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元春探春
雪雁道:“爷今儿早上一起来,拍着额头道:啊,昨天忘了香菱!遂穿戴好衣服去找香菱了。”
宝琴道:“竟是这样,想是我走近路过来,和侯爷错过了,我这便回去!”
说着,宝琴又风风火火的往回跑。
等回到了香菱的小院,洁白的小脸上已经挂上了一丝细汗。
宝琴往院里走去。
院子旁边的丫鬟婆子提醒道:“琴姑娘,侯爷在里面呢!”
宝琴满不在意的摆摆手道:“我知道。”
丫鬟婆子们见状便不再多言。
宝琴继续往里走去,忽的,隐隐约约听到一些细细的呜咽之声。
宝琴也没有在意,直到走的近了,那声音才愈发明显。
嗯嗯啊啊的,仿佛是香菱的哭喊声。
香菱被欺负了!
宝琴一下子急了,便闯进屋里。
进了屋,果然见小巧烟在屋里的房间外看着门。
声音正是从巧烟身后的房间里传出来的。
这会儿又传来两个清脆的巴掌声,“下次还敢不敢胡思乱想?”
是侯爷的声音。
“不敢了呜呜不敢了呀”
是香菱的声音。
“不要欺负香菱!”
宝琴喊着,冲了过去。
巧烟赶忙伸手去拦:“琴姑娘,不能进啊!”
然而没能拦住。
宝琴冲了进去。
很快,一阵惊呼。
“香菱,把她抓住,私闯禁地,必须好好惩罚!”
宝琴委屈道:“侯爷,我不知道,求求你饶了我吧。”
方永坏笑道:“哪有那么容易!”
却说京城。
和谈一事经过数次的商议,总算达成了共识。
各项条件基本都准备完毕。
可唯独少了一点,就是和亲的人选。
隆庆帝不愿自己的女儿出嫁,用湖州一府之地和方永做交换,将公主和亲的条件改为了贵女。
只是贵女的人选依然不好决定。
按照隆庆帝的想法,和亲只是权宜之计,等过两年大熙恢复元气之后,淮阴贼肯定是要被消灭的,因此这个和淮阴贼和亲的家族必须是那种没什么权力的,不能干涉到朝政的家族。
其次,和亲的家族也不能太差,如果身份太低的话,万一淮阴贼误会,以为受到羞辱的话就麻烦了。
没办法,谁让现在朝廷式微呢?
隆庆帝也只能忍辱负重了。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要选择那种表面光鲜,内里空虚没有实权的家族。
哪个家族合适呢?
隆庆帝先后想到了两个家族,一个是理国公柳家。
理国公世代人丁不旺,朝中失势多年,已无威胁,又是王公贵胄,身份上配得上淮阴贼。
只是询问下去,却得知理国公家中嫡女已经许配人家,由于人丁不旺,没有次女,不便和亲。
隆庆帝又想到修国公,修国公和理国公一样,同样失势多年。
修国公听闻此事后,不仅没有拒绝,反而一口答应下来。
甚至于说是喜不自胜。
只因修国公之女待字闺中,已经接近三十载。
在这个年代,这已经快成了修国公的一块心病了。现在心病终于可以移除,修国公岂能不开心?
隆庆帝请老太妃前往探访,如果没问题的话就敲定此事。
谁料太妃回来后却是直摇头,言道:
“修国公的女儿不枉待字闺中这么多年,相貌实在是…离奇。”
虽说和亲这种事情对双方相貌的要求并不高,丑一点也没关系,更多的还是两方势力的平衡,但再怎么样也得看得过去吧。
修国公的女儿实在是太……
隆庆帝听后有些不信邪,遂去派遣画师前往作画。
等画作拿回来后,隆庆帝打开一看,妈呀,差点被吓散了七魄。
修国公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女儿?
等隆庆帝缓过气来后,拿着画作左右踱步。
他想着,要不就用修国公之女和亲也行。
说不定方贼和亲当天,一掀盖头直接被吓死过去。
那样也算是修国公为国立功了。
但细想之,这样的概率还是太小了。
更大的可能还是把方贼激怒,届时若举兵攻打自己的话就不好了。
最终隆庆帝还是放弃了这个选择。
其间,忠国公不愧是为国为民的忠良之臣,竟然主动上书,请求将自己的女儿送去和亲,如此大公无私,实在是让隆庆帝感动。
但是忠国公为国连番征战,屡立战功,他又怎么能让忠臣流血又流泪呢?
尤其是忠国公和淮阴贼还曾互相征伐,彼此间有着深深的仇恨,若是将忠国公的女儿送过去,岂不是让对方跳入火坑吗?
隆庆帝最终拒绝了此事。
还是从别处另选人选吧。
一日,隆庆帝出入后宫,见一女吏,生的端庄秀丽,举止大气,天生带有贵相。
隆庆帝眼前一亮,询问其家世姓名,得知其乃荣国府出身,工部员外郎贾政嫡女,名叫元春。
隆庆帝听了,颇为满意。
贾家一门双国公,家世足够。
同时,自从前太子谋反死后,贾家被太上皇打压,时至今日,虽说不上是日薄西风,却也相差不多了。
其在军中虽剩余些势力,但也无法左右朝政。
因此,隆庆帝便有意让元春去和淮阴贼和亲。
只是恐贾家不肯轻易同意,隆庆帝想了想,遂先升了贾政为工部郎中,如此皇恩在前,贾家便推脱不得。
很快,贾政顺利升了职,隆庆帝遂派人通知了贾政。
贾政听后自是不敢不同意。
等王夫人知道时,贾政已是答应了下来,她无能为力,只得神伤垂泪。
听闻那方贼乃是贼人出身,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岂不是羊入虎口?
贾母得知后,亦是极不愿让元春远嫁匪徒。
比起王夫人,贾母的眼光虽然高上一些,但也十分有限。
深院之妇人,又如何得知外面局势。
贾母只能通过有限的情报再结合自己以往的阅历判断外界局势。
如今晋贼已除,朝廷已无大患。
南方的淮阴贼虽然暂时有些声势,却不过是疥癣之疾,朝廷仍据万里疆域,淮阴贼仅据两州之地,如何能与之相抗?
贾母判断此次和亲只不过是朝廷的缓兵之计,等朝廷恢复过来,势必要剿灭叛贼,届时孙女……
而且如果孙女被送去和亲,贾家在宫中就没有了机会。
不行,绝对不行!
还好此时只是宫中传了消息,并没有下达明确的旨意。
因为和亲一事的具体细节还需要和淮阴贼的使者进行商议,所以事情还有缓和的余地。
贾母想了想,赶忙派人去请了道录司的张真人。
贾母请张真人为元春测算此番和亲的吉凶。
次日,张真人昧着良心,当众测算,连续测算三次,皆是大凶。
贾府众人俱惊。
再加上京中多有传闻,说方贼三头六臂,青面獠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