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法则之路
吕梁,陈宴,还有南宫胜这三位一品强者,原本在各地奋力阻挡灭世之劫侵蚀。
如今李言驱散灭世之劫,天地间归于平静。
他们也是感受到身上压力为之一松。
一时间,三人心有所感,朝着天空望去。
只见九天之上,李言庞大的虚幻身影仿佛擎天立地,面带微笑的望向他们。
三人见状顿时明白了原因,齐声朝着天上李言虚影拱手拜道:“恭贺真言仙尊成就大道!”
吕梁面色欣喜,如今李言成道,灭世之劫解除,天地归于平静。
他心中原本驱之不散的梦魇,此刻也随之终结。
梦魇一除,他一直以来紧绷的内心,终于能够放松下来。
陈宴也是一样,虽然他认为李言本就有极大可能合道成功,但毕竟没有先例。
因此李言合道这几年来,他虽然面色平静,四处出手,阻止灭世之劫降临。
但心中却并非表面这般平静。
若是李言合道失败,那整个世界又当如何?
他不敢去想,幸好事情并没像他所预料的那般发展。
李言合道成功,拯救此界于水火之中。
“如此,我也能安心离去了。”
陈宴一口气一松,身形骤然朝着地面坠去。
他的寿元早就耗尽,只是灭世之劫未除,他不能死,也不敢死。
只能以催动浩然正气,强行为自己延缓寿数。
如今李言出手,解除了灭世之劫。
他自然也就不需要再这样去做。
他的身后事早已安排妥当,索性就此退场,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陈圣!”
吕梁见此,眼中露出一丝惊愕。
他连忙飞身赶去,托起了陈宴的尸身。
只是陈宴已经身死,如今肉身只是一具躯壳罢了。
吕梁目光中流露出一抹哀伤。
他一边托着吕梁肉身,开口望向天空中的李言,缓缓道:“道尊在上,陈宴为救众生而死,还望道尊垂怜,救活陈宴!”
他一开始接触陈宴,其实只是为了让陈宴尽早成圣,好解决妖神之祸。
但在与陈宴的接触中,也是逐渐被陈宴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因此当然不愿意见陈宴就此陨落。
“道尊在上,阻拦灭世之劫,陈儒圣出力甚多,还望道君赐下恩典。”
南宫胜也同吕梁一般,拱手朝天空上李言的虚影拜道。
他跟吕梁不同,先前并不认识陈宴。
但这几年时间,他跟陈宴一同四处阻止灭世之劫,也是结下了深厚情谊。
所以同样开始为陈宴求取恩典。
“道尊在上,还请道尊令陈圣重返人间!”
大夏各地的其他强者,也纷纷开口朝着天空中的李言拜道。
若是此时天道在上,那他们自然不会开口。
但李言一直以来的所做所为,他们都看在心中,同样是一个心怀天下之人。
所以他们相信李言不会对陈宴的陨落坐视不理。
李言的确不愿陈宴就此死去,但这本就是陈宴的意愿,他也不好去改变。
他的声音缓缓落入到吕梁与南宫胜二人耳中。
“陈宴之死,非是我不愿令其复生,而是因为这本就是他自身意愿。”
“我在合道之前,便已经问询过他,是否愿意增添寿数。”
“他曾言儒道乃是仁道,不求自身伟力,也不求长生,是为护佑天下众生,护佑人族而生。”
“若是儒道也能长生,那后来人修行儒道的根本,是为了天下众生,还是为了自己?”
“如今他阻拦灭世之劫而死,是他在践行自身之道,我难道还要横加阻拦不成?”
“我等明白了。”
吕梁跟南宫胜叹了口气,轻轻点了点头,这的确是陈宴所能说出来的话。
虽然李言能救活陈宴,但既然陈宴已经决意赴死,他们又何必强行阻止。
李言微微点头,朝着天地各地洒下金光,为这方天地赐福。
待到各地归于安定之后,才开始停止下来。
有陈宴三人出手,阻止灭世之劫降临,加上大夏派人迁移人口。
因此并没有多少人因遭受灭世之劫波及,从而丢掉性命。
如今各地灾劫消失,没有了后顾之忧,原本因灾劫而迁走的人口,也开始逐渐回流,返回各自家乡。
有李言金光赐福,他们路上便能走的顺畅些,不会因为遭受疾病等事情的困扰,而在半途丢掉性命。
做好这一切后,李言便又返回到了天道本源之地。
他此次赶来的这方世界,虽然层级比起真界相差甚远。
但相较于李言经历的上一方世界来说,却高了不知多少倍。
足足费了一百年出头的时间,才踏入巅峰,成功合道。
他本体在真界中的法力,都在日常修行中抵达到了五万道法力。
距离地魂圆满的十万道法力,也只差一半。
再加上此界收获的天道本源,达到地魂圆满,觉醒地魂神通,乃至突破天魂之境,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如此多的天道本源,也不枉我在此界精修百余年。”
李言身在天道本源之地,心念一动,便了解到了此界天道本源,究竟是怎样一个天文数字。
其天道本源之力,堪比上千万道法力,是武侠世界的百倍以上!
若是全部用来提升他本体法力,能将他一身法力瞬间提升至百万道。
“此界之行,果然不差!”
李言心中很是满意,如此多的天道本源,他只需要稍稍使用部分,转换成为法力,就足以助他晋升地魂圆满。
届时再感悟天魂,将天魂定住。晋入天魂道君之境,也是手到擒来。
其实若是将此界灭世,一切物质都转换成为天道本源。
那此界的天道本源即使突破上亿道,也并非没有可能。
毕竟此界的能量层级,其实已经相当不弱。
其中顶尖强者,在境界层面,已然不逊色于真界的道君大帝。
只是缺乏天道权柄加持,所以战力要远逊色于真界强者。
但李言自然又不是什么灭世魔头,当然不会这样去做。
以他的天赋,法力的获取十分简单。
根本无需违背本心,去做这些恶事。
更何况他已经明白,他想要再提升实力,法力虽然重要,但已然不是最为关键的方面。
最为关键的方面,是他对法则的领悟。
“踏入道君大帝之境,自身境界方面,便已然算踏入人道巅峰。”“再往上想提升实力,唯有从法则方面入手。”
“谁能掌握更多的规则之力,谁就更强。”
“真界有天道权柄,大帝可以借助权柄操纵真界法则,故而真界大帝才能拥有无穷伟力。”
“但这股力量的源头来自真界,而并非属于大帝本身。”
“所以真界大帝若是降临此方世界,失去天道权柄加持,实力恐怕只能跟寻常一品强者相当。”
“但我自上一方世界开始,以身合道,已然是踏上了法则之路。”
“如今又在此界合道,如今对于法则的领悟,已然是达到堪比九阶真界天道权柄的地步。”
“哪怕我只是法力稀松的普通道君,此刻在身在真界,不催动天道权柄,仅以自身对法则的领悟,也足以堪比有真界天道权柄加持的大帝。”
“这股力量独属于我自身,不管我去往何方世界,至多只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就能将其发挥出来。”
李言双眸明亮,他经历两次合道,虽然本体境界还未踏入极致。
但法则方面,却已经率先启航。
“道君大帝乃是人之极致,想要成仙,就唯有踏入法则之路。”
“而依靠真界权柄,不修法则,哪怕踏入灵路尽头成仙,也只是假仙,伪仙。”
“唯有领悟法则,以自身法则为基石,才有望成就真仙!”
这次合道,让李言想通了很多东西。
他一路走来,由于自身天赋的缘故,少有道友能够与他同行。
他是先驱者,开创者,而并非追随者。
因此很多东西,都需要他自己来领悟。
而大夏皇朝这方世界,虽然比不上真界,但已经算是一方极为强大的世界。
其虽然还未诞生出踏上法则之路的强者,但已经是拥有位于人道之巅的一品强者。
只是这方世界的法则层级,远远不如真界。
“不过真界法则隐藏极深,催动天道权柄,虽然可以操纵,但却无法领悟。”
“这方世界的法则正适合我领悟,若是能将其全数领悟。仅凭我对天道法则的领悟,就能媲美踏入真界十阶灵路,拥有十阶天道权柄的大帝。”
李言心中思索。
他如今二度合道,对于自身所融合两方天道的法则层级,已经是有了十足体会。
武侠世界的法则层级,只相当于九阶灵路的层次。
而他大夏皇朝这方世界的法则层级,则至少相当于十阶灵路。
其中差别,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他觉得拥有十阶灵路层级的法则领悟,哪怕放在无数诸天万界之中,也绝对不是弱者。
“真界的那些大帝,或许有些也已经踏入法则之路。”
“就譬如人族曾经的五大道君,或许就是如此。”
“不然也不可能轻易将入侵真界的四大邪神轻易斩杀。”
李言心中思索。
那四大邪神可是有着斩杀大帝的战绩。
但在五大道君手中,却是同样被轻易斩杀。
五大道君既然有这等实力,要么是自身已然踏入十阶以上灵路。
要么是对于法则的领悟,已然达到堪比十阶以上天道权柄的地步。
李言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只要在灵路上前行,就必然会发现真界天道的秘密。
祂驱使大帝自灵路前往诸天世界,掠夺天道本源。
其实就是在将真界大帝当成旗子,将大帝当作连接两界的通道。
以此来掠夺诸天世界,增强自身。
可大帝也不是傻子,经历了世界多了,总会反应过来。
明白法则才是自身立身之本。
权柄虽然强横,但只属于外物。
离开真界,便无法获得真界权柄的帮助,只能使用自身之力。
尤其不少大帝不会如他一样,以灵念穿梭诸天,而多是以本体穿梭诸天。
如此就更容易发现这一点。
毕竟当真界之中威风赫赫,几乎无所不能的大帝。
在本体降临诸天之后,突然发现在失去了天道权柄之力后,实力大降。
在那些类似于大夏皇朝世界这样的土著世界里,竟然跟土著中的至强者打的难分难解,甚至落入下风。
任谁都能发现问题。
人族五大道君若是当真踏入十阶灵路,那所穿梭的世界,或需将以百计。
如此一来,必然是早就发现其中问题,从而踏入法则之路。
李言虽然没有先辈领路,但他天赋惊人。
虽然只是经历两个世界,且都是灵念穿梭诸天。
但每次都是以合道收场。
对于天道法则的领悟,只经历了短短两个世界,就踏入九阶。
在法则之路上,已经是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五大道君的消失,或许还有隐秘。只是以我的实力,还不足以接触这一层面。”
李言神色微沉。
五大道君在法则之路上,绝对已经走出了极远。
这样的实力,若是说陨落于某处诸天世界,李言绝不相信。
他们即便失去天道权柄加持,仅凭自身对法则的领悟,在诸天万界中,也绝非弱者。
又怎么可能会突然之间全数消失。
“现如今,我已经是走在了正确的路上。接下来只需要不断参悟法则,终有一天,能达到五大道君的层次,乃至超越他们,从而了解到其中的秘密。”
李言目光微微一闪。
他梳理了自身道路之后,对于自己未来的方向,已经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
旁人想要领悟法则,绝对没有他这般简单。
真界法则隐藏,无法直接领悟。
因此他们只能在真界之外的诸天世界,才能拥有领悟法则的机会。
而李言,且不提合道之时的法则灌体,这是直接将法则领悟灌输到他的脑海。
在合道之后,他的记忆中就蕴含着无数法则,等着他来解读。
对于法则的领悟速度,那些道君大帝,根本无法想象。
“即便那些道君大帝也发现了这种方法,但他们的修行速度,根本无法与我相比,效率低下不说,而且成功率也高不到哪里去。”
“一旦失败,便可能是几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心血白费。”
“因此我的天赋,注定我在法则之路上,同样会比旁人走的更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