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 123:鬼神文章事(1 / 1)南朝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3章 123:鬼神文章事

剑光如一道闪电,照亮了室内的黑暗。

老妪大惊,立刻张牙舞爪地施展神术《鬼上身。

其为护法长老,体内自然也豢养着一头凶恶鬼物,品阶达到六品。

然而对方的剑快速而锋利,鬼物还来不及现身,一颗大好头颅便骨碌碌地滚落在地上。

端是干脆利索!

陈晋身形显露出来,轻轻一摇,左手拿着的魁星文火灯燃亮起来,大放光明。

在这一刻,那尊魁星神像仿佛活了过来,圆睁双目,张着嘴巴,正在汲取着什么。

“啊啊啊!”

似乎有鬼哭狼嚎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的阴森气息如退潮般消逝。

随着吞噬,灯火更亮。

灯器上的法韵灵光则更为圆润了。

这正是此灯炼制大成后,陈晋赋予的第二项威能:

噬鬼!

再看老妪先前捧着的鬼灵神像,遍体斑驳不堪,短短时间内,便已然开始朽坏,伸脚一踩,立刻化为齑粉。

陈晋来帮两名童男童女解绑,拉开塞在嘴里的烂布。他们顿时嚎啕大哭了起来,畏缩地躲在角落里。

打开房门,来到院落中,外面的陈桂重等人已经被陈世志带人控制住了。

被抓个现行,陈桂重脸色惨白,瘫倒在地,他知道一切都完了。当看到陈晋出来,其咬牙切齿:“果然是你!陈晋,都是你害的。你害死了我父亲,现在又来害我!”

陈世志脸色铁青,一脚把陈桂重踹翻在地,怒骂起来:“陈桂重,你与鬼灵教勾结,犯下如此恶行,简直畜生不如!你先来害人,竟还敢恶人先告状?”

陈晋淡然道:“陈家主,我已经将鬼灵教的妖人诛杀,其他的,就交给你处置了。”

陈世志一抱拳:“陈公子但请放心,陈桂重触犯族规宗法,宗族饶不了他。”

陈晋飘然离去。

目送其背影,陈世志脸色凝重。

今夜的事,自是陈晋告知他的,然后布下这么一个局。

可笑陈桂重等人以为躲在此地施法,就能够咒杀陈晋,哪里想到早暴露了行踪。

本来以陈晋的本事手段,根本不用知会陈世志,直接将老妪他们斩杀,别人也无法说什么。

但他并没有那么简单粗暴地处理事情,这就显示出手腕来了。

由此可知,此子绝非那种凭着神通实力就肆无忌惮的人。

这样的人,更难以揣测,捉摸。

二房陈世成父子着实不长眼,居然招惹上如此人物,这不是找死吗?

反而三房陈世真,也不知是不是傻人有傻福……

……

偌大州郡城,到了夜深,依然灯火璀璨。

考院门户紧闭,不得出入。里头烛光高照,一片忙碌场景。

相关官吏们正在争分夺秒地交叉评卷。

科举千年,各项制度、程序、环节等,其实已发展得相当成熟。

当落实到具体,便由人来操作执行即可。

比如乡试,把所有考卷文章收上来后,先交给书吏来抄写,然后开始交叉评阅。

有争议的,则交给主考官裁决,并主导排列名次。

时至今日,所有的考卷文章都评完了,落选的搁置一边,中举的则叠在一起,摆放到主案上。

高州郡为文化大郡,每届乡试录取的名额为数不少,将近百数。

今届的中举名次基本定好了,只剩下头名悬而未定。

主考官李翰林正在做最后的抉择。

他手头反复看着一篇文章,正是第一场第一道大题《子曰:祭神如神在。当如何祭之?

这是道难题,题材风格与以往大不相同,难倒了不少考生,能写好的并不多。

乡试三场,场场要写文章,但重点毫无疑问在第一场上,几乎占据着七成的分数。只要写好了这一篇,便等于半只脚跨上桂榜了。

李翰林正看着的这篇,不出意外的话,便是要被圈为解元的。

文章写得很漂亮,以“祖宗神”为切入点,娓娓道来,有理有据。

这一看,便能知道作者肯定是出身豪族高门。

整个高州郡,称得上豪族大家的,也就是簸箕巷陈氏了。

科举大考,严谨严肃。

然而文章之事,优劣高下,不可能脱离得开人情面子。

不管从哪方面考虑,将这位长乐堂陈氏的读书种子定为乡试头名,都是非常合适的决定。

硬要挑毛病的话,就是其年少成名,有着“神童”之称,今年才十六岁。

过于稚嫩的年龄,太早地推到头名上,或许会招惹争议。

不过这些都算是小问题,真正让李翰林有所犹豫的,还是这篇文章的立意,始终没有跳出窠臼。

祖宗神对应的正是世家豪族之流。

他们的势力不断膨胀,壮大,显然对王朝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这不是好事。

要知道这道题可是圣上钦命的。

大乾朝以人道立国,繁盛三百年。可到了如今,处处已显露出蔽败的迹象。尤其神道昌盛,神教林立,使得诸多乱象丛生……

虽然近年来圣上宠幸新妃,懒政理事,但今年突然想出这么一道题来,其中意义,耐人寻味。

或有振作雄起,重新收拾江山的意思。

圣上毕竟正值春秋鼎盛,仍有雄心壮志。

而作为钦点主考官,李翰林首要考虑的是迎合圣意,别的都得靠边站。

圣意如海,从无定形。

他不敢说已经理解明白,但起码要接近,才能帮天子取生。否则的话,办砸了差事,以后的仕途就别想再有前程了。

这趟以翰林出身来主持一州乡试,本就是一个将要受到重用的信号。

当然,要建立在顺利的前提之下。

“大人,时候已不早了。”

此时,一名副官踏步上前,低声说了句。

言下之意,就是希望李翰林能尽快圈定名次,那下面的人就可以连夜撰写桂榜,以及准备一系列的报喜事宜。

时间紧迫,不能卡在这一步。

李翰林摸了摸胡须,沉吟道:“我再看看……”

放下手中文章,去翻阅其他的,就这么一份份地看下去。

见状,旁边侍立的官吏们虽然犯困了,却也没办法,唯有继续等待。

在翻看了二三十份案卷后,李翰林越看越不满意。

莫说立意,后面的那些文章水平写得明显差了一筹,更不可能被圈为头名的。

他感到失望,将要放弃了。

“咦?”

目光一凝,把压在下面的那篇文章抽出,先粗略扫了扫,随即开口询问:“此文名次,为何如此之低?”

副官上前瞥了一眼,有印象,很快回答:“此文观点太过于激进了,而且行文浮夸,论据不切实际。还是看在写得有些新意的份上,才没让他落榜。”

“是吗?”

李翰林不置可否,认真地看了起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