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国祚危亡
“死了。”
老人仿佛在说一件与其毫无关联的事。
深陷的眼窝中,是一双早已麻木不堪的双眼。
“提督大人走了!”
“没人再放粮。”
“城池被攻破,好多人都死了,好多人……”
薛三听着老人的话,叹了一口气。
老人的话听起来是那么的平静,然而平静的背后却是无数条生命的消陨。
只是在这片土地上,这样的事却仿佛已经不足为奇。
“老人家,相识一场,我没什么能帮你的,你要是愿意的话就加入我的商队,一起走吧。”
薛三说道。
此言一出,周边跪着的人都露出羡慕的目光。
加入商队意味着可以吃饱饭,可以活命。
这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事。
然而老人却摇了摇头。
“大老爷您是个好人,愿意抬举我,可我这样土埋了半截的老家伙就算加入商队又能为您做什么呢?”
“我的儿子死了,儿媳死了,老伴死了,孙子也死了,我也早该死了,让我活着,也只是白白消耗粮食罢了。”
老人说着,将目光看向人群中的一个年轻人,道:
“那孩子是个好人,知恩图报。曾经去山西的路上我给了他半张饼,他便一直帮我到现在。若是没有他,恐怕我走不出山西。大老爷您要是愿意,就求您把他收下吧。”
薛三顺着老者的目光看了过去,看到一个年轻人,个子不高,二十来岁左右,饿的极瘦。
薛三看着对方,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这一刻,那个年轻人意识到,改变他自己命运的时候到来了。
他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做,但一定要做点什么。
于是他站起来,跑到薛三面前,又手足无措的不知道该干什么,愣了片刻后,扑通一声跪下。
磕着头喊道:“大老爷!”
薛三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了。
呆呆愣愣的,就和当年被薛家收留的自己一样。
“叫什么名字?”
“贺石”
“嗯,跟我走吧!”
商队重新开始出发。
老人看着渐行渐远的商队,挥了挥手,然后笑着仰倒在了地上。
他早就油尽灯枯,只剩最后一口气撑着,贺石走了,气也就散了。
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丰收的麦田,勤劳的儿子在挥舞着镰刀割麦,老伴和儿媳送来甘甜的清水,小孙子懂事的在一旁捡着掉落的麦穗。
可这终究是假的,他的小孙子死的时候才刚刚一岁啊!
一片叶子吹来,遮住了老人的眼睛,他的视线彻底陷入黑暗。
荒郊野岭之中,尸体很快消失。
许是野狼,许是别的什么。
谁又能记得这位老人的故事。
京城,贾家。
贾宝玉看着空空如也的碧纱橱,愣道:
“这是怎么的,一个人也没了,云妹妹去哪了?”
外面的小丫鬟听到后禀告道:
“宝二爷,听说云姑娘家里出了大事,今儿一早就急忙着禀告了老太太,回家去了。”
贾宝玉有些疑惑。“出什么大事了?这么着急……”
其实倒也没出什么大事。
就是忠靖侯殉国了。
晋贼攻破了平定古城,裹挟着大量百姓难民,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打到了娘子关。
隆庆帝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气的差点吐血。
隆庆帝不知道为什么他只是把董沉召回就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明明之前的战报还是官军占据优势,但现在的局势却瞬间逆转。
直隶的守军节节败退,根本无力抵抗晋贼。
如果再让晋贼继续进攻下去,只怕京城危险!
隆庆帝急忙召集阁臣商议办法。
京城目前的军队不多,现在情况紧急,急需有一个善于统兵的人带兵挡住晋贼,守住关隘。
于涟举荐镇国公之孙,一等伯牛继宗带兵御贼!
此人虽无什么耀眼战绩,但也曾在康宁年间多次领兵作战,有一定的大兵团指挥经验,紧急时刻,可以暂时带兵挡住晋贼。
隆庆帝现在也顾不得什么别的了,赶忙同意。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然而,宣召牛继宗,却听闻对方突染重病,不能行动。
于涟又举荐保龄候史鼐。
然后便传来保龄侯听闻弟弟殉国身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痛哭之下,致使双目暂时失明。
于涟又举荐治国公马魁之孙,威远将军马尚。
谁料马尚去史家吊唁途中不慎从马上滚落,摔成了重伤……
隆庆帝哪里还不知道,这是勋贵集团集体对他的不满。
只因之前他不顾所有人的求情,强行诛杀了缮国公的九族,如今所有勋贵全都联合了起来,故意对抗他。
隆庆帝气的暴怒,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
于涟有解决的办法。
但以隆庆帝的性格,于涟知道自己如果提出这个办法后肯定会被隆庆帝在心中记恨,甚至以后不得善终。
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于涟蔑视的瞥了一眼在旁边默不作声的郭白、程范、崔枢等人。
哼,无耻小人,只知自保,独善其身,置国家兴亡于不顾,实乃误国害民之辈。
于涟上前,跪在隆庆帝面前,道:
“陛下,事至今日,国运悬于一线,安危存亡,系于陛下一念之间。臣斗胆陈词,恳请陛下俯察民情,顺天应命,下罪己之诏,以彰陛下悔过之心,诚惶诚恐。”
“昔唐太宗即位之初,即下《罪己诏,太宗之诚,感天动地,终致贞观之治,海内晏安。此乃帝王自责,以安百姓之典范。今我朝亦面临危难,缮国公之冤,众将之寒心,皆需陛下圣裁以平。”
“陛下若能从谏如流,下诏罪己,为缮国公平反,再施恩于众****心可安,士气可振,我朝上下,自能同心同德,共御外侮。此乃转危为安,复兴社稷之良策也。”
“臣知此言冒犯天颜,然为国为民,臣不得不言。伏望陛下垂怜苍生,采纳臣言,则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于涟深深跪下。
隆庆帝的拳头捏的咔咔作响。
“罪己诏!你要朕给他们去下罪己诏?”
于涟道:“危亡时刻,当用此法,还请陛下三思!”
隆庆帝咬着牙道:
“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于涟道:
“各地驻军,管理松弛,战力日衰,难挡晋贼攻势;边关将帅,各有职责,且遥隔千里,难解京畿之困。陛下唯行此策,方可度此难关。”
隆庆帝看向郭白等人,郭白等人全都低着头,默不作声。
隆庆帝艰难的涌动着喉咙,他夙兴夜寐,处理朝政,从不敢有半点停歇;他颁布新政,革除利弊,整饬财政,使国家税收比往年多出一倍有余;为了国家兴盛,他连后宫都极少涉足,如此这般,他竟要被逼着下罪己诏!
忽的,隆庆帝喉咙一甜,一口鲜血“噗”的吐了出来。
“陛下,陛下!”
众臣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