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暗流汹涌
敕造荣国府大门前,仆人们张灯结彩。
院子里也又打扫了好几遍,搬来金翠装饰,又铺上毯子以彩灯指引,预留出中单大堂招待贵客,又在前院附近收拾多个屋子当退居。
喜庆的节日自然少不了戏班和笙箫鼓乐声,贾政又连忙安排贾宝玉和其余贾家男儿去忙活。
贾家族人不少,尤其是宁府一脉看似是一脉单传,但实际上旁支族人不少,几代下来早就开枝散叶了。
对三品大员贾政来说,不论是下人还是帮手都不缺,钱也不缺,如今唯一的遗憾就是儿孙不争气。
不过幸好女儿和外孙争气。
贾政刚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旁边小妾递过来茶水没喝上两口,门口就跑进来一个小厮。
“老爷,兵部尚书前来拜会!”
小厮的语气里满是高兴。
自家老爷是六部里的工部尚书,而且和朝廷大员们的关系都非常好,在这种大官手下干活也有面子。
“快!我去!”贾政迅速放下杯子,亲自出去迎接。
当官这些年,贾政一开始是战战兢兢,但是贾蓉上半年事情不断,刚忙着自己的事情了,导致贾政过了好几个月的好日子,现在看到兵部大官过来拜访也不害怕了。
贾蓉又不是每天都找事情,就像是洪水猛兽不会天天出现一样。
皇上、王爷、大官、贾家、自家、随即作案家、哪怕是只有六个选择,大家也能轮流休息很久了。
况且贾蓉也谈不上勤快,最近依旧是在忙着搬家和写名人名言的事情,没心思出去夜跑。
“贾大人!”
“云大人!”
兵部尚书笑着和贾政拱手祝贺,“听闻令堂老太君八十大寿,我带着妻子儿女不请自来了,贾大人勿怪。”
贾政笑着说:“不敢不敢,快请进,原本八月初三才是生辰之庆,本意是从初三热闹到初五,老太太也打算简单一些热闹三天就是,只是没想到王爷说明天过来,这才又赶紧让人多备了些东西。”
两个大官带着人进屋,坐下喝了口茶又闲聊了几句,这才去了老太太那里拜会。
很快兵部尚书留下来吃饭,王家王子腾也带着妻子儿女过来。
女眷们去了园子里休息吃饭,陪同贾母,男人们则是在外院吃酒闲聊。
兵部尚书的妻子云夫人微笑说:“敢问这寿辰后面几天都是怎么安排的?正好这几天没事情,我儿子女儿在家顽皮,正好我在家闲着也没事,带他们一起过来帮帮忙,凑个热闹。”
老太太露出微笑,旁边王小姐主动说:“原来定的不算数了,昨个儿王妃说明天王爷带着王妃过来,就以明天为尊,到时候明天上午邀请皇亲、驸马、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
国君是命妇的封号之一,地位在公主之下,一般是从公主降下去,或者是从国君升为公主,大部分时候都是给投降或者加入的外国外邦女人用的。
京城作为首都之地,本来就有外国使节和夫人,因为这几年南方的频繁交流,以及两个疯狗铁了心的丢钱打仗,导致过来的使节多了不少。
众人闲聊了一会儿后,王小姐起身说:“老祖宗,我去和二爷说说,让他再写几封信把议程都说明白告诉各个皇亲国戚,免得通知不到让各个贵客过来打听了。”
老太太笑着点头,“好。”
老太太又对着兵部尚书之妻夸耀说:“我这个孙媳妇处事妥当,持家贤淑周到,是我孙媳妇里第一得意之人!”
王小姐被这么夸了之后,也就是淡淡的微笑,很快下去忙着具体的事情了。
老太太的孙媳妇有谁?
李纨、王熙凤。
王小姐和王熙凤是堂姐妹关系。
三个王家小姐都进了贾家,但却没办法夺舍贾家。
只因现在的贾家就是忠孝王腿毛上的一根挂件。
王家真正想要攀附的是贾蓉,如今的忠孝王。
贾宝玉等人很快也去忙了,负责购买各种山珍野味。
贾政家里事情繁忙,兵部尚书也识趣的先走了,留了儿子女儿和妻子在这里多呆一会儿,自己去衙门上班。
等兵部尚书走后,贾政迅速叫来管家问话。
“明日客人不会少,吃的喝的可都准备好了?不要用一般东西丢了面子,找些好的山珍野味。”
管家回答说:“老爷,都准备好了,都是和王爷家差不多的东西。”
贾政很清楚贾蓉家的伙食标准,尤其是拿来给女眷和客人的标准,一直都是京城里的佼佼者。
“哦?从哪里买来的?是王爷家送的吗?”
贾政首先想到了贾蓉的馈赠。
贾蓉从小就不缺钱,也素来是舍得钱的性格,出手豪爽不说,在贾家旁系和市井之中有不少拥护者。
这种事情确实是贾蓉能做出来的事情,能帮的事情他一般都会帮,不能帮就说明眼下不能帮,一直都会说的清楚明白。
管家回答说:“都是从城里几个大户那里买来的,如今皇上刚南下没两天,各地送来的山珍野味正好没有了去处,平常人家也舍不得买这些,有钱的也怕用了会出事情,也就咱们家能用了。”
贾政轻轻抚须,若有所思,“原来如此,这就好办了。”
有些事情不光贾政能察觉到一点点点点,脑子正常的人都能察觉出问题来。
很快趁着老太太八十大寿的时候,朝廷大员和皇亲国戚都来了。
甚至辽王、周王这两位亲王也冒着生命危险又过来了京城。
郡王同样来了十多个,到最后很快成了勋贵和皇亲国戚之间的主场。贾蓉和王子腾、辽王、周王、宗正、五军都督、兵部尚书等人到王子腾家吃饭。
王子腾很快让下人都离开,一个下人都不留。
贾蓉等人仿佛是没察觉到一样。
贾蓉笑着说:“辽王、周王怎么也来了?我刚才在外面不好过问,现在也没有外人,大家边吃边聊吧。”
辽王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饭菜,“这可都是皇家贡品。”
饭桌上几人当然知道这是皇家贡品,都是顶级食材佳肴。
贾蓉笑道:“是啊。”
周王提醒说:“我就知道瞒不过忠孝王,谁不知道忠孝王天天在皇宫吃这些?”
贾蓉笑道:“是啊,自太上皇开始,我就经常睡在皇宫,吃在皇宫,自那时候开始,凡是我在的时候都不需要找人试药试毒了。”
贾蓉拿起筷子,自己给自己夹了一块肉吃,笑着和其余人打趣。
“无毒,放心吃就是。”
有毒也和贾蓉没关系。
辽王看贾蓉不上道,直接说:“忠孝王智慧绝伦,岂会不知道我们的意思,本王已经知道了,当初劝皇上迁都的就是忠孝王!”
贾蓉没好气的说:“我实话说了吧,太上皇当年就想迁都了,真以为是我提醒的皇上?太上皇当年让我下江南就是调查那边情况,但本打算慢慢来,不想没几年就走了。”
“皇上登基这两年不到的时间遇到了多少事情你们也都知道,跑出紫禁城这种事情难道还需要我提醒,他才想起来?我也是被逼的,那天上朝的时候我就不想配合,但皇上愣是等了我半个多小时,不说话就不让走。”
贾蓉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反正都是皇上的错,贾蓉是好的。
贾蓉又说道:“我家里人都在京城,赚钱的生意也在京郊,刚在京城盖了新房子,还在北边有爵产田庄,皇上若是走了之后谁还听我的?我去了江南,哪里有在京城舒服!”
“人都去了江南,我房子都没人租了!”
周王辽王皱起了眉头。
贾蓉的话很有说服力,毕竟迁都这种事情对贾蓉没有任何好处,贾蓉在京城那么多房子,家人也都在这里,那么大的家业不可能说搬就搬。
众人吃着皇上吃的饭菜,思考着接下来怎么办。
内务府和御膳房以及大内侍卫更多时候是吃皇上的饭,一旦皇上不在这里了,就不能借着皇上的名义收下那些贡品。
不光是内务府不能没有皇上,紫禁城站岗的士兵和朝廷大官也不能没有皇上。
没有皇上,谁来发工资?
大家都是建立了一个体系来收钱,名义上就是皇上收钱,实际上则是坐地分赃。
如今皇上去了南边,临走前又指定让贾蓉接收贡品,这导致皇宫里开始出现了问题。
如今问题还不严重,毕竟刚走两天,中秋的贡品也还是往京城送,包括各种政务也基本上是在京城处理。
最起码要等到过年几天,才会严重起来。
江南官员的任命权力同样转移到了皇上手里,江南的税收也会停留在江南,甚至是粮食也不需要运到京城,直接断了一大群人贪污的大手。
皇上在哪里,哪里就是朝廷。
若是皇上在江南待得久了,那北边肯定要出乱子的。
权力必定会集中,下面人为了各自的利益需求必然会推举出一个能保护自己的代表。
南北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到时候各地王爷就算是不想当皇上,也有一群人逼着他们当皇上,拒绝迁都。
皇上的基本盘全都是北方铁骑,他要去南方定都就是抛弃家业自立,不管是宗室还是北方的功勋贵族都要造他反的。
不过没关系,贾蓉特别闲。
贾蓉从来没有为民请命的想法,也没有当正义英雄,或者是帮手下贪官和头上皇上开疆拓土的想法。
他是谁都敢打的,看下面人不顺眼就打,就搞。
寡妇钱能偷,皇上的女人只要看得顺眼了,想摸就摸,想上就上。
黎民百姓过得如何和贾蓉没关系,贾蓉从来不去赈灾的。
虽然对手下人不错,但如果开心起来,那就不管不顾了。
对家庭……也没啥责任感,不然不会总是做诛九族的事情。
没有什么舍不得的东西,就连神医的牌子也感觉差不多就行了,已经不去追求百分百了。
总之贾蓉就在京城这里。
百姓起义动乱,贾蓉肯定杀,根本不管对方是不是正确的。
王爷大臣们要拥护贤主,要逼贾蓉当皇帝坏了贾蓉封圣的计划,那贾蓉也杀了这帮没事找事的玩意儿。
饭桌上,贾蓉对着几个王爷说:“如今天下太平,咱们钱也赚够了,权力也都不小了,差不多就行了,老老实实的过平静日子多好,何必非要想那么多呢?”
贾蓉说的众人羞愧不已,面红耳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