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4章 荀攸牛逼!(1 / 1)圣代新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4章 荀攸牛逼!

曹洪?

挺耳熟的名字啊。

看来张飞还真抓到一条大鱼!

但是功就是功,过就是过!

“张翼德立下大功,军衔晋升一级。”

金茂话锋一转道:“失职也确实属实,念在临阵换将,于战事不利,便罚其戴罪立功!”

张飞的心情犹如过山车,起起伏伏,他还想争辩。

金茂直接一句话堵死:“再多嘴,给你军衔也除掉!”

于是,张飞闭嘴。

至于曹洪该怎么处置,金茂倒是犯了难,招降是不可能招降的。

就好像金云要是被敌方俘虏,金茂也不信金云会诚心归降。

曹洪作为曹操同族,怎么可能归降?

杀了吧,又跟曹操结下梁子。

倒不是还有投靠曹操的念头,现在的金茂,虽说没法跟袁绍、董卓相提并论,但比曹操肯定要高一级。

因此,没有将曹操消灭的前提下,千万不要招惹。

说不定这种位面之子一个爆种,金茂就得玩完。

放了吧,又亏大发了。

倒是还有第三个法子,可送到华佗手中,还不如杀了呢。

上次王朗那件事,传播范围不广,也就在神信教内流传。

就算这样神信教徒们,都称之为“神罚”,没人想要体验一番。

无奈,金茂便向三位谋士问道:“诸位可有办法处理曹洪?”

三人都是聪明人,金茂既然没说杀掉,那肯定也不能放掉,剩下的就只有卖掉!

戏志才当先出列道:“主公,若是曹操足够重视曹洪,我建议不如卖个好价钱?”

其实,戏志才完全能猜透金茂的心思,自从贺齐事件之后,大家都不敢表现地太明显。

果然,金茂非常感兴趣道:“这倒是个好法子,可是卖得少了吃亏,卖多了又不一定能卖掉。”

“卖多少才合理?”

戏志才瞥了眼地上的曹洪,原本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突然焕发生机。

于是,戏志才就有了主意:“禀主公,台下不正好有人知晓嘛。”

“何不问问曹洪?”

“倒也是啊。”金茂点头盯着低头不语的曹洪问道:“你觉得如何?”

可曹洪就在装死,不说话。

见金茂看过来,戏志才笑着说道:“那便处决了吧,想必曹操肯定认为曹洪已死。”

金茂觉得也是这么一回事,便同意道:“那便砍了吧。”

“来人!”

“且慢!”

曹洪这才抬起头,大声道:“我愿用五百金换一命!”

五百金?

打发叫子啊。

金茂眉头皱得很深,但曹洪都松口了,也不能把话说得太死,便又向三人求助。

周瑜站出来说道:“我听说陈留曹家乃是望族,敛财手段很有一套。”

“既然曹洪不想活命,主公就斩了他吧。”

曹洪虽是出了名的吝啬,可相对于钱财,更珍惜自身,急忙道:“无论什么价,只要我有,都给你们!”

金茂满意地看了眼周瑜,有士族内鬼就是不一样,了解地十分透彻。

戏志才是寒门不懂里面的道道,荀攸不是荀家嫡系也接触不到,唯有周瑜,被当做下一任家主培养,见闻非同常人。

“我也不要多。”金茂狮子大开口道:“一千匹壮年战马就够了。”

“你直接杀了我吧!”

曹洪哭丧着脸道:“我全家卖了,也不值五百匹战马。”

金茂刚想答应下来,却被荀攸打断。

“一千匹战马,就是要一千匹!”

荀攸许久不曾发言,一说话就是王炸:“你可以出五百匹,曹操就不能为了你出另外的五百匹?”

金茂不明所以,但知道荀攸不会无的放矢,肯定有他的道理在里面,便坐等看戏。

曹洪家能攒下巨额财富,自然深谙生意之道,看到金茂没有开口,只有几个谋士在讨价还价,胆子大了起来。

“那你杀了我吧。”

见曹洪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荀攸并不着急,道:“你可想好了。”

“每一次的拒绝,我主就会提高一百匹战马的价码,现在想要活命就需要一千一百匹!”

曹洪没见过往上增长的还价方式,急了:“你们不讲信用!”

荀攸继续加价:“一千二百匹!”

“你…”

“一千三百匹。”

曹洪闭上嘴,不想说话。

荀攸非常损:“现在是一千五百匹,再往上我主怕要不到,那就此打住。”

“若是你不同意,那便斩了吧。”

见三个谋士都说砍了,金茂起身,刚想要下令,曹洪崩溃。

“一千五百匹就一千五百匹!”

“但是我有个条件!”

曹洪刚刚说谎了,他家里就能拿出这笔钱财,只不过一千五真的到了极限。

金茂看向荀攸,并没看出什么表情,便又坐回去,示意荀攸继续。

“一阶下囚,有何资格谈条件!”

荀攸一改往日谦逊的姿态,咄咄逼人道:“你家出五百匹,另一千匹战马,须曹操给付!”

“主公,我这便写一封文书发给曹操,若是曹洪所言尽是假话,请斩之!”

不给曹洪辩驳的机会,荀攸拿出纸张,笔触流畅,很快就写完一封信。

“来人!”

金茂深知荀攸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便派人去送信给曹操。

曹洪见事情没有转圜的余地,灰心丧气的同时,又松了口气。

想到曹操刚从荆州获取大量好处,应该会赎他。

但是曹洪不知道,这一切全都被荀攸看在眼里。

等到曹洪被拖下去,荀攸脸色沉重地说道:“主公,曹操麾下当以骑兵居多,不可不防!”

荀攸说出自身猜测:“曹洪的一切反应,说明曹操麾下骑兵当超过两千,且都是壮年期战马!”

难怪荀攸刚刚表现地十分怪异,金茂不禁感概,这也太牛逼了。

仅靠几句话、几个动作就分辨出关键信息,这就是顶级谋士的厉害之处!

“那我该如何?”

金茂虚心请教:“公达认为,先前的计划哪里需要改变?”

荀攸出列拜道:“主公,此事尚需前线战报,我才能做出判断。”

金茂点头,催促手下人传递前线战报。

傍晚。

曹操变阵的消息,终于传回来。金茂看向荀攸。

“主公!此乃曹操障眼法。”

荀攸激动地说道:“请速击之!”

金茂有些懵逼,这跨度也太大了。

刚说完曹操麾下战力要比预料中的高,还以为要小心谨慎,结果反转来得太快,金茂有点反应不过来。

“公达,还请详细叙之。”

荀攸拜道:“主公可还记得,前大司农唐瑁曾在宴会上抨击袁术。”

金茂事情非常多,哪记得这些,扭头看向戏志才。

见戏志才点头肯定,金茂伸手示意荀攸继续。

“袁术此人,心高气傲,自命不凡,却无实干之才。”

荀攸简单概括道:“曹操新败,却能重整旗鼓,与我军相持,称得上乱世英雄。”

“这两人孰强孰弱,暂且不论。”

“仅从官职上来说,当是曹操为袁术下属,应听从袁术调遣。”

金茂不断点头,又起身来到堪舆图前,将曹操、假袁术、蔡瑁三部分分别标注出来。

看起来没什么不妥啊。

袁术在曹操后边充当中军,蔡瑁、曹操分为左右两翼,这是很常规的一种安排,换作是金茂也会这么干。

“公达,你看出哪里有异常?”

荀攸来到堪舆图前,指着袁术这个点道:“这里!”

金茂非常不理解道:“公达应当知道,我军行进也是如此。”

荀攸摇头道:“可袁术并非主公,他在洛阳为虎贲中郎将之时,麾下仅两千人,如何能知道大军行进之道?”

“难道您从一开始就明白,数万大军该如何行进吗?”

金茂仔细一想,确实如此,当初他获得朱儁真传,可第一回指挥五万人作战时,还是出了不少纰漏。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金茂自认为并非军事天才,难道袁术就是了?

要是那样的话,袁术还会成为历史上那样子吗?

显然,袁术也不是军事天才。

那么大规模行军打仗,大家都一样,得从零开始学起。

也就是说,荀攸的猜测非常有道理。

“你的意思是,此人并非袁术?”

荀攸点头道:“对!我认为此人不是袁术!”

又解释道:“若是真袁术在此,他应当在这里!”

荀攸指着曹操处说道:“袁术并未与我军交战,在他眼中,我等不过是土鸡瓦狗之辈,一鼓作气,便可破之。”

金茂不由地好奇道:“那他为何不动手?”

荀攸解释道:“一则袁术爱惜羽翼,不想损兵折将;二则袁术不屑亲自为之。”

“主公试想,眼下若是有一伙数万盗匪出现在境内,您会亲自前去讨伐吗?”

要是以前人少将少时,金茂会亲自动手,现在嘛,牛逼的武将都有好几个,亲自下场也太丢面子了。

“公达,你说服了我!”

金茂问道:“你以为该如何做呢?”

荀攸深吸一口气道:“主公当尽起全军,子时埋锅造饭,放弃营寨,寅时出发,一战可定之!”

金茂犹豫道:“这会不会太仓促了?”

这时,戏志才起身为荀攸助力:“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周瑜佩服地看了眼荀攸,眼中战意满满,抱拳道:“就连您都觉得仓促,敌军必定也想不到。”

“此乃绝佳战机!”

见三人都这么肯定,金茂也不再犹豫:“好!就这么办!”

“来人!”

“命令二营校尉董袭率部连夜北上奔袭。”

金茂指着堪舆图上,西陵县东边山林,“在此处驻扎,阻击北逃的骑兵!”

“命令水军都督黄盖、一营校尉凌操、先锋军校尉关羽,子时造饭,寅时出击。”

“且慢!”周瑜满脸兴奋道:“主公我认为应当令水军子时出发,在荆州水师尚未反应之时,发动突袭!”

水军夜袭?

这也太冒险了!

但是,金茂仔细想想,这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命令。

不管荆州水师军事素养低到什么程度,摆开阵型,六千弓弩手,给你来两轮齐射,换谁来也吃不消。

那可都是人命啊!

换作水军夜袭就不一样了,今晚正好是个大晴夜,靠着月色,水军能以最小风险地发动突袭。

就算会被敌军发现,那也总比当面对阵要好得多。

要不是周泰、蒋钦还得防守淮河沿岸,金茂有自信当面对阵,也能击溃敌军。

可现在情况不同。

金茂便同意了周瑜的提议:“就按公瑾说的办!”

“命令中军全军。”金茂再次下令:“就地埋锅造饭,子时随水军北上,先拔敌水军营寨,再破曹军!”

这也算是金茂第一次发动四万人的整体进攻行动,也不知道会发生多少出人预料的事。

他下令的时间,是酉时18点。

水军营寨就在中军左翼,接到命令的时间则是酉时末戌时初19点。

董袭所在的二营距离中军有十公里,等到传令兵到底时,已经到了亥时初21点。

也就是说,董袭埋锅造饭长途奔袭的开始时间,只比其他人早了一个时辰。

而董袭也是个学渣,冲锋陷阵在行,调兵遣将就难为他了。

等到董袭叫醒士卒,再埋锅造饭,时辰已经来到子时。

全军还未出击,就被琐事给绊住手脚,等到出发,时间已经来到卯时。

此外,二营全军要长途奔袭十公里,这对于没有战马的士兵来说,就是个巨大的挑战。

先锋军距离中军较近,命令传达也很及时,关羽安排的也没问题。

问题出现在沟通上。

由于换了一波士兵,局面就形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

尤其是重装盾兵,这是精锐中的精锐,十分看不起关羽。

就算有水军刀盾兵的背书,仍然有许多人不服关羽。

对此,关羽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传达金茂的命令。

好在这些精兵谁都会不服,唯独就听从金茂的命令,乖乖执行。

凌操这边的情况就比关羽好得多。

一营确实精锐,但凌操也不是新人,跟许多老兵关系都不错,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已经没什么大问题。

至于新来的三千战兵,这些不过是刚从新兵营毕业的嫩瓜蛋子,谁敢在老兵面前呲牙,乖得很。

唯一的问题,大概就出在凌操身上,这家伙就不是个安分的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