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1 / 1)二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什么不一样◎

土台胡同口。

中午吃饭那波人过去后,人渐渐少了下来。

“咱今天这些面包不会卖不掉吧?”

中午就两个去医院探病的人路过买了点水果和麻饼,加起来也就一元多。

面包几乎就没怎么动,姜半一开始的雄心壮志才过没多久就被打击得仅存一点儿。

习惯了按时上下班,还真不习惯做生意的不确定性。

望着根本没几个人走动的街道,仅剩一点的信心瞬间清零。

“爸!”姜向北把盒子里最后剩的一点番茄酱全淋到午餐肉上,有些无奈地笑了笑:“从咱们推车出来到现在才三小时,你别这么快就垂头丧气呀!”

前世师父过世后面包店生意一落千丈,整整花了大半年姜向北才重新将老主顾都吸引回来。

做生意有淡有忙才正常,何况这才第一天而已。

“就你这样的,放在战场上肯定是第一个耐不住性子冒头被人瞄准的活靶子。”

姜爱国和王爷爷就靠在墙边下象棋,闻言头都没抬就跟着回道。

王爷爷捋了捋下巴的短须,突然抬头指向墙壁:“老姜,要不找人来把这面墙打掉,做成铺子咋样?”

一墙之隔就是王爷爷家东厢房,平时被当成仓库用,现下一间成了摆车子的地方。

姜爱国抬头往这条街上看过去,除了王家三间屋子,往后就是八条中学的大门,再往后就是市农业局。

另一边是十字路口,商店和各种单位林立。

能在这位置开几个铺面无疑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就是……

“要是开商铺,院里就别想清净了。”

老领导又不缺钱,没必要为了赚这么点租金而自找麻烦,要是姜爱国肯定就不会这么干。

“洛川的夏天不比北市,面包被太阳那么一晒还能卖?”

姜爱国:“……”

“到时候就在这开一扇门,下午没什么人了还能回家去休息会儿。”王爷爷又说。

提出开个铺面无疑是为姜家人着想,板车推出推进的太麻烦,而且半点都离不开人。

“王爷爷,您真是个大好人。”

一直竖着耳朵偷听的姜向北立即从凳子上跳起来,屁颠屁颠地跑到王爷爷身后献殷勤。

捶背捏肩,一脸讨好地拍着马屁。

中午太阳一出来,蛋黄酱眼看着都开始油水分离,姜向北十分钟前还在想着有钱要租铺子。

去别处找哪有王爷爷的提议好。

离家近,位置绝佳,而且房东还是自己人。

“你看看!向北都比你聪明。”王爷爷笑,大手一挥指挥姜向北回院里去:“给王爷爷换壶热茶去。”

“好嘞!这就去。”姜向北大声笑着应道。

姜向北一离开,王爷爷就笑着用指尖虚点了下姜爱国:“你啊!还是跟年轻时一样犟。”

“半截身子进土的人,这辈子是改不掉啰!”姜爱国摆手,食指按着象往前一推:“吃。”

“知道半截身子都在土里还那么死板,不为你自己,也得为家里孩子考虑考虑。”

姜爱国:“……”

“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你肯定知道。”王爷爷叹气,右手往前一推,将败局已显的棋局打乱:“重来。”

姜爱国回头看了眼频繁站起来往食品经营部看的姜半,只是长叹了口气不再多说。

天空在等待中渐渐侵染上一层柔和的琥珀色,最后点点燥热也随着太阳落山消失不见。

“看来今天是没什么生意了。”姜半起身伸懒腰,活动活动坐僵的腰杆。

以前还觉着摆摊逍遥自在,高兴摆就摆,哪天天气不好了就在家睡大觉。

可现在……恨不能天黑得再慢点。

夹心面包本来就没准备多少,下午断断续续来了几个人,已经卖得差不多。

剩下两片姜向北给自己和老爹做了个豪华版,所有剩余的材料全夹进去塞得鼓鼓囊囊。

刚用纸包好准备切,转角处突然传来一阵非常刺耳的吵架声。

“有本事去举报我们啊!”

女人音调极高,还伴随着阴阳怪气的语气,听得人鸡皮疙瘩不停窜起。

姜半活动身体的步子一顿,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姜向北动作也没慢多少。

父女俩用相同的速度冲过拐角,亲眼目睹了一场当方面碾压的争吵。

胜利一方来自经营部的几位售货员,而另一方被骂得面红耳赤,竟还不上嘴了!

“你……你们不讲理。”为首的中年妇女愤怒得说话都结巴了。

“不讲理你又能怎么着我!有本事以后别来经营部买糕点,说得跟求着你来一样。”

喷着口水的女人齐耳短发,左右各别个发夹,露出整个额头……更显得整张脸尖酸刻薄。

相由心生第一次如此具象的出现在一个人脸上。

“不买就不买!”短袖中年妇女把纸包往地上一砸。

纸包里的糖环瞬间碎裂而后四处纷飞,溅得到处都是。

围观人群纷纷摇头叹气散开。

本来是站理那方,偏偏遇上最胡搅蛮缠的落凤街食品经营部,讲理根本讲不通。

“黄主任。”

几个身穿同样款式衬衣的男女追上中年妇女,轮番低声宽慰着。

其中那个年轻姑娘姜向北有印象,好像是中午买三明治的检察院女同志。

姜向北算是看出来了,两边之所以会形成一边倒,完全是因为检察院这边都是文化人。

不论男女看上去都是斯斯文文,说话声音一个比一个温柔。

“这件事我一定要上报检察院。”

就是带着怒气的黄主任发起火来,那也比售货员音量低了几个档次。

“我们跟您一起写材料。”刘瑶赶忙道。

其他几人纷纷响应,不论男女,他们或多或少都在食品经营部这里吃过憋。

“不仅是申请换票,我还有另一个问题要申请调查。”黄主任拧着眉头开口,停下回身看了眼经营部后,又转身继续往前。

姜向北蹲下捡起脚边一块刚才飞过来的糖环,拿到鼻尖嗅嗅,神色一下子变得古怪起来。

糖环属于油炸食品,能散发出这种味道的话,至少制作出来超过十天了。

按照经营部每天人来人往的人流,绝对不会有十天都卖不出去的情况才对。

况且姜向北经常看到板车送糕点来,糖环基本是每隔两天就有两盘,应该属于比较受欢迎的种类。

“向北,有生意。”

不知何时经过姜向北身边的刘瑶几人停在板车前,对着几个竹篮子的东西指指点点说着什么。

姜半跑回板车前,下意识先喊姜向北。

“夹心面包就是在这买的。”刘瑶说。

黄主任还沉浸在怒火中,闻言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其他想法。

“小同志。”

中午走得匆忙,刘瑶都没仔细瞧板车的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

“几位同志先试试,喜欢哪种再看哪种。”

先从每个篮子里端出个竹碟子来,每个碟子上都有切好的面包块,姜向北邀请几人都先尝再说。

“小孩子喜欢哪种?”

刘瑶主要是答应了给外甥们买糖环吃,这下子糖环肯定是买不成,买点面包带回去也成。

“你试试这种,里面有椰蓉,孩子应该喜欢。”

“椰蓉?”先前还不感兴趣的戴眼镜男同志立即凑了过来:“我是海市人!你这椰蓉面包是用椰子做的吗?”

“对,就是用椰子肉做的。”姜向北笑。

海市距离洛川不算远,就是这路还是泥路,姜爱国说来去一趟得转几趟汽车,两三天才能到。

回老家如此不方便,见到家乡的特产才会更加激动。

熟悉的椰奶香在口腔里炸开,眼镜男青年吃着吃着竟吃出股子思乡之情。

“多少钱一个?”

舔干净指尖上的椰蓉,男青年立刻决定买上几个。

“两毛五分一个。”

“给我来十个。”男青年小心翼翼地从衬衣口袋里拿出叠放整齐的钱,数了钱递给姜向北。

初听确实不便宜,可篮子里整个的椰蓉面包一个就有拳头那么大,而且馅料十足。

一分钱一分货,只要对得起这个价钱觉得就值。

“这个也好吃。”

先吸引住刘瑶的是脆蜂蜜脆皮小面包,酥脆外皮又香又甜,不过品尝了牛奶面包的她又被那种松软所折服。

在两种面包中左右摇摆不定,想全买又被两毛五的价格吓退,只能选择一种。

“脆皮面包两毛一个,牛奶面包一毛。”

价格比上次在王家桥卖的两毛五要便宜了点,但想到以后要长期在这摆摊得积累老客户,姜爱国说要把价格都往下调整些。

意外便宜的价格让刘瑶不用再多考虑。

“那脆皮来三个,牛奶面包来四个。”

姜向北点头,姜半立刻用夹子把面包夹到纸袋子里装好,再喜滋滋的把钱收到挎包里。

他专门跟司文兰申请资金买的新军挎包,空空半天终于有了点东西。

剩下几人品尝之后其实心里早已意动,奈何身上都没带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事们买。

看到同事们买得来劲儿,黄主任这才将视线移到那些面包上。

金黄微焦的面包香气弥漫,其中夹杂着股子豆沙甜与椰蓉特殊的奶香味。

黄主任把每种都尝了遍。

“每种都给我来三个吧。”

尝完,觉得每种都挺好吃,好像一家老小都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

黄主任自己喜欢豆沙面包,公婆牙口不好,牛奶面包应该很适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