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5章(1 / 1)清澜皓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头子一次性补发的两万留给他们四兄妹了。

但回来这一年多,领的几千块工资基本都捐了。他说他生老病死国?家都要管的,不用留钱。

那两万原本也不是留给他们四兄妹的。

是小暮想打破樱花国?技术垄断的事儿?,很得老爷子的心。钱是为此?留的!

结果没想到臭小子挣钱的能?力太强。

又不想事后被伯母、小姑姑埋怨,便?婉拒了老爷子的安排,只要了旁的所有物件留作?纪念。

一人五千,确实不是小数目了。

够在北京的大杂院买下?一套30平左右的房子。

拿在手里,不无小补。

如果真的全?给了小暮,大嫂肯定会嘀咕老爷子偏心。毕竟她家有两个孩子也正是长大成人、需要用钱的时候。

还有小妹,肯定也免不了会嘟囔。

当初小暮向老爷子借了一万的时候,她们就暗地里念叨过了。

所以,不让她们知道老爷子有过都给小暮的安排也好。

捐款这一点顾朝暮爽快答应了。

他个人其实也没有太多的物质方面的欲望。

有个自己的房子住着,有辆车开着方便?就行。

不过他的观点还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今世道渐渐清明了,成年人勤劳一些不会再饿着。

捐的话,他主要就捐给老家、老区的学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于朵提醒他,捐资助学要向女?孩子倾斜。女?孩子才?是弱势群体?。

于朵躺在床上想着这个事儿?,有点遗憾自己暂时不能?离京。

她小时候一直在北京城里待着。

后来飞去?过广州,还开车去?过深圳,年初连东京都去?过了。

但还真没去?过山区。

如果不是她这胳膊经不起火车进站、上车时的拥挤,还真想跟去?看看。

听说山区的风光一般都很好。

当然,她要去?,肯定会再呼朋引伴,不会就她一个人跟着顾朝暮去?的。

她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的就睡过去?了。

顾朝暮这会儿?还在火车上,老家肯定没机场。

而且他走一趟也能?对这一路的治安有个直观的了解。

为此?,他都是和带来的退伍兵买的硬座票。不然坐卧铺,于朵也不用害怕被挤到伤手了。

老爷子解放后回过一趟老家,回去?给太爷爷、太奶奶的坟磕过头。那会儿?还没有顾朝暮呢。

其实他老人家一直想再回老家看看。可?惜从农场回京以后,身体?不允许。

自己这一趟去?,也算是替老人家了个愿。

另外,顾朝暮临行还加洗了一张老爷子的遗像。预备挂到老屋、老爷子年少时的房间。

这也算是,送老爷子回家了。

等下?了火车,顾朝暮和随行的退伍兵成哥一起带着行李下?车。然后坐上去?到县城的客车,再转牛车。

他俩都穿的没有红领章的军装,路人遇到了都报以善意的目光。

坐在牛车上还有人问道:“小哥,你俩是退伍兵啊?”

顾朝暮今年21岁。正常18岁当年,服三年兵役,这个年岁退伍正合适。

成哥道:“嗯,是退伍兵。这位顾小哥老家是这一方的,我跟他来看看。”

“哦,那你是哪个村的啊?”那人随口问道。

顾朝暮就把从小听爷爷念叨的地名报了。

这一报,他又是姓顾的。那可?不就被认出来了么。

等到了地方下?牛车,便?有人喊来了村支书,说顾的孙子回来了。

村支书是作?为村里的代表去?北京参加了老爷子追悼会的。

他拿着旱烟杆过来,追上一路打听着往老宅去?的顾朝暮两人,“哎呦,小暮,还真是你啊!”

老家和老区去?的代表,顾占木和顾占林在追悼会后,是带着顾朝晖和顾朝暮特地请他们吃了一顿饭的。

给他们留了联系方式,让有事尽管去?找他们哥俩。跟老爷子还在的时候一样。

后面的事就很顺利了。

顾朝暮当晚和成哥在村支书家吃饭、落脚。老宅早就不住人了,空空荡荡的。

吃过晚饭,村里很多老人过来和他唠嗑,和他说起爷爷少年时代的事。

顾朝暮对他爷爷的感情毋庸置疑的深。听着这些往事,自然是心潮起伏。

就只当这一趟,是他陪着爷爷返乡吧。

第?二天,村里和镇上、县里的干部都来了,陪着顾朝暮祭祖。

当年爷爷打仗在外,太爷爷和太奶奶都是由没出五服的同族帮着办的后事。

然后又把老爷子的遗像,挂在了老人家少年时住的屋子。

顾朝暮先是给村小捐了1000块。然后又给村里没出五服的老人一人发了50块养老钱,不同姓的老人也发了20块。

也算他没有白?回来一趟。

最后才对着干部们道出自己的来意。

干部们听过有些迟疑,又仔细问了问北京的政策。

其实上次上京,他们也趁机打听过。知道现在就做生意,还不是十足稳妥。

但是机会难得,错过了不知道又要等多少年。

顾朝暮说了,他这一趟出来先到爷爷的老家,然后还要去?爷爷转战过的那些革命老区。

如果因为他们的犹豫,机会被别的地方占了,小顾手头的本钱也有限。

没办法,山区穷啊,老的、小的病了,都只敢找赤脚医生抓点药吃。

去?镇上的医院,承担不起。真得了大病,大多也就是拉回来,顺其自然。

他们以前也跟顾老将?军打过秋风,尤其饿肚子那三年。但顾老将?军不在了。

而且,不能?一直就投亲靠友的吧。

县委的朱书记问道:“小顾,这事儿?是你大伯、你父亲挑头还是怎样?”

“顾家只有我在做生意,他们全?都是端铁饭碗、拿工资的。所以捐款、发养老钱也好、想把老家土特产运去?北京卖也好,都是我一个人的主意。我伯伯和姑姑,应该是不赞同我的决定的。我爸倒是挺支持,他辖下?的地区已经有货运到京城,已经在叫卖了。”

“哦,你爸的辖区已经走先一步了啊?不是听说你在京大读书么?你爷爷电话里说起你,可?得意了。”

顾朝暮笑?道:“是在京大读书,不过去?年回城我开了个收音机厂。去?年底的时候,还让人检举揭发了,说我雇工。幸好邓公说看两年再说。如今我又办了个集体?所有制的贸易厂。里头除了我,还有两百来个退伍兵也都是股东。”

他下?巴朝成哥微抬,“成哥就是其中之一。”

成哥点头,“对,我也有股份的。我们的生意在北京各大小市场还不错。”

虽然只有千分之一的股份,但大小也是股东啊。

第?一次从小顾他爸那里进的货,成本价一共三十六万。

已经卖出去?一成半,估摸一周能?卖完。

再算上前期进货、运货,他们付出的时间大概就是十天。

初步估算,交完税、刨开一切开销,第?一次的净利润大概在五万左右。

他作?为股东能?分到五十块。

但同时他们还在做义?乌那边的生意,十来天估计也是二三十块进账。

同时义?乌的生意他还是采购,可?以分到十到十五块。

这职务工资,是从顾朝暮的分红里拨出来的。

两百个退伍兵,只要做事的,都能?按贡献分到一份。

另外还有小顾老家、革命老区的生意陆陆续续也要展开。

这靠的都是小顾拿出来了二十多万,靠他爸那边货款只需要预付三成。

不然,根本不可?能?规模化经营。

之前那批人自己从义?乌进货回来卖,就没这么大的利润。

如今进货多了,还能?压价呢。

所以小顾按比例占七成出头是应该的。

顾朝暮51%,退伍兵加起来20%,他本就占了七成。剩下?29%,目前还没主。

而他们每个人的回报,也远高于如今四十左右的人均月收入的。

以成哥为例,十来天他能?拿到90块。一个月差不多有200多块进账。

而其他人,就算只是出去?摆摊的,一个月也能?挣到180块左右。

供货的老百姓,也拿到了数倍于往年的收入。

押货的解放军肯定不能?收钱。那性质就变了。

但得了好处的当地百姓,捐资给部队建设是说得过去?的。

如今军费开支因为没钱,基本的军需都保障不了。发个津贴有时候都拖欠着。

这下?就补上了。

还不怎么成建制的税务部门也收到了一笔不菲的税收,可?以充入国?库。

可?谓是皆大欢喜!

当地干部听到顾朝暮说他被举报雇工,都吃了一惊。

听到这贸易厂是集体?的才?松口气?。

他们如果要想把特产从山里运出去?卖,只用和贸易厂打交道。

而且,他自己老子都在搞。

另外,小岗村那十八个村干部的事迹如今也是传遍华夏了。

万副总理因为包产到户搞得好,升职去?了中央的事,更是家喻户晓。

老百姓众口一词的一句‘要吃米、找万里’,这是多高的荣誉啊。

最后,老爷子老家的村、镇、县的干部心一横,干了。

顾朝暮道:“你们得组织村民把货运到火车站,我派人到火车站来接货。”

估计平时还行,现有的牛车组织起来,不够附近村子再去?租借嘛。

但下?雨天同样面临泥巴路难走的困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