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1章 踏雪无痕高梁河(求月票)(1 / 1)幽燕倦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倜此番嵩山少林之行,收获极多。

不但得到易筋经,更是得到了神足经,并据此练成寒冰神掌。

寒冰神掌初练不到一天,便能够与李秋水一甲子以上的内力相较,令人叹为观止,可见其不凡厉害之处。

他初对李秋水没用全力,是为了演练熟悉这寒冰真气,与李秋水对战良久,后来换了葵花宝典,统共也就前后只出手两剑,便几乎算是败掉了对方。

虽然中间有李秋水误以为他的葵花宝典和李宪相同,心中存了先入之念,在防守上走入歧途的原因,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高手过招,不仅拼的是功力战力,更有临场应变判断的能力。

李秋水判断他的葵花宝典错误,所以第二剑算是没有躲过去,若非李秋水被小无相功模拟葵花宝典反噬后身体变得古怪,那向后平削的一剑,已经叫她受了重伤。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就是见到扫地僧,并引对方出手,对方果然内力臻至化境,雄厚程度叫人震惊,居然能横出三尺气墙,阻挡一切攻击,不知是何功法,简直神奇无比,但扫地僧的身份依旧是一个谜团,不知其原本为何许人也。

而扫地僧点化李秋水,李秋水走时言说回西夏结庵居住,不再询问世事,那便是不掺合朝事了,对宋辽之间是非再不插手,这也算是一件收获。

赵倜此刻的功力比来嵩山之前增长许多,神足经哪怕不主动运转,只要自身在行动之中,便会滋生内力出来,堪称罕见的神功。

临走之前,他将虚竹的事情与玄慈交待,虽然玄慈纳闷他为何照顾这个杂役小僧,却还是满口答应,收其为弟子,亲自教导。

赵倜离开嵩山后走得不快,因为按照守陵官的说法,黑驴最早也要下午才会出现,那么当天肯定来不及了,便慢悠悠地于第二日中午,才行到嵩山北麓皇陵。

与上次从江南回来时一样,逐座皇陵上香供奉,于英宗和高滔滔的永厚陵前,还有神宗的永裕陵前则都多上了些贡品,守陵官见状不敢言语,转过头去装作没看见。

中午过后,也不见黑驴出来,赵倜百无聊赖,便骑上黑玫瑰带着童贯阿朱往洛水边闲逛。

黑玫瑰一路有些觉察,这是又要回家,便如上次从辽国返回时般有些磨蹭,但看见河水又不由欢喜。

赵倜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搭,叫它自己去水边,它兴奋得发出一声长嘶,然后仿佛一道黑色闪电,到了河边浅滩,竟然直接跑去水中,在里面蹦蹦跳跳欢闹无比。

赵倜坐在不远处的一块大石上心想,你那原本主人也不知在干些什么,去年夏日的事情,这都一年之后秋天都快过去了,居然渺无音讯,不过看你也是把她给忘了,那以后就跟着本王生活吧。

等看马儿玩够了,他呼哨一声,黑玫瑰从洛河之内踢哒踢哒返回,身上不停滴着水珠。

赵倜叫童贯取来干布,亲自动手给黑玫瑰擦拭一番,此刻天凉,不比夏日,担心马儿生病。

只见擦完之后,黑玫瑰皮毛如同缎子一般闪着光亮,一双大眼像黑宝石般熠熠生辉,将头埋进赵倜臂弯,亲昵地不停蹭来蹭去。

赵倜牵着它一路慢慢向皇陵返回,待到能看见诸陵位置之时,守陵官小跑过来:“殿下,那驴出来了,在陵间吃草呢。”

赵倜道:“此驴有功,没有日日给它准备些吃喝东西吗?”

守陵官道:“殿下,自有准备,而且陵兵现在都敬着它,不敢骚扰追赶,只是此驴胃口甚大,准备的东西根本不够它吃,足足五匹马的马料都能吃得下,似乎还不太饱。”

赵倜笑道:“能吃是好事,在哪里呢,带我去看看。”

守陵官闻言前面引路,片刻后进入皇陵之间,只看这驴在太宗永熙陵不远处低头吃地上枯草,仿佛风卷残云,嚼都不嚼,眨眼地上便空出了一块。

守陵官道:“刚才给它送了食料等东西,早便吃完了,这不过是在打牙祭。”

赵倜点了点头,仔细观瞧,驴虽然生得高大,但下面四只雪白蹄子却显眼分明,若在马中便有个说法,叫做踏雪无痕,乃是罕见的宝马良驹,至于驴却不太知道了。

他此刻看这黑驴与华山陈家那幅图画上小驴几乎一模一样,尤其一只耳朵长,一只耳朵短的特征都分毫不差,而且一直维护永熙陵,已经能够完全笃定就是高梁河给太宗拉车的那头驴了。

这时驴也不吃了,抬头警惕观望四周,见赵倜站在远处瞅它,本不想搭理对方,但忽然之间似乎想起了什么,竟挺起脖子“昂昂”地对着赵倜大叫起来,边叫边用后蹄刨地,形状似乎很不高兴。

赵倜见状眯了眯双眼,心中不由有些纳闷,这驴看样子对自己有些不善啊,哪来的这么大敌意?

他冲驴伸指勾了勾,驴哪肯过来,叫的声音愈发大,他不由负手向前走去。

驴不比那回初见,转身便跑,而是停止叫声,小心翼翼打量他,谨慎做出随时逃走的姿态。

赵倜和驴三丈远的时候便停下脚步,笑了笑道:“你都活了这般多年头,想必多少能听懂些人言。”

驴瞪着一双铜铃般的眼睛瞅他,没有任何回应。

赵倜道:“就算是些猫啊狗啊,多养了几年,都知道一些人言何意,我不相信你不知道。”

驴呲了呲一口板牙,似笑似怒。

赵倜嘴角扬了扬道:“你是当年给太宗皇帝拉车的那头小驴吧?怎么跑来了这里,当初太宗宾天之后,没人管你了吗?”

驴没有任何表示,瞪着赵倜。

赵倜道:“那你为何不回去华山?你原本不是陈抟老祖的驴吗?现在华山那边还都记着你呢,岂不比在这里露宿餐风要好?”

黑驴闻言“昂”地一声,仿佛颇不高兴,然后它向旁走了几步,瞧见赵倜腰间的佩剑,不由便是停住。

那剑是太宗的剑,太宗留下两口剑,都被高滔滔给了赵倜,一口是这把寻常佩剑,另外一口疑似莫邪,他一直在袖中隐藏。

赵倜注意到黑驴目光,微微一笑,将腰上剑抬起晃了晃:“认得?”

黑驴听他言语似乎有些恼怒,又大叫不停,这次几乎是跳着脚叫了,蹄子踢的泥土乱飞。

赵倜疑惑道:“这是干什么呢?哪来的这么大脾气?”

黑驴向前跑去,赵倜想了想随后跟上。

只见黑驴来到太宗永熙陵前,冲着陵前的供果不停叫唤,接着再向另一边跑去,赵倜微微沉吟,慢悠悠尾随。

片刻到了英宗永厚陵那里,只见供品要比永熙陵多上不少,黑驴冲着供品叫唤,赵倜不由摸了摸额角。

再去了神宗永裕陵,黑驴又是同样表现,赵倜已经明白,摇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黑驴不待他说完,再冲他腰间的剑一顿叫,赵倜叹道:“你果然是成精了,我知道了,下回定然不会供奉不匀,你既认太宗为主,难免此刻心中不平,埋怨我这个做子孙不公。”

黑驴这才消停些,然后看着那陵前的供果,露出垂涎三尺的模样。

赵倜心中好笑,道:“当年高梁河一战,你救下太宗,立下天大的功劳,虽然我不知道太宗离世后你遭遇什么,可也总不至于宿于山林,与我回东京可好?给你找一处地方安置,有房有舍,有吃有喝,安享余生?”

黑驴闻言警惕地朝后一跳,似乎听懂了赵倜的话,十分不高兴地呲了呲牙。

“这是不愿意回去?就想在此处呆着?”赵倜扬了扬眉,沉思几息:“你愿意留在皇陵也好,平时还能协助护卫一些,那些军丁惫懒,虽然这里不太可能出什么事,但有你在会更加安全。”

黑驴闻言没有任何表示,不住偷眼瞅那陵前供品。

赵倜看了看旁边的守陵官,道:“若是你有什么事情,发现什么不妥,可以去找陵墓官员,你都活了这么久,自然知道哪个是官,叫他传信给我,我过来这边察看。”

守陵官这时忙行礼道:“下官知道了,若神驴寻找,定然派人通知殿下。”

赵倜点了点头:“往后有继任者到来,将此话传递下去,就说是本王的命令。”

守陵官道:“下官省得。”

赵倜又看了驴片刻,然后转身率领一众人往陵外走,边走边道:“刚才说的话作数,倘若想要回去东京,也可以去找守陵官。”

他带人越走越远,黑驴在陵前看他身影,隐隐约约之间,竟露出一丝仿佛思索的神态……

赵倜上了官道,队伍往东京返回,没两日踏入京畿,于这天早晨进到京城之中。

他回王府换了身衣物,然后入宫复命,倒没有别的多说,把易筋经给了赵煦,赵煦露出大喜表情。

这种私事自然不可能朝上加封,赏赐赵倜也不要,毕竟他现在身家太过丰厚,不说富可敌国,可也不遑多让。

鬼樊楼数十近百年的财物,江南明教数代积攒的金银,明教可是要举事的,没钱怎么好举事?又不是那种官逼民反的起义。

当时他除了给赵煦送了一些外,剩下的都留在王府,可王府之中的库房根本装不下,最后挖了庞大地窖存放。

这些钱财来路较明,他也不怕赵煦知道许多,毕竟真怕知道就不会每次都给宫中送进一些了。

最后赵煦给他一个月的假期,可以好好在家歇息,他除了带领手下众人出城郊游,就是在府内修练武功,将神足经和寒冰神掌都练得更为熟稔,内力也增加了许多。

转眼一个月假期将要结束,这天收到了王语嫣自江南派人送来的书信。

信足足写了七八页之多,大抵都是当时不辞而别的解释,言说来日到东京当面致歉,然后便是说些在曼陀山庄的日常琐事,包括和逍遥子学武,学的乃是李家家传的无量海宝箓。

赵倜将她描述逍遥子和学武之处反复看了几遍,期间王语嫣提起山字经,言道逍遥子说这门功法古怪,想大成有极为苛刻的条件,所以逍遥子才先教她无量海宝箓。

赵倜放下信后不由沉思,想起在辽国时耶律延禧说他练的就是山字经,此刻看来,却又不太像是逍遥子传授,那耶律延禧从哪里学来的这门功法?

还有他发现王语嫣没提南唐之事,只说李家,那么应该是逍遥子未与对方说起他这个李家的真正来历,王语嫣只以为是江湖上的武学世家。

结合上次逍遥子入京表现,这人似乎对当年南唐灭国的事情已不太记挂于心,就算还有些耿耿于怀,可好像也不打算有任何举动。

但想想也是,都百多年过去,放在民间普通人身上,都已经五六代了,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就算当时再恨大宋,但已经百载岁月,时间或许早就冲淡这些事情。

不过也有可能是出于无奈,觉得没有任何希望,毕竟大宋立国太久,他不比慕容家那些人执拗,觉得还会复国有望。

至于刺杀宋帝报仇,眼下来看却没任何意义,当年下旨进攻南唐的是太祖,扫平山海观的是太宗,两个人都已经死去许久,那么刺杀当今皇帝吗?

不说京城宫中还有武德司隐藏了多少高手,就算能杀了,那也绝对跑不掉,必然葬身于此。

至于大宋宗室成员那么多,再推上来一位做皇帝就是了,就算朝堂震动也不过是一时,根本动摇不了根基,等于做了无用功,还将自己搭入进去,等若当初从山海观白跑了。

随着赵倜开始上朝,冬日也已来临,京城迎来了第一场雪。

然后年关将近,城内各处热闹,百姓们都开始准备年货过年。

就在腊月二十七这天下午,赵煦召赵倜入宫,到了御书房坐下后,赵煦道:“辽国送来了国书,说要增加榷场货物种类和数量,会在年后派使团进京商谈。”

赵倜闻言摸了摸下巴:“辽国派使团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