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2章 《小鞋子》在日上市(1 / 1)小时光恋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2章 《小鞋子在日上市

四月初,新一轮余切的小说在日上市。彼时访日团中只剩下老聂一个人余切还认识,其他人都是余切不认识的。

聚会起来就十分尴尬,老聂谁特么都认识,余切也是谁都认识。

聂伟平这个人为什么还在日本呢?

他正在为了中日围棋擂台赛而努力,日本这边的“棋圣”吴清源说,聂伟平是一个怪才、奇才,而中国大陆的整体围棋水平还远不如日本,尤其在理论研究上差了很远。

出于使双方发挥出最佳水平的初心,聂伟平留在了日本这边,跟随吴清源学习一段时间。自从1980年开始,聂伟平已经多次拜访过吴清源。

吴清源这个人也比较复杂,涉及到一些历史上的遗憾,吴清源曾是一个中国人,后来在战争年代加入到了日本国籍,然后在十番棋中下赢了当时所有日本棋手,获得棋圣的名号。

战争年代,普通人当然有许多苦衷,无法掌控自己命运。这是一个棋痴,成名后也用自己的影响力,提携和照顾大批中国棋手。

但余切不是围棋圈子的,所以对“吴先生”还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然而,吴清源却很喜欢余切,“很少有一个中国人,彻头彻底的击败日本同行,实在是比我当年做到的还要厉害啊,他毕竟是以外国人身份来做的。”

吴清源让聂伟平请余切去他家做客。

余切上一次来日本就认识了吴清源,这次又去了,前后拜访几次后,棋圣先生好像感觉到余切没有像聂伟平那样的尊敬他,渐渐就不再提让余切来的事情。

成年人之间的拒绝,总是这么无声无息啊。余切来日本之后,竟然也学会“读空气”了。

但这让聂伟平有点尴尬,他说:“其实吴清源老先生,真的是一个好人。他一个只会下棋的,在那种年代,又能怎么做呢?”

余切摇头:“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我也理解他,但也没什么特别想交流的想法。老聂,你理解理解我。”

聂伟平道:“其实你和吴清源,至少有一点表现出来相似的,就是很执着。吴老先生表现为‘痴’的执着,你是明知怎么一回事,故意这么干,你有一些唯我独尊的想法,这要不得。”

余切哈哈大笑:“怪不得你是我朋友呢,老聂,我完全被你看出来了。”

余切和聂伟平也有相似的地方,因此两人之间惺惺相惜。他们都处在一个整体水平不如邻国,但自己作为个体,高于邻国个体的尴尬境地,这种就很容易催发出英雄主义。所以余切总拿一个叫“美国职业男子篮球”的比赛来举例:“如果你作为队伍的核心,你明知道你的队友比你菜,你却比对面所有人都要强……这时候你就要打老大篮球,让其他人蹲在底角,你自己使劲抡。”

“你不唯我独尊,你打的不独,你就是还没有清楚的意识到竞技运动的本质……当然了,文学有时候也这样。一篇好的文章,比一万个小学生作文还要强。”

“什么叫老大篮球?”

“就是我踢足球从中场出发,捅破一整日本队防线进球那种。”

聂伟平顿时明白了,伸出大拇指:“你真厉害,我的切。”

余切的新书上市,聂伟平此番和他一起去见证《小鞋子在日本的销售情况。对于余切逼迫出版社按照他的想法来排版,聂伟平也有所耳闻,堂堂知名出版社的社长,竟然被一个作家威胁,这些事情在大陆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一个不团结的帽子就扣过来了。

“我这么干是因为真能卖书,老聂,我不仅仅是个作家,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主意,今天就让你见识见识。”余切说。

两人一起去东京的神保町地区,这是世界最大的书店街区,也曾是唐人街。八十年前,“清国留学生会馆”就在这里,一批大佬在这边创业。周总原先也在这边留学,在一处公园内,日本人树立了一块碑,“周曾在此求学”。

聂伟平看了这块碑可走不动道了,在那久久伫立。

“怎么,你也想创业?”余切说。

聂伟平噗嗤一声笑道:“你别开玩笑了!我只是想,这里是日本的一处公园,原先是一个学校嘛!地震之后全成为废墟了不得不重建……但是日本人专门为了他树了一块碑,不知道我们有没有一天能被人这样记住。难道只能做一个政治家才有这种影响力吗?”

“这倒也不是。”余切说,“我觉得我们这个还要容易一些,你只需要打败全天下所有围棋手就够了,是不是很容易。”

“你说的是人话吗?”聂伟平摇头道。“你怎么就没办法把故事都写尽了?”

结果,聂伟平就在内山书店,见识到了他这辈子看过的最离奇的购书场景。

余切两种价格的《小鞋子摆上货架,放在醒目的位置,读者们但凡是两个版本的同时翻阅过的,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加钱”买慈善版本。

加钱,加钱,还是加钱。

聂伟平看到一对夫妻来挑选传统小说,立刻就拿了余切的小说。简单翻阅之后,忽然,丈夫看到了最后一页余切写给读者的信,这个丈夫呢,就把这一页给他老婆看。

两人看之后一顿激动,然后买了两本需要多付一百日元的慈善本。

聂伟平很惊讶:“为什么?”

随后,又出现了一堆学生。学生们翻书都是漫无目的,而且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很高。但是随着有人把书翻到了最后一页,拿去给同伴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所有人也买了加钱版本。

聂伟平再次怀疑人生:为什么?

令他真正震撼的是一个小学生的到来。这个学生背着日本影视片里面的经典书包,像是刚刚放学,然后就一眼相中的余切的小说,很快,小学生意识到还有一个版本的书籍。这个版本更加昂贵,但多出的那一百块日元,就有可能帮助阿里的妹妹站起来,再也不用担心瘫痪的风险。

他的目光在两本书之间徘徊不定,焦虑得脸都红了,最后选择了加钱版本的。

聂伟平又感动又不解:“为什么?”

为啥?

因为余切知道很多营销的技巧。什么书腰,什么作家的信,什么标题狗……这些后世用烂了的法子,现在随便拿出来都能有奇效。

但是余切没有正面回答聂伟平这个问题,而是等到了岩波出版社的社长绿川亨来找他赔罪,才用这件事情告诉聂伟平:“以后你要是遇到十拿九稳的事情,就不要听别人的意见,只要你能赢,什么都好说,你要是输了,什么风度都没用。”

聂伟平此时才恍然大悟:好家伙,原来余切在教我做事啊。

绿川亨这个精英出版人朝余切深深的鞠了一躬,没有一点儿局促的感觉:“余先生,还好您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否则我们就看不到这种盛况了。”

所以说日本人很别扭呢?

赚了钱不说赚钱,而是拐个弯说“文学盛况”。日本人都很擅长扮演自己的角色,都有一层皮,川端康成不知道出轨多少次,他表现得像是个无辜的大男孩,引得书迷们很同情他;井上靖老同志虽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却把自己的婚外情写成纪实小说,还写的情真意切。

绿川亨这边刚给余切道歉,之后又为了下一轮书的版税分成和余切大吵起来。双方互不相让,余切说自己可以找其他出版社,绿川亨威胁“对国外的文学书籍,没有比岩波出版社更好的出版社!”

余切说:“我写的真的是外国名著吗?我现在和你说日语,写日文小说,就算换一个本土出版社,又能怎么样?”

绿川亨表现出要吃人的样子,摔门就走。结果第二天,绿川亨的女儿绿川知佳子代表父亲,前来对余切道歉,然后再次谈到版税的问题。

这一次余切的要求全部通过了。

不久,绿川亨再一次提着两瓶红酒和昂贵的1902年印本但丁的《神曲,和余切叙旧。就好像之前的事儿完全没发生过一样,吃完饭之后,绿川亨不胜酒力,红酒和《神曲都留给了余切。

“意大利版本的书籍?你还看诗呢?你也懂意大利语?”聂伟平很奇怪啊。

要知道,余切打牌打球的时间比看小说的时间多得多。

余切也艳羡的看着这本用牛皮装帧的《神曲,说:“我有一次提到了巴老年轻时喜欢《神曲,能用意大利语完整的背诵其中的许多章节,我又说实在不知道送巴老什么感谢他。绿川亨就听到了,帮我准备了这些东西。”

聂伟平啧啧称奇。畅销书的作家,居然让社长成了管家一样的人物,现在是父女齐上阵了。

之后绿川知佳子也成为余切在日本这边的跨洋编辑。知佳子是刚从英国毕业的高材生,和绿川亨一样,对英美文学很有研究。而且还是个二十来岁的大美人。知佳子总是穿着女士西装,妆容精致,在余切面前很注意她的形象。知佳子也和后来日系萌妹子完全相反,不仅高而且身材好,恰恰是女强人一类的人物。

她介入之后,把商业分层的那一套东西玩的很溜。她要求余切上的日本节目,必须在座次上有讲究,要按实际成就和资历来;如果是面对面的文学访谈,那么余切的访谈对象,则最低不能低于芥川提名作家,也就是村上村树这个级别的作家。

这一番操作下来,余切既保持了“作家的神秘感”,又赚到了真金白银。聂伟平羡慕得很,因为就连和他有联系的日本棋手,竟然也拜托他找余切要书籍签名,希望能和这位亚洲级别的作家余切有一些交情。

但谁特么能知道,余切下棋都玩赖的呢?

《小鞋子分出慈善版和普通版是一个天才般的策划!一些人为了表示自己“是有爱心”的人,专门购买这种书籍,他们甚至打电话给出版社,希望能在封面印上大大的“慈善”两字,否则他们的朋友不知道他们多了一百日元。

八十年代,一些日本城市和中国的城市结交为友好城市,于是这些城市所在的图书馆和部分学校,也采购了余切的一系列小说……大使馆的宋大使经常被人打听:余先生是否还在东京?希望下一次的聚会上,余先生能到场。

聂伟平又羡慕了:余切,你坐在家里面,大家就认识你了。

“在我认识的所有中国作家里面,你是在日本最受欢迎的,我不知道鲁迅先生当年怎么样?反正他没有活着看到自己在日本受捧。”

“难道你写小说已经天下无敌了?”

余切纠正了聂伟平的说法,又讲了一些聂伟平不爱听的:“目前,在日本能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人只有我,这条生态位上只有我一个人。”

“所以,我反而在日本几乎代表了最好的中国青年作家。就像是那个村上村树,他也不是最好的日本作家……但在国外,只要他小说卖得好,外国人就会这么认为。”

聂伟平道:“你说的这些我听不懂,不如来打牌。”

余切马上扔下事儿,开始打牌。

又过一段时间,余切不得不从日本回国了。文学院进修班开始了第一次的作家考核,没有余老师,那简直没办法进行下去。

《小鞋子在国内的电影也已经立项,谢晋导演招揽了一批演员,他希望余切能作为电影的编剧。

剧作家是作家体系中收入最高的,以五六万字为例,创作出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各种收入最终会达到上万元。编剧在这时候的工资经常远高于演员。

岩波出版社给他买了一张前往首都的机票,而聂伟平仍然要留在日本,登机前,聂伟平送给余切一盒棋:这就是他和余切在新大谷饭店经常用的棋,是擂台赛里中国棋手曾经使用过的棋。

他把这个送给余切,希望余切能继续获得胜利。也有“丸”的隐喻,这个慈善活动,他亲眼看着余切折腾了小半年,他们一起度过了这些日子。

余切把自己芥川奖获得的手表撸下来给聂伟平了,老聂不好意思接,余切说:“你下半年也要打擂台赛了,我这个表送给你,就是希望你比赛中产生动摇时,想想我是怎么干的?”

“如果你能赢我,又能赢他们,不就代表我也等同于围棋九段吗?我不介意多一个身份。悄悄的告诉你,日本文学和日本围棋都不如我们。”

聂伟平被逗得哈哈大笑。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