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7章 金茂:我要告董卓诽谤(1 / 1)圣代新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7章 金茂:我要告董卓诽谤

洛阳北宫,嘉德殿前。

完成反杀的张让,明白时间紧张,快速下令十常侍开始分工合作。

张让、段珪等矫诏,用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附,少府许相为河南尹。

尚书得诏板,怀疑有假,说:“请大将军出来共同商议。

中黄门把何进的脑袋掷给尚书,说:“何进谋反,已经杀掉了。”

尚书惶恐,屈服于宦官淫威,并趁人不备,溜出北宫,在洛阳城到处宣扬何进被宦官谋杀的消息。

何进部将吴匡、张璋、袁术听说何进被杀,各领兵马入城,以清君侧的名义,要为何进报仇。

但还有人比他们反应更快!

本就在洛阳城内的袁绍、曹操尽起家族私兵,杀进皇宫。

只要面白无须的人,全都杀光。

夜色中分辨不清面孔,误杀许多新进当任侍郎、黄门的士人。

后来,没死的士人们学乖了,一见到杀气腾腾的私兵,就脱裤子证明自己。

羞耻归羞耻,总算保住小命。

等到袁术等人赶到,发现被袁绍捷足先登。

虎贲中郎将袁术发怒,率部攻打宫城,焚烧青琐门。

这个时候,车骑将军何苗才姗姗来迟,屯兵朱雀阙下。

何进部下吴匡素来怨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又怀疑何苗与宦官同谋。

吴匡见到何苗分外眼红,就说:“大将军打算诛杀诸常侍,车骑将军不愿。如今大将军已死,车骑还在,那么杀大将军的人就是车骑!吏士能为大将军复仇吗?”

何进在世时素来对士卒有恩,因此士卒都哭着说:“愿效死。”

吴匡于是唼血为誓,与张璋及奉车都尉董旻引兵攻打何苗,战于朱雀阙下。

虎贲中郎将袁术,发现宫外大乱斗,不想参与,便率部冲进宫中。

袁术不知兵,对兵将约束甚少,这伙人冲进宫闱,哪见过那么多漂亮的宫女。

顿时,袁术部下就像松开缰绳的野马,给原本就乱套的两宫,更添混乱。

另一边。

张让等人见势不妙,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从复道仓皇外逃。

张让想要带人逃往小平津,入黄河逃亡。

张恭、张铁却有不同看法,要带陈留王刘协往南跑。

情况紧急,张让愤恨地看了眼张恭、张铁二人,便带着少帝刘辩继续逃跑。

诸宦官也分成两批,大部分跟着张让,只有小部分跟着张铁二人。

此时,刘协等人在洛阳城北,为了避开城内追兵,绕道轩辕关,进入豫州颖川郡。

一个时辰后,张铁等人站在山林高地远望,庆幸没选择跟张让一路,否则定要被追兵追上。

这伙追兵,却是由卢植、闵贡率领,直往北追。

八月二十六,天亮了。

卢植、闵贡二人,于北邙山追到少帝刘辩,张让等人自知活不了,投河自尽。

同一天,洛阳。

车骑将军何苗兵败身死,他的首级也被斩下,尸体被扔到苑中。

何苗的长史乐隐也在京师大乱时遇害。

袁绍与袁隗矫诏召宦官亲党许相、樊陵前来,将他们斩杀。

董卓望见雒阳上空浓烟滚滚,才得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急忙下令步骑分开进军。

两万步军由女婿牛辅率段煨、郭汜、徐荣、张济、董越统领,董卓则带着另一女婿李儒和李傕,率领一万骑兵及飞熊军,快速赶往洛阳。

八月二十七日天未亮。

董卓才抵达显阳苑,一打听才得知中常侍张让等人劫持皇帝刘辩上了北邙山。

还打听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

“陈留王被劫持往东南方向逃亡?”

怎么两兄弟闹别扭,一个往北一个往南?

事有蹊跷,董卓分兵,派李傕率领千骑飞熊军追赶刘协等人,并叮嘱女婿李儒:“定要弄清楚个中缘由。”

李儒心领神会:“喏。”

这位可是董卓的半个大脑,识破宦官矫诏的人就是李儒。

董卓则率领剩余九千余骑兵往北邙山赶去。

八月二十七,傍晚。

在北邙山下,惊魂未定的刘辩见到飞驰而来的董卓军,吓得大哭。

董卓终于在北邙山迎救了皇帝。

并见到了公卿百官的迎驾队伍,太尉崔烈在前引导,呵斥董卓回避。

董卓指着崔烈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

随后,董卓进入迎驾队伍,拜见刘辩。

少帝刘辩害怕董卓的兵,见了就哭,群臣劝董卓退兵。

董卓反问道:“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有让我退兵的理由!”

最终,群臣畏惧董卓兵锋不敢言语,只能忍耐着让董卓一同迎皇帝回宫。

八月二十八。

大将军何进的部曲例如张辽、车骑将军何苗的部曲都无所归属。他们在董卓亲弟弟奉车都尉董昱的劝说下,投靠并听命于董卓。

原大将军府幕僚鲍信不肯归附董卓,向袁绍提出诱杀董卓的计划,袁绍不敢,鲍信则弃官逃亡。

整个洛阳只剩丁原所率领的并州狼骑尚未归附。

当天傍晚,牛辅带两万步军抵达显阳苑。

董卓野心膨胀,当天夜里就率领所部亲信近三万步骑,对丁原发动夜袭。

丁原麾下总共就只有一万步骑,虽说跟董卓军一样精锐,但一方面寡不敌众,另一方面董卓不讲武德偷袭,最终败北。

丁原兵败被杀,董卓惜吕布勇武过人,招降为骑都尉,令其收拢并州溃兵。

至此董卓掌握洛阳所有军权。

八月二十九。

朝廷罢免司空刘弘,派使者到显阳苑拜董卓为司空。

同一天,李傕、李儒终于追回陈留王刘协,并带回一个惊天大秘密。

“先帝遗诏,令扬州牧匡扶正统,助陈留王登基称帝!!?”

董卓震惊到脸上肥肉抖三抖。

他就觉得这事情有猫腻,没想到这里面的瓜有这么大?

就好像薛定谔的猫,开箱子开出了一只老虎一样玄幻。

实在是上面这些人把消息捂得太死,像董卓这么牛逼的人,到现在才知道。

不过一切都不晚!

回想起之前在接驾的过程中,董卓向刘辩询问事变经过,刘辩语无伦次。

当时,董卓就觉得很不爽,任谁得知效忠对象是这种怂包,大概都一样。

如今董卓心生欢喜,萌生废刘辩、立刘协之意。

不止是因为金茂的原因,董卓知道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

这样的小皇帝上位,对于董卓来说,才是最大的助力!

在此之前,董卓还询问李儒个中细节。

得知刘协遇事处变不惊,看到李儒诛杀宦官而面不改色,还能对答如流,董卓更加坚定废立之心。

当晚。

董卓邀请袁绍到显阳苑商议废立,袁绍不同意,提出要去请示自己的叔父太傅袁隗。

袁绍说:“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

董卓闻言大怒:“竖子!天下大事难道不由我决断?

今天我就要这么干了,谁敢不从?

你想要试一试我的刀锋利与否?”

袁绍反讥:“我的剑也未尝不利!”

见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董卓冷笑道:“陈留王乃是先帝遗命登基之人,我倒是好奇,少帝刘辩如何就能窃取帝位?”

“哼!”袁绍冷笑道:“这是你从民间听来的传说吧。”

董卓轻笑道:“扬州牧金茂持有先帝遗诏,要不要我去请来?”

袁绍面色大变,怎么也没想到董卓竟然会知道这个消息,慌张之下,拿着佩刀作揖离去。

董卓放肆大笑,看着袁绍狼狈的模样,顿时觉得胜券在握。

次日,八月三十。

董卓将废立之事汇报给太傅袁隗,袁隗同意,袁绍因而弃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九月初一。

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事为例,自比田延年谁反对就立刻处死。

满朝文武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再次以金茂作挡箭牌,满朝震惊,再也没人反对。

后来小心眼的董卓,还想寻找机会杀害顶撞他的卢植,但被蔡邕、彭伯劝阻,卢植则弃官逃亡。

九月初二。

尚书丁宫在崇德前殿主持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御座,解除玉玺印绶并转交给刘协,然后扶刘协正式登基,是为献帝。

刘辩则被贬为弘农王。

紧接着,董卓让尚书宣读策文,并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后的罪责,将其迁入永安宫。

九月三日,何太后被毒杀身亡。

董卓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而是让刘协到雒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

九月四日。

董卓忌惮豫州牧黄琬手握军权,征召入朝,为司徒。

九月十二日,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大司马上公之位。

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更封郿侯。

司空之位由杨彪担任。

然后,董卓开始大肆封赏下属。

牛辅、段煨、徐荣、董昱升为中郎将。

李傕、郭汜、张济、董越升为校尉。

李儒任为弘农王郎中令。

这几天有事,更新时间不稳定,请义父晚上再来看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