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贵才有价值
一群工程老板带着家属,组团来医院探望。
男人们没进去,就在客厅坐了会。
女眷们进去看了下,留下个红包。
坐了不到十分钟就走了。
姜宁把人送走,才进屋看了一下。
冯雪双手拿着一沓红包,用眼神询问他怎么办。
红包太厚,一个手都拿不下。
姜宁接过来看了看,全是一万的红包。
怪不得七八个红包要两手拿。
确实有点厚了。
姜宁随手放下,道:“姐收着吧!”
冯雨问:“你不是说了不让来吗,怎么还来这么多人?”
姜宁道:“我是说了,但人家非要来,我总不能把人赶出去。”
冯雨那个无奈,真是幸福的烦恼。
舅舅家的独桌吃到下午四点才散,张玉龙岳母岳母和几个亲戚喝的脸红脖子粗的,路都快走不稳,好不容易把人送走后,姜爸姜妈赶紧带着大孙女去医院看小孙女。
其他亲戚忙了几天,总算消停了下来。
各回各家。
邓小芸跟着爸妈回家后,就立刻宣布:“爸,妈,我要去美利坚。”
邓强一愣:“你去美利坚干什么?”
邓小芸说:“老家太卷,我要去美利坚工作。”
张玉芳问:“你知道美利坚的门朝哪边开吗?”
邓小芸不满道:“你不要小看我,我都学会讲英语了。”
邓强就问:“你去美利坚做什么工作?”
邓小芸说:“我去给姜宁的牧场养牛。”
邓强那个惊讶:“你会养牛?姜宁能让你去?”
邓小芸自信满满道:“不会可以学啊,我已经给他说好了,他也答应我了。”
邓强和张玉芳脸脸相觑,都有点‘喜’出望外。
这个消息太劲爆了。
张玉芳道:“你一个大学生,跑去给人家养牛,还不如不上大学。”
邓小芸反驳道:“妈,什么代年了,你还是老思想,现在这社会多卷啊,博士都去跑外卖了,我养个牛怎么了,什么不都是人干的,只要挣到钱就行。”
邓强就问:“姜宁能给你多少工资?”
邓小芸道:“我没问,美利坚挣的是美元,就算他一个月给我发三千块,换成老家的钱也是两万多呢,一年少说二十三万呢,不比你们两人个挣的多。”
邓强不信:“还有这种好事?”
邓小芸道:“所以你是老思想啊,人家美利坚的是美元,一美元换咱们七块钱,在美利坚刷盘子一个月都三四千美元呢,只要出去了,干个啥不比老家挣的多啊!”
张玉芳道:“外面的钱哪有那么好挣,你人生地不熟,一个人跑去外面,万一出个事情咋办,我觉的你还是别去了,回家来我给你问问姜宁,你也去农场上班,一个月也四五千块钱呢,年底还能发一年工资,比单位上班的工资都高了。”
邓小芸愤愤道:“我才不呢,一回来谁见了不是让我找对象结婚,就是让我减肥,我都快烦死了,我就要去美利坚,你们要不让我去,我就不上班了,睡着让你们养我。”
邓强气的不行:“你都二十七的人了,咋还跟个娃娃一样,你看看人家姜宁,比你还小一岁,什么都不用你姨爹姨妈操心,你怎么好意思让我和你妈养你。”
邓小芸比他理由还充足:“你别老拿我和姜宁比,姜宁那种怪物有几个,你怎么不拿我和刚哥比,我总比他强,反正我就要去美利坚,你们不同意我也要去。”
邓强气的肝疼,又不好骂她。
张玉芳没有唠叨她,拿出手机说:“我问问姜宁。”
电话打了过去,很快就接通。
姜宁还在医院:“小姨。”
张玉芳问:“姜宁,小芸说她要去美利坚,你答应她了,有没有这回事?”
姜宁道:“看你们,你们让她去就行,你们不让她去就算了。”
张玉芳问:“那边安全不安全,我刷短视频看到好多人说美利坚天天在枪击。”
姜宁道:“那些东西看看就好,美利坚不禁枪,老百姓能合法带枪,治安方面确实不如老家,但也没有传言的那么可怕,情况不一样,问题不太大。”
张玉芳问:“小芸过去你让她干什么?”
姜宁道:“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看她自己吧!”
张玉芳又问了几句,才挂掉电话。
姜宁收起手机,才进去看他女儿。
小家伙又醒了,饿醒的。
冯雪装了奶粉,姜妈抱着喂。
小婷婷跳着脚,想要看妹妹。
这丫头三岁了,明年秋季也要上幼儿园了。
张玉兰一边喂孙女,一边问姜宁:“你小姨打电话什么事?”
姜宁道:“小芸姐想去美利坚。”
张玉兰很惊讶:“邓小芸去美利坚干什么?”
姜宁道:“还能干什么,去我牧场干活呗!”
张玉兰没好话:“二十七岁的人了,还不赶紧找对象结婚,还往外面跑,不知道父母天天愁的觉都睡不着,操不完的心,实在太不长心了。”
姜宁道:“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你不能用你们的老思想要求年轻人。”
张玉兰没客气,直接教育起儿子:“你说的是什么混账话,年代是不一样了,可年轻人就能不管爹妈,把爹妈扔下自己跑去外面逍遥快活?爹妈把你们养大付出了多少,没有要求你们回报,只是让你们尽快成家难道还有错了?口口声声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你们日子过不好除了爹妈谁跟着操心,一个个的真要本事那么大,就不要吃爹妈的,喝爹妈的,也不要让爹妈买车买房,念了十几年书都念到狗肚子里去了。”
姜宁一看不妙,老娘有要发火的迹象,立刻就投降:“妈说的对,但别冲我火啊,是小芸姐想要去美利坚,你要有气就打电话去骂她,别冲我发火。”
张玉兰愤愤道:“我不冲你发火我还能冲谁发,人家又不是我生下的,我哪能骂,我就是觉的你大姨和小姨不容易,陈刚,陈燕,邓小芸没一个让人省心的,我就不明白了,现在念书都念的什么鬼东西,爹妈对儿女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到头来却不落好,说上几句,还这不乐意那不乐意的,动不动就爹妈老思想,全是狼心狗肺的东西。”
姜宁那个无奈,不知道老娘发的哪门子火。
只能哄着。
姜爸有大智慧,这种时候从来都不会吭声。
免的引火烧身。
张玉兰心情不太好,喂完孩子就和姜爸领着大孙女走了。
姜宁抱着女儿,一边拍女儿一边道:“老妈是不是更年期到了,莫名其妙的,冲我发什么火,我感觉我给邓小芸背锅了,真是扯蛋。”
冯雨精神比昨天好多了,说:“你可不能这么说,妈说的很有道理,父母对子女付出了所有,不要求子女回报,可现在的好多年轻人却从来不考虑父母的感受,还动不动说父母老思想,这是在偷换概念,你不觉的这是一种很自私的行为吗?”
姜宁:“……”
冯雨又道:“人心是互相的,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这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这个世上,还有谁比父母更爱我们呢,父母为子女付出了全部心血,子女却一点都不考虑父母的感受,这难道不是自私自利?虽说年代不同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但这并不是年轻人只管自己开心喜乐,不管父母悲伤忧愁的借口。远的不说,就说大姨和小姨他们,父母给予了子女最大的宽容,可你那些表哥表姐何曾体谅过父母的艰辛?”
姜宁点头:“你说的对,还是我老婆最有文化。”
冯雨翻了个身,道:“这跟有没有文化没关系,跟人的道德底线有关系,文盲只是没有知识,不等于没有道德。学历知识不等于文化,更不等于道德。”
姜宁不想讨论这个,他觉的这些东西得等他到了五六十岁才会思考,现在思考这个问题有点早了,就转移话题,拍着女儿道:“宝贝真乖,吃饱了就不哭不闹。”
冯雪比个手语,有点儿复杂。
姜宁没有看懂。
冯雨给他翻译:“姐的意思是小孩子只要不是身上不舒服就乖的很,要是哭,那肯定是有问题了,不是肚子饿就是拉了,或者哪里疼。”
姜宁点头,说:“宝贝儿睡着了。”
冯雪指了指婴儿车,让他把孩子放下。
姜宁就把孩子放进婴儿车里,给捂好被子。
小孩子变化大,一天一个样。
姜爸姜妈天天都会过来,上午来一趟,下午来一趟。
就算没什么事,也会领着大孙女过来看看。
看着小家伙皱巴巴的小模样一天天的长开,眼睛一天天变大,皮肤也一天天光滑,姜宁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生命的成长在他眼里从来没有如此的具象过。
第四天的时候,医生检查后,给冯雨拔掉了尿管子。
第五天出院了,回家坐月子。
冯雨第三天就能下床走动了,出院的时候里三层外三层穿的比熊还臃肿,脑袋都包裹的严严实实,不敢让风吹,尤其现在是冬天,产妇太脆弱。
万万不能吹风。
姜宁不懂这些,他就当个工具人。
全听他妈指挥。
中医院地盘大,从特殊病房的楼到停车场要走一百多米。
姜妈不让冯雨走路,让姜宁抱到车上。
姜宁就抱冯雨下楼。
冯雨也很听话,知道婆婆是为自己好。
乖巧的很。
冯雪抱着孩子,姜爸姜妈和亲戚往车上搬东西。
住院从家里带来了不少东西。
考斯特一直没熄火,车里吹的热乎乎。
到了车前,姜宁才把冯雨放地上。
让她自己上车。
到了别院安顿下来,请的护工也到了。
总计五人,营养师、育婴师、护理师、住家医生再加上做饭帮闲的小姨,冯雪的工作都被人抢了,更没姜宁什么事,每天就是回来吃饭时看看女儿。
一楼两个卧室,住不下。
冯雪搬去三楼,晚上陪着冯雨睡。
帮着照看孩子。
护理师和住家医生、育婴儿睡在二楼。
姜宁被冯雨嫌弃不让他睡一个屋,怕他手机半夜响吵醒女儿,或者翻身压到女儿,姜宁只好一个人睡隔壁卧室,每天晚上都会听到小家伙哭五六次。
虽然请了护工,但冯雨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别人。
最多白天让护工帮着照看下。
晚上睡觉必须要自己带着睡。
其实孩子很乖,吃饱了就睡。
最多拉了尿了清洗一下换一下纸尿裤,醒着的时候不多。
护工也闲的想要打毛衣。
这钱挣的太轻松了,七八个人照顾一个小家伙。能有多少事情。
三九的第一天,又下了一场大雪。
天气越发冷了。
姜宁没有出门,在家里宅着。
快十点的时候,小家伙醒了,要吃饭。
话说冯雨奶水有点不够,第三天时才下奶,小家伙吃一顿奶还得夹一顿奶粉,不然吃不饱就会哭,第一天哭声还像刚生下的小羊羔一样没直么力气。
现在哭的那叫一个响亮。
半夜一哭,楼上楼下都得被吵醒。
护理师喂完后,姜宁抱了下孩子。
小家伙和妈妈一样,也是双眼皮,眼睛也越长越大,圆溜溜的,跟黑豆一样,眼里也有了光,似乎也在观察他,看着看着小嘴一咧竟然露出了笑容。
“快,手机来……”
6=9+
姜宁连忙喊了一声,搞的大家都纳闷。
冯雪比着手语……
姜宁道:“刚刚在笑呢,快拿手机来拍下。”
冯雪连忙拿过手机,准备拍摄时。
小家伙已经不笑了。
“宝贝笑一个!”
姜宁蹭着脸蛋:“再给爸爸笑一个。”
小家伙却不给面子。
就是不笑。
护理师道:“月子里的孩子就算笑也是无意识的笑,这么小的孩子,是没有情绪表达能力的,要等到了三个月,才会初步具备一些情绪表达能力,你逗她她才会笑。”
姜宁点头,抱了会孩子。
家里又来人了,就去了一楼。
来的是舅舅一家子,张玉龙和姚丽丽也来了。
小姨给泡了茶,坐着聊了会。
舅妈王霞和姚丽丽上三楼看孩子。
姜宁问张玉龙:“结了婚有什么体会?”
张玉龙想半天:“没啥体会。”
姜宁道:“一个人混日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结了婚两个人过日子,肯定不一样,怎么可能没有体会?”
张玉龙干巴巴的笑:“我还没想这些。”
张跃东很无奈:“这勺的啥都不知道。”
姜宁就问:“舅舅没啥事吧?”
张跃东道:“没啥大事,就是姚丽丽一直闲着没事干不是长久之计,你看农场哪还能安排人,给安排个活让干,不然时间长了怕是会出问题。”
姜宁问道:“着不着急,着急就明天上班,不着急就年后吧,过完年再过来。”
张跃东道:“也不着急,那就过完年。”
……
翌日,雪停了。
冯雨娘家亲戚组团来看月子,许文静也来了。
这姑娘还没辞职呢,目前轮休在家。
准备过完年再单飞,还能白嫖几个月的工资。
小家伙醒了吃了奶。
亲戚们轮着抱。
许文静从她妈手里接过孩子,毛手毛脚的抱着孩子,那叫一个稀奇,看到小家伙拌了下小嘴,还一惊一乍:“呀,她干嘛要拌嘴,小家伙可真可爱!”
姜宁来了个神助功:“可爱你也抓紧生一个。”
许文静噎半天,愣是没想到怎么怼。
亲戚上午来的,下午就走了。
小家伙又收了一堆红包。
姜宁和冯雨冯雪关着门拆红包数钱。
都是两百块的。
冯雪拿出本本记上,这是礼,以后要还的。
过了两天,邓小芸来看她妈。
顺便蹭了一顿午饭,逮着机会问姜宁:“大老板,我爸我妈同意了,你啥时候带我去美利坚?”
姜宁怀疑:“真的假的,小姨和姨父能放心让你出去?”
邓小芸道:“当然是真的啊,他们不放心能怎样,现在社会这么卷,难道眼睁睁看着我一个月挣那点工资自己都养不活混到三十岁啊,我肯定要出去。”
姜宁道:“我问问小姨再说。”
邓小芸就催他:“你快去问。”
姜宁就去问了一下小姨。
张玉芳道:“我们管不住她,不让她出去她待在家里啃老咋办,想去就让她去吧,就是岁数大了,你得帮我劝劝她,赶紧让她找对象结婚,不然到了三十岁就只能找二婚了。”
姜宁觉的这任务太艰巨,没敢乱答应。
劝邓小芸结婚,这难度比去白房子点炮杖要大多了。
根本就不是他能完成的任务。
年前肯定是没空去美利坚的。
女儿出生,马上又要过年了。
哪有时间往外面跑。
小年这天,酒店趁着没什么生意,搞了个年会。
姜宁和老杨也去坐了坐。
酒店的员工很欢乐,也非常有精气神,多才多艺的女员们甚至彩排了好几个节目,载歌载舞那叫一个热闹,概因工作有动力,生活也有了希望。
今年酒店经营状况一路向好。
尤其第四季度,餐饮行业迎来大爆发。
酒店的平均工资甚至已经超过了农场。
十二月份,保洁阿姨工资加绩效都发了五千块。
还要发两万年终奖,姜老板还自掏腰包给每人发了一万奖金。
大家高兴是应该的,当然要庆祝一下。
快到尾声之时,主持人上台,非要请姜老板讲几句。
姜宁推辞不过,就上了台拿着话筒问:“大家知不知道我最烦的是什么?”
大伙互相望望,然后异口同声道:“不知道。”
姜宁揭开谜底:“我最烦的就是坐在下面听领导讲话。”
台下一片哄笑。
姜宁道:“有那个时间,我还不如去打几局麻将,或者和朋友喝个小酒,所以啊,你们让我讲我是真的不想讲,我怕我废话说多了大家嘴上不说,却在心里念叨我,所以我就不废话了,我就用几句话总结下今年,展望下明年,对于今年,我想说,大家干的很不错;至于明年,我想说,大家继续加油干,多挣钱多发工资,过好每一天的日子,就这样!”
大伙鼓掌,很用力。
这老板真要得,干净利落不说废话。
不像有些家伙,废话起来真是没完没了。
姜宁回到桌前,坐在老杨旁边问他:“你什么时候走?”
老头说:“腊月二十七八再过去,不想太早去。”
姜宁不好评价什么,问:“春节之后我要去一趟澳洲,那边的农场流程也走完了,我要过去接收,你要不要跟我去转转?”
老头不太想去:“外面有啥好的,吃也吃不惯,住也住不惯,我就不去了。”
姜宁那个摇头:“人还是要积极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你才五八,还不到六十呢,人家好多六十多岁退休的都在学英语,跑去外面享受生活呢!”
老头说了实话:“我是想去看看,但出去两眼一抹黑,只会给人添麻烦。”
姜宁道:“那就去,跟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子。”
老头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
显然还在犹豫。
过年小年,亲戚们开始请客。
今年不同去年,发生了好多事情。
大表哥周爱国丢了工作,成了灵活就业人员。
二表哥不知道在哪。
反正不管谁请客都不见两人,甚至二姑一家也不来。
姜爸腊月二十八在新城酒店请亲戚聚餐,特意开车去拉二姐一家,也没把人请来,据说二姑瘦的没了样子,精神也有点不太正常了,动不动就发神经。
到是二表嫂领着儿子郭祥麟来了,只是与以往相比彻底变了个样。
变的很不自信,说话都透着一股子小心。
腊月29,农场开始宰杀牛羊准备过大年。
其实进入腊月,农场就基本没什么事了。
后半月都在轮流放假办年货。
买点瓜子果啥的,米面粮油不需要买,农场给发的,油也不需要买外面的,姜宁早就发话,过年宰上十头牛和上百只猪羊,给大家发年货。
于是这天一早,牧场格外的热闹。
没事干的工人都跑过来,忙着抓牛抓羊抓猪。
牛多了几十头,下半年陆续买的。
都是肉牛。
羊多了几百只,却不是买的。
陆陆续续买了上千只羊,今年自产了好几百只羊。
姜宁就算一天宰一只羊,也吃不完了。
今天要宰一百只羊,除了给员工发放的年货。
还要卖一部分,猪和牛也要卖一部分,现在农场的土特产名声不小,逢年过节预订的人不少,陆老板盯的太紧,没人敢白要,都钱买。
便宜了还不行,得卖贵才有价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