喝还没喝,一股刺鼻的味道直冲脑门。
“坏了!我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