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7章 打两炮(1 / 1)一枪八百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7章 打两炮

随着武汉会战的开始,整个华北方面的鬼子都被牵扯到其中。

就连山西境内的鬼子也有兵力调配,导致鬼子不得不停止了扫荡。

整个晋西北,就只是偶尔有伪军、侦缉队这些汉奸会出城,在县城周边为非作歹。

游击队除了跟这些出城汉奸斗智斗勇之外,还守在各交通要道,抽冷子打劫鬼子的运输队。

红泥湾,新二团团部。

“老罗,旅长送来了情报,说这段时间鬼子为了应对武汉的大战,山西的兵力已经被大量抽调,短时间内应该无力发动扫荡,我想趁这段时间大力发展根据地的轻工业和手工业,你有没有什么想法?”陈成兴说道。

发展根据地的轻工业不但可以给老百姓创收,也能让新二团获得更多的便利。

“发展轻工业和手工业是好事,但是老百姓恐怕没钱搞啊。”罗平叹了口气。

就去最简单的纺织业,也得有个织布机才行,而且还得买线。

根据地的老百姓虽说因为新二团给他们分了地种,但也就是堪堪解决了温饱问题,让他们拿钱出来搞这些,怕是无能为力。

“呵呵.我以为什么事呢,这件事好说,我从申口镇带了一些钱回来,正好给老百姓提供无息贷款,或者是直接入股。”陈成兴笑道。

秦有德跑路可没少带钱,缴获的那些金条陈成兴自觉派人给总部送去了,这些金条会被送到陕北,用以购买急缺的战略物资。

但是剩下的大洋和法币,陈成兴却是带了回来,现在正好用上。

“真的?那我举双手赞成啊。”罗平开心道。

现在的老百姓实在是太苦了,能给他们提供一个赚钱的机会再好不过。

而且手工纺织业虽然挣的都是辛苦钱,但是却极难出现亏损,只要能给老百姓提供一个机会,他们自然会把纺织机蹬出火星子来。

“既然咱俩的意见统一,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陈成兴说道。

依靠根据地的老百姓,只能是发展小型的、家庭作坊类的轻工业,真正要赚大钱,还得由新二团出面配合当地政府成立工厂才行。

至于要建什么厂,陈成兴早就有了打算。

作为看着军费蹭蹭上涨的后世之人,可太清楚那些军费是怎么来的了。

海军那些航母、大驱,空军那些五代机、六代机,陆军那些重装合成旅,那都是广大烟民一支一支抽出来啊。

烟草的暴利那是有目共睹。

对新二团而言,卷烟厂和白酒厂就是低投入高回报的代名词。

尤其是卷烟厂,根本就没有什么投入,需要的更多的是人力。

手动卷烟机,陈成兴小的时候见自己爷爷用过,还专门拆解研究过,虽说最后没有装起来,为此还吃了一顿大鞋底子。

但是陈成兴现在却能制作出来,毕竟技术含量实在是不高,就是几块木板和一张布。

至于酒厂,直接买烧锅就行,各乡镇都有会酿酒的人,甚至就连新二团的士兵,都有会用地瓜酿酒的。

当然了,八路军明令禁止饮酒,陈成兴作为一团之长,肯定不能带头违反。

不过为了给伤员杀菌而生产酒精,这总不违反规定吧?

蒸馏酒的头酒正好就是高度白酒,度数在70度甚至以上,而且本身因为杂质过多也不适合饮用,用来外伤杀菌正好。

虽说杀菌效果比专用的医用酒精差一些,但有总比没有强,经过酒精杀菌后,战士受伤感染的概率能下降一大截。

至于剩下的副产物,为了避免造成浪费,卖掉回笼资金总不犯错误吧?

而就在陈成兴和罗平忙着发展根据地的时候,秦胜也在陈成兴的指示下,带着几个东北籍的战士前往了东三省。

在新二团的帮助下,根据地内的农村家庭副业发展的极为顺利。

根据地首先提倡的就是发展编织业和纺织业。

各村生产的土布,数量既多质量又好,不仅满足了根据地内新二团和老百姓的需要,还有多余的销往山西其他地方,甚至是绥远、察哈尔也有销售。

在工业方面的发展,成绩也是很显著的,

像熬盐、制碱、硫黄等化学工业,榨油、造纸、面粉、文具等轻工业,都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7月底,就在陈成兴带着各部队游走于中云山脉发财的时候,一份报告,让他急匆匆的返回了二郎山。

“试过没有?能打多远?”陈成兴看着地上架起来的迫击炮兴奋道。

经过3个月的研究,闻英终于拿出了一门60毫米迫击炮。

而系统显示的完成率是83%,也就是说这门迫击炮与63式迫击炮只有83%的相似度。

“试过了,最远能打1400米。”闻英介绍道:

“不过因为工艺的原因,这门炮的重量比我预想的还要重,足有17公斤。

如果能有更好的机床设备,我估计还能减重三四公斤,主要是底板和支架不好进行精密加工,有不少冗余重量,为了确保安全,炮管也要略微厚一点;

而且因为没有瞄准镜,再加上炮管性能不够,所以命中率会低一些。”

闻英看着这门迫击炮一阵可惜,如果这是在太原兵工厂,她能让这门炮的属性发挥到极致。

“17公斤就17公斤吧,无所谓了。”陈成兴摆了摆手。

三四公斤的冗余重量并不影响大局,也就是两三发炮弹的重量罢了。

至于命中率,陈成兴更无所谓,迫击炮属于曲射压制类火炮,本身就基本放弃了精准点射能力。

普通的炮兵能利用它实施范围打击就行。

“抬上,出去打一下试试!”陈成兴朝旁边专门带过来的迫击炮排的战士说道。

“是!”

兵工厂外的一处空地上,陈成兴看着迫击炮排的战士们摆弄这门小炮。

虽说没有瞄准镜,但是标杆闻英还是配了2根的,这可以辅助炮手确认距离。

“和尚,你去那个山头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人,别产生误伤。”陈成兴指着一千米外的一处山头说道。

真正的战斗中,作为前线步兵支援武器,小型火炮极少会在最远距离上使用,不管是92式步兵炮还是82毫米迫击炮,更多的是在一半距离上使用,毕竟距离越远误差越大。

而且这个60毫米迫击炮,最主要的就是压制鬼子的重机枪和掷弹筒,一千米的距离就绰绰有余。

十分钟后,魏大勇跑了回来:“团长,山头上没人,就连鸟都没有一只。”

“好,对准山头上那棵树,开炮。”陈成兴命令道。

炮手早就用跳眼法确认了距离并调整好了炮口,听到陈成兴的命令后,把手往旁边一伸:

“炮弹!”

“嗵”

“轰!”

这一发是试射,距离差的有点远,炮手略微调整后,再次朝旁边一伸手:“炮弹。”

“嗵”

“轰!”

这一发炮弹落点距离树已经不足5米了,如果这是实战,大树完全在炮弹的杀伤范围之内。

60毫米迫击炮的炮弹,哪怕是新二团兵工厂自产的,威力没那么大,弹片杀伤半径也足有七八米。

“再打2炮。”陈成兴说道,一发炮弹还是不能体现出什么。

“嗵”“嗵”

“轰!”“轰!”

这一次炮手用的是速射。

“不错!不错!误差不大!”陈成兴开心道。

一般来说60毫米迫击炮的误差在1/100,也就是1000米的误差是10米,这几发炮弹完全在这个范围之内。“闻主任,我要代表新二团谢谢你啊。”陈成兴笑道。

有了60毫米迫击炮,小规模冲突的时候,新二团就能占据一定的优势了。

“只要能打鬼子,我就在所不辞。”闻英正色道。

“这你放心,保证每门炮都用在打鬼子上。对了,这个迫击炮产量有多少?”陈成兴问道。

“依靠现有的设备,平均下来两三天能有一门吧。”闻英说道。

现在兵工厂没有电,纯靠人力生产,在实心铁柱上钻洞实在是很慢。

这也是闻英选择直接浇筑炮座了事的原因,这样做虽然增加了重量,但是却减少了工时,如果炮座还要加工的话,最起码得再加一天。

听到这个产量,陈成兴感觉有点牙疼,不过他也没办法,申口镇的设备全都被拉走了。

而且陈成兴即使留下来几台也没用,二郎山没有电啊。

“闻主任,那就先按40门生产吧,然后再生产几门备件。”陈成兴说道。

按照一个连3门来算,12个步兵连需要36门;

刚从警卫排升级的警卫连因为没有排属掷弹筒班,再加上他们承担的是防守任务,所以比正常步兵连多一个排,因此警卫连需要4门。

加起来一共需要40门。

而且新二团必须得有预备的库存才行,毕竟真要打起仗来,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产生损耗。

“好。”闻英点了点头。

“闻主任,既然60毫米迫击炮造出来了,那是不是该把82毫米迫击炮的事提上日程了?”陈成兴提议道。

在来二郎山的路上,陈成兴就已经在系统里准备好了,就等闻英点头了。

至于陈成兴选择的产品,自然是中国仿制苏联pm37型82毫米迫击炮生产的53式迫击炮。

pm37迫击炮跟民20式迫击炮,也都是仿制的法国布朗德81毫米迫击炮。

太原兵工厂生产过民20式迫击炮,所以对于这一口径的迫击炮她肯定非常熟悉。

听到陈成兴要研究82毫米迫击炮,闻英的脸色一僵,她这3个月可是一天好觉都没睡,黑眼圈已经非常浓了。

不过闻英想了想新二团的战士们,靠着血肉之躯跟鬼子的机枪大炮对抗,她又振奋起精神。

战士们在一线都没有叫苦,自己凭什么叫苦呢?干就完了!

“没问题,我会尽快着手,不过炮管要怎么解决?”闻英问道。

60毫米迫击炮可以用铁轨墩打,但是82毫米却绝无可能。

“之前的轮轴,就用在这上面。”陈成兴说道。

当时带回来的窄轨火车轮轴,不管是长度还是粗细,用在这上面正合适。

“轮轴?可以。”闻英点了点头。

“不过里面我看有些粗的,要不要生产成更大口径的?我看最起码可以生产100或者105毫米的迫击炮。”闻英提议道。

陈成兴想了想闻英的提议,最终还是放弃了:“不用,轮轴太短了,就生产82毫米的就行。”

迫击炮口径越大,炮弹就越重,想要保证射程就得加长炮管。

但是之前缴获的火车轮轴都是窄轨火车,身管长度根本就满足不了100毫米口径迫击炮的需求。

即使生产出来100毫米的迫击炮,射程恐怕比60毫米迫击炮长不了多少,这根本就满足不了战争需求。

想要生产100毫米迫击炮就必须得用标准轨距的火车轴,不过那种轴完全可以用来生产120毫米迫击炮。

“好吧。”闻英也只是随口一说,既然陈成兴不愿意就算了。

“对了,我还有个要求,82毫米迫击炮加一个拉发装置,可以做到迫平两用。”陈成兴补充道。

迫击炮拉发,可谓是八路军的一大发明,其本身并不复杂。

正常迫击炮是固定式撞针,炮弹只能利用重力的作用来点燃发射药,这就使得迫击炮的射击角度必须要大,不然炮弹滑下去就无法激发。

有了拉发,可以用很低的抛物线,去攻击近距离的敌人工事。

虽说这样做的射程很近,但哪怕射程再近,也比没有强。

毕竟92式步兵炮再好,也还是有些重,而且最重要的是,步兵炮的炮弹新二团目前无法自产。

如果82毫米迫击炮能够拉发,战士们在打炮楼据点的时候,就可以将迫击炮放平射击了,真正做到迫击炮打游击。

“拉发?我试试。”闻英说道,正常拉发都是线膛炮,用在迫击炮上必须要好好考虑考虑才行。

“我已经设计好了,你拿着参考一下。”陈成兴说着将口袋里早就准备好的纸递给了闻英。

闻英打开一看,虽然比较抽象,但是她还是能看懂基本原理。

“我参考参考,你还有事吗?”闻英收起纸来说道。

“没了。”陈成兴想了想后摇了摇头。

“那我就不送了。”闻英直接下来逐客令。

“好吧。”陈成兴看着扭头返回兵工厂的挠了挠头。

不过陈成兴并没有直接返回团部,而是又去找了张旭和徐涛,随着迫击炮的生产,新二团炮弹的需求量大增。

如果炮弹跟不上生产,迫击炮生产再多也无济于事。

然而对于陈成兴的要求,徐涛却是摇了摇头:“很难大幅提升产量。”

“炸药可以钱去多买植物油来生产,弹壳也可以通过建新炉、增加人数来解决,但是单纯依靠手动车丝效率太低。”

“想要扩大生产,就需要更多的设备,需要蒸汽机、需要发电机、需要机床。”徐涛解释道。

听到徐涛的话后,陈成兴牙更疼了,他上哪找去啊。

“这样吧,张主任、徐主任,先扩招人手,产量能到什么地步就到什么地步,设备的事我在想办法。”陈成兴无奈道。

“行吧。”张旭和徐涛点了点头,现在民间有不少太原兵工的员工,他们完全可以去招募。

离开二郎山后,陈成兴立刻将侦察排给全撒了出去。

目的就只有一个,看看哪个地方有小兵工厂,二郎洞想要继续发展离不开这些设备。

总部再收到新二团送过来的迫击炮生产工艺后,开会讨论的一番。

但是最终却并没有指定作为大批量生产计划。

这个迫击炮什么都好,就是只有一点,生产还是太复杂了。

根据兵工厂的估计,以现在的设备,一月最多能生产30门,这个产量对于嗷嗷待哺的整个八路军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如果没得选,那少也就少了,但是现在总部兵工厂已经根据鬼子和果军的掷弹筒,研究出了自己的掷弹筒。

跟果军二七式掷弹筒一样,也是滑膛的,可以说是50毫米的迫击炮。

新研发的掷弹筒重量仅有不到5公斤,非常便于游击战携带。

虽说现在的炮弹只能打300米,威力也比不上60毫米迫击炮,但对于游击作战的八路军的来说,已经够用了,而且根据兵工厂技师的估计,射程以后还能改进。

最关键的是,八路军自制的掷弹筒工序极为简单,按照预计,全速生产的话可以做到月产150门!

而且以后产量可能还能增加。

这一生产速度,就决定了总部会将重心放在掷弹筒上,毕竟总部着眼的是整个八路军,而不是一两个主力团。

60毫米迫击炮适合新二团,不代表适合整个八路军。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