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犯罪的可能,而善人与恶人最大的区别在于选择了不去犯罪。
结局篇:尸体惨状1
大家还记得1996年农历六月初六,公历7月21日,一名小男孩在本省的建省市出门去打酱油的时候,却一去不归。
虽然是1996年发生的案子,到现在2020年了,都过去了24年了,虽说法律的有效追诉期过了,但是早在20年的时候,法院宣布这个案子的有效追诉期可以继续延长十年。
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第八十八条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认为必须追诉的,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1案情回忆、痛失孩子
案发当天,孩子说他想出去玩,他妈妈叮嘱他,帮家里带一瓶酱油回来,孩子母亲就给了孩子50元人民币。他妈妈告诉疑案组,让他中午吃饭前就要回来,不可以乱跑,不可以轻信陌生人的话。
孩子很懂事,一直会帮着家里做点家务,孩子也比较听话,所以家长也都比较省心。剩余的钱孩子都会省下来,也不会乱用,都会存到他的储钱罐里,里面多多少少已经存了将近有1000元。
孩子叫韦利,1112岁,韦利是一个害羞腼腆又容易相信人的小男生,社区的人都很喜欢他。小区里的人都觉得他十分可爱。他也比较懂事,有时候韦利的父母不在家,韦利的父母都会拜托小区里的邻居帮忙照应,大家都很热心。反正基本住在这里的小孩都是在同一个学校上学,都会帮忙送韦利一起去学校上课。
孩子的母亲叫兰芝,今年33岁。兰芝和小区里的居民也混的比较熟悉,大家对兰芝和她丈夫韦博也都是比较熟悉。居民觉得他们一家就是有素质、有文化、有内涵的一家人,懂礼貌,脾气好,知道谦让别人。
母亲兰芝回忆,她亲眼看到儿子韦利推着自行车要出门,那天,韦利快傍晚了都没有回家,兰芝以为儿子韦利是半路遇到了朋友,便和朋友一起去玩,忘记了时间。
所以她也不太担心,毕竟这里的治安还是很安全,而且邻居们都认识韦利,大家都很喜欢韦利,要是韦利出了什么事,邻居们都会说的,所以兰芝也就没怎么太担心了。而且买东西的地方离小区也不远,就过一条马路就到了。玩的地方也不远,就在小区隔壁。
天黑后,儿子韦利还没回来,兰芝这才觉得心神不宁,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一样,她顿时感觉天要塌下来一样。兰芝便放下手中的正在炒菜的锅铲,慌慌张张地脱了围裙,然后她匆忙地跑出去,去问邻居有没有她家的孩子韦利。
邻居们都摇了摇头,都回答说有看到。这让兰芝不安的情绪又加重了一分。邻居们问她需不需要帮忙,于是兰芝便把自己的儿子韦利找不到的消息告诉了邻居们,邻居们和兰芝一起出去寻找这名名叫韦利的小男孩。
他们来到了韦利和别的小朋友经常玩耍的地方,但是也都没有发现韦利的人影。他们接着来到了和韦利玩的比较好的小朋友家里,兰芝问他们有没有见到韦利。小朋友都回答说今天一天都没有看见他。
邻居们和兰芝问了一圈人,兰芝依旧找不到自己的亲生儿子,于是兰芝她选择报了警。
由于事关韦利的性命,所以派出所的民警立即立案侦查。他们先对兰芝做了一下初步的询问工作,随后,他们把初步情况汇报到指导员。
指导员立刻下达命令:一定要找到韦利的踪影,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点行动,就是多一份救出韦利的希望,孩子也多一点生还的希望。
“明白,我们立刻行动!”
随后,派出所派出大量的警力前往韦利住的小区附近寻找韦利小男孩的身影,但是经过几个小时的搜寻都没有发现韦利。但是派出所也从中获得了一个线索,就是他们问到卖酱油的小摊铺有见过韦利。
从小摊铺店员的口中得知,韦利的确有到他这里买酱油,然后他就往西边走了。
“西边?”兰芝奇怪地发出声音。
“怎么了?”派出所的民警们也注意到兰芝的奇怪举动,随即问道。
“往西边走根本就不是去玩的道路,也不是回家的路。西边就是一个偏僻的巷子,周围就没有人,所以肯定不会有人看见韦利。我实在不知道韦利为什么要往西边走。”
“西边就不能通到其它地方吗?”
“通不了,那其实就是一条死胡同,里面是完全封闭的。”
为了验证兰芝的说法是否正确,派出所的民警们沿着西边这个方向继续往前走,走到了一半,民警们的面前就被一座围墙挡住了,侦查员就走不过去,他们也只好掉头返回之前的小摊铺。
“警长,我发现了这个。”从巷子里传来一名侦查员的声音,他们立刻跑了过去,后面跟着韦利的母亲兰芝。
“这流在黑黑的液体是什么?”警长问道。
“这是酱油。旁边还有摔碎的酱油瓶子,和那家小摊铺卖的是同种品牌的酱油,但不知道这是不是韦利购买的那瓶酱油。”
“不用想了,肯定是。”一名侦查员肯定地回答说。
“为什么你会这么肯定呢?”
“因为这辆自行车!”
兰芝看见这辆自行车,立马飞奔过去,大声尖叫:“这就是……这就是我孩子韦利当时出门所骑的自动车啊。”
果然如此。
“孩子,你在哪啊?”兰芝撕心裂肺地喊。
派出所民警听到这声撕喊,让他们的心里顿时也感觉不好受,有的民警也留下了眼泪,因为他们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陪在孩子身边。
人与人之间极容易发生对立和损伤。但对立和损伤又并不单纯与孤起,总是与依赖、沉溺、恩惠、愉悦、幻觉同时进行。人性之恶隐藏在深处,同时具备一触即发的敏感和强度。人的关系在自私、偏见、惯性、懒怠中产生各种磨损,互相激发。需保持对这变化和成长中的关系的察觉。避免陷入粘滞、执着。避免激发它的恶性。
“孩子,求求你快出现吧。我好想你啊,我的孩子,希望你不要有事啊。”
2是否绑架、找到尸体
看到兰芝这个样子,当地的派出所民警安慰兰芝:“有可能你儿子还生还着,他可能就只是失踪了,或者被别人绑架了。”
兰芝听到派出所的民警这么说,她自己也在心里安慰自己,我的孩子一定会没事的,一定会没事的!
毕竟绑架和拐卖固然可怕,但至少人还活着,仍有一线希望。所以孩子最后会在哪呢?
由于时间太晚,很多居民都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回家,他们打算第二天早上再起来帮兰芝继续寻找她的儿子。
兰芝也回到家里,由于她丈夫韦博常年在外地出差,所以很多时候根本就不能在身边照顾兰芝和韦利。但出于规定,派出所的民警还是打电话通知了韦博。
韦博听到消息后,立刻从外地坐飞机赶回来。早上,韦博赶回了自己家,陪同兰芝一起寻找韦利。而且兰芝也复印了多份寻人启事的通知,居民们也一起帮忙寻找韦利,社区的热心人士也加入到了搜寻队伍,寻人启事贴遍了社区。
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看到过异常情况,至少没人看到过小孩被强行带走。派出所的警方也问过了小区的居民,他们也都说没有看见韦利,更加没有看见韦利被别人强行带走。
但是派出所的心中已经不觉得这是一场绑架案,因为如果是绑架案的话,那么兰芝或者韦博一定会接到绑匪打来的电话,但是现在看来完全没有。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民警问:“你昨天晚上有没有接到什么陌生的电话?”
“没有啊,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这么问。”
派出所的民警并没有把心中的猜想告诉他们,主要还是为了怕他们担心,又会影响案件的进程。
而且年代久远,那时侯监控摄像头就根本没有普及,所以周围就没有监控摄像头,就只有小区的出入口稍微有一个监控摄像头。
派出所的技术人员调取了小区门口的监控,发现韦利有出门的迹象,但是却没有进来的视频,这也说明了韦利出去了就没有进来过。
犯罪行为似乎是不能单从犯罪已构成的事实这一现成的观点来理解的,犯罪的哲理要比人们想象的更为深奥。如果法律成为某些人用以获取利益的工具的时候,它的危害性超过普通的一般犯罪。
下午,一个电话吵醒了正在睡觉的王晓,王晓迷迷糊糊地问:“怎么了?”
“在某某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小孩的尸体,周围已经堵满了人,有关于案子的消息已经上到了媒体和新闻,领导也十分重视这个案子,你们抓紧赶到现场。”
“明白!”
疑案组他们赶到现场,王晓他们这些人从现场勘查车里钻了出来,都各自提上自己的工具箱。
现场由于在树林里,地势也比较复杂,从表面上来看也比较难看清尸体在哪。随后,王晓也问:“尸体在哪呢?”
“在下面。”
开口说话的是一名树林管理员,他的表情似乎很害怕,说话的时候一直在哆嗦。
“你能不能带我们去?”
“我…我不敢。”
没办法,疑案组他们还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赶到发现尸体的地方。一到案发地点,疑案组众人惊呼一声,都被吓了一跳。
他们没有见过如此残忍的尸体,小孩尸体全身赤裸着躺在树林里。陈萧经过了这么多次,心里已经没有那么愤怒了,他已经看淡了死亡。
叶子和技术人员也正在勘查案发现场,邓恺和王晓正在询问当时的报案者。黄鸣和许芷若正在现场附近调查。
“当时你是怎么发现尸体?”
“我是每天都要来打扫树林的卫生,今天我在打扫的时候远远地望见树林里躺着一名不知是什么的东西,我悄悄地走近一看,居然是一具尸体。我当时立刻被吓了一跳,赶紧跑了上来,报告了我的上级,然后也顺便报警了。”
“当时你来这里打扫的时候有没有看见什么陌生人呢?”王晓问道。
“没有。当时树林里静悄悄,根本没有发现有什么陌生人,也没听见什么声音。因为每天都是如此,所以我也是习惯了。”
“那你当时是几点来这里开始打扫的?”
“凌晨大约五点半左右。因为这里平时没什么人来,而且这里又比较大,所以基本要打扫一天才能打扫干净。”
“明白了。”
询问结束后,王晓和邓恺进入了现场,王晓首先转到叶子身边,问:“叶子,你勘查到了什么线索?”
“这是明显抛尸现场,而且抛尸现场正处于半山腰的位置,中间正好也有一条盘山公路,所以任何人都有可能到这里来,而且也提取不了车胎痕迹。
“现场有没有能够发现被害者身份的证件?”
“没有。所以我们现在主要目标就是调查被害者的尸源,尸源问题是关键。”
随后,疑案组分成几组,分别去调查被害者的尸源,但是走访了附近现场的村子,他们都没有见过被害者。
被害者身份也成了谜…
疑案组他们也打印了许多份寻尸启事,通知各个派出所把寻尸启事张贴在各个小区、社区。也发布了网上协助调查,通过其它省市帮忙调查被害者的尸源,也发布了微博,帮忙网友寻找尸源。
特别是当第一次犯罪得手后的成功体验,会迅速强化其犯罪心理,使其沿着毁灭的深渊走下去,变得更加贪婪,一发而不可收拾。犯罪是社会问题的自然延伸,社会问题则结晶于犯罪,很多案件都是如此。尽管那帮案犯几乎都不是知识分子,但却正是他们,完全不自觉地把那些问题给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