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6章 大功初成(1 / 1)一江东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6章 大功初成

从建章宫一直往东北的方向看去。

刘彻便能隐约看到,万马奔腾于上林苑的场景。

若是再往前方走一段距离,便能再度看到,上万人如同蚂蚁,正在搬运一件件木材,似乎要做成房梁。

还有的,则在挖土搅拌成块,然后晾晒……

有的则是开窑,去烧这些“土块”。

再具体一点的,他却是怎么都看不清了。

“这是真把上林苑附近当各自的家里安置了。”

自从上次和刘靖对话,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距离演武,也就剩下不到五天左右的时间了。

而刘彻除了处理国事之后,这段时间的脑子里,全都是刘靖说过的那些问题。

不怪他不想……

实在是随着这段时间,灾民的事情逐渐安抚,但如何安置已然成了国朝上的大问题。

有田产的可以让他们回去耕种。

年轻力壮的,吃饱之后可以填充进“边防军”之内,但也不能一下子去的太多,否则便是不稳定的祸端,而不是随时可用的兵力。

而更重要的是……

灾民里面最多的就是老弱妇孺,且根本没有田产,属于刘靖说过的“流民”!

这些人,哪怕是朝廷也没办法一直“供养”下去。毕竟这些年来灾祸不断,朝廷也没存粮!

而这些眼前的困境,就足以让刘彻头疼。

更不要说,十三个州部之下,随着他之前,将废除《沈命法的政令下发,并且以极其严厉的措辞,让各个州部尽快将所在地方的流寇、匪众的真实情况汇报。

甚至再度派去刺史,进行民间核查……

虽然,现在还没有得到整个大汉的全面消息,但仅仅是距离京畿近的州部的上报结果,就已经让他焦头烂额。

各地流民的情况不容乐观,而这些人随时都有可能铤而走险,再度造反……

霍光也将这些年,各地举兵攻城的“暴行”汇总,他越看越是胆颤心惊。

在自己沉迷长生不老的这些年来,各地的情况已然糟糕到了他不能想象的地步!

而这些……

在此之前,他却根本没过问过!

甚至各地的太守,也很少汇报此事。他们与朝堂的往来交流中,提出来最多的,竟然是各地出现了什么“祥瑞”,甚至还有传闻中的古之高人出现……

以往他看到这些,自然兴奋不已。有时候兴趣来了,还要亲自出行前去相见。

比如钩弋夫人,就是他曾巡游天下之时,被当地的某个地方官,介绍有位从小到大,掌心之中握着某位“勾形神迹”的奇女子!

当时的他一看之下,自然欣喜不已,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可现在看来,却是触目惊心!

因为类似的情况,已经延续了十几年!

曾经的举孝廉、以“德行、孝义”为主的举荐方式,俨然已经变质。

“你们想了这么久,都没有想到如何解决的方式吗?”

就在这时。

刘彻看向身后的霍光等人,目中阴沉。

“陛下,当下应通告全国,尽快回归清正德行之风。”

霍光道:“所幸景皇孙此前,已经驱逐方士,此类情况应该会减少。”

“减少并不会是没有,更何况……他说的也没错,就算改回去,地方官推举的还是自己的门客。长此以往,我汉室的天下,最终还是要握在这些豪强的手里!”

“陵邑制度,也的确让这些人,在长安之内有了更进一步的交流。”

“甚至往后,他们若是举贤避亲,互相推举,那朝廷查也查不到!”

闻言。

霍光以及金日磾等人,再度陷入沉默。

景皇孙说的的确都在一步步的验证,不去往那个方向想,此前还觉得没有什么。

但越是想,就越是觉得可怕。

从地方豪强到荐举制度,再到陵邑制度……

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形成了一条线。

任何人在这条线上,恐怕都会自然而然的结为“一体”。

“陛下!”

这时,桑弘羊却临时打断众人联想:“再过五天,便是演武。”

“现在看来,景皇孙招收灾民内的青壮,前段日子再得到陛下的许可,为这些灾民营建家园。”

“摆明了,就是激发这些青壮的全部潜力。”

“就是让他们破釜沉舟。”说到这里,桑弘羊一顿,“虽然还看不到,他们如何有赢李广利的可能。”

“但目前来看,却已经养成了必胜、甚至不得不胜的信念!”

“这些朕看得到。”刘彻从上次谈过话后,就来到了建章宫一直观察。

反正这些年来,建章宫某种程度上已经取代了“未央宫”。

除非军国大事,一般情况下,内朝廷便能决定国朝百分之八十的事情。

“可臣还是看不到,他如何要让他们富甲长安。”

桑弘羊最关注的还是这件事。

眼看着刘彻不耐烦的朝他看来,桑弘羊忙道:“臣这段时间想来,恐怕景皇孙说的他有解决之法,也应该就在这富甲长安之内。”

闻听此言,几人顿时再度深思起来。

而刘彻也是不禁陷入考虑。

只是突然……

前方尘土漫天,又是“万马奔腾”而来,而这一次,气势相比较之前,似乎强大了不止一倍。

其蹄声阵阵,仔细听去,甚至能听到一些“整齐如一”的规律。

这一点,不只是刘彻发现,霍光等人也是如此。

“陛下……”金日磾惊奇道:“难不成景皇孙掌握了什么训练骑兵的法门?怎么一月时间,变化如此之大?”

“怎么可能?骑兵需日积月累,匈奴人号称自小在马背上长大,才有精湛骑术。当年冠军侯能领我大汉骑兵纵横草原,也是凭着数年的时间,才供养出一批能征善战的骑兵……”

“而景皇孙,可才十几天啊……”

一行人心惊之余,想要更进一步去看。

然而。

早在之前,刘靖就已经派人守卫四方,不会让任何人去窥探一步。

……

很快,时间一天天的过去。

最后三天!

“殿下,此次双方小比,甲、丁字营胜!”

众人气喘吁吁,眼瞳弥漫血丝,神情高昂。

而说出这些话的,是甲字营内,其中一个叫做匡安的人。

其为甲字营内的百人队的百夫长。

属于从灾民之内,拔尖的出色人选。

刘靖也时常感叹,大汉的征兵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简直还是全民皆兵都不为过。

凡是汉朝男子,基本上的兵马之术,虽说不至于太好,但绝对算是过关。

而其中若有天赋异禀、或者自小就锤炼的,那丝毫不弱于某些精兵。

特别是如今……

刘靖望着面前,一排排手持缰绳,坐在高桥马鞍,脚踩马镫的骑兵。

就在七天之前,在他全力的催促之下,工匠带着这些流民,终于是将五千个高桥马鞍,一个个的做了出来。

人心齐、泰山移!

此次这足足三四万的灾民,几乎一人一个,七八天的时间,一个高桥马鞍就能弄好。

而其中最浪费时间的,不过还是寻找原材料而已。

不过如今,成品已现。

刚才他们奔行之际,一个个相比之前,身形何止稳固了数倍。

哪怕是骑术稍微不佳的,在这种情况下,似乎也达到了人马合一的境地。

甚至可以在马背上面站起,全身发力,挥舞长刀!

一切准备就绪。

想到这里。

刘靖索性笑道:“诸位辛苦,接下来的三天时间,给诸位一天假期,可回去看看已经初建的新家。”

“而诸位的战马,需尽快归还到马营之内。”

“最后的两天,既是准备一些秘密武器,也是制定获胜计划,等到胜了李广利之后,诸位便能好好的歇息。”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