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割地联姻
拆开急件,方永查看起来,阅读着上面的文字,方永的眉间跃起一抹喜色。
原来是隆庆帝舍不得远嫁公主,遂与阴郦商议能否将这一条件更改,将公主改为贵女。
公主和贵女的区别在于,公主是皇室所生,代表着当今的皇家血脉。
而贵女的地位就要差的多,一般是宗室之女、王公贵胄之女等等,甚至有可能是从别家认的干女儿,用来充数。
不过对方永来说,公主和贵女的差别不大。
他当初提出这个条件的本意只不过是想借着联姻的名义来证实自己的诚意,侧面消减朝廷对他的警惕性罢了。
只要顺利达成和谈,就算是朝廷拒绝联姻方永也不会生气。
对于这一点,阴郦也是知道的,方永早就将自己的底线告知了他,什么条件可以退步,什么条件一步也不能退等等。
阴郦对此心知肚明,不过谈判之道讲究一松一弛,虽然和亲这个条件对于方永来说不算什么,但阴郦依然不能轻易松口,不然一但给对方留下软弱形象的话,接下来的其他条件也容易出现变故。
所以阴郦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针对这一条件和大熙群臣拉扯舌战了好几天,
在这几天里,阴郦表现的非常难缠。
他出身市井之中,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既懂得不少百家经义,又通达市井人情,大熙百官轮番上阵,也难以说动阴郦一人。
时间来到第四天,阴郦觉得差不多了,准备稍微松一松口,将条件慢慢答应下来。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时隆庆帝竟先一步松口了。
“朕将湖州割让给你们,行了吧。”
这一条件说出,饶是以阴郦的镇定也不由得震惊了。
这条件太行了!
湖州,位于苏州和杭州中间的一处地区。
有内海之称的太湖便在其中。
此地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不过对于大熙来说,江苏被淮阴贼占领,嘉兴又割让出去,湖州一地基本上已经被淮阴贼包围,早晚被淮阴贼攻占,留着也没太大作用了。
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隆庆帝才同意将湖州割让出去。
不过即便如此,为了不愿让自己女儿和亲便直接割让国土,这也实属是千古难见。
隆庆帝,是个意气中人啊!
如此重大的情况,阴郦自然要通禀方永,遂派人加急传信,也就有了之前方永收到信件后面露喜色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
马老黑顺利的攻克黄山,黄山官吏率众投降。
张远和翟逊此时也基本将各自所属区域攻克完毕。
徽州完成一统。
同日,方永令高犁驻守黄山,马老黑回军合肥驻守。
他本人则带兵返回淮州,同时连下军令,全面攻占苏州。
令,张远带兵沿江而上,过金陵进攻镇江。
令,甘霸挂帅,带领新募水兵三万由扬州协助张远,双面夹击,进攻镇江。
翟逊从巢湖方向长驱直入,进入苏州,截断姑苏方向对镇江的援军,将镇江完全包围。虽然也几乎不可能有援军就是了。
在扬州金陵相继告破后,苏州的剩余地区已经没有了可以抵挡住淮阴贼的坚固城池,淮阴军南下破城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苏州众官员对此心知肚明,早已没有了反抗之心。
况且淮阴贼势大,朝廷也没有派新的苏州总督前来,苏州剩下的官员自然不可能为朝廷尽忠。
那些家中有势力的官员早就提前逃往了江浙地区,剩下一群没什么势力的便提前修好了降表,只待淮阴贼打来便倒戈卸甲,率众投降。
与此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南通和松江,也就是今天的上海一带。
这个时代虽然还比较落后,但南通、松江两地的经济条件已经初具端倪,尤其是松江地区,尽管朝廷极力禁止海运,但其私下海贸的发展仍旧是屡禁不止,各种走私非常兴盛。
松江的繁华闻名在外,在这个地方,只要你有足够的银子,甚至可以买到阉割后的昆仑奴,传闻那是一种外国农具,非常好用。
不过两地虽然繁华,但防守力量并不强大。
南通虽有坚城,却无充足的守兵,仅凭一地之力,实在是独木难支。
松江倒是有着不少水军防守,共三支水师,每支编制1600人,分别负责不同的防御职责。
三人加在一起共计5400人,也是一股不小的防御力量了。
三支水师的将领分别叫做韩文龙、罗异、丁万柯。
三名将领出身各不相同,性格也是迥异。
韩文龙是勋贵出身,罗异是大户子弟,丁万柯是寒门。
不过有一点三人却是不约而同,那就是喝兵血。
在大熙,不会喝兵血的将领不是好将领,有时候士兵军饷欠发,实际上就是被头上将官拿去贪了,或是拿去赌博、放印子钱等等。
总之士兵拿不到钱,为了供养家中所需,就需要放下本职工作,去干一些副业。
好一点的去给大户人家看门,差一点的去赌馆妓院当打手,再或者利用职务之便盘剥那些更穷苦的百姓。
就这样得来的钱,还要上交六成以上才行。
这就是“兵血”的原由。
如果是在平时,这三支水师拉出来还是有一战之力的,然而由于晋贼作乱,方永割据两淮,这三支水师的后勤粮饷已经断了近一年了。
户部不发银子,松江知府更是一毛不拔。
韩文龙、罗异、丁万柯三人往常都是剖开手下兵将的肚子抽血喝的主,如今朝廷突然断了饷,他们为了维持手下不哗变,只能被迫自己往里面搭钱。
这官当的,捞不到钱就算了,还得自己往里搭,从哪说理去?
五千多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仅仅每天吃喝就是一个极大的数字。
虽然以三人多年盘剥积累的身家足以暂时应付过来,但时间一长,谁受得了?
恰好此时翟逊的部队赶来。
本来翟逊的任务是截断苏州的姑苏地区对镇江的援军,然而令翟逊没想到的是,当他率军赶到姑苏城外,还没来得及靠近姑苏城时,姑苏城内的官吏便出城四十里投降了。
而另一边的南通、松江等地听到姑苏都投降后,便也不再犹豫,同样准备投降。
毕竟连后方的姑苏都投降了,他们这些“前线”城市还抵抗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