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还是要搞钱
“于哥,社团的性质你也了解了,就是服务贫困学生,马上就入冬了,很多人都还没有服裤,您也不忍心吧?”
“打住,你小子跑我这卖惨呢?大学生补贴可不低,日子可以过得不错的。”于守仁被气笑,谈生意呢。
“您这就脱离现实了,大学生有补贴没错,但家里也少了壮劳力,很多人都要把补贴寄回家的,身上也就留点饭钱。”
陈凡吸了口烟,对郑亚娜说:“郑亚娜,你给于哥说一下,你每个月给家里寄多少,留多少?”
郑亚娜并不觉得难堪,大大方方说道:“我在学校,拿的是丙级补贴,一个月 15.5元,寄回家 10元。”
想了下,又补充道:“我们班大半人情况都差不多,还有七八个同学没有服,冬天都是裹着被子去上课的。”
陈凡弹了下烟灰:“于哥,不是我卖惨,是真的穷,要不然我也不费这劲,您要不信,回头到学校转转就知道了。”
不等于守仁说话,陈凡又补了一句:“您也是京大的吧?六几年的,这得关心一下学弟学妹吧?”
于守仁苦笑,吸了口烟:“你小子,又是卖惨,又是打感情牌,至于吗?千字 7元,行了吧?”
陈凡连忙摇头:“于哥,京大的名头,就这么不值钱,您要出这个价,回头我就找老校长过来跟您聊。”
于守仁被气笑,没好气道:“去你的,还威逼上了?这价格不低了,你当初连载《最美的青春不也才这个数。”
“哪能一样吗?我哪会儿,就是个粉嫩新人,这本教辅,挂的是京大的名头,您不能贱卖母校的名头吧?”
“我……欠你小子的,等着,我去请示一下总编,顺便把负责教辅的编辑找过来。”于守仁掐了烟头就往外走。
等于守仁出去,辛英杰凑了过来:“哪有你这样谈的,你就不怕把人得罪了,啥也没捞着。”
“放心吧,都是老朋友了。”
陈凡笑了笑,没有解释,辛英杰到底还是年轻,哪怕未来的成就极高,这会儿在人情往来上,还是稚嫩了一些。
陈凡过来这边,就是来拉交情的,也算是互惠互利,真要正儿八经的,于守仁反而该担心,是不是交情淡了。
拍了下辛英杰的肩膀,陈凡转过头,又对齐悦和季敏说:“以后出版的事情,有不少事情要对接,大家都多帮忙。”
“你们两个都是文学系的,要是打算往写作、出版行业发展,把这关的关系弄好了,未来也多一条路子。”
齐悦和季敏嗯嗯点头。
这会儿总算明白,陈凡让她们干嘛来了。
这是给她们铺路呢。
在一个社团里,能做到这份上,陈凡这人是真够朋友的。
没等多久,于守仁就回来了,带来两个负责教辅出版的编辑,介绍了一下,自己就又去找总编了。
“郑亚娜,你是主编,就由你给两位编辑介绍咱们的教辅。”
寒暄过后,陈凡把郑亚娜推出去,自己就不管了,坐到主位上负责给大伙儿泡茶,至于英语教辅内容,陈凡可不擅长。
陈凡的英语水平,只能算过得去,日常交流磕磕巴巴的,还能过得去,但涉及教辅,那就抓瞎了。
过了好一会儿,于守仁又回来:“谈下来了,记得啊,你小子欠我个人情啊,赶紧开本新书给我。”
陈凡翻了个白眼:“啥都没说,就跟我要人情,什么价?”
“仅次于封顶的价格,基础稿酬千字 9元,首印十万册,前提是编辑组审核过了,书没问题就可以签约。”
“谢了,于哥。”陈凡咧起嘴。
价格已经给到很高的水平了,人情是一方面,主要是挂上京大的名头,全国最好的学府,对高中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谈好了正事,陈凡和曾阿黎先行离开,郑亚娜、辛英杰、齐悦和季敏都给留了下来,负责跟这边沟通。
等他们熟悉流程,以后出版其它教辅,自己就不用来回跑。
“师傅,去新街口外。”
陈凡叫了一辆三轮车,让曾阿黎先上,自己再上去:“大姐,等英语教辅合同签好,拿到稿费,社团就会执行轮值社长制度,你这边有没有好的人选?”
轮值社长的事情,曾阿黎是了解的,从社团成立开始,就帮着陈凡物色人选。
“辛英杰肯定是一个,郑亚娜也算一个,还有张朝明、高爱国、李明义,都很不错,人选要怎么定下来?直接任命,还是投票?”
“直接任命!”陈凡毫不迟疑。
这是为未来自己搞企业做的实验模型,陈凡可不会在自己的企业里搞投票这一套,都得自己任命的才行。
“你是社长,你说了算,不过这次赚的钱,怕是有些少,距离第一年的目标,差距还比较大。”曾阿黎说道。第一年的目标是最难的,要筛除掉 100人,也就意味着,要让这 100人赚到 4年的钱,今天的盈利可没那么多。
英语教辅差不多 20万字,按照千字 9元计算,基础稿酬 1800元,印数 10万册,稿酬 900,合计 2700元。
其中 20%用于社团基金,另外 20%原本是用于全体成员的,后边陈凡和社团的人共同协商,管理层的收益也从这 20%中拿,剩余的再分发给全体社员。
剩下的 60%,带教老师 5%、主编 7%,社员看具体人数,大致在 3.84%之间,像英语高三组,组员 12人,每人能分 4%。
也就是 108元!
下学期再出一本,如果还是这个数,也才 216元。
“确实得想办法,把销量提上去,印数多了,钱才能多,回头我再问问于哥,有什么宣发方案。”
陈凡掏出根烟点了起来:“咱们这边也多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宣传手段,顺便琢磨一下,有没有其它赚钱的方法。”
“少抽点烟,不是说要戒了?”
“想事情时,习惯抽一根,赶紧想想搞钱的法子,明年要筛除掉一半人马,搞不好就会闹起来。”陈凡叹了口气。
“你自己慢慢琢磨,我可没辙。”
曾阿黎伸了个懒腰,好奇的看着陈凡:“问个事儿,你为什么对社团这么上心?对你来说,没多少好处吧?”
“真想知道?”陈凡皱了下眉头。
“不方便的话,也可以不说。”
“没什么不方便的,就是这件事情有些功利,直接说出来,可能会影响到我的形象。”陈凡玩笑道。
曾阿黎撩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刘海,揶揄道:“放心吧,你在我这儿,就没什么形象可言,嘴贫、油滑、霸道、套路多……”
“这话就太伤人了,哥们在南锣鼓巷,那是有名的俊后生。”
陈凡说了句玩笑话,又沉吟一会:“这个月 4号京城发布公告,允许个体户从事餐饮、小商品贸易等经营活动,你知道吧?”
曾阿黎嗯道:“报纸上都写着呢。”
“改开就是要开放、要发展,以后肯定会允许私人注册企业,不是个体户,是真正的大公司、大企业。”
“你是打算以后自己注册企业?”曾阿黎皱了下眉头,这想法是不是太超前,也太遥远了?
现在放开的,仅是小商小贩。
私人要做大做强,基本没什么可能,人们的生活中,都还离不开票据,根本没有足够的生产物资。
“那是以后的事,大学还有三年多呢,我呢,就是给未来做准备的,把社团当成企业,实验管理模型的。”
曾阿黎闻言,稍稍愣了下,这人平时没个正形,想事情却够长远的,都开始为几年后的事情做准备了?
不过这事儿,真挺功利的。
曾阿黎忍不住用鞋尖踢了陈凡一下:“合着我们都是你的实验对象?辛英杰他们知道了,能把你挂旗杆上,信不?”
陈凡“诶”了一声,没好气道:“这叫共同进步,大家都在这套模式里,都能学到东西,你进步不也很大。”
曾阿黎嗯了一声,并不否认。
进入京大之后,体验到的生活,跟在舞蹈团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仅能力有了提升,眼界都开阔了许多。
没过多久,三轮车在小院门口停下。
许今秋也正巧下课回来,见他们从三轮车上下来:“你们的自行车呢?没骑回来?”
陈凡伸手接过许今秋的自行车:“下午去了一趟京城出版社,坐公交车过去呢。”
许今秋掏出钥匙,把门打开:“谈教辅出版?顺利吗?”
陈凡推着自行车,跟着进去:“等审核,问题不大,就是稿费有些不够,正为这事愁着呢。”
许今秋停下脚步,惊讶道:“京城出版社,是去找于哥吧?于哥还指着你开新书,应该不会压稿酬吧?”
“于哥是给足了面子,但架不住社团人多啊。”
陈凡架好脚撑,往屋里走去,顺便把情况说了一遍:“路上跟大姐还商量着,怎么多弄些钱,把大伙儿养肥了。”
许今秋微微蹙眉,突然笑了起来:“咱们去香江时,那边的杂志上不是有很多广告,干脆在教辅印广告,赚一笔广告费。”
曾阿黎走过来,拍了许今秋一下:“亏你想得出来,哪有在教辅上印广告的?不止是教辅,小说、文集,谁这样做过?”
ps:二更到感谢支持,老铁们还有票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