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攻占滁州
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
随着滁州军屯政策的实行,越来越多的百姓慕名而来。
其大多是巢州、合肥地区的百姓,因新政流离失所,听闻方永这里可以活命,便跋山涉水投奔而来。
里面甚至还有人是从河南逃过来的。
这些百姓,说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已经算是抬举他们了。
灾民还算是人吗?
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滁州地区的土地肯定是不够分给他们的,方永也不能分给他们。
在吴元的建议下,方永让这些百姓配合攻城;再或者去林间伐木,打造攻城设备;再或是做工,开辟新田。
作为报酬,方永会给予他们少量活命的粮食。
如此苛刻的条件依然让百姓们欣喜若狂。
至少他们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方永还承诺,只要攻破滁州后,就带领这些百姓打回合肥和巢州,像滁州一样进行军屯,给他们土地进行耕种。
百姓们得此承诺,全都心甘情愿的追随在方永身边,任劳任怨。
在大量百姓的帮助下,淮阴军的攻势更猛。
百姓们用生命帮助淮阴军在滁州城下堆砌出了一条长二十几丈,高二丈多的土台。
这个土台可以让淮阴军更容易的爬上城墙,而滁州城中的守军对此没有任何办法。
这是无数百姓顶着枪林弹雨,用一斗土,一棵木,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而且高度还在不断的拔高。
滁州要守不住了。
或许是长时间的作战让滁州城中的守军士气太过低落,他们急需一些外面的援助来提振士气。
那条之前的粮道重新启用了。
徽州巡抚暗中派人运送了物资,悄悄的在夜间出发,准备偷偷运到滁州城中,解一解城内的燃眉之急。
夜色下,运送物资的士兵小心翼翼的扒开草木,一点点的往那条小路移动着。
走着走着。
两侧突然射出大量的箭矢,将运粮部队打的七零八落。
滚石落木挡住去路,
全副武装的斥候小队从两侧杀出,
运送物资的士兵大惊失色,还未拿起武器反击,就被弩箭射穿了胸膛。
次日,方永将这些运粮士兵的尸体悬挂起来,展示给滁州城中的守军观看。
得知外部的援助破灭,滁州城中的守军士气再次大降。
淮阴军趁势发起猛攻,滁州城几乎就被攻陷。
又过了两日。
经过了旷日持久的苦战之后,滁州的守军意志已经几乎崩溃。
这一日夜,两条地道在城中打开。
其实地道几天前就挖通了,不过由于太过狭窄,难以通行大量士兵,谨慎起见,方永命令胡家兄弟将地道扩宽一些再进行使用。
如今,两条地道已经被扩宽了许多,大量的淮阴军士兵在趁着夜间从地道中钻出。
很快,数千名士兵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了滁州城。
士兵分为两组,分别从滁州城的内部发起了袭击。
一组用烟火发出信号,配合外面的淮阴军主力攻占城墙。
另一组在城内的军营纵火,引发混乱。
滁州城的守军完全没想到淮阴军会出现在他们背后,一时间被打的措手不及,损失极为惨重。城外的淮阴军得到了信号,顿时开始全力攻城。
火光灼灼,映红了半边云霞。
夜间的城池在火焰的笼罩下犹如白昼。
牛金终于扬眉吐气,带领士兵冲上了城墙,斩断了大旗。
越来越多的淮阴军士兵冲了上去,成功占领滁州。
滁州知府武珪见状迅速带着剩余的几千守军退回到了内城。
内城是滁州府衙的所在地,兼带有一些达官显贵的宅邸,区域不大,防御能力虽然也有一些,但根本无法和外城相提并论。
因此武珪只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滁州城内的动乱持续了很久。
方永一边派人控制城池,一边抓捕那些混乱的官军,此外还需要灭火。
一夜忙碌,总算是把城池稳定了下来。
次日,方永没有多休息,而是选择带大军在内城城外列阵,准备一鼓作气攻下内城。
牛金上前请命。
之前攻打外城时,他带兵勇猛冲杀,但屡次受挫,最终虽然成功攻破了城池,但功劳有很大一部分是靠的地道。
因此这次,牛金打算亲自带兵拿下内城,证明自己的能力。
“将军,请给我五千兵马,一日之内,我必定拿下此城!”
方永点点头,正准备答应,突然,内城城门从里面打开。
武珪背负着荆条,和之前那名被软禁的淮阴军使者一同走了出来。
“罪官武珪,受人蛊惑,阻挡将军大人天军多日,实乃螳臂当车,罪不容恕,今负荆请罪,伏望将军大人裁处!”
牛金:……
方永对武珪实在没什么好脸色。
这家伙太狡猾了,硬是拖到最后才肯带兵投降。
其无非是还对朝廷抱有幻想。
但自己又不好杀他。
毕竟再怎么说,武珪也还有几千兵马,据守内城,如果非要死守的话还是可以抵抗一些时间的。
如今对方选择带兵投降,也算是间接的减少了自己这边的损失。
最终,方永还是黑着脸接受了武珪的投降,然后剥了他的兵权,软禁了起来。
随后,方永和马老黑完成合兵,开始了对整个滁州地区的清扫整理。
其中一些在之前帮助过官军抵抗淮阴军的大户官宦,自是抄家灭族,毫不留情。
另外,之前马老黑为了快一点按照计划和方永汇合,对来时攻占的城池没来得及进行细致的处理。
比如凤阳徐州等地,军屯都还没有实行。
如今这些都要尽快着手进行起来。
人才又变得不够用了。
之前科举的人才现在通通得到提拔。
例如张文,直接被方永派遣到一府之地暂理政事。
虽说在这些刚打下来的城池中,各种事务运行的主要权力还集中在驻守的军队里,但对于张文这种初出茅庐的家伙来说,能这么快就被提拔到知府的地位,绝对是一件大幸事了!
此外,由于缺人,之前那些被安排到军队中做教习的人才也纷纷得到提拔,被分配到各县,做知县,县丞等位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