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3章 赚麻了!(1 / 1)笑笑嘲笑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3章 赚麻了!

“觉醒年代在香江有市场吗?”

对于曾阿黎的疑问,陈凡心里也没底:“不试试怎么知道,你不觉得这事儿很有意思吗?”

曾阿黎眨了下眼睛,轻轻点头。

确实很有意思,那边还是英伦鬼子管着,发行《觉醒年代会不会把英伦鬼子给气炸?

这事情也很有挑战性,大环境不一样,《觉醒年代在内地热销,香江那边的读者不一定能接受。

要把这个事情做成,估计还需要使一些手段。

但莫名地,曾阿黎对陈凡就是有信心,《黑客帝国的开局更糟糕,不一样成了畅销书。

收拾好行李,翌日大早,一行人就前往机场,同行的还有课题组的五个人,领头的是曹卫东教授,四十多岁的人,文质彬彬的。

剩下四个都是他带的研究生。

“曹教授,让您久等了!”

陈凡快步上前打招呼,跟课题组这边合作两个学期,彼此都熟悉的很,不会有什么陌生感。

曹卫东笑了笑,揶揄道:“行了,甭假客气,接下来你是老板,我们几个就是给你当牛做马的。”

“您这话说的,到了香江,您就是贵客,谁还敢怠慢不成?”陈凡悻悻,在课题组,自己可不招人待见。

主要是自己不干事,还净给他们找事干,任谁都不会喜欢的。

“那就看你安排。”曹卫东笑着点头。

这小子喜欢拿人当牛马,但办事确实讲究,平时来课题组,不是茶叶点心,就是应季水果,基本不会空手过来。

陈凡说去香江会安排好,大家都是信的,事实也是如此,飞机在香江落地,刚从机场出来,外边已经有人接机。

是两个女人!

一个短发的,叫李红英,是出版社的股东,身上有一股女强人的气势;一个长发的,叫邱文心,是出版社的总经理,穿着一身职业装,看着也比较干练。

闲聊过后,大家拎着行李,登上一台中巴车,没多久就进入一个小区,被安排到一个三居室的豪华楼房里。

房子里彩电、风扇、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一应俱全,冰箱里已经准备好各种食物、饮料、啤酒。

看得出来,陈凡安排得很周到。

“曹教授,你们先歇一会,半个小时后,咱们出去吃饭,我就住对门的房子,有什么需要,喊我就行。”

交代了一声,陈凡转身去对门,这趟过来主要是办正事,时间也比较长,陈凡不好意思麻烦李红英,就让邱文心租了房子。

这边离公司也近,下楼走路几分钟就能到出版社。

房子同样是三居室的,陈凡和许今秋睡主卧,曾阿黎和赵园园一人一间客卧,还是比较宽敞的。

“邱总,等会儿吃完饭,你带曹教授他们去采购,把身上的行头换了,一人多买几套,捡名牌买。”

人靠衣服马靠鞍,来香江办事,行头还是很重要的。

课题组的人是以经济顾问的名义进入公司的,要是穿着普通,碰上捧高踩低的,恐怕会不拿他们当回事。

“好的,陈总!”邱文心连忙应下。

这会儿她心里满是危机感,李红英已经跟她提过,接下来出版社将会执行轮值总裁制度。

虽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对她的工作,肯定是有影响的,李红英还从其它出版社挖来两个人,都将担任轮值总裁。

邱文心现在最担心陈凡杀驴卸磨,直接让她走人。

看出邱文心的担忧,陈凡也不解释,让她担心一阵也好,免得以为出版社发展不错,产生不该有的心思。

陈凡把水烧开,泡上一壶热茶,给大伙倒上:“邱总,介绍一下出版社现在的情况吧。”

邱文心坐的笔直,认真汇报起来。

从《黑客帝国成功发行之后,出版社的发展非常迅速,员工的数量已经超过百人。

目前出版社主要的项目有三个,其中《黑客帝国项目最大,也是收益最高的。

《黑客帝国以香江为主战场,第一部的销量高达 120万册,第二部的销量 115万册,本土发行,也是收益率最高的,整体利润做到 15%左右。

按照每册 25港币的定价,《黑客帝国前两部,在香江的收益就高达 881万港币。

这是出版社的收益。

陈凡还有稿酬收入,按照协议是 10%,每卖出一册就有 2.5港币的收入,这部分收入就高达 587万港币。

扣除 17%的稿税,净收入 487万港币,已经打入私人账户。

至于境外发行,版权基本是以买断的形式售出的,如果还是拿版税分成,以现在的统计和监管能力,到手恐怕拿不到多少钱。

说得难听点,别人要弄虚作假,把账平掉,根本就追踪不到,就算追踪到了,在别人的地盘也很难维权。

还不如买断来得实在。

就像香江的电影,版权卖给海外,基本上不会参与票房分红,都是以买断的形势展开的。

说到这里,邱文心拿出一份报表,详细记录着每个国家、地区的合作方,以及版权价格。不同地区,人口基数、读者数量、书籍定价都是不一样的,价格差别也非常大,总的来说,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黑客帝国第一部的版权收入相对低一些,但也拿到 300万美刀,第二部的价格已经涨到 500万美刀。

对于这部分收入,陈凡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说少吧,也不算少,两部加起来有 800万美刀,在这年头无疑是一笔巨款。

但要说高,也就那么回事,毕竟是全球发行,而且这是出版社的收入,并不是作家本身的收入。

跟后世畅销书作家的收入比起来,估计也就是个零头。

按照陈凡跟出版社的协议,海外发行的利润,个人能拿 20%,也就是 160万美刀,扣除稿税入账 132万美刀,相当于 660万港币,也已经打入私人账户。

陈凡放下报表,掏出香烟点了起来。

出版社在香江是稳了,但书籍在海外发行,利润的大头还是被海外发行商拿走。

想要截取更多利润,就必须对外扩张,去海外创立出版社。

接连吸了几口,陈凡看向李红英:“英姐,你觉得出版社是固守香江市场,还是走出去?”

闻言,李红英愣了下。

很快明白陈凡的意思,走出去固然是件好事,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搞不好就会血本无归。

走出去最快的途径就是收购出版社,不说要费多少,收购之后的运作也是大问题。

要养活一家出版社,必须到处签书才能维持住,总不能收购之后,只运作陈凡一个人的书籍吧?那根本维持不了一家出版社。

不过利润大头被拿走,李红英也不乐意,想了一下:“先找个试点,尝试一下,你觉得哪个地区合适?”

“米国!”陈凡毫不犹豫。

以后写大 ip类型的小说,主要市场还是欧美为主,要是能在米国市场站稳脚跟,拿下的利益就大了。

想了下,又补充道:“回头拿个方案出来,不过这事情也不着急,等我下一本书出来之前,完成收购就行。”

“那就先把计划定下来。”

李红英嗯了一声,看向邱文心:“邱总,你继续介绍。”

邱文心嗯了一声,介绍起公司的第二个项目,也就是从内地挖来的五个作家,搞擦边文学的项目。

该说不说,这个项目确实很成功。

虽然没有出过大的爆款,但每推出一本,销量都有 30多万册,截至目前已经推出三本,总销量已经过百万。

书籍定价 15港币,扣除营运成本,纯利润 10%左右,公司这边进账高达 150万港币,已经形成非常稳定的赢利点。

除此之外,就是第三个项目,签了一些新作家的作品,整体算下来,基本处于不亏的状态,但能养活一些人。

对于出版社目前的状况,陈凡已经非常满意,甚至觉得惊喜,毕竟一开始,他也没想到出版社能这么挣钱。

聊完之后,陈凡把《觉醒年代拿出来:“这本书在香江发行会有一定难度,你拿回去看看,再拿出一套宣发方案。”

“好的,陈总!”

邱文心接过书籍,仔细地放进包里,这会儿三位姑娘已经收拾好行李,走了出来,陈凡提议先出去吃饭。

陈凡在这方面上,是绝对舍得钱的,直接在半岛酒店招待课题组,饭后又让邱文心带课题组去购物,置办行头。

顺便把发型也弄一下!

回到家里,许今秋泡了一壶茶:“你该收敛一点,邱文心在你跟前,都战战兢兢的,生怕说错话。”

“咱们没办法长期坐镇公司,做不到以德服人,那就只能以威压人,免得长出不该有的心思。”

陈凡伸了个懒腰,喝了口热茶:“等轮值总裁制度执行下去就好了,权力分散,相互监督,还有英姐盯着,闹不出大乱子。”

许今秋嗯了一声,就不再多说。

不懂,就不掺和!

这是她一直坚持的,两口子在事业上没必要搅在一起,因为事业上的事起了争执,搅了夫妻感情才划不来。

“怎么才能做到跟你一样?坐在哪里都让人害怕。”赵园园坐了过来,好奇地盯着陈凡。

这人平时也不这样啊。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挺好相处的,有时候还没脸没皮的,可到了出版社,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陈凡看了她一眼,呵呵笑了出来。

你一个走可爱风的小姑娘学这个?怕是下辈子也没戏。

想了下,陈凡看向曾阿黎:“跟我学没用,还不如跟大姐学,你看她在外边都什么样,你照着做就对了。”

“我在外边什么样?”曾阿黎咬着牙。

ps:第一更到,月底了,老铁们还有票吗?求助力!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