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落幕
看着面色灰白、眼中神采熄灭的鞠义,关羽心中忍不住叹了口气,如果先前他也将自己的意志,全部投入到与校刀手集体意志同调的过程当中的话,鞠义的现在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又何尝不会变成他的现在呢?
确实,杨纪在这个战场上投入了一个具备大军团指挥能力的幻念战卒,有了这个幻念战卒的存在,关羽可以很放心的将自己的意志投入到与本部校刀手集体意志的同调当中,引领校刀手的意志极尽升华,将军魂彻底具现化。
但是,关羽身为刘备大军的总指挥,却不能不思考一件事:杨纪可能永远站在他的身后,帮他兜底吗?他们这些人未来真的不需要脱离杨纪的庇护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说杨纪能不能每次都站在他们身后帮他们兜底,就说他们自己愿不愿意每次都有杨纪站在身后看着他们?
关羽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但是他不愿意永远笼罩在杨纪的羽翼之下,他的骄傲不允许他这么做,他要是真的这么做了,以后又该怎么超越杨纪呢?
所以,不论在哪一个战场上,关羽都不会让自己的意志的陷入癫狂,他的意志必须要笼罩整个战场,观测着战场局势的变化,只有部分意志能参与到与校刀手集体意志同调当中。
鞠义目中所及的战场局势,已经完全被杨纪掌握在手中了,除了中军袁绍那里还在负隅顽抗以外,其余诸君已经全部被杨纪指挥大军分割包围,逐一歼灭或者招降了。
对于那些拒不投降的袁军士卒,杨纪也只好先让他们死一死了,毕竟他们的存在已经妨碍到刘备大军接收俘虏了,在这种情况下,杨纪也只好先请他们好好的睡一觉再说了。
至于这中间会有多少人一睡不醒,那就是他们该付出的代价了,谁叫他们在这种事关自己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还表达出了自己对袁绍的忠诚呢。
当然,想要表现自己对袁绍的忠诚也不是不行,只要自身实力足够强大,刘备麾下的文臣还是会保证其人的生命安全的——其人自己想死除外。
就像是眼前的鞠义,在他重新掌握战场的局势变化之后,其情绪波动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其信念意志随之下滑到了冰点,以其信念意志为核心的先登军魂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不,都不能说是极大影响了,应该说是根本性的影响,众所周知,鞠义在云气下能跟关羽交手,全靠着先登军魂入体,而且鞠义还没有完成先登军魂的独立。
也就是说,鞠义这个先登军魂的塑造者,其信念和意志对于先登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具体表现就是,鞠义的信念破碎之后,先登的军魂竟然出现了倒退的迹象,如果不是先登信奉的对象袁绍还活着,说不定先登的军魂真的会因为鞠义信念的破碎导致退出军魂姿态。
如果先登要要是真的因为鞠义的原因,退出了军魂姿态,也算是给世人提供了一个案例,原来军魂除了被解散,和被消灭以外,还有退出军魂姿态这一种罕见的选择啊。
因为亲眼见证了袁绍的落幕,所以鞠义的信念破碎了,进而导致了先登的军魂隐匿,虽说没有退出军魂姿态,但是想要重新恢复先登军魂的话,只能等待先登军魂的塑造者——鞠义,重拾自己的信念了。
军魂隐匿之后的先登虽然还具备一定的扭曲现实的能力,但是没有了鞠义的意志作为统合,先登士卒的扭曲扭曲总给人一种软绵绵的松散感觉。
相比于校刀手那种犹如高悬天际的璀璨意志,先登的意志就给人一种黄昏时刻的太阳一样,虽然依旧是太阳,但是总给人一种下一刻就要沉入地平线,迎来黑夜的既视感。
依旧在战斗的先登士卒们在心中感受着自家统帅破碎的信念,眼里看着已经没有丝毫战斗意志的鞠义,他们想要说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渐渐地,本来就因为军魂隐匿而格外疲惫的先登士卒们,喘着粗气停下了战斗的身躯,就这样看着一动不动的鞠义,仿佛在等待着信念破碎的鞠义重新拾起战斗的意志。
但是,直到校刀手把他们全部缴械镇封,他们也没能等到自己的统帅重拾战斗的意志,带领他们继续征战沙场。
命人把陷入自闭状态的鞠义带走之后,关羽看向了袁绍那边,张飞现在正在那里肆意绽放着自己的军团天赋,而拱卫袁绍的士卒们则是在张飞的军团天赋冲击下瑟瑟发抖。
袁绍面色灰白的立在原地,看向正在迎接天人二鼎的刘备,田丰沮授审配等人死命拉着他,想要把他带离战场,但是无论他们怎么使劲,都没有办法拉动袁绍一步。
他们想要命令其余士卒把袁绍抬走,但是那些士卒现在正在忙着对抗张飞的意志冲击,很难执行田丰等人的命令。
而且沮授田丰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张飞现在距离袁绍已经很近了,就剩下五十多米,要是再不把袁绍扶上马,张飞就要带着幽云骑把袁绍俘虏了。
关羽回头看向带着羽林卫迎接天人二鼎的刘备,一边是气势恢宏、意志高涨的刘备大军,另一边是被分割包围、组织力溃散,军心溃散,甚至连云气都崩塌了的袁绍大军。
一时之间,关羽只觉得恍惚无比,他们这就再次完成汉室一统的大业了?
恍惚之间,关羽的脑海中划过了司隶幽州并州凉州这北方四州,以及交州益州这南方二州。
回过神来的关羽缓缓吐出一口气,收复这些州郡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如何安置长安朝堂诸公,以及那位天子。
关羽对于政治权谋并不敏感,但是跟陈曦郭嘉那些人混久了,他对于某些事情也有了一些认识,更何况已经是大军团指挥的他,现在已经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去观测汉室如今的局势了。
刘备是汉室宗亲,也就是说刘备是具备继位的法统的,汉室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藩王继位的事情了,甚至都发生过好几次了。
刘备现在真的再次统一了汉室,那么朝堂诸公以及刘姓宗室,他们对于刘备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天子对于刘备又是怎么样的态度呢?刘备自己对于这些人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想到这些事情,关羽就有些头疼,但是他总会不自觉的想到这些事情,这毕竟关联到了刘备,以及他们的未来,毕竟总不能他们在外面辛辛苦苦的打仗,然后端坐朝堂的那些人动动嘴就把桃子给摘了吧?
“算了,还是交给子川他们去思考吧。”关羽摇了摇头,这些事情本就不是他该思考的,反正无论未来怎样,他都会坚定的站在自家大哥身后。
把某些想法抛出脑海之后,关羽开始思考是去见识一下天人二鼎,还是去跟张飞一起擒下袁绍及其麾下文武。关羽看向了中军指挥台那里,杨纪就在那里,他并没有去迎接天人二鼎,看到杨纪并没有跟着刘备陈曦他们一同去迎接天人二鼎,关羽就知道自己现在应该怎么做了。
命人把先登也给押走了之后,关羽就带着校刀手向着袁绍那边走去,先前说了要把袁绍带回来送给刘备充当礼物。
虽然袁绍现在被张飞拿下了,但是他跟张飞可是结义兄弟啊,他分享一下张飞的荣光怎么了,有问题吗?完全没有问题的。
李优强装镇定的跟在刘备和陈曦身后,但是眼睛却忍不住向天人二鼎上的浮雕看去,他很是难得的向上天祈祷,这两个天人二鼎真是当初轩辕铸造的,而不是他才铸造没几个月的那两个青铜鼎。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一听到了李优的祈祷,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李优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前几个月亲手篆刻上去的标记。
李优一脸想死的表情看向了陈曦,发现这家伙满脸的高兴,仿佛自己根本不知道眼前的天人二鼎是个什么底细一样。
但是,貌似陈曦这家伙还真不知道眼前天人二鼎的底细啊,毕竟当初陈曦什么都没说,什么也没做。
想到这里,李优更想死了,明明是陈曦提出来的离谱方案,结果压力要他来承受,天知道他弄出来的这两个玩意能变成真的啊。
现在就算李优把当初的算计公布出来,也没有人会相信他的话了,因为上面的天运命数是造不得假的。
李优觉得自己还不如留在指挥台陪着杨纪呢,起码不用在这里尴尬的装作自己也很高兴的样子,虽然确实应该高兴,但是他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啊。
李优在纠结的时候,刘备已经开始指挥华雄和飞熊第一百夫长将天鼎和人鼎放在准备好的牛车上了,而隐约觉察到了什么的贾诩则是在给刘备介绍天人二鼎。
“玄德公,这两个鼎是当初轩辕黄帝用于祭天的天人二鼎,轩辕黄帝用于祭天的鼎一共有三个,这是其中的天鼎和人鼎,元鼎被孝武皇帝获得,得其一可得三百载国运。”贾诩眼神火热的看着眼前的天人二鼎,刘备这次一口气获得了两个轩辕鼎,如此天命昭昭,就问长安那边还有何颜面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
至于李优几个月前的隐秘动作……反正贾诩什么都不知道,这两个鼎已经证明了李优当初什么也没有干,就算真的干了些什么,那也跟眼前的神物没有任何关系。
“六百载国运吗?”伸手触摸着人鼎的刘备有些恍惚,随后看向陈曦,然后看向指挥处的杨纪,最后看向李优贾诩繁钦等人。
“相比于天人二鼎,我果然还是更加愿意相信诸位啊。”刘备摇了摇头,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他已经不相信一个死物能带来三百年国运了。
当初孙坚在洛阳还得到玉玺了呢,也没见孙坚活下来,而且没两年又被他刘备手下的武将给拿回来了,现在挂在克己厅了。
陈曦和杨纪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多多少少还是影响到了刘备,虽说对于这些神物依旧保持着该有的敬畏,但是要他相信这些神物能造福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什么的,还不如让他去骚扰一下陈曦赵云以及曲奇呢,这三个人是真的能让百姓吃好喝好的。
“玄德公,我们可比不上天人二鼎。”陈曦笑着对刘备说道:“因为我们没办法点缀这个由我们亲自建立起来的盛世啊。”
陈曦对刘备关于天人二鼎的认知很满意,对于他这样的人而言,天人二鼎就算是真的能为汉室带来六百年的国运,那也得经由汉室本身的奋斗,才能得到这六百年国运。
就像他说的,天人二鼎不过是他们开创的盛世的点缀而已,是因为他们开创了一个盛世,所以才有了天人二鼎这个神物的出世。
不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天人二鼎,所以才开创了接下来一定会到来的盛世,这种本质上区别,是一定要搞清楚的。
天人二鼎本质上也不过是轩辕黄帝用来祭天的祭器罢了,本来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因为使用它来祭天的人是轩辕,所以才让这三个鼎变得特殊了起来。
“呃……”刘备闻言一愣,随后才反应过来陈曦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扯着嘴说道:“能把天人二鼎当做自己的点缀这种话,大概也就只有你陈子川才能说得出来了。”
对于刘备的话,李优贾诩等人并没有反驳,只是摇头苦笑,毕竟陈曦真的有能力让天人二鼎成为他所开创的盛世的点缀,到时候天人二鼎说不定还会再增添上一段传说。
与此同时,关羽张飞也带着袁绍等人来到了刘备面前。
“大哥,我们把袁本初带过来了。”张飞嚎着嗓子说道,同时推了一把有些浑浑噩噩的袁绍,而沮授田丰审配等人则是对张飞怒目而视,竟敢如此对待他们的主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