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6章 大佬的魄力!(全书完)(1 / 1)骨玉真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第346章 大佬的魄力!全书完

科研团队的数据外泄是大事。

其实最好的安排是雷仲让一个人来守着自己,但雷仲没这么做,周岩青希望自己可以清白一些。

雷仲回道:“辛苦了岩青,我那台电脑既然摆在那里,就没有特别关键的核心数据。”

“你也不必过度谨慎。”

周岩青看到了雷仲的回信后,便出了办公室的门,而后给实验室的一位师弟说明自己已经用完,让他及时将门给锁上。

周岩青出了门才回复信息:“雷主任,辛苦您审核一下,如果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我可以再行修改。”

雷仲当然要审核,不过他并不是自己去审核,而是交由了更加专业的人。

湘雅医院,有中南大学的第一临床学院,第一临床学院里,也有基础医学院在这边开设的医学统计学课程,所以有统计学的教授在这边常驻。

雷仲身为院长,对这些结构了解颇多,便立刻将周岩青发来了的邮箱转给了一位自己的熟人。

“孟教授,您看一下这个统计结果,也是别人回馈给我的,辛苦您审定一下,这个人有没有参与统计分析的能力。”雷仲亲自发过去了语音。

这个时间节点,第一临床学院还没有开学。

那位教授处于‘脱产’全力攻克科研的状态,不过正好在听自己的学生汇报课题,所以在听了语音之后,就把手机放下了……

多中心大数据临床试验,数据都是珍贵的财富,都是需要斥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项目,高校与医药公司合作的或者就是地区统计性的大课题,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地把数据拿去做统计分析的。

甚至,有些人就只能拿到一部分,你做完自己的部分就行,将数据分散开,不会让其中一个人知晓全部。

周岩青也就去接自己的女朋友了,不过在等陈瑜下班的时候,天气实在太热,周岩青熬不住燥热的天气,就找了一个咖啡厅坐着。

开始在群里面回复信息。

“魏勇辉,你再追一下九床的检查结果,最好是在明天之前拿到心内科的会诊单,免得麻醉科的术前巡视不过,取消手术。”

“辛苦你了。”周岩青直接@魏勇辉。

魏勇辉是刘青山的开山大弟子,与陈赞鄢文峰同届,都是专业型硕士一年级。

属于是住培牛马刚起步的阶段,需要在病房里兢兢业业地恪守职务,将日常管床的工作做好。

“好的,青哥,我还在科室里,中午就发了会诊单,病人说心内科的住院总半个小时前已经来看过了,但没来得及写会诊单。”魏勇辉回信。

“ok。”周岩青刚回完。

值班的廖蒙就回了一张图片:“9床的会诊结果已经出来了,参考患者的心脏彩超,心电图的u波低平并无实际临床意义,定期心脏复检……”

“12床的术前检查结果全都出来了,没有异常结果。”廖蒙接着回报了自己分管床位的检查结果。

“4床也没有!今天也已经谈话签字了。”鄢文峰回道。

明天就只安排了三台择期手术,术前的检查结果完全追溯完毕,就基本不影响手术安排了。

4床叫王友全,是周岩青在外面旅游期间,与谭中玉等人争执要谭中玉主刀的那一位。

“是去安全办谈话的啦?”周岩青@鄢文峰。

这个王友全,之前就在科室里闹过,而且家里还有点小关系,因展鹏飞的原因,周岩青对这样的病人越发谨慎。

宁愿不做手术,也不愿意再沾惹腥臊。

“于樾师兄和我一起去安全办谈的话,安全办也有人当场见证了。”

“王友全本人与家属都签字同意了。”鄢文峰还将他们签字的照片发在了小群里面。

宁祝这会儿刚好出来,@了一下周岩青并且竖起了大拇指:“岩青还是挺给力的,那我就先遁走了。”

宁祝是住院总的时候,追术前术后检查结果的任务就是刘青山,宁祝下了住院总后,宁祝顶起了刘青山的职责,如今周岩青也下了住院总,正好让宁祝更加消停,环环相扣。

“祝哥,明天你准备好首秀啊。”周岩青鞭笞了一句。

“滚!不要给老子压力。”小群里面没有更上级医生,最多就只是一个刘青山在,所以宁祝说话也稍微放肆了一些。

“好嘞!”周岩青打完收工。

如果下级医生都给力的话,下了住院总之后,周岩青的非手术日日常就是这么些了。

等到他明年毕业之后,再拿到了主治的职称,还要再坐一天门诊,也会处于相对清闲的状态。

至少临床工作是这样,不过周岩青却没有闲下来,而是继续在群里面找了段祁麟与杜乔两人开始商量后续……

五点四十分,陈瑜的信息如期而至。

“又拖延了十分钟,我开始往外走了。”

“你来门口吧,我们一起去拿车。”陈瑜道。

周岩青立刻在群里面回复:“我晚上七点四十分到实验室,到时候我们再当面聊。”

……

雷仲在与自己的妹妹妹夫聊天时,孟延年教授直接拨来电话,他拒了一次后,孟延年教授再次拨来。

雷仲推不掉了,倒是他妹夫赶紧说:“姐夫,你接电话啊!”

“小澜现在是在国外吗?”他立刻找嫂子拉开了另外的话茬。

“对,他现在在美国……”

雷仲站起身来,回到了书房。

“孟教授。”雷仲的语气平静。

“雷院长,您这是请到哪位大教授啊?是不是协和医院的朱教授请动了华科的祁教授啊?”孟延年问。

这一次的多中心大数据临床试验,是由湘雅医院的雷仲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朱东旭教授二人联手牵头的。

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铺盖了湘省、鄂省、粤省、赣省以及豫省的华中地区为主的五大省份多家医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目前全国被评为a+的就只有南京医科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其余比如说京都大学、哈市医科大学以及复旦大学,都是a!

这是最基础的科研,华中科技大学的统计学教授,课题邀约非常多。

其中以祁教授的团队最为有名。

不过,一般祁教授的团队,都是被国内的诸多院士团队的大课题给预订着,一般人还真邀约不了时间。

即便朱东旭教授也是协和医院的,也然并卵。

“不是祁教授,朱东旭教授那边还没有给我反馈,这是我另外找的人!”

“孟教授,你就说,这个团队的实力怎么样吧?”雷仲摆弄着书房里的绿萝肥叶,细声直插入主题。“是非常有水平的,统计学功力与数据呈现的功底都非常深厚!”

“不亚于原版了。”孟延年也知道这一套数据属于是试探性的,是已经发表了的文章,被团队摘取出来,用以考验要参与进来的统计学团队。

这一次的多中心大数据临床课题,不同学科的团队就有统计学、药学、检验学、外科、还有几个生物公司共同合作。

多中心大数据临床试验的统计分析的难度是非常高的,涉及多个研究中心,每个中心的数据格式、编码规则和质量可能存在差异。

为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标准化工作,包括统一变量定义、编码规则和单位转换等。数据合并时,需要使用适当的数据合并工具和技术,如sql数据库和python的pandas库,确保每个中心的数据能够无缝整合在一起。

在数据合并后,必须进行数据一致性检查,包括变量一致性、记录一致性和数据分布检查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多中心试验涉及多个中心和团队,需要确保各中心之间的信息共享、数据同步、进度控制以及伦理和安全性的监督,这增加了协调和管理的复杂性。

多中心临床试验涉及大量数据,数据分析的复杂性增加。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等。这些方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和技术要求。

因此一般需要实力雄厚的统计学团队参与。

“这位教授真的愿意来我们课题吗?”孟延年反倒担心起来。

“嗯,会为我们课题提供数据分析的服务,到时候我先把我们医院的部分数据发给他,让他试验一下。”雷仲玩弄绿萝的手停了,直接看向了窗外。

现在,他在思考的问题是孟延年教授等人到底有没有在课题内存在的必要。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雷仲是做过多中心大数据临床试验的,知道这种试验,搜集数据虽然难,但更难的是对数据进行整合,进行分析。

稍有不慎,这个课题可能就会付诸东流。

国内很多的课题组都有操作多中心大数据的能力,但未必能够找到适合的数据统计专家。

如果真要类比的话,可能团队就是歌手,数据统计专家就是谱曲的原创作家。

歌手的实力固然重要,但没有一首好的曲子给他唱,他也很难出众。

“好的好的,辛苦你了,雷院长。”孟延年可不知道雷仲心里的想法,否则不可能像表面这么客气。

雷仲挂断了电话后,老成的嘴角蠕动了好几次。

“这个周岩青?还擅长数据统计分析?怎么从来不知道?”

“他哪里来的这么多时间呢?”

“奇了怪了。”雷仲摇头,自问不答。

当然,雷仲思考得更多的点就是,周岩青仅仅一个多小时,就把这个数据分析出来了,而且还让孟延年对结果非常满意。

这很显然得出结论,周岩青的统计学功力,恐怕要远在孟延年之上哦!

统计学,也是数学的分支,这一学科,是最不讲道理的,没有天赋的话,勤不能补拙。

不过,雷仲打算先晾一晾周岩青,至少晾个一两天,否则周岩青的锐气太盛。

雷仲这么思量之后,他又很快改变了想法!

“邓子聪,你把我们搜集的一部分数据传给我,我这边发给一个人看一下,看他能不能处理一下我们的数据。”雷仲马上说道。

邓子聪是跟着雷仲的副教授,也是雷仲最为看重的本科内后辈,一直亲力携带。

“好的,雷老师。”邓子聪不是雷仲的学生,他与雷仲是远程的师兄弟关系,只是年龄差有些大,就一直以老师相称。

很快,邓子聪就将自己手里掌握的数据发给了雷仲,说道:“雷老师,就这些够了吗?”

“我截取了一百人的,涉及到的数据已经接近两千多个了。”

“可以了。”雷仲点头。

用这些数据,去试探周岩青的实战能力,肯定是足够了的。

雷仲挂断电话后,怕周岩青看不到邮箱,就直接给周岩青打了一个电话:“周岩青,我给你转载了一个表格!”

“你尝试做一下数据分析。”

“是关于四种药物的效果评比。”

“是我截取了课题内的部分资料!”雷仲道。

“啊?好的,雷主任,您已经看过了吗?”周岩青颇感意外。

这会儿的他,正在给勤奋好学的陈瑜切水果果盘,此刻将手机平放下,开了扩音。

“好好搞,如果你搞得好的话,我们医院可以留的东西就越多!”雷仲还是愿意赌一把!

其实,任何一种选择,任何一种发展,都存在赌的属性。

因为总是按部就班的话,发展太慢了。

真要后来居上,一步跳跃,甚至一步飞起,就只能赌。

毕竟这是没有太多副作用的赌。

“好的,雷主任,我尽快。”周岩青回道。

“也不着急,这是长线课题,你一个月可以分析出结果,就已经非常不错了。”雷仲也不催促。

他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多中心大数据临床课题,耗费的时间是以年、数年甚至十年计的。

“好的,雷主任,我记住时间了。”周岩青也没有和雷仲多聊。

两人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也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周岩青不可能对雷仲不屑一顾,雷仲也不可能完全将周岩青当做同等级的人。

这样的闲聊就很累,还不如直接谈事情。

如果是自己的师父,周岩青可以嘘寒问暖,找一些其他话题。

这就是亲疏有别……

ps:各位书友好,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写的一个外传,关于周岩青医生的外传,他后续的故事线,会汇聚于另外一本书里面。

按照大纲预计,还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写,但周岩青后面要走的数据统计路线以及功能健复术的路线,与《从小镇做题家苟成大医这本书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

如果各位书友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尝试一下小镇这本书,《国医这本书的故事,其实就到这里为止了。

周岩青要走的路是国医之路,所以他的路线,与其他人不同。

可是,相同的故事也不好收费两遍;望请见谅。

以下是大概的大纲,周岩青医生后续,会以功能健复术为临床核心,走大数据统计路线。

通过自己最厉害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在全国进行数据普查,力求发现一些‘环境’、‘药物’、‘污染’等所导致的治病因素,致力于此,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本书目前的故事线就到这里结束了,作者后续,会大概率以另外一个号继续写作和发表新书……

见谅!

全书完!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