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5.第105章 【准备出征倭国】(加更二)(1 / 1)大内总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5章 准备出征倭国】加更二

ps:感觉订阅的人好少,都快加更没动力了……

但是,答应了给大家加更,我就一定要办到!】

李承乾在江南大开杀戒,几乎将整个江南官员,血洗了个干净。

消息传到京都,满朝文武,顿时全都变了脸色。

比起他灭倭寇,议论的声音更大。

毕竟,没有一个官员希望,将来的帝王,是一个杀心很重的人。

毕竟,帝王手中屠刀,最先对准的,就是他们这些朝中大臣。

对一心为天下,为国为民的官员而言,有一个圣明的帝王,自然比什么都重要。

可是,对那些昏寐官员来说,帝王昏庸一点,对他们而言,才是好事儿。

帝王杀心过重,他们便无时无刻,不得战战兢兢,谨小慎微。

所以,消息刚传到京都,几乎在第一时间,不少官员便上书弹劾。

于是,无一例外,全部被罢官,而且,由黑骑,立即押解江南。

此消息一出,文武百官,无不脸色骤变。

之后,再无人胆敢弹劾太子。

江南。

这些时日,李承乾一直在练兵。

他需要建立一支强悍的水军,出征倭国。

兵不在多,但一定要精锐,能够以一敌百。

所以,范闲、林珙、秋竹,包括谢必安,都没能闲着。

江南练兵,声势浩大。

海面之上,其实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海盗。

这些人,就成了李承乾练兵的对象。

一时间,海面上的海盗,无不抱头鼠窜,怨声载道。

他们给李承乾起了一个外号,名叫“李砍头”。

说的,自然是李承乾血洗江南官场之事。

多年来,这些海盗与江南官员,多有勾结。

如今,这些官员被血洗,他们自然就失去了眼睛和耳朵,办事处处受到约束。

更为可恶的是,有时候,李承乾的海军分明能灭了他们。

可是,却又故意放他们逃走。

然后,一次次猫捉老鼠。

通过不断水上作战的训练,李承乾的海军,战力不断提升。

原本组建的十万大军,在训练过程中,淘汰人数近乎超过一半之数。

只剩下五万。

之后,李承乾持天子剑,以储君太子的身份,加上监国的名义,又招纳十万水军。

江南一战,李承乾的名声,已经响彻天下,得民心拥戴。

得知他扩军,前来参军之人,数不胜数。

十万之数,李承乾又通过训练,挑选精锐中的精锐。

加上之前五万,组建十万精锐海军。

并且,为其起名为“国海军”。

国之海军!

远在京都的庆帝,也命人送来特制虎符。

为了表示对太子的信任,庆帝颁布圣旨,从今往后,这支军队,就全权交给太子指挥。

明确表示,不会收回兵权。

此消息一出,在整个天下,顿时掀起千层浪。

太子掌军,亘古未有。

因为这就意味着,有造反的可能性。

看着手中虎符,以及圣旨,说实话,就是李承乾,也有些懵逼。

庆帝此举,真的有些让他有些出乎意料。

真这么放心他?

李承乾觉得未必。

庆帝的一系列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更加坚定了李承乾的心中猜测。

庆帝在他身上,有所算计!

而且,这是一盘棋。

一盘很大的棋局。

庆帝是庆余年世界,最大的终极反派boss,其智谋,绝对是天板的存在。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会是无的放矢。肯定有其深层次用途!

只是,李承乾现在还拿捏不准,庆帝的计划是什么。

不过,既已入局,而且是以身入局,李承乾也丝毫不惧。

一切按照自己计划进行。

说实话,他如今担心的,倒不是庆帝,而是另外一件事。

两年前,他突破宗师之上的境界后,便有种奇怪感觉。

有人在窥视他!

这种感觉很缥缈,似有似无。

而今在江南,他训练海军时,又产生了这种感觉。

而且,他通过召唤,已经将玉玺空间的,超越这个时代的海军,召唤到现实后,这种感觉,忽然更明显了几分。

如今,这些战舰海军,全都潜伏在大海深处,随时出击。

国海军的训练,已经逐渐接近尾声。

接下来,就该考虑出征倭国了。

可是,太子驻扎江南,一月之久,依旧不见回京。

这时,所有人终于想起,他之前所说的那句话,不灭倭寇,誓不回京。

原来,那句话的意思,不是剿灭倭寇。

而是出征倭国!

得知此事,京都内,又掀起千层巨浪。

为此,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划分为三派。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保持中立。

今日早朝,庆帝坐下后,按照往常,说了一句:

“众爱卿,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话是这么说,但是,其实早就知道,今日早朝,就是为了讨论出征倭国一事。

反对的人,自然最先站出来。

理由简单,北齐虎视眈眈,这个时候,不可轻举妄动。

而且,太子手握重兵,已是朝廷大忌。

如今,他又要出征海外,有没有可能,他带着大军,一去不复返,自立为王……

当然,这种话不能说得太过直白。

但是,大家都明白,就是这个意思。

听到这话,龙椅之上,庆帝也是笑了一声。

不过,笑声有些闷哼的意味,令人难以揣度其中深意。

“林相,你怎么看?”庆帝看向林若甫,问道。

“陛下觉得,这一战,可有胜算?”

林若甫不愧是老狐狸,一句话问到关键点。

他不说太子领兵是大忌,也不说太子可能自立为王,而是问,这一战,可有胜算。

如此回答,便成功跳过那两个,怎么回答都是错的大坑。

文武百官,这个时候也纷纷讨论起来,分析这一战,是否有胜算。

最终,不少人得出结论:

毫无胜算!

所谓,兵法有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可是,如今庆国对倭国战力,一无所知。

有多少人,兵力几何,全都不知道。

既如此,何谈胜算。

所以,这一战,完全就是瞎打。

毫无胜算!

“秦将军,你怎么看?”庆帝问。

秦业,庆国三军统帅。

在朝堂之上,可坐椅子。

还可睡觉。

既是作战,问他总归没错。

于是,文武百官,纷纷看向秦业。

众多目光下,秦业也瞌睡,顿时清醒很多。

今日只是,若是说不好,搞不好,全家都要完蛋。

万万不能大意。

“陛下,臣已年迈,但是,太子若坚持要出征,老臣请命,一同前往,以生死,护太子安全。”

此话一出,无数人忍不住暗道一声老狐狸。

看似说了一大段,但是,实则什么都没说。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