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章 春日宴(1 / 1)元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殿内的几位官员细想之后,都觉得此事可行。

世家占据朝阁已久,想要清除积弊,需要长时间缓慢进行。

只是在这个暂时得到抬举的世家人选上犯了难。

施元夕和一众官员,在惠安宫待到天色擦黑,终是定下了人选。

朱御史出身的朱家,最为符合他们的要求。

朱家和那被冯炜然握住把柄的吴家一样,与谢家关系匪浅,同气连枝。

朱御史所在的位置,既不属于六部,又算得上是较为重要。

最为主要的是,这人担任御史多年,本就树敌无数。

用他做这个靶子,起到的作用会更好。

事情议定,惠安宫内安静下来。

施元夕没跟其他人一同离开,反而是留在宫中,和周瑛、小皇帝一起用膳。

这些时日事忙,她在宫中待的时间比在自己府中还多,偶尔天色太晚,还会留宿宫中,小皇帝都已经习惯她的存在。

周瑛换上常服,神色轻松,让人将饭菜摆在圆桌上,施元夕与她对坐,小皇帝居中。

气氛融洽,与她们从前在青云寺内几乎没什么不同。

小皇帝眼珠子骨碌碌地转,抬手夹了一块红糖莲藕放到施元夕的碗中,笑眯眯地道:“施姐姐吃。”

周瑛回到宫中后,小皇帝逐渐显现出几分孩童心性来。

施元夕垂眸看了眼碗中的东西,这道菜是小皇帝近期的最爱,身边伺候的宫人怕他吃多了牙疼,每次上这道菜时,都只有单薄的三片。

他正是贪嘴的年纪,可她难得留在宫里吃饭,这等好吃的,他是无论如何都要留一份给她。

施元夕轻眯着眼看他:“皇上怎么又叫起这个称呼来了?”

不说身份,她也该与周瑛一个辈分吧,也不知小皇帝怎么想的,偏要叫她姐姐。

她在御书房上值时,若只有她和小皇帝二人,他便会叫她姐姐,施元夕纠正过好几次,小皇帝应下了,等没人的时候又没事人似的喊出了口。

小皇帝充耳不闻,只低下头继续吃自己的。

一共三片莲藕,他先给周瑛夹了块,又给施元夕一块,自己只剩下一块,心头却甜滋滋的。

施元夕生得好看,他不想像叫那些白胡子老头一样叫她老师,就要叫姐姐。

饭后,小皇帝还有功课没做,施元夕和周瑛在书房说话。

施元夕道:“谢郁维那边,确实有一人可用。”

不是他们打算推出去当靶子的朱御史,而是另有其人。

周瑛抬眸看她,微顿片刻后便反应过来,道:“可是谢家的另外一门姻亲?”

施元夕轻点头:“此人与太后娘娘同姓,之前与臣同在国子监中,在臣进入国子监前,他便是国子监头名了。”

周瑛轻皱眉,因为同姓的缘故,她对谢郁维母族也有所了解。

虽是同姓,她和周家却并没有什么关系。周家在京中算不得大家族,能在朝上排上号,皆是仰仗于谢氏。

“他与谢郁维是表兄弟,周、谢两家多年来关系融洽,谢郁维母亲虽已亡故,可周家到底与他是血亲。”

这种情况下,只怕周淮扬的立场轻易不会发生改变。

施元夕眼眸闪烁:“谢家昌盛,似是周家这样的小世家,都只是谢家这艘大船上的船员,谢家把持着前进的方向和所有的决策权,其他人只能按照这个方向走。”

“周淮扬的父辈就是如此,到他时,周家也理所当然地给他安排同样的路。”

施元夕在国子监时,与周淮扬来往并不多,甚至对他这个人说不上了解。

只从这些来看,她想要说服周淮扬几乎是没可能的。

但是。

施元夕抬眸与她对视:“周淮扬是个聪明人,太后有所不知,他入朝后经手的都是谢家的事,蒋谭明倒台后,却并未涉及到他。”

周淮扬官职虽低,接触到的内容却并非真正底层官员可以比拟。

他这样的出身,谢家也好其他人也罢,都会对他更加放心,且委以重任,以助他更快晋升。

可周淮扬非但没有,甚至还将机会白白拱手让了出去。

施元夕会知道这些,是因为近些时间谢家朝上活跃,推举了几名年轻官员上位。

这些官员应当是谢郁维和各世家交涉后的结果。

推举上来的人选,远不如周淮扬。

她只是粗略扫了一眼都能清楚的事,谢郁维会不明白?

为了印证猜想,她让影卫调查了周淮扬的动向。

谢家联合世家举事这样重要的关头上,周淮扬除了每日上值外,就待在府中,哪也不去。

这便能够充分说明问题。

当然,到目前为止,只能证明周淮扬和谢郁维政见不合。

周、谢两家毕竟同坐一条船,周淮扬心中哪怕有意见,也不会砸了自家的船。

船一沉,他的家人也得随之沉底。

周瑛却在听闻施元夕的这番话后,瞬间反应过来。

她起身来回踱步,目光深邃幽远:“……周家与谢家捆绑过深,周淮扬站在谢家那方,是被动选择。”

周瑛微顿,勾唇道:“可若我能赦免周家罪责,此事又将出现不同。”

施元夕起身轻笑:“正是如此。”

对周淮扬来说,选择谢家,是赔上整个周家一起送死。而一旦施元夕这边给出承诺,局势就变成全族与他皆可存活。

甚至,他还有可能继续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

他此刻的沉默并不是他自发选择,而是立场导致。

布防更换后,他就已经看清楚局势,更不愿为江太妃所驱使。

虽是表兄弟,他却与他表哥不同。

周淮扬从未想过从谁人手中夺权,亦或者用什么方式来掌权,他所想要的,是为家族和自己谋求一条生路。

立场上就已经存在天然差别。

再有就是……

施元夕抬眸看向远方,春日晚间,月明星稀,天边高挂的月亮清澈透亮。

她轻声道:“边疆得胜前,京中许多人皆有过猜测,认为路星奕若是回京,会因其家族及自小一起长大的好友缘故,选择谢家一方。”

事实证明,路星奕已经在边疆得到磨砺成长,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如今,事情也该彻底倒转过来才是。”她眼里带着些轻浅的笑意,道:“路星奕的至交好友,便是周淮扬。”

此前满朝上下都以为是周淮扬说服路星奕倒戈,如今她便要反其道行之,让路星奕去劝说周淮扬。

谢郁维到底是周淮扬的表哥,此事交由他们出面,他心中说不准会生出些许抵触来,觉得自己背弃亲人,难以迈过心中的那道坎。

路星奕却不一样。

或者说,路星奕已经在践行此事,他这些时日与路阳僵持,路家天天吵闹之事,朝上的官员几乎都已知晓。

他出面,效果会更好。

施元夕沉声道:“解决世家之弊,确实需要杀鸡儆猴,用来震慑朝堂的,只一个吴家如何能够?”

“要动,便得要动其根本。”

只有谢家和江太妃彻底倒塌,这些人才会真正安生下来。

之后几日的早朝都尤为热闹。

冯炜然揭破吴家犯下的事,谢家一派据理力争,想要保全那位中书省的吴大人。

两方角逐时,周瑛忽而给出几道旨意,将在吏部为官多年的李侍郎,晋为礼部尚书,补王瑞平的空缺。

随后让那在御史一位上待了很多年的朱御史,晋升为督察御史,一跃连升多级,让整个朝上都炸开了锅。

御史一职上,有多个品阶,朱御史在谢家的扶持下,耗费多年也不过走到正五品的位置上,周瑛这一开口,直接将其提拔为正三品。

他可是谢氏一派的人,朝中官员如何不惊?

这事一出,不说别人,那朱御史自己都没能反应过来,他前一刻还在跟冯炜然几人争执,死活不让他们处置吴大人。

听到这么道旨意,所有的话都堵在喉间,半晌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旨意来得突然,更没有任何预兆,谢家一派官员心中都有些莫名。

那朱御史晋升时,他们还没怎么多想,没想到才过两日,朱御史在地方为官的弟弟又得提拔。

朱家喜事连连,却跟谢家没任何干系,而是周瑛一力提拔。

不光如此,几日内,周瑛还接连召见朱御史多次,和他说了些什么,其他人皆是不得而知。

只清楚这一番连珠炮下来,再提及吴大人所犯的事,朱御史便当起了哑巴。

与谢家联合的世家心生不满,他们出力,倒是让别人捡了便宜。

有人生出意见,有人则是被权柄和利益所诱,还有人看到吴家的事萌生退意。

接连数日如此,谢郁维不得不再次出面维系各方关系。

在他忙得脚不沾地时,路星奕那边却传来了好消息。

在他多次劝说后,周淮扬终于放下戒心,想要见施元夕一面。

四月中旬,正是春江水暖的季节,施元夕思虑了下,便让人在京郊租下一艘画舫。

再借用国子监同窗之名,让李谓出面,筹备了一场春日踏青会。

她褪下官服,换上了已经许久没有穿过的国子监学子服。

在春日的暖阳底下,抵达京郊河滩。

她着一身蓝白相间的衣裙,身侧站在李谓和路星奕,一行人有说有笑,往那画舫上走。

走上甲板前,施元夕似有察觉,回身望了眼。

这一眼,就看到不远处停着一艘黑色大船,船上站着三人,为首那人着一身清俊淡雅的衣袍,面上却不带任何情绪,目光更是冷峻非常,直勾勾地看向他们这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