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0章 一份能让朝廷变天的供词(1 / 1)咱叫刘可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第210章 一份能让朝廷变天的供词

徐鹏举在南京城内可谓是一手遮天。

如果说有谁能够牵制他,那就只有宫中派驻南京的镇守太监。

镇守太监的“监”,既是监视,也是监管。

杨金水是镇守太监,手中又有圣旨。抢人的事徐鹏举只得作罢。

徐鹏举朝着杨金水一拱手:“杨公公,既有圣旨在,那我们就先告辞了!”

临走时,罗龙文瞪了林十三一眼。

杨金水问林十三:“案犯方悠山呢?被你藏在大长干街哪个犄角旮旯里了?”

林十三微微一笑:“其实方悠山并未押在大长干街。我早就料到会有人来大长干街抢人。”

杨金水问:“哦?那他被你押在了哪里?”

林十三答:“藏在了秦淮河的某一艘船上。”

杨金水不知是夸林十三还是挖苦他:“你小子,越来越油滑了。”

“你抓紧审问方悠山。一定要审出煽动兵变的幕后黑手。”

“其实也用不着审。严党借兵变之事给抗倭使绊子。朝中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就能猜到是谁指使人煽动兵变。”

“十三。此事审明结案之时,就是你与严党决裂之日。到那时,严党会用尽一切手段杀你。明里杀不了你,他们会暗杀。”

林十三笑道:“到那时我的命就全靠杨公公您保了。您手里掐着南京五城兵马司呢。那可是驻守城内的三千精锐。”

杨金水是吕芳的干儿子。此人虽有宦官善妒、心狠之类的通病,但骨子里是个一心为公的好人。

于公于私,他都会拼尽全力保林十三在南京的平安。

杨金水当即拍了胸脯:“我若让吕公公的外甥死在南京城里,那我的脸就该塞进裤裆里了。”

“别的地方我不敢打包票。在南京城,哼,我想保谁,阎罗王都带不走!”

林十三道:“杨公公,船不是审问的地方。还是您的镇监府更牢靠。请您借我五百兵丁,将方悠山押送至镇监府。”

杨金水表示赞同:“没错,如果说南京城是咱自家地头,那镇监府就是咱家里的炕头。那咱们走?”

林十三做了个请的手势:“请。”

杨金水和林十三带着五百兵马司兵丁,浩浩荡荡来到秦淮河畔。

这可把秦淮河上的鸨母、鸨头们吓了一大跳。他们以为朝廷缺银子了,又来打业的秋风。

林十三领着众人来到其中一艘船上。他吹了两声响哨。

片刻后,薛阎王将方悠山押了出来。这方悠山被捆得严严实实,脑袋上还罩着个黑布袋。

众人将方悠山押到了镇监府。镇监府内本就有东厂派驻南京的一个番队。关人的牢房、审讯的问案房以及各种刑具一应俱全。

锦衣卫和东厂的酷刑同出一脉。精通酷刑的薛阎王对那些刑具赞不绝口:“杨公公,您这里家伙事儿够齐全的啊。这锥心凳竟是红木的。给案犯坐太奢侈了。”

“这肉梳子竟然镶了银。咦?连锁脚钉都有啊。”

杨金水洋洋得意:“你们锦衣卫诏狱问案房里有什么,我这里都有。别忘了,我除了是南京的镇监,还在东厂兼领着掌班太监呢。”

杨金水转头又对林十三说:“地方、家伙全都借给你了。皇爷的圣旨是让你审方悠山。没让我参与。”

“我回避便是。有一切需要尽管跟我说。”

说完杨金水翩然而去。

开审!

一场标准的锦衣卫审问,需主审官、陪审官、施刑官、录供官四人同时在场。

林十三当仁不让做了主审官。他让储君小舅子李高做陪审管。薛阎王当施刑官。录供官则由张伯充任。

薛阎王上前,扯去了方悠山头上的黑布罩。

林十三问:“认识我是谁嘛?”

方悠山惊讶:“林十三?你不是小阁老和罗郎中的拜把兄弟嘛?你为何要抓我?”

林十三正色道:“我是大明南京锦衣卫千户,不是谁的把兄弟。案犯姓名?籍贯?年龄?官职?“”

方悠山道:“你要审我?林千户,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啊!我是替罗郎中办事!”

林十三微微一笑:“办事?办什么事?”

方悠山有些发急:“自然是办.”

说到此,方悠山反应了过来,他的话戛然而止。

林十三厉声道:“再问一遍,案犯姓名?籍贯?年龄?官职?”

方悠山答:“在下方悠山,籍贯山东莱州府掖县朱桥乡午城村。年龄四十二。职南京户部司藏员外郎。”

林十三道:“你为何要煽动振武营兵变?可是受人指使?指使你的人是谁?说!”

方悠山缄口不言。

林十三给薛阎王使了个眼色。

薛阎王慢慢悠悠,吹着“十八摸”调子的口哨,将十几样刑具摆放在方悠山面前。

林十三道:“方悠山,咱大明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我想眼前的这些刑具,足够撬开阁下的嘴。”

方悠山装起了糊涂:“不知所谓。”

林十三不再搭理方悠山:“老薛,给他上刑。”

薛阎王拿起了刑具。

片刻之后,方悠山痛苦的哀嚎声响彻镇守太监府。

镇监府书房之中,杨金水正在跟一个小宦下着五子棋。

哀嚎声传到杨金水耳朵里,他笑道:“那边开始办差了。”

待杨金水与小宦下了二十把五子棋,半个时辰已经过去了。哀嚎声已停止。

问案房内。

方悠山已经昏死了过去。

“哗啦”薛阎王将一盆凉水当头给方悠山浇了下去。

方悠山被浇醒。

林十三道:“这么多年了,总有官员想要挑战锦衣卫的酷刑。”

“好像除了杨继盛,还没有一个官员能够抗住这些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酷刑。”

“方悠山,你想继续嘛?北镇抚司诏狱的十八种酷刑,你才尝试了两种而已。”

“你扪心自问,你长了杨继盛那样的铁骨头嘛?”

方悠山气息微弱的说:“我,我明白了。你这山望着那山高,反水了。你投靠了徐阶?”

林十三攒了口吐沫:“啊呵呸!我会投靠大明第一巨贪?”

张伯在一旁咳嗽了一声,提醒林十三慎言。

李高小声道:“师父,您老怎么把实话给说出来了。”

林十三尴尬一笑,随后道:“方悠山,我投靠谁,望着哪边的山高,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是否还想继续尝试我锦衣卫的酷刑。”

薛阎王拿起了一柄剔骨刀:“林千户,第三样刑叫剔肋骨。您看先剔案犯的哪条肋骨?”

林十三道:“就先剔他右肋的第三根肋骨吧。”

薛阎王道:“得嘞!属下动刀!”

方悠山怂了:“林千户,不管你如今是谁的人。还请饶命!我招,我招!”

林十三道:“好。回答我,谁指使你煽动兵变?”

方悠山答:“刑部督捕司郎中罗龙文。他答应我,只要我使些手腕,让振武营兵变,他便扶持我做云南铜政使。”

林十三道:“我二哥好大方啊。那可是个肥的流油的官职。”

方悠山道:“其实兵变并非我一人煽动。罗郎中提前派人进了振武营,四处挑唆。振武营已经被他堆满了干柴。我只是通过宝钞折饷,给干柴点上了一把火。”

林十三道:“罗龙文又是受谁指派?”

方悠山听了满脸恐惧的神色:“我的林千户,你就不要明知故问了。你用脚趾头都能猜得到。”

林十三道:“审问人犯不是靠猜。得主审官提问,案犯供认,录供官记录在案才作数。”

方悠山用恳求的语气说道:“林千户,我若说出那二人的名字,恐怕神仙难救。你杀了我吧,杀了我吧!”

林十三冷笑一声:“呵,求生不得并不是极致的痛苦,求死不能才是!老薛,继续上刑。”

薛阎王拿着剔骨刀在方悠山的前胸比比划划,猛然间,他将刀尖儿挑入方悠山前胸的皮肉。

方悠山大喊:“别,别。我说,我说!”

林十三命令薛阎王:“停手。”

方悠山道:“这是明摆着的事。罗郎中是严阁老、小阁老的人。老罗一个正五品官员,敢做出煽动振武营兵变这么大的事,自然是受了严阁老、小阁老指使。”

林十三道:“南京离京师远隔千里之遥。阁老、小阁老为何想看到振武营兵变?振武营的丘八反叛,于阁老、小阁老有何好处?”

方悠山尚不知严党和徐党联手上奏疏请削备倭兵之事。

他道:“我猜,严阁老父子不想看到倭寇平定。振武营是备倭营,跟浙江的戚部、俞部性质相同。振武营兵变,严阁老父子便有了理由裁撤戚部、俞部。”

林十三吩咐张伯:“记录在案。”

林十三问一句,方悠山便答一句。一个时辰后,张伯写好了一份洋洋两千言的供状。

这份供状若递上去,别说罗龙文要人头不保,严嵩父子亦难逃干系。

林十三吩咐张伯:“将供状递给案犯查看。案犯无异议便签字盖手印。”

方悠山看了看供状,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盖上了手印。

林十三收起供状:“将案犯暂押下去。”

薛阎王将方悠山押了出去。问案房中只剩下林十三、张伯、李高三人。

张伯道:“十三,这份供状若公之于众,罗龙文和严家父子恐怕要大难临头。”

“煽动兵变在历朝历代都是大忌。不管皇爷用严嵩父子用的多么顺手,他们爷俩这一回都在劫难逃。”

“话说回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严嵩父子即便失势,他们在朝中、地方依旧有大量党羽。那些人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整你,杀你。”

林十三道:“师父,我这段时日一直在想,我是该继续做百官口中的‘弄臣’,还是做沈炼、杨继盛那样铁骨铮铮的诤臣。”

“严家父子为了一己私利,至东南百姓安危于不顾。不惜置东南百姓于水火。”

“我若再去做严家的孝子贤孙,那我还算是个人嘛?”

“我可以不做什么锦衣卫千户,可以不做皇家传奉官,但是我不能不做人!”

“人和禽兽还是有区别的。人或多或少有一丝良心。禽兽没有!”

“这份供词,我会如实呈递皇爷。为了戚部、俞部的将士;为了胡宗宪的抗倭大业;为了东南的百姓!”

张伯颔首:“你颇有弘治、正德两朝锦衣卫大掌柜常风常侯爷遗风。常风也曾跟刘瑾兄弟相称。后来刘瑾弄权,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常侯爷毫不犹豫的跟刘瑾决裂。”

李高在一旁道:“林大哥你放心。严党那帮王八蛋算个瘠薄!你一心一意为了朝廷、百姓做事,我姐夫会保你。”

李高的身后是裕王府,他的态度等同于裕王的态度。

就在此时,一名小宦走了进来:“林千户,应天巡抚赵贞吉要见您,正在客厅等候呢。”

林十三皱眉:“三不沾?他鼻子倒是很灵。”

张伯问:“那厮你见是不见?”

林十三道:“见是要见的。我倒要看看三不沾憋着什么屁。”

林十三来到了客厅。

赵贞吉正在跟杨金水对坐喝茶。

杨金水笑道:“十三来了。你们聊,我不掺和。”

说完杨金水识趣的走了。

林十三拱手:“赵部堂,您不在苏州主持防汛大计,百忙之中回南京找我这个小人物,想来是有差事交待我办吧?”

赵贞吉狡黠一笑:“你不是小人物。我也没能力交待你办差。”

“我来,是与你做一桩交易。”

林十三道:“愿闻其详。”

赵贞吉道:“你可愿做裕王府护军指挥使?若裕王继位,他老人家的护军指挥使铁定能做五军都督——大明的最高武官!”

林十三笑道:“天上没有掉馅饼的。您的条件呢?”

赵贞吉道:“你得把方悠山交给我。我猜你已经审讯过他了。若有供词,将供词一并给我。”

林十三问:“这是裕王的意思?”

赵贞吉笑而不语。笑而不语就是默认。

林十三岂能让赵贞吉蒙了?他道:“李妃的弟弟李高一直跟在我身边。没听他说裕王想要方悠山啊。”

其实林十三已经猜到,赵贞吉这是在打着裕王的旗号跟他要人。

林十三的言外之意是:三不沾,别他娘拉大旗作虎皮。裕王的小舅子天天跟我形影不离。你唬不了我!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