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沈云萱这找活儿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并没当回事,扭个花卷这种事算啥活啊,这玩意儿能卖上钱?怕不是沈云萱年纪小,看这两天卖得好就以为能一直卖得好了?
做买卖这事儿可没那么?容易成,不然村里这么?老多人,咋没人做呢?还能让一个十四岁小姑娘整成了?大家尊敬沈云萱读书识字,但并不相信她会做买卖。
乡亲们多是抱着善意来帮忙,顺便挣俩钱,过几天这摊子散了,沈云萱辞退他们,他们也不会有半句怨言。因此来的都是家中能得闲的妇人,大部分都是老太太。
沈云萱先?把张礼山的娘和沈兴的爹娘定了下来,他们三人品性好,头发指甲都干干净净,又愿意把家里的活安排出去,长?期过来做工,正符合沈云萱的需求。
那种家里活计多的、抱着婴儿照顾的、嫉妒心重?爱说闲话的、不注意卫生的,沈云萱都排除掉,最后又选了小林、小玥、小峰的家里人,这三个孩子也都是她的得意弟子,各有所长?,家人也不错。
一共请了六个人,两个男人、两个妇人和两个年轻姑娘。这下被请的和看热闹的都吓一跳,多大买卖啊,居然请六个人?县里好些店铺都是夫妻档,最多自家孩子帮帮忙,都没请这么?多人呢!
有人打听给多少工钱,沈云萱委婉道:“没多少,小本?买卖,就是求乡亲帮个忙,给点心意。”
这话符合大家的猜想?,所以没被选上的也没啥怨言,都乐呵呵地散了。干这活儿天不亮就得起,还挺累呢,没选上也挺好。
等他们走后,沈云萱便带着秦氏几人到里正那里签契书。大家都没想?到这么?正式,沈云萱笑说:“毕竟是做买卖,有个契书对我们大家都是保障。契书中写明,头一个月,我给你们每人一百文钱。
一个月之后,若是不合适便好聚好散,若是合适,就再?签长?期契书,每人每月二百文钱。
需要你们鸡鸣时到我家一起做吃食,天亮后就在我家用饭,然后叔婶同我爹娘一起去镇上卖货,两位姐姐在家中帮我奶奶做些活,随我去山里采摘东西,或是抓些鱼,做些零散的活计。你们可愿意?”
六人都震惊了,连里正都急忙道:“二百文?那一个人一年就是二两半的银子!六个人要十四两半,这怎么?使得?不行不行,太多了!”
沈云萱拿着契书给他们解释,“我的要求也比较高?,不能以任何理由误工,病了或有特殊情况要提前?通知我。我做的东西保密,无论是村里的乡亲还是你们的家人,都不能说。
如果你们要辞工,需要提前?一个月告诉我,否则那个月工钱扣除。若你们想?另起炉灶,不得同我们恶意竞争,抢占我们摆摊的地方和客人。
还有些细节要求,都在契书上,你们考虑一下。”
六人聚精会神?地听着,感觉要求非常严格,让他们很紧张,但细想?也没什么?离谱的要求,只要小心点注意保密就行了,都能做到,也合情合理。
而且一年二两半啊!上哪做工也挣不到这么?多钱,还包一顿早饭,怎么?想?怎么?划算。再?者?,他们家里都有孩子在沈云萱那读书,对沈云萱万分崇拜,如今他们成了沈云萱的帮工,孩子们也有理由在沈云萱身边帮着跑跑腿,那潜移默化不就得到了更多的教?导吗?
六人互相看看,全都很干脆地按了手?印,还跟沈云萱说:“生意不好做,你给的工钱又这么?高?,要是你哪日有困难……”
几人感觉这话不吉利,有点无措。沈云萱却笑了,“大家的心意我收到了,谢谢你们,我心里有数。那就这么?定了,明早鸡鸣时你们就过来。”
“好!”
几人家里还有事情要安排,立马着急地回家了。他们都没拿契书,怕被人看见违反了规定,干脆留在里正手?里了。里正管了村子几十年,大家对他还是相当信服的。
沈云萱留下同里正商量事,她如今是吴老太的孙媳妇,和里正也算亲戚了,“舅公,我的吃食生意做得比较好,想?过段日子在县里开个铺子,将来就朝这个方向发展,想?麻烦您帮我爹娘处理一下户籍,变成县里的商户。”
里正一愣,“去县里开店?这……能成吗?”
沈云萱点点头,眼里满是自信。里正琢磨了下,这件事倒是不难办,沈云萱自己不方便改动?户籍,沈福和王杏花倒是没这个顾忌,他去请人喝顿酒,事情就成了。
不过到底是求人办事,所以沈云萱给他拿了银钱,他就没推辞,还叫沈云萱以后遇到什么事只管来找他。
沈云萱也干脆地应了,这才回去收拾灶房。六位帮工出自五户人家,他们的孩子又都在她这里读书,这五户就会大力支持她,保护她。其中一户还是里正,里正又是她的亲戚,她在这村里是真正稳如泰山了。
就算这时候传来吴枫的死讯,村里人也不能排挤她,传扬什么?克星晦气的话了。
军区那边一直没有消息传来,已经过了上辈子传回死讯的时间了。沈云萱也在心里琢磨,难道真的把人救下了?那她这算是扇动了蝴蝶的翅膀吗?
要是吴枫活着回来,他们的亲事就要从长?计议了。到时候她可以和离回家,正好户籍再?回到爹娘那里。从此作为吴老太的娘家人,一样?可以接吴老太奉养。
因着打算过段日子去县里,他们也就没扩大院子,只在灶房外面多搭了个棚子,并把仓房空出来了。
他们这生意就此红火起来。早上大家热火朝天地做好吃食,吃了早饭,两个男人就跟着沈福出发,去码头、大户人家后门、远一点的食肆等处卖货。两个妇人就跟着白?杏花去酒楼、茶馆、街上各种小店卖货。
他们第一次上街卖货都很紧张,不敢吆喝,更不敢和码头工头、酒楼老板等人交谈,十分局促。他们看到沈福和白?杏花游刃有余的应对,佩服极了,心里疑惑起来,从前?他们是这样?的吗?为什么?沈老头总说他们三房没用?
沈福和
白?杏花一边做事一边教?他们,就像最初沈云萱教?他俩一样?,带着他们卖。不过五六日的工夫,他们就能独自背着背篓去卖了,几人兵分六路,卖得特别快,卖出去的数量也增加了一倍!
六个帮工只知道卖了好多花卷、包子出去,这生意真好,真是赚了好多。但他们不知道具体成本?是多少,感觉又放油又放盐,包子还要肉馅,应该利润没那么?高?。
实?际上成本?只占三成,如今沈云萱每天都能净赚一两半的银子!
村里人没那么?敏感,但县里有的酒楼和食肆已经开始效仿沈云萱,做出同样?的吃食了。虽然他们做的没沈云萱的好吃,但还是抢走了一些市场。
沈云萱上午教?书,下午带着两个姑娘去山里采栗子、松塔。他们卖的东西里又多了糖炒栗子和盐焗松塔。
再?加上林老太太的朋友们还跟她订购糖渍养颜果和酸奶,就算每个月有些刮风下雨的日子,平均下来沈云萱也能每天稳赚二两银子!
这件事是要暴富一样?。
沈福、白?杏花和吴老太在高?兴之余都很不解,“生意这么?好赚吗?就一些面食?”
在他们看来,贵的都是糕点之类的,普通馒头花卷怎么?会挣钱呢?
沈云萱说:“以前?我也不相信,有一次在书上看到,很多被人瞧不起的小生意都很赚钱,说出利润能吓到人,还有一个地方靠做面点成了县城首富,我真的很震惊,这才琢磨着试试看。
反正面食卖不出去也能拿回来自己吃,或者?成本?价卖掉,没想?到真的有很多人买。”
沈福琢磨道:“还是因为你做得好吃,像码头如今每日都订一百个,有时候还要加,就是因为咱们的花卷特别好吃。他们干活辛苦,花两文钱吃不到什么?好东西,这油盐花卷正合他们心意。
那几家富户,肯定是厨子做得没咱家好吃,主子不满意,才会跟咱们买。”
白?杏花连连点头,“糖炒栗子卖得特别好,每天很快就卖光了。明明县里有几家在卖,大家偏喜欢来抢咱们的,说明萱萱手?艺好是最重?要的。”
吴老太也说:“还有一点,咱放得料足,食材都是好的,价格却和别家一样?,算起来咱们成本?是比他们高?的。大伙儿眼睛都贼,看出来咱们用料好,肯定买咱们的更划算,有种占了大便宜的感觉。”
沈云萱笑道:“是啊,他们觉得占了便宜,买到了好东西,来买的人就会多。那咱们虽然成本?比别家高?一点,但最后总收入是远远高?于别家的。
以后我们就这样?,做好的东西、精的东西,让客人心满意足,这样?就能卖出去很多。过年过节的时候,还可以买多少送多少,让大家买了东西心里还高?兴。”
这就是在说促销,沈云萱一个农女不该懂得过多,所以她点到即止,所幸几人已经明白?了这个逻辑。薄利多销,只要卖出去的足够多就会大赚,自然对沈云萱又添了几分佩服。
之后沈福和白?杏花卖货时就灵活了很多,如果和人谈的是订货,就提供送货便利,赠送小吃。这样?送出去的栗子或糖三角要是让人觉得好吃,下回订单又会多一份。
有时候花卷剩下几个,有点凉了,他们就主要卖糖炒栗子和盐焗松塔,买多少可以掰一块花卷送。这样?买的人又觉得占了便宜,还尝到了花卷,很是开心。沈福他们也能更快卖完,回家帮沈云萱进山采东西或打猎,准备第二天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