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 便宜老子铺的路(1 / 1)抛开事实不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3章 便宜老子铺的路

“张大人总算来了,王爷已经恭候多时了!”

“麻烦赵长史久候了!”

张云逸在忠顺王府下了马车,与赵良恭打了个招呼,寒暄过后便被领进了一座小院。

院门前,他对着一名面白无须的太监微微点了点头,道:“劳烦夏公公了!”

随即转向张云逸道:“张大人随公公去吧!”

张云逸闻言微微点头道:跟着那名太监,走进小院偏厅,并未看见忠顺王,反倒厅内站着一名三十岁左右,一身常服的男子。

他正在疑惑,只听身旁的太监,轻喝一声:“见到秦王殿下,还不行礼!”

张云逸闻言一怔,还未等他反应过来,秦王却上前挽住他,并和颜悦色道:“守忠不得无礼!”

张云逸身子一震,生生挣脱了秦王的搀扶,生生拜倒道:“臣未曾想过能见到殿下,一时激动失了神,还望殿下恕臣失态之罪!”

做为皇帝的嫡长子,秦王的名号他当然听过。

然而,这并不是他这般恭敬的原因。

赵良恭嘴里的夏公公,以及秦王的那声守忠,让他想到了,红楼里那个六宫都太监夏守忠。

原先,因皇帝将元春赐给宁王,他心中倾向于宁王可能继位。

而今,眼前的秦王却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如果说甄家被抄,还能解释为天家无父子,自古以来,天家父子兄弟相残的事情,不胜枚举,更遑论甄家这样的外戚。

可不论哪个皇帝,也不可能继位以后,重用争储时对手的亲信太监。

从夏守忠以后的职位,以及他对贾家的态度,不难看出元春在皇帝那儿并不受宠。

否则,即便他是六宫都太监,也不至于敢去贾家打秋风。

更遑论,去打秋风的太监,还不止他一个。

刚穿越那会,他就曾经怀疑,元春是太上皇看在贾敬的面子上,强行赐给新皇帝,为的是给贾家留一条后路,只是效果不如预期。

而今,更加坐实了这个想法。

他虽然不清楚,贾家与宁王的关系,也不知道贾母和王夫人背地里下过的功夫。

可皇帝召见宁王时他正好在场,元春能做宁王侧妃,其中少不了甄贵妃的意思,结合原文的脉络,也能推测出贾家与宁王的关系匪浅。

‘赦政珠琏’‘摄政诛连’,看来并非无的放矢啊!

他颤声道:“臣一直盼着能见殿下,只是……只是不敢贸然前往拜见……”

见了张云逸满脸激动的表情,秦王眼中闪过一道欣慰,叹道:“本王亏欠张大人良多,小张大人快快请起!”

短暂的愕然,张云逸立刻明白,秦王口中的两个张大人,是自己和那个素未谋面的便宜老子。

原以为秦王是看重了自己,前来招揽,现在看来另有隐情。

虽然对他所说的亏欠有些猜测,但张云逸并未轻举妄动。

所幸,夏守忠已然抢着开口,解释道:“也怪不得殿下,谁知道张大人会自作主张,非得多此一举,将工部那些账目一并翻出来。”

说到这,他不禁摇了摇头,叹道:“张大人也不想想,他一个钦天监监正,如何能够知道这些账目?原本即便皇上有所不喜,也不至于……他这画蛇添足,反倒将忠心直柬变成了结党构陷,差点连累了殿下。”

“守忠!休要胡言!张大人忠正纯良,何曾连累过旁人!”

他们明显是一唱一和,但却为张云逸解开了一直以来的疑惑。

当初,他就怀疑便宜老子是受人指使,否则不可能知晓工部的账目。夏守忠既然说差点连累了秦王,贾家又站队宁王,那么这些账目的出处就呼之欲出了。

原先,他不是没怀疑过贾敬,毕竟秦业就在工部营缮司,贾政也是工部员外郎,获得那些账目不是难事。

只是觉得,以贾家那些人的德性,不可能上书直柬。

可如果牵扯到储位之争,那么一切都合理了。

此刻,贾敬和戴权在去宫里的车上,那些旁敲侧击,都一一浮现脑海。

张云逸再度拜倒,道:“殿下明鉴!父亲是受奸人蒙蔽……臣虽看出些蛛丝马迹,然苦于并无实证,又牵扯长辈……只得深入虎穴,暗中调查,搜集证据。”

他现在已经可以肯定,不但便宜老子的死,贾敬脱不了干系,就连谋害原主的幕后真凶,也必然是他。

倒不是想在秦王面前告状,毕竟贾家最后的结局摆在那儿,想必秦王对此心知肚明。

虽说有便宜老子那层关系在,但让秦王急于来此相见,并与夏守忠一唱一和,将便宜老子之死解释清楚,恐怕不是单纯为了笼络自己。

此前,为了建造大观园,他向皇帝提议,将宁王和贾元春的婚事大操大办,这显然引起了秦王的担忧,也是他来此相见的原因。

毕竟,他是以先皇为由,向皇帝提议大操大办。

这在秦王看来,或许是他倒向了宁王,并用这种方法助其争储。

伴君如伴虎,即便现在秦王不提,可等到继位之后,会不会因此心存芥蒂,却不好说了。

所以,他必须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

“哦?”秦王饶有兴致的看向他道,“那你查出了什么?”

“臣原先也十分疑惑,虽走动甚少,可毕竟也算至亲,何至于损人不利己,加害臣父子二人?”

他略微停顿,方一脸凝重道:“据臣猜测,此事怕是牵扯宁王。”

不论宁王是否牵扯其中,他都必须把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只有这样,秦王才不会怀疑他的动机。

秦王面色有些复杂的看向他道:“原来如此,照这么说来,向父皇提议将婚事大办,也另有深意?”

“臣不敢欺瞒殿下,提议将婚事大办,臣并无私心,先皇救臣性命,臣无以为报,一心只想为他老人家弥补遗憾。但也不愿民脂民膏耗在宁王的私事上,故而提议让荣府出资兴建待嫁别院。”

有些事永远也不能承认。

他侃侃而谈道:“一来,由荣府出资,不必虚耗国库、内帑;二来,父亲的事情终究牵扯工部账目,宁荣二府深耕工部,秦业和贾政俱在工部任职,臣也希望藉此寻找突破口,通过二府的财务情况,拔出萝卜带出泥,找出父亲被陷害的证据!”

虽说,强行将荣府拉扯进来,多少有些牵强,但水至清则无鱼,工部执掌天下营造,贾政又任职员外郎,即便没有参与其中,至少也是个和光同尘。

大观园销甚大,加上贾家上下其手,没有百万以上根本下不来。

况且,夏守忠既然说是结党构陷,那么构陷的是谁?

能够让秦王受到怀疑,结合宁王与贾家的关系,已经呼之欲出了。

所以,他这番话,并非毫无根据。

末了他方道:“臣原本想等查出实证以后再找殿下,不料竟得殿下屈尊降贵,何其幸也!”

“好啊!不愧为忠良之后,心存忠义,不因私废公,本王果然没有看错你!”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