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阿黎的项目
许今秋很好奇,一直到周文雅同意,从银行出来,她才开口问起原因,周文雅真的合适吗?
“没看出来吗?他是找牛马呢。”
曾阿黎笑着替他解释,从进入京大社团之后,她就发现,陈凡特别喜欢找牛马,甚至会不自觉地把所有人当成牛马。
别说社团的成员,就是当初的课题组,他一样当成牛马用。
至于看上周文雅,原因也很简单,那姑娘没有多大野心,也不是心机深沉的,又是能干事的。
这样的人用着放心。
或许,她不是那种能力极强,能代替领导把活儿干了的,但陈凡也不是想找一个做决策的,就是要一个能干活,又能让人放心的。
对于曾阿黎的解释,陈凡揶揄道:“可别瞎说,我就是觉得周文雅长得喜庆,能带来好运气。”
曾阿黎噗嗤笑了起来,周文雅确实很有喜感,尤其是笑起来时,笑容就好像有治愈的魔力一样。
如果按陈凡的颜值标准来划分,周文雅的颜值可以打 75分,但笑起来时,颜值能上升到 85分。
反正那是很神奇的一张脸。
曾阿黎甚至想着:“等我这边的项目启动,把周文雅借我用一段时间,这姑娘这么喜庆,忙的时候看看她,心情都能好不少。”
赵园园嗯嗯点头:“大姐忙起来时,跟个冰雕一样,有个这么喜庆的姑娘在办公室里,能调节一下气氛。”
“就你话多!”
曾阿黎白了她一眼,又对陈凡说:“晚上回去,把计划书再对一遍,我这边就要启动项目了。”
陈凡的计划书,完全是抄 lululemon,就是那个瑜伽裤卖上千元、号称中产女性三大收割机之一的露露乐蒙。
后世有这么调侃的一句话:头戴着 ralph lauren棒球帽,穿着 lululemon瑜伽裤,手腕戴着 apple watch,去星巴克喝冰美式。
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品牌很成功。
市值一度干到运动品牌的老二,仅次于那个打钩的牌子。
后世这个品牌能获得成功,就证明模式是可行的,既然如此,直接套过来用就行,没必要自己去创造什么。
而且对比 lululemon的创始人,陈凡的优势更大,最少在创业早期并没有资金难题,可以更快的把产品推出去。
曾阿黎拿到计划书之后也没有闲着,把已经把品牌、公司注册下来,只是一直没有行动而已。
在车上聊了一会儿,汽车已经回到浅水湾的豪宅,陈凡看了下手表,已经快到饭点,赶紧安排保姆准备晚餐。
这些保姆都是李红英帮忙临时雇佣的,还有厨师,也是从一品鱼庄临时抽调过来、精通各种菜式的。
头一天过来,主要是让大家休息,陈凡也没有安排出去吃,等养足了精神,明天再好好逛一圈香江。
吃过晚饭,曾阿黎就把计划书拿出来,喊上赵园园和陈凡一起讨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启动项目。
今天看了陈凡的投资,高兴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担忧。
赌性太大了!
几乎是把身家扔到牌桌上,盈利固然丰厚,但只要预判出错,就可能血本无归,且概率是极高的。
谁也无法保证,陈凡能一直对,一直不会出错,自己还是赶紧把项目做起来,最少要给陈凡留一条退路。
李秀珍见他们聊得热闹,有些好奇地问闺女:“他们讨论什么呢?一直在说什么裤子?”
“瑜伽裤!”
“就是瑜伽裤,是什么裤子?”
“一种紧身的运动裤,大姐要创业,前期就是做瑜伽裤,他们正在商量要怎么做呢。”许今秋解释道。
“我说呢,一直说什么裤子,要卖裤子还不简单,找个人多的地方,把店开起来,反正这边经商自由。”
“呃?”许今秋愣了下。
老娘这思维还停留在内地,内地现在是供不应求,只要你能弄来物资,把店开起来,还真不愁卖。
国营商店的售货员为什么那么牛?
还不是因为卖方市场,爱买不买,反正不愁卖,离开我这儿,换个地方都不一定能买到。
想到这些,许今秋哭笑不得:“明天带您去逛商场,走一圈下来你就知道了,这边卖东西可没那么简单。”
李秀珍嗯了一声:“明儿看看再说,下午你们出去干嘛呢?”
“大姐闹的呗,陈凡之前写了创业计划,大姐改了一下,陈凡觉得小家子气,嫌她不会钱,下午带我们去盘家底呢。”
闻言,李秀珍哭笑不得。
这姑爷也真有意思,还有嫌弃媳妇儿不会钱的?
换别人家,媳妇儿乱钱,早就挨收拾了,放眼整座京城,谁家不是省吃俭用,一分钱掰成两掰。
但话说回来,姑爷确实大气,钱从不含糊,自打第一次上门之后,给家里送的东西可不少。
他们老两口聊天时就没少感慨,闺女是个有福气的,找个对象有本事不说,啥事儿也都顺着她。在一起那么久,就没闹过矛盾。
不过对今儿的事,她也好奇:“阿黎做这个瑜伽裤,小凡是要投多少钱啊?怎么还嫌她钱少。”
“不知道,我没问。”许今秋撇了撇嘴,她对这个可没兴趣。
李秀珍拍了下脑门,这姑娘也是糊涂蛋子,家里的资金情况都说不明白,当初传她“御夫经”算是白教了。
教了好几次,她就学会一点,要把男人折腾没力气了,结果她就把曾阿黎灌醉,送到陈凡床上。
这脑回路也挺神奇的。
气不过,又问了句:“那小凡攒了多少家底,你总知道吧?”
“这个知道,下午刚去查账。”
“有多少?”李秀珍好奇问道。
“说出来,你可别咋呼。”
“当你妈没见过世面呢?以前在琉璃厂盘账,也是见过大钱的,谁跟你一样似的。”李秀珍呵呵。
感受到来自老娘的鄙视,许今秋忍不住扬起嘴角,竖起一根手指头,揶揄道:“一个多亿。”
“多少?”李秀珍眯起眼睛。
“一个多亿,港币!”
“姥姥……”
李秀珍吓了一哆嗦,忍不住说了句粗口,亿是什么单位?自己现在没工作,以前上班时,工资是以“十”为单位的。
从十到亿,后边要加多少个零?
李秀珍被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一直到晚上休息,把这事儿跟许长青说了一下:“你说小凡来香江做什么生意?怎么赚这么多钱?”
“那孩子见识大着呢,咱们老同志可比不了,就算说了,咱们也不懂,你就别瞎琢磨了,赶紧睡觉,明儿出去玩呢。”
许长青翻了个身,就闭上眼睛。
他才懒得想姑爷怎么赚钱的,姑爷有本事最好,闺女以后的日子差不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翌日大清早,许长青就起床,喊上老曾、老赵,跟着姑爷出门去码头,那边已经安排好海钓船,船上有向导,钓具一应俱全。
在海钓这一块,三位老同志都是新手,但架不住新手光环,一个早上不断上鱼,许长青还拉上一条三十多斤的龙趸。
这可比钓淡水鱼刺激,一直到中午,钓鱼船返航,三位老同志还意犹未尽,打算接着玩。
陈凡可不敢随他们的意,下午的计划是带丈母娘他们去逛街,真敢不回去,丈母娘可能会连自己一块收拾。
只能许诺,明天再来。
三位老同志这才没意见,搬着一大堆的鱼回去,到家就开始炫耀,尤其是许长青,提着三十多斤的龙趸,那叫一个得意。
也就是在香江,人生地不熟,要是在京城,他得把鱼挂在自行车后座上,推着自行车在胡同里转上几圈。
陈凡见状,把拍立得拿出来,给三位钓鱼佬拍下鱼获的照片,三位老同志这才把鱼交给厨房,中午就直接下锅。
下午的行程已经安排好,统一坐大巴车,有导游、有保镖跟随,主题就是逛街、购物、品尝美食。
接连数日,都是如此。
期间邱文心上门找了一次,对这个老板,她很想吐槽一顿。
平时你在内地,来出版社少就算了,现在都来香江好几天,好歹过来看看吧?哪怕只有一次。
老板这种态度,给人的感觉就是:出版社是后娘养的。
即使找上门来,没说上几句话就被陈凡打发走,就交代了一句,让她回去,把各种报表整理好,过些天要看。
邱文心很确定,出版社就是后娘养的,这就很让人委屈了,出版社又不是不挣钱,反而很挣钱。
曾阿黎提议:“要不你去趟出版社,把事情都安排好,我们带着家人玩就行,有导游、保镖跟着呢。”
“出版社能有什么事儿,都安排好的,按部就班就行。”
陈凡笑了下,并不在意,转身去找陈敏:“姐,逛了这么几天,想好要做什么没有?”
陈敏苦笑,赚钱的事情挺多的。
香江这边的物资非常充裕,弄到内地出售,就没有不挣钱的,尤其是电器、服装一类的。
但是时间并不合适。
张家老三才刚进去,她可不想步其后尘,只有等这阵风过去,再做进口贸易,才有安全感。
至于其它的项目也有,但得留在香江这边。
陈敏并没有这个计划。
“那我给你出个主意?”陈凡提议,项目他有不少,只是目前还在学习阶段,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一块。
ps:二更到感谢老铁们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