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3章 创立江海文学奖!朝闻道,夕可死矣(1 / 1)榴莲来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3章 创立江海文学奖!朝闻道,夕可死矣!未名湖畔的又开了!4k

某位爱学英语的教授,曾经在课堂上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对于外国女学生而言——

oh yes是对你的鼓励。

oh god是对你的肯定。

oh stop才是对你最大的认可。

尽管江海外语并不算好,但受过十二年义务教育的他,还是想用一句诗词来形容此情此景:

“稻香里说丰年,听取stop声一片。”

也就是江海用力之际。

房间内,声嘶力竭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oh god please.”

“stop”

这一夜,注定是不眠的一夜.

对于江海而言,其实他无所谓自己下辈子在哪个国家生活。

男儿,应当志在四方。

以天为被,以地为床。

饶是距离世界科幻征文大赛结束,已经过去了一整年,可他依旧是没有归国的意思。

纵然在以中国作家身份拿下雨果奖和星云奖之后,江海的声势,在中国乃至是放眼整个亚洲——

根本就是无人能敌!

不论是青年作家还是老派作家。

不论是文坛巨擎还是初出茅庐的文坛新人。

它们,对于江海的评价,有且只有一个:

“屌!”

“非常之屌!”

当代文坛有十斗,江海一人,独占九斗。

这样的形容词句绝非虚妄。

如果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之前,还有人在质疑江海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

“一位二十五岁的年轻人,竟然被冠以‘中国当代文坛第一人’的称号?”

“如此吹捧,这是不是过于夸张了.”

那么,在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名单公布之后,先前的质疑和猜忌,直接就在顷刻间消失:

“夸张?”

“一点也不夸张的好吧”

如果说,一位不仅扬名于国内,起航于亚洲,甚至于还打服了整个西方文坛的作家,这样的人他都不配被称之为中国当代文人第一人】,那么,放眼当今文坛.

还有谁担得起这个名号?

用中作协主席铁宁的话来说就是:

“实际国内对于江海这么一位的尊重,远远不及国外,或许因为江海是中国人的缘故,有相当一部分中国民众认为江海相较于西方的那批顶级名家,还是有一定差距,可有这种想法的民众殊不知”

“江海,本身在国外就被称之为‘神’了!”

“在西方文学奖,江海被称之为百年难得一遇之文坛奇才,上一次有这种讨论度和影响力的西方作家,还是俄国的顶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还有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

在国内,你见到江海,尚且还可以以一种平辈的语气同他打招呼:

“江海,你别说,你看上去比我想象中的还年轻。”

在国外,但凡是见到江海的读者,无不是以一种激动与崇敬并存的眼神膜拜他:

“江海先生,我终于是见到您本人了”

人们总是对近在咫尺的人或者事,秉持着一种贬低的论证方法去看待。

这一点,不论是中国和外国,都是一样。

距离产生美。

当这个人,还在国内之时,你完全觉察不到他有多牛逼。

因为你天天见,月月见,年年见,想见他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

可是,当这个人走出国门,你们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面,而这个时候,你转头就发现,原本那些在你看来是高不可攀的西方媒体,甚至于神圣无比的文学奖章,都在对这么一号人物大肆宣扬,这个时候你才恍然大悟:

“这个人”

“竟然会有如此之屌?”

在江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

包括中宣部在内的领导,中作协主席铁宁,还有以刘震云、贾平凹为首的一众中国文坛代表,都曾向江海发送过归国邀约:

《告作家江海通知书.

尽管,国内领导百般发函。

尽管,国内文人百般邀约。

可临了,江海的态度永远都是如此之坚定:

“回去?”

“回不了一点!”

“我江海今天就是死外面,从外面跳下去,也不可能现在回国.”

你要问江海为什么不回国?

是不是和外边儿的那些润人一样,一成名了就想转投他国怀抱,以此谋求更好的更好的发展

“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

“要我当奸细?”

“这指定是不可能”

对于江海而言,之所以不归国,无非就是想给岁月以时间。

纵然,从中国出来参加世界科幻征文大赛,已经有一年三个月有余

可是!

江海非常之清楚,读者的怒火,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平息。

直到现在,江海还是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收到来自于国内读者的死亡威胁:

“江海!”

“不,准确来说,我应该叫你江南!”

“江南,你这个狗东西”

“你别以为你在国外我就拿你没办法你在国外我确实是逮不到你,但你总有回来的时候吧?但凡你回国被我抓住,我他妈直接抓起你的钩子,然后一刀”

看到这里,江海没敢继续看下去,赶忙关闭了邮箱。

纵然,类似于这种极端书粉的致命威胁,它其实是少数。

不过,还是那句话。

就算一千个给江海发送威胁的书粉之中,有999个人其实都是在开玩笑。

“我就逗你玩儿而已,看个书而已,至于这么上头?”

“法治社会,刀人,刀不了一点.”

可是,这一千个人之中,但凡有一个人来真的,他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谁是江海?”

“我将终结他的生命.”

那也够江海喝一壶!

毕竟,命这种东西只有一条,他赌不起——

也输不起!

白金汉宫。

贵宾休息室,江海身穿一身得体的绅士燕尾服,手边是一杯产自于蓝山的研磨咖啡,他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然后关掉面前的笔记本电脑,神情中有着些许的后怕:

“在风波平息之间,我绝对不可能回去.”

这叫怎么个事儿?

别的作家,都是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但凡成名,那主打的就是一个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不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至少也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怎么到江海这里,直接就反过来了?

“你都别说诺贝尔文学奖,哪怕就是个龚古尔文学奖,也是多少作家梦寐以求而又遥不可及的荣誉简章,但凡有中国作家夺奖,那都恨不得二十四小时住街上,主打的就是一个人前显圣,主打的就是一个衣锦还乡。”

“唯独我江海成名,主打的就是一个露头就秒?”

“这特么叫怎么个事儿.”

也就是江海一脸愁容之际。

远处,一位五官如玉石般精致,气质如莲般出尘,年轻貌美又风华正茂的伊丽莎白·格温,袅袅婷婷的朝着江海身边走来。

她走到江海身边,将皓腕搭在江海身上,眼角带笑:

“怎么了江海,是有什么不开心吗?”

“不开心?确实有点”江海无奈耸肩,抬头扫了眼面前的笔记本电脑,“还是之前我和你说过的那件事,之前开的写作马甲,被读者扒出来了.”

当一个人不开心的时候,就应该做一点别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这从心理学上来说,叫做移情。

邀请江海去到剑桥大学,给剑桥的学生,做一次作家宣讲。

“剑桥那边的师生,已经等你很久了,我呆会儿和你一起过去.”

交代完宣讲会的安排。

见江海还是有些不高兴,格温无奈,索性向他发出提议:

“要不然今天,你就住宫殿里,和我一起?”

“不过我们约法三章。”

“今天,可不能再让我咬了”

半年后。

又是一年春来到。

北大,未名湖畔的荷,再次在明媚的阳光下绽放出它应有的风采。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间,江海还是没有归国。

不过,江湖上有关于江海的传说,至今也没有消失。

这一年,又有一批新生,秉持着对文学路途上追求,以及对美好大学生活的向往,意气风发的踏入了这北大。

当他们进入北大之际。

有北大的社员,当即带领着这些新生,来到这未名湖畔旁,参观江海曾经在这里的故居。

青葱翠绿的树荫之下。

一群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男男女女,来到这充满着朝气的树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为首的大二男生,向身后的学弟学妹,介绍着江海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你别看这地方简陋,但江海老师,曾经就是在这座茅草屋,写下了震动国内外的先锋纪实文学巅峰之作,《活着啊”

未名湖,是北大校园内的一片人工湖泊。

之所以会将这湖泊命名为未名】,是因为当初在建校之际,有许多老师都曾争相向这座湖畔命名,但大家争论来争论去,最后也没讨论出个结果,在大家对湖泊提名都不满意的情况下,最终由国学大师钱穆拍板,将其命名为未名】,也就是“暂时不知道取什么名字”的意思。

在取名之际,国学大师钱穆曾经交代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后人有更好的想法,将‘未名湖’更名,这完全也是可以的嘛.”

作为北大校园的一部分。

未名湖承载着学生们的梦想和追求,它陪北大度过了漫长的百年征途,见证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变迁。

如果说,江海未曾出现,他从来没有在这未名湖畔进行过写作。

那么想来

五年后。

十年后。

甚至于百年后。

未名湖都一直只能叫未名湖,想来没有什么是比未名】,更适合这座湖泊的名字了。

可是,自打这江海出现,在知晓他还在这未名湖】湖畔,进行过相当长一部分时间的写作过后.

现如今,北大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这几十年间都未曾更换过名字的未名湖,称之为——

“江海湖。”

“这里,是江海先生曾经写作过的地方。”为首的文学社大二男生,走到人群队伍正前方,以一种自豪的语气向身后的学弟学妹介绍着,“这未名湖,哦不对,准确来说,是这江海湖”

“据小道消息说,江海老师当初就是坐在这‘江海’湖畔下,一朝悟道.”

也就是众人在讨论着:

“看一看这江海湖畔,就能一朝悟道?”

“朝闻道,夕可死矣?”

“真能有这么神奇吗.”

众人走到柳树下的湖畔之际。

看见一位身穿旗袍,模样标志,举手投足间尽显古风韵漂亮女子。

当看见这位标志女子的刹那。

为首的男生顿时愣住,他站在原地,眼神里流露出些许炙热之色:

“那是.”

“颜如玉老师吗?”

如果说,当代中国文坛,要选出一位最能代替“张爱玲”的女作家,那么这位女作家——

一定就是颜如玉无疑了!

作为当代鸳蝶体】文学流派发扬人。

颜如玉以文笔细腻,刻画的人物性格饱满而闻名于当代文坛。

据传,除却传统向严肃文学之外,颜如玉这位声誉响彻于中国当代文坛的北大才女,私底下最热衷于阅读和创作的文学题材,是描绘爱情的言情小说.

“貌似,颜老师的文笔非常之好?”

人群之中,有一位年轻女生,略微有些艳羡的看向颜如玉所在的方向。

“我曾经拜读过颜如玉老师的言情小说,文笔细腻,情感真挚,小说里描绘男女爱情的情感真可谓是痛彻心扉,颇有一种类似琼瑶体,但又胜似琼瑶体的‘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只是,我有一点不明白。”说到这里,年轻女生颇为疑惑地看向颜如玉的方向,“为什么,这颜如玉老师笔下的男主角”

“它都姓江啊?”

“这其中,它难道是有什么说法吗”

听到这里,同行队伍之中,也有一位男生发出属于自己的疑惑:

“貌似颜如玉老师,好像每次课余、放假、周末、只要她没事儿的时候.”

“就喜欢来这未名湖畔的石凳坐一坐?”

“为什么颜如玉老师这么喜欢未名湖的石凳?”

“为什么颜如玉老师,会这么喜欢这个地方”

听闻众人的质询。

宛若八卦的话匣子,被彻底打开了一般。

为首的大二学长,以一种意味深长的眼神,看向独坐于远处的颜如玉:

“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

“据传,这未名湖河畔,是当初颜如玉老师和江海先生,经常一起讨论文学,谈论风雪月的地方.”

颜如玉是个不婚主义者。

她和张爱玲一样,认为没有必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后代。

爱情,是相对的。

自由,是绝对的。

纵然颜如玉是一位不婚主义者,她不会结婚,也不想结婚,但是

这丝毫不影响她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爱情,应该是轰轰烈烈,不应该被婚姻的牵绊所束缚”颜如玉在一本书页发黄的日记本上,写下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任何爱情,一旦沾染上婚姻,那就会变得可悲,变得庸俗.”

颜如玉所向往的爱情,是自由的,是绝对的,是不被世俗观念所牵绊的。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她言情小说里的女主角,都是向往爱情,而又厌恶婚姻,它们都崇尚绝对的自由。

也就是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下本言情小说女主角的人设:

“喜欢一个人,不一定非得向他表白,不一定非得用言语的方式表达出来。”

“喜欢,是非常私人的一件事,不应该给别人造成困扰和牵绊。”

“你可以把它藏在心里。”

“你可以给予他,默默的陪伴.”

也就是颜如玉笔尖舞动,开始构思起下一本言情小说的剧情之际。

远处,一位身穿短裙的女生,朝着她的方向快速跑来。

女生一边跑,一边朝着她的方向大声呼喊:

“颜老师!”

“创立江海文学奖】奖项的提议,已经被中宣部,正式批准通过了.”

听闻这个消息之际。

一向淡然的颜如玉,语气里也不禁流露出些许的激动:

“终于,通过了吗”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