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莲生下山
虽然没一巴掌打哭法海,可也让他知道谁是师兄,谁是弟弟。
接着颜旭沉淀了一年,然后提出下山行走,而灵祐禅师并没有阻拦,甚至松了口气。
虽然颜旭表现的很亮眼,可在发现他只是利用率更高后,灵祐禅师也难免露出一分失望之色,一寺两罗汉的希望落空了。
如此一来,培养的重心依然落在法海身上,这时候颜旭提出要下山行走,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功法可以随便学,可资源却是有限的,灵宝更是唯一,所以哪怕灵祐禅师也得做出一些取舍。
很现实,也不近人情,可在修行界,上限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所在。
颜旭修到头,顶多算是个人间的大德高僧,哪怕结成金刚舍利又如何,到了灵山也只能站山脚。
法海不同,他乃是人间罗汉,是真有希望得罗汉果位的。
所以培养谁,就很清楚了。
灵祐禅师对此心知肚明,知道颜旭这一下山,没有了师门的培养,双方的差距将会彻底拉开,因此决定给予一些补偿。
颜旭对此同样心知肚明,却故作不知,欣然下山,而不舍的只有单纯的法海。
这个世界正处在宋代,还是最为繁华的时期,因此山下没有多如牛毛的劫道强人,也不用担心莫名吃到人肉包子,但是危险依然存。
相比三国大世界的诸侯争霸,小骨大世界的修行之争,白蛇大世界的问题是妖太多了。
明明要修炼三五百年才能成了气候,理应比大熊猫还珍贵,可偏偏就跟雨后的蘑菇一样,到处都能冒出来,更别说百来年的精怪了。
而且明明可以安心待在山中修行,哪里灵气充足,还有天材地宝,可偏偏都喜欢玩人所在的地方跑,也因此出现了除妖师。
颜旭就是知道这点才决定下山行走的,因为他需要功德,需要愿力,而这些需要有一个明面上的来路,别管多少,至少能说得过去。
一个无业游民,整天游手好闲,还能大鱼大肉的大把钱,你觉得帽子叔叔会不会关注他。
所以本体的援助可以拿,却不能凭空出现,于是一个处处行善的俊俏小和尚出现了。
杨老汉被人告发了,说他家里养了一只妖怪,顿时在十里八乡都引发了恐慌,因为这个世界的妖怪是真的,而且也真的吃人。
当地县衙顿时麻了,让他们抓贼行,抓妖,抱歉,领的不是这份钱,也没这本事。
正好如今小有名气的颜旭路过此地,当即被县令请去。
颜旭自无不可,拿了订金,便跟着衙门的捕快去了。
别的和尚降妖除魔收不收钱,颜旭不管,他收,还不少收。
不过除了留下饭钱,大都用了救济穷人身上,因此口碑不光不差,还很好。
其它和尚不收钱,便宜的是有钱人,因为只有富贵人家或者官府衙门才请得起高人降妖除魔,不收他们的钱,好处也落不到穷人身上。颜旭不一样,他收钱不光降妖除魔,还把事办的漂漂亮亮,哪怕在当地钱做善事,也顺带把给钱的金主夸赞一番。
如此金主满意,百姓满意,他也满意,否则就算做好事,也会有人败坏他的名声。
颜旭跟着五六个捕快来到羊角村,抬头望去。
村子上空虽然有些妖气,却没有血腥跟怨气,显然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于是就放下心来。
一路上,他听捕快说过羊角村的情况。
羊角村周围大都是山地,因此收成有限,所以家家户户都靠养羊来补贴家用,不过养的最好的,就要数杨老汉了。
他家有一手祖传的本事,能将公羊培养的又高又壮,长得跟牛犊子似的,所以不光村里,就连十里八乡的人都喜欢上他家钱借种,而大公羊也确实给力,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以说方圆百里的羊大都是老杨家大公羊的子孙后代。
得益于此,杨老汉不光盖起三间大瓦房,还给两个儿子娶了漂亮媳妇。
可坏就坏在这上面。
随着两个儿子娶妻生子,负担自然更重了,光靠地里的那点收成,还有配种的钱,显然不够,而且杨老汉还想把两个孙子也送去读私塾,也许会比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更有出息。
于是杨老汉带着两个儿子起早贪黑的开荒种地,让两个没怎么吃过苦的儿子叫苦不已。
两个儿媳也需要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洗衣做饭,还得割草喂羊,整天忙的脚不着地。
问题是杨老汉当初打算把两个儿子培养成读书人,后来实在扶不上墙,也就放弃了,可也导致两个儿子之前真没吃过这么大的苦,而嫁到杨家的两个儿媳,也是奔着过好日子来的,结果日子过得比之前还苦,自然满是怨言,于是就闹腾着分家。
杨老汉两个儿子也是个没主意的,漂亮媳妇老是这么念叨,时间一长也就心动,也闹着分家。
田屋好分,可最有价值的大公羊怎么分?
大公羊活着值钱,死了就只能吃肉,于是两个儿子又闹着要培养大公羊的祖传配方。
问题是一谈及此事,杨老汉就变了脸色,哪怕对平日疼爱有加的两个儿子,也是又打又骂,闹得父子三人不欢而散。
时间一长,父子三人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深,直到某天晚上,一声惊叫,拉开了杨老汉养妖怪的事。
有人说是画皮鬼,有的说是狐狸精,还有的说是老杨家的大公羊成精了,反正五八门,尽显人性中恶的一面,因为他们说的一旦被朝廷当真,杨家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
不过说归说,这件事是真是假,村里没人敢去探究,因为在这个世界妖怪是真的存在,也是真的敢吃人,于是就报了官。
因为朝廷有律法,地方一旦发现妖怪,必须探明,不得隐瞒,所以县令没法当不知道,只能找除妖师。
这时候颜旭心里已经有数了,直奔杨老汉家。
此时杨老汉家的大门被铁锁锁上,几个村里的青壮拿着棍棒远远守着,虽然不敢靠近,可里面的人也别想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