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4.第74章 《沈命法》 两道诏命!(1 / 1)一江东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4章 《沈命法 两道诏命!

让刘彻前往民间一观,是对方早就答应的事情。

刘靖之所以提出来,既是他不想看到,因为他‘上天庇佑’的名讳而赶来求活的灾民,被朝廷当做“叛军”镇压。

更重要的是……

随着此次事情落定,幸运值的积攒必定会陷入一个瓶颈。且这几次多次积攒,每次在莲华金币时,就似乎到达极限。

可刘靖深知,莲华金币,并非幸运硬币的终极形态。

刘靖当初所设定的游戏主角,是一个平头哥怼天怼地怼空气的角色,旨在让玩家们能在游戏世界里,合理运用幸运值,非是逃避,而是迎难而上,硬刚一次次的劫难。

然后,以此达到自己理想的“世界”!

幸运值的获取,是质量以及数量两方面。

质量自然是身份、地位。

而数量,则是人数多寡。

而在这其中,为了丰富可玩性,还有许多升华的蜕变,旨在让玩家自己探索……

刘靖作为开发人员清楚一点,升华蜕变的几个关键点之一,便在于史书上,那些最为光辉灿烂、闪耀历史长河的成就丰碑!

比如——大汉世界中,刘彻作为五十年的帝王,在最后的时刻,能下《轮台诏,首次名言己过。

又比如,霍去病封狼居胥,千古武将所追寻的荣耀高度!

还有,霍光行周公辅佐旧事,做到一个臣子的极限。

兴言废帝!匡扶社稷!

无关于身份、地位,属于历史的璀璨,这些都属于成就丰碑之一!

可刘靖所穿越来的巫蛊之祸,霍去病早已经成为过去,霍光兴言废帝,还在未来。

只有武帝的《罪己诏,一直被刘靖心心念念……

因为这才是一个帝王否定自己过去所做,于后世帝王都留下模版的一幕!

让其心甘情愿,于天下百姓面前承认己过!

正是刘靖这段时间所奋斗的目标之一。

不过……

刘靖突然想起一件事情。

便是刘彻刚才所言及的……司马迁!

太史公所写的《史记,是否也属于历史长河的璀璨一幕?

想到这里,刘靖忽然有些心动。

可惜这游戏属于未开发完成的状态,自己就已经来到了大汉。

而且,自己并未参与撰写史记,如今司马迁的《史记已经到了收尾阶段,按照历史进度,估计马上就要觐见刘彻了。

……

自己还是继续深耕《罪己诏。

如今,巫蛊已经平息!

大汉尽快平息各种纷乱,改变汉室的历史进程,让其朝着璀璨夺目的一幕进发,才是刘靖持之以恒的目标!

想到这儿。

刘靖看向刘彻,也等待着对方的回答。

“不可!”

谁曾想,还没等刘彻回答,桑弘羊就首先道:“陛下龙体事关国本,如今京畿附近,已经骚乱一片,灾民随时都会暴起。”

“万一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况且,景皇孙所言的《沈命法,正是为了平息各地的起义,以及督促地方官员剿灭匪寇,防微杜渐的良策。”

“如何算得上,导致了匪寇猖獗?”

随着他话语落下,刘彻也是看来。

刘靖见此。

则是回忆起《沈命法的立法起源,以及基本概念。

因为武帝的横征暴敛,导致地方流民不断,三五成群必能群聚山头。

更不要说,这个时代是个最最仰慕“游侠”的时代,在很多人眼里,游侠的存在,要比所谓的王公贵戚有风采的的多。

且因为如今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

说实在的,大汉对于民间基层的掌控力几乎为零,特别是各诸侯国的百姓,甚至不认为自己是汉民。

在这样的背景下。

刘彻出台了一条:各个地方官员都要及时的发现并缉捕盗贼、平灭匪寇。若是没有发现,或者未能及时的平定匪寇,一旦被朝廷发现,两千石以下的官员,全部处死!各级官员必须严惩!】

如此法令之下,导致的最大结果。

并不是各级地方官,累吐血的去处理盗贼,缉捕匪寇。

毕竟,天高皇帝远。

现在大汉的一个县,比刘靖所认为后世的一个市都要大得多。

且路途遥远,群山茫茫,地方胥吏又少的可怜。

很多地方官,甚至是有这个心思,也没这个能力。

而如此严苛的法令下。

导致大部分的地方官员,索性……

全部装死!

朝廷来问有没有盗贼?

地方官回答:没有!

上面的刺史发现,你们这个地方,有小股匪寇流窜!

地方官不仅不会响应刺史去剿灭。

甚至还需要给这些匪寇、流民去掩饰!

生怕他们被发现,然后被朝廷以《沈命法砍头!

此刻。

刘靖也是将所想的看法,全部说了出来。

而后他看向群臣,乃至刘彻。

“试问如此下去,难道民间的匪寇不是越来越多?地方官有意掩盖之下,如今我大汉各地,到底出现了多少流民,出现了多少次的起义……诸位在堂官员,哪个能算的清楚?”

“哪个能信誓旦旦的说出,《沈命法就是好的。”

刘靖连续的问题抛出。

这一刻,不仅仅是桑弘扬、连带着霍光以及金日磾,都脸色严肃了而来。

而刘彻更是蹙眉陷入沉思。

刘靖说的这些,其实换个身份,将他们代入那些地方官,一下子就想通了。

但说来容易,感同身受,又岂是那么简单?

刘靖最后更是说道:“诸位该回想,这些年来大汉出现了多少次,民间起义,甚至攻略城池的事情!”“是地方官真的没有发现吗?”

“是他们早就已经发现,但却不敢上报,只能等着祸患越来越大,最后压制不住,被上面的官员知道。然后上面的又不敢上报,祸患继续扩大……”

“如如官官相隐,到了陛下这里,一问自然是一片太平。”

“但当这些匪寇,真的以星火燎原之势,起义一片的时候……那就晚了!”

“相信,秦末之时,胡亥继位之后能如此放肆。估摸着也是和当下一样,朝野上下,一片太平吧?”

刘靖所说的自然不是事实,而是以“胡亥”的视角来旁敲侧击。

果然。

却见刘彻的眉头越来越深,这一次他甚至没有时间去计较刘靖所言。

再度联系起,最近前往京畿地区的灾民。

一瞬间,他只觉得这个灾祸,要比自己所想象的,还要大的多!

地方官到底隐瞒了自己多少?

还有那李少翁所言的大劫!

他可是清楚,长安的巫蛊大劫的确过去了,但更大的,似乎真的来了。

“朕……一言九鼎!从不会失信!”

突然!

刘彻开口。

“陛下!”

桑弘羊大惊。

但刘彻却已经挥袖,“朕决议已定,况且,此前朕曾数次巡游天下,此次……又怕个什么灾民?朕也想看看……朕一手铸造的强汉,又怎么会变成如你所言……”

刘彻看向刘靖,声音酷冷,“朕此前巡游天下,哪处不是太平盛世?如今因为灾荒才变得一时贫瘠……这些情况,没有人比朕更懂!”

“更何况,朕倒要看看,你又如何去解决这些灾民!”

刘靖不理会对方的“懂王发言”。

既然刘彻已经答应。

那就还有些事情的后续,需要加速处理。

“陛下,还有公孙贺之案!”

他又一指旁边的李少翁,“还有这位方士!”

刘彻这才想起,号称屡次带他进入蓬莱,结果是拿檀香害他。

李少翁大急,正要说话。

却见刘彻已经道:

“朕让人去查那粉末檀香,是否真能催生幻境,倘若为真,朕必杀……”

刘靖见此忙道:“陛下能否将此人交由我处置,我将其囚禁,问其方法,若能致幻……”

刘靖灵光一闪,忽然看向李少翁,“可能镇痛?”

这位是个人才,况且他的粉末、檀香之类的研究,对自己有“出神入化”的加成。此人可不能死,起码不能直接死。

而他也很快想到,致幻的时候,刘彻、霍光等人是直接睡过去的,那么按照道理,是不是也能往“镇痛”哪怕是“减痛”的方向去研究。

当然,这只是一个想法,但此人沉浸多年,说不定真有类似手段。

李少翁半是惊恐、半是感激、又带着些许恨意的看了刘靖一眼,其目光之复杂,常人都难以分清。

只是赶忙朝着刘彻低头:“臣这的确是上仙所赐的妙术……”察觉到刘靖的视线望来,他赶紧道:“上仙曾给臣留下太多妙术,兴许能有减痛妙术……”

你认为妙术就妙术吧,只要有用就成。

而处理完这些,刘靖则再度道:“请陛下重审公孙贺案!”

“从民间回来后,朕自会衡量!”

“陛下,巫蛊不彻底清除,不给天下人一个正确的荐举标准,方才梦境,或许依旧会出现……”刘靖不退。

刘彻冷眼望去,忽然一笑。

“恰好,那就一同判吧……”

“太子宫,朕也要判!”

刘据猛地抬头,一脸茫然。

而卫子夫更是表情如常,当初将皇后印玺交给刘据,意味着她早就放弃了皇后印玺。

判就判吧!

此刻,群臣却也是表情失色。

该来的……终于来了!

……

这一日,刘靖回去后不久。

第二日朝会,便有接连两道的诏命,从未央宫下发。

一时间。

群臣骇然,各有心思之际!

却也让长安民间,出现了巨大波澜!

第一道诏——废巫蛊诏:

巫蛊横行,朕得小人所欺,以巫蛊之罪惩治群臣,偶有波及株连冤案,廷尉当查其实,平冤昭雪!前丞相公孙贺一系案件……若涉及巫蛊,而无其它罪责者,以无罪论处!】

令黄门苏文、常融,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及所牵连者,即刻腰斩,明示天下!】

刹那间,但凡长安闻此诏命者,纷纷惊呼,猜想连连……

然而,再多的猜想,再大的涟漪!

却也不及另一道诏命。

其出现之后,更是犹如落入大汉的雷暴!

直接引动天下群臣、乃至百姓惊呼!

废太子昭:

太子之位,实为国本,不可虚立……天下安危,系乎上嗣……】

卫太子据,知过不改……称兵拒命,兴兵交战,以乱天下。此不肖之子,不可以奉宗庙,不可以为天下主】

今废卫太子据,降为怀德王,望其承训己任,早日悔悟,将成其器……】

一瞬间。

长安宫廷朝官之列,掀起巨大风暴!

上至王公贵戚,下至黎民百姓、内至宫中嫔妃、外至个诸侯王……

甚至在这诏命上,似乎看到天下兴亡。

似乎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希望。

有人惊疑,有人垂涎,有人恐惧,也有人惊喜!

而毫无疑问的是……

整个大汉,已经彻底天翻地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