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8章(1 / 1)山河与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穆昔和林书琰与邹念文?一同走过去,但男人眼中只能看到?邹念文?。他的目光既陌生又熟悉,还?有不敢与她确认身?份的那份胆怯。

邹念文?问:“你认识我?”

病秧子撑起?身?体,气息奄奄,“我、我不知道是不是认得你,你的父亲,父亲……是取义叔?邹取义?”

穆昔和林书琰面面相觑。

文?姐的父亲叫邹彬,不是叫邹取义。

病秧子打听的邹家?,似乎与邹念文?无关。

邹念文?却上前扶起?男人,“是我爸。”

“师父……”

“是我爸妈以前闲聊时取的名?字,”邹念文?说,“我妈说舍生取义是个好词,我爸就开玩笑说要叫邹取义,后来叫了很久,只是家?属院的人还?是习惯教他邹彬。”

病秧子恍然大?悟。

因病重,他的脸上没什么色彩,黑眼圈极重,颧骨突兀,脸上几乎挂不住肉,连牙齿都是松动的。

但听到?邹念文?的解释时,他黯淡无光的眼中明?显溢出光彩,像被困在深谷中的人见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你是取义叔的女儿,我是,你是……”病秧子语无伦次。

穆昔道:“如?果?您现在没有其他事,我们?找个舒服点的地方,再详谈?”

*

病秧子叫申江,与邹念文?差不多大?。

为了找到?邹念文?,申江在小区内租了一间房,所以邹念文?才没能找到?他。

这两日申江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一直在出租房里休息,今天才去医院看病。

说是看病,其实已经没有救治的希望,申江是去开止疼药的。

最开始吃一片,后来吃两片,现在不管吃多少,都止不了疼。

出租房是毛坯的,只摆了一张床,这样的房间价格低廉。房间内专门?准备了垃圾桶,垃圾桶内除了药盒外,还?有一些没来得及扔掉的呕吐物。

申江出去走了一圈,身?上更没力气,他却很着急的想说什么,邹念文?一直安慰他,“你先休息,先睡一觉,我不走,等你醒了,慢慢说。”

申江固执地摇头。

邹念文?只好说道:“你想说什么?你和我爸是朋友?”

终于提到?邹彬,申江眼底浮出笑意,但他再次摇头。

“我,我没见过取义叔。”

穆昔几人都怔住。

他们?都以为申江知道邹彬的下落,与他相识,才会来找邹念文?。

林书琰还?想,他或许是想来找邹念文?借钱治病,他的情况看起?来真的很严重。

穆昔和林书琰安静的在小板凳上坐好。

邹念文?蹙起?眉,有些失望,“你不知道我爸在哪?”

申江再次摇头,“我把他带来了。”

他抬起?手,指向放在板凳上的黑色书包。

在医院时他就带着书包,书包破旧,看起?来很不入流,回?来时是穆昔帮他拎着的。

听到?申江的话,邹念文?再次怔住。

穆昔和林书琰同时起?立,面色严肃。

邹念文?的指尖麻麻的,她往书包前走去,步伐虚浮。邹念文?打开书包,看到?料想中的黑色木盒子。

木盒子上没有写名?字,也?没贴照片,但漆黑的颜色是肃穆的,邹念文?知道这是什么。

她抱紧盒子,问:“他是意外去世了,所以一直没回?来?”

申江仍然摇头。

邹念文?的每一个问题,他的答案都是否定。

邹念文?奇怪道:“你们?究竟是什么关系?”

“我……”申江说,“我的父亲,是取义叔的同事,这是父亲临终前交给我的任务。”

*

申江,物理?学大?学教授,不能说是顶尖人才,但绝非平庸之辈。

十几年前的申江意气风发,受人尊敬,收入也?不错。

八十年代虽然没有改革开放,但却是国内发展迅速的阶段,与七十年代的情况大?不相同,全国面貌焕然一新。

申江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不多。

父亲申泰平是个老实巴交的老人,平时在外捡些废品,在家?种种花,申江多次和父亲谈判——他已经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父亲不需要再捡废品生活。

申泰平不会与申江争辩,但也?不听他的话,照常捡废品,申江虽然无奈,每个月定量给家?里的钱却没变。

母亲去世得早,父亲曾经离家?几年,申江和父亲不亲。

他只知道父亲每个月都会离开家?几天,他工作能赚钱后,父亲离家?的时间从几天变成十几天,后来甚至能连续离开两个月。

申江以为申泰平是出门?游玩,没在意。

他已经完成任务,将申江抚养长大?,虽然前些年没尽多少力,但回?家?以后一心一意照顾家?里,母亲患病时他认真照料,他想享受生活,申江当然全力支持。

这样的生活从政策转好开始,到?申泰平病逝前,他离家?次数愈发频繁。

申江希望他能顾及自己的身体,可申泰平大?约是上了年纪,愈发固执。

申江和他争吵过很多次,申泰平总是沉默地坐在窗前,他顶着花白的头发,窗外落叶纷飞,他的生命也快要走到尽头。

申泰平临终前,郑重的把申江叫到病床前。

申江带着老婆孩子一起?过去,孩子痛哭流涕,老婆眼中亦充满泪光,申江强忍着才没有跟孩子一起?哭出来。

回?想申泰平的一生,除了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外,他的一切都是值得尊敬的。

申泰平交给申江一封信。

申江以为是遗言,仔细看后却发现信封虽然是夹在书中保存的,但仍然抵不过时光的摧残,格外老旧。

申泰平让申江去找一个人。

这个人是他曾经同事的女儿,同事死在岗位,骨灰留在单位,被他带回?家?。同事的家?人至今不知道他的去向,他希望申江能帮他继续找人。

这一刻申江才知道申泰平每个月离开的那几天都是做什么。

申泰平还?交给申江一个笔记本?,里面记录了同事的信息。

邹取义,北方方言,省份不明?,不在西北方向。

家?有一女,妻子是知识分子,纺织厂工人,父母皆是教授。

个头有一米八,身?材健壮,短发,戴眼镜,喜欢笑。

女儿叫小文?,妻子姓名?不详,以“老婆”代称。

笔记后面详细记录了申泰平这些年去过的地方,以及他对邹取义家?乡的猜测。

申泰平走过北方许多城市,还?差一个省没去。

申江觉得好笑。

一个不太熟悉的同事而已,虽然客死异乡是很惨,但至于找这么多年吗?出去找几次,已经是尽心尽力,称得上道德高尚了。

父亲病重,申江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满口答应。

一个月后父亲去世,申江忙着操持父亲的后世,然后又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

老房子一直放着,有亲戚惦记想要过去住,申江想念父亲母亲,硬扛着没给。

他偶尔会带妻子一起?回?家?,好像父母仍然没离开。

五年后,老房子占用新规划的公路路线,要拆迁了。

拆迁户的概念还?没那么严重,大?家?更多的是对“家?”的不舍。

申江自认为是有奉献意识的人,国家?要发展,城市要发展,他虽然不舍得,但第一个签字同意,做了表率。

签过字后,申江和妻子一起?回?老家?收拾屋子。

他要把父母的东西都收拾出来,带到?新家?,他不舍得扔。

妻子在父母卧室的床下找到?两个涂红漆的木箱,上面还?贴有喜字,是他们?结婚时置办的。

箱子上有锁,但多年过去,木头已经腐坏,不用多大?力气就能打开。

妻子打开木箱,惊呼。

申江赶过来,看到?木箱中塞满书籍和笔记。

书籍的内容,竟然都是物理?学相关。

申江印象中的申泰平不善言辞,是个没什么学问的小老头,起?码他没给申江辅导过功课。

申江同样吃惊。

因为是物理?学类的书籍,申江不由自主地拿出几本?。这些书都有些年代,是新华社出版的,里面密密麻麻写满笔记,但看得出主人很爱护它,还?包了书皮。

很多书是申江曾经读过的,更多的是他见都没见过的。

箱子最底部,甚至还?有几本?前苏联的书。

申江懵了,他发现笔记上的部分内容,他都看不懂。

多年来,申江一直自诩成功的知识分子,他有文?凭有良心,还?有上进心,在任何人面前,他都能挺胸抬头,唯独没考虑过,家?里的老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

申江沉寂了很多天。

某日下午,他看到?电视在播放感怀六十年代的栏目。

炮火迫使华夏大?地敞开大?门?,先辈以血肉浇筑国家?根基,然而数百年的封闭和落后让曾经盘旋在东亚大?陆的巨龙只能选择蛰伏。

数十年的经验告诉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研究核武器势在必行。

“五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初,数百名?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来到?基地,他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他们?默默奉献、舍己为公……”

申江看着电视中的黑白画面,意识到?申泰平曾做过什么。

申江放下工作,不顾一切地查父亲失踪那几年发生的事。

该工作是最高机密,连家?人都不能知晓。

研究结束后,有的人继续参与科研工作。

也?有的人回?到?家?乡,度过平反的后半生,对此事只字未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