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章(1 / 1)二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凉粉换消息◎

咯咯咯——

“谁家大公鸡?这么早就打鸣。”

姜向南迷迷糊糊拉开窗帘一角往外看,缭绕在半空中的晨雾都还没散去,天分明都还没亮。

帘子那边姜向北已经窸窸窣窣地有了动静。

“今天九点学校才报道,起那么早干什么?”

“睡不着。”

姜向北无奈,公鸡打鸣前她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好半晌。

再不起来,眼珠子就能转得飞出眼眶了。

“哦……”

半梦半醒的姜向南翻身,又继续睡了过去。

姜向北推开门,放轻动作关上,往旁边窗台瞟了眼,提示时间刚五点。

昨天忙活完都忘记把钟拿进屋里,钟表壳上沾了层露珠。

天际刚露出一抹鱼肚白,院子里安静得能听到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

姜向北站院子里四处张望,最后还是认命地钻进了厨房。

“……”

六点多,院子里陆陆续续开始有了响动,胡奶奶家的屋子门最先打开。

她走出来,伸手收下晾衣绳上挂着的新衣服。

嗅觉先于视觉发现异样,接着看向了亮着灯的姜家厨房,不用猜就知道肯定是姜向北在里边。

只要哪天特别香,一准是老姜家二孙女在捣鼓什么。

“三凤,起床吧,向北都起来了!”

“好。”

曹彩凤迷迷糊糊地伸手来拿新衣服。

没想到……床铺里忽然横空有只手把衣服先拿了过去。

“这件衬衣好看,我穿吧!”

衬衣白底兰花,衣服上还有肥皂香气,曹彩英翻身坐起,立即把衣裳拿到身上比划起来。

胡奶奶沉下脸。

“那是三凤上学的衣裳,你快还给她。”

“我用奶做的那件白衬衣跟她换。”

躲开胡奶奶的手,曹彩英扭着身体就想把衬衣往身上套。

“想穿新衣服自己买!”

曹彩凤忽然大吼,好像鼓足所有勇气,一把抢过衬衣狠狠瞪向二姐。

“你……”

“你什么你!”曹彩凤套上衬衣,干脆利落跳下床:“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昨晚翻了我书包。”

姜向北说得对……人善被人欺,遇上她二姐只能来硬的,就别想着讲什么道理了。

“外婆,你看三凤,她污蔑我。”

忽然强硬起来的曹彩凤让曹彩英有点慌乱,连忙就转头跟胡奶奶告状。

咚咚——

屋子门口,齐爷爷曲起食指轻轻敲了敲墙壁:“二凤快点起来洗脸,洗完脸来跟我们一起编草墩。”

“外婆……”曹彩英这回是真慌了。

“要是不想搓麻绳,那你就跟你哥一样,去帮人拉车!”胡奶奶说。

屋里几人无论说了些什么,角落里曹龙依旧鼾声如雷,白天拉一天车,晚上累得到家倒头就睡。

“那凭什么三凤能去读书,我就不能。”

一想到曹彩凤穿着新衣裳还能去学校“享福”,曹彩英就嫉妒得牙痒痒。

胡奶奶冷冷瞥了她一眼:“是我们没让你去吗……”

“……”

姐妹俩同时去八条中学参加入学考试,十七岁的曹彩英语文数学加起来就考了十七分。

老师直接说这底子要从小学一年级学起,初中不能收。

老师说得含蓄,其实就差把文盲两个字写脸上了。

自己偷懒不好好读书只能在家吃苦,又怪得了谁。

曹彩凤心情舒畅地拿着牙刷缸子走出去,边刷牙边往姜家厨房里探头。

“向北,又在弄什么好吃的?”

厨房里雾气缭绕,好几种香味弥漫,一眼就看到后院里的烤窑火亮着。

“你又烤面包了?”

“不是面包,我烤了点炉果带去学校。”姜向北说。

曹彩凤不知道炉果是什么,也并不着急问,反正到时候姜向北肯定会分给她吃。

反而是锅子里熬的白色米糊更让人好奇。

“早饭吃米糊?”

“凉粉,我和我哥的中午饭。”

洛川今年这天反常得很,秋天本该气温渐降,可除了夜里白天还是又热又潮。

天一热中午就想吃点凉爽的吃食。

今早在橱柜里忽然看到袋不知哪年司文兰厂子里发的豌豆粉,姜向北想起了前世最喜欢的抓抓凉粉。

说话间,熬煮好的凉粉倒入抹了油的搪瓷盆里,不多不少刚好一盆。

曹彩凤去水井边继续刷牙,姜向北把盆放到大木盆里凉着。

等姜爱国卷着袖子走进厨房准备做早饭,姜向北正往竹片上钉钉子。

“干嘛呢?”

“爷,你来得正好。”大救星出现,姜向北忙不迭把竹片子交给姜爱国:“打几个洞用来刮粉。”

“什么粉?”

姜向北说的姜爱国听都没听过,老家那边吃米条子,洛川吃米线和米粉,就是没听说过什么凉粉。

“以前听别人随口说过来着,我就想试试,没想到一次就成功了!”

倒出来还是盆子形状的凉粉微微有些透明,用手一戳能感觉到十足弹性。

刚把香菜和葱切好,烤窑那边又传来阵阵香气。

姜向北忙又放下这边,打开了烤窑。

姜爱国拿着竹片,心里一时间把五味杂陈。

小小一团的奶娃娃如今已经长大到能分担大部分家务事。

少女亭亭玉立,笑起来双眼似是一弯新月,生机勃勃地让人移不开眼。

可姜爱国并没有“吾家有女初长成”的自豪,心里反而无端升起股淡淡失落。

孩子越长越大,也意味着她结婚生子有自己小家庭的那一天越来越近。

那时的小孙女也会有自己孩子,或许以后也会成为奶奶和外婆。

而那时候的自己又在哪里呢……

“真是老了!”

想到这,姜爱国笑着轻轻拍了下脑袋。

***

洛川市,腾飞塑料厂。

中午下工铃刚响。

厂房里迅速涌出些身穿蓝色工装的工人,三三两两说笑着往食堂走去。

众多讨论家庭琐事的工人中,有那么个表情凝重的中年人,说得完全不同内容。

国字脸中年男人有双很大的眼睛,因为眼睛大,眼底的担忧都好像比别人清楚了些。

“姜半,你说咱们厂子不会倒闭吧?”

姜半笑眯眯的,却是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要是继续亏本,熬不了几年。”

“那你笑个什么劲儿。”

中年人叫张卫党,典型西北汉子性子,别看个头不高,出了名的讲义气。

姜半提起网兜,得意地笑着眨眼:“我姑娘上学前做的凉粉,换你,你不高兴?”

“有姑娘惦记是该高兴。”

张卫党自己三个娃,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就开始上班挣钱了,不过唯一的姑娘忙活着给对象送鞋垫子,哪顾得上他这个爸。

姜半更是得意。

“不仅有凉粉,还有炉果,一会儿让你开开眼界。”

“成,一会我也见识见识你能干姑娘的手艺。”张卫党笑,心头压着的阴霾总算被打散了些。

“我晓得你担心什么。”姜半这才开始说正事,抬起大手拍拍张卫党肩膀:“担心有什么用,兵来将挡水来啥埋来着……”

张卫党表示听都没听过这句俗语。

“不管什么意思,反正天塌下来了有高个顶着,咱们还能饿死?”

“你说得对,我们担心有啥用,反正饿不死。”

姜半挑眉,悄悄往不远处走着的孙主任抬了抬下巴。

“你看人家孙主任都没吭气,咱们瞎担心什么。”

孙主任是厂长亲儿子——将来厂长最有力的竞争者。不也忙活着对厂花献殷勤,哪有空担心厂子将来的发展问题。

张卫党撇嘴。

“要真倒闭了就去做个什么小买卖,说不定比咱们工资还高。”

换做去年,姜半的忧心肯定不比张卫党少,甚至能愁得整夜整夜没法睡觉。

今年两个娃娃的面包生意给了他很大启发。

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不干工人那就卖面包,给自家姑娘打下手不也是活儿。

“到时再说吧。”张卫党烦躁地摆手。

两人还没走进食堂,就抢先听到了工友们不满的抗议声。

“怎么又是白菜和萝卜,上周吃了三天,今天又是。”

“咱们食堂都有好几天没吃肉了吧?”

“你们看饭!包谷渣子比大米都多。”

姜半跟张卫党互看一眼,纷纷站到队伍最后边,没有掺和工友们的抗议。

“想吃肉自己花钱买,现在全市都因为水灾处于困难时期,你们搞什么资本主义作风!”

果不其然,下一秒孙主任跳了出来。

把大家臭骂一通后,摆手让大厨端出了一盘子炒肉丝。

他自己作为代表,假模假样地用两张饭票兑了一份肉。

不是没有肉,只是以后要吃食堂的肉菜,得自己花饭票买。

厂子里发的饭票每个月就固定那么些张,买肉吃完了剩下日子还怎么过。

这就是变相逼迫职工吃不下去的话就自己带饭。

“真阴险啊!”

忽然,姜半听到有人走过时嘟囔了句,而后越过众位工友径直去打了白菜萝卜。

“走吧。”

姜半也跟着那人打好饭菜赶快离开。

他敢肯定今天食堂的事没那么轻易结束,一会儿吵闹起来还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

食堂里桌椅板凳全空着,姜半非得挨着那人坐下。

三人坐在食堂门口边,既能看到前面状况,又远离了人堆。

那人姜半认识——后勤部的赵伟明。

认识却基本没多少来往,平时遇见属于连招呼都不会打的那种关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