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2章 应急风洞也是世界综合性能最好的风洞(求订阅)(1 / 1)初秋预落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2章 应急风洞也是世界综合性能最好的风洞求订阅

将应急风洞的设计图纸交上去之后,剩下的就是各单位的事了。

但是即便我们的只是为了应急才建设的这个风洞,上面对比了一下现在国外所有的风洞之后,发现这个风洞一旦建设完成,还是综合性能最好的高超音速风洞。

虽然二战结束前夕,也就是45年的时候,汉斯已经研究出了风速10马赫的高超音速风洞,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的高超音速风洞,持续时间仍旧没能突破10毫秒这个界限。

而我们这座应急风洞,已经可以在高超音速的情况下持续15毫秒了,而且在所有高超音速风洞中,比仅仅持续时间最长,而且喷气口直径也是最大的。

更不用说它低廉的建造价格和使用成本了。

这个猛然的发现,直接引起了上面的重视。

但是考虑到这座风洞只能吹导弹和火箭,而且还只是个应急方案。

为了给还在研究中的那座风洞打掩护,上面决定对于这座风洞的建设采取半遮半掩的态度。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这座风洞不宣传,采用的也只是普通研究单位的保护措施,至于其他国家能不能发现,那就不关我们什么事了。

发现后想要这座风洞的技术怎么办?

不好意思,国家机密,无可奉告。

历史上因为种种原因,jp8风洞设计完成后,从制造到投入使用费了五年时间。

但是现在,在上面全力的支持下,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世界上第一座高超音速风洞就在四九城建成并投入使用了。

虽然我们没有刻意宣传,但是四九城附近这么大的动静,怎么可能瞒得住那些有心人。

首先注意到这座风洞消息就是老大哥了。

即便是我们已经决定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但是竟现在我们发展的时间还短,从结束北边的战争到现在还不到五年时间,一些基础项目还离不开老大哥的支持,所以老大哥在我们国内的援助人员还是不少的。

“达瓦里氏,你们这是又取得什么成就了吗?最近那边那个新建的研究所里,总是能听到一阵阵的爆炸声。”

“哦,我也不是很清楚,你也知道,那个研究所和我不是一个系统的。”

面对我们这边人员的含糊其辞,老大哥那边对于这个新建的研究所更感兴趣了。

本来这里的风洞就是为了打掩护用的,所以老大哥没多大的心思,就拿到了这座风洞的具体数据。

“苏卡布列,我们国家那些研究流体力学的科学家都是吃屎的吗?我们这个小兄弟已经研究出来这么先进的风洞了,可是我们呢,要是没记错的话我们最快的风洞也才刚刚达到3马赫吧,而且还是能坚持短短的10毫秒,简直比**的时间还短!”

“我们的小兄弟有了这个风洞,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导弹火箭领域很快就能够追上我们。赶紧把这份情报送回国内!”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关于这座风洞的情报很快就出现在了老大哥领导人桌上。

老大哥的领导人看到情报上说的这座风洞对于南边小兄弟在航天领域的影响后,立马召集国内顶尖的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和空军火箭军的领导,专门为此召开了一次会议。

“同志们,对于这份情报,你们都有什么看法?”看到这份情报上写的那座风洞的各项数据后,所有人全都一脸凝重。

虽然这座风洞只对导弹火箭技术方面的发展促进比较大,但是可别忘了,还有导弹叫作防空导弹和空空导弹,专门就是用来打飞机的。

现在老大哥最先进的飞机也才是双二战机米格21,一想到万一以后和南边的小兄弟发生冲突,他们速度仅仅只有2马赫的飞机,被那边小兄弟用各种速度达到4马赫5马赫的导弹追着打,就感到不寒而栗。

“怎么都不说话来了,难道你们就被这么一座风洞吓得说不出话来了?”

“科罗廖夫同志,作为我们航天领域最伟大的科学家,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科罗廖夫虽然看起来胖胖的,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可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位可是老大哥在航天领域的领头人。

老大哥的第一枚射程超过8000千米的洲际弹道导弹的设计者,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的设计者、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

一连串的头衔似乎都不足以显示出他对于老大哥航天领域的重要性。

面对领导的提问,这位科学家似乎充耳不闻,只是紧紧的盯着情报上关于风洞的数据,口中念念有词,而且语速越来越快。

就在身边人忍不住要提醒他的时候,这位科学家突然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看向老大哥领导人,突然说了一句:“我们需要它,要是能用它来吹一下我们火箭的模型,相信我们下次火箭发射的成功率能够提高三成。”

“就连一直困扰我们的洲际导弹的精确度问题,用它吹几次也能得到大大的提升,所以我们需要它,十分的需要!”

仿佛是怕这些领导不重视,科罗廖夫连续强调了好几次十分需要。

“那么你能说说这座风洞能够对一个国家在导弹火箭领域的影响吗?”

老大哥的领导人没有直接答复他,反而再次问了他一遍。

这就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区别。

科学家只是关心一项技术对于科学发展的作用,而作为一名政治家,首先考虑的是这项技术是否会对自己的国家产生威胁。

“很大,十分的大。”科罗廖夫因为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感到有些失望,但是作为一名科学家,他还是解释了一下情报上这座风洞对于一个国家在导弹火箭领域的作用。

“有了这座风洞,只需要设计出模型后,多吹几次,然后再经过一次次修改,总能找到最好气动设计。”

“也就是这座风洞对于一个国家在航天领域的作用十分重要了?”

“是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