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4.第154章 西域版‘大明’(1 / 1)木屋城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4章 西域版‘大明’

来时数百人,回去时队伍扩大到了上千人,并非各国派遣的使者太多,而是同行者中,还有西域闻风而来的商队。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商人门儿清。

况且西域诸国与东边的国度初次建交,两地的特产如今都是稀罕物,值得跟风跑一趟。

就这样。

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特地绕过了北边的路线,从沙漠以南向东行进。

途径精绝国修整时,张骞还特地多留了一天,去参加了精绝国主的宴会。

博望侯这次看的真真切切。

精绝国确实没有女王,只有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王后!

嗯。

回到长安后,定要跟太子说清楚,断不可听信谣言……

从精绝国往东,便是且末、楼兰。

再往东。

一座明显是汉人风格的关隘便映入眼帘,望着那正逐渐拔地而起的城墙,张骞打马向前,高声喊道:

“我乃大汉博望侯,中郎将张骞,有印信为证,前方是哪位将军当面!”

广阔的荒原对面,紧急驰来的一队边军中,缓缓行出一名军候,目光冷淡,盯着张骞看了好一阵。

“得罪了!”

“恕在下眼拙,却是没见过博望侯,还请你们先等一等,我家将军随后便到,那时再验印信不迟!”

张骞理解边军的防备与谨慎,命令后方的大队人马不要躁动,随即,他望向自己离开时还未修建的关隘,疑道:

“此关为何名?”

那酒泉郡军候坐立马上,目光注视了张骞片刻,方才沉声吐出三个字:

“玉门关!”

……

元狩四年走,元狩七年归……不,三年间物是人非,入了大汉境内,张骞方知,如今已经是元鼎元年。

元鼎元年,夏。

出使西域长达三年之久的博望侯,归长安!

是日,长安城万人空巷。

百姓争相去看那些高鼻梁、卷头发的异域之人,在听闻博望侯还带回了绿眼珠、红头发的‘异人’后。

长安街头愈发鼎沸。

提前得到通报的中尉府早有准备,并未让异国使者受到冲击,将其一路护送至未央宫。

皇帝与一众百官,已于前殿静坐。

前殿。

坐落于龙首山山丘之上,整座宫殿群庄严、巍峨。

一般有重大礼节性的朝会,才会在此地召开,比如新皇登基、正旦大朝会等,今日万邦来朝,恰好也符合这个条件。

“召,博望侯张骞觐见”

宦者令肃穆的嗓音在大殿内传响,随后殿外内侍层层高声传达。

人未至,乐先起。

厚重的礼乐声从大殿内传出,跨越高且长的台阶,传到正在仰望宏大殿宇的西域诸国使者耳中。

疏龙首以抗殿,状巍峨以岌嶪。

一路走、一路看,河西走廊中密集的烽燧、要塞,让他们见识到了大汉的军武之强盛。

入了长安城,又见到了大汉之繁华。

最后。

入了未央宫,站在了前殿下,他们方知何为撮尔小邦,何为巍巍大汉……

萧何在督造未央宫时,将前殿修建的高大雄伟,无疑是刻意的,今天,它便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

依照礼节,诸国使臣一一拜过皇帝、见过满朝文武之后,震撼在脸上,复杂的情绪在心里。

如精绝等小国的使者,惊讶有之,忌惮有之!

匈奴人为了震慑西域诸国,曾给他们展示一望无际的控马之士,汉人虽然没有展示兵马、刀剑。

可不知为何。

走了一遭汉人的王宫后,他们依旧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震慑,平静,严肃,势不可挡……小国有小国的忧虑,大族有大族的喜悦。

乌孙人见识到汉朝的强盛后,还未出未央宫,便想面见汉人的王,做些私下的交流。

不过。

皇帝没有允准,只说让他们先体验大汉的风土人情,正事日后再谈,实则是想先摸摸底。

承明殿,内侍在旁帮助褪去厚重的冕服,皇帝则一边伸着手,一边听张骞的汇报。

“匈奴右部的大部分兵力退走后,西域诸国愈发松动,向我大汉示好的王国不在少数。”

“臣擅自与几个国主定下了约定,以后可常派使者,互相来往。”

这时。

皇帝已经换好了常服,挥挥手,让殿内侍者退下,“你做得很好,没有什么擅自不擅自。”

刘彻在龙榻上坐定,示意张骞也坐,“匈奴右部北上单于庭,应该与争位有关。”

“此事你之后去找大将军,与他详细说说。”

卫青如今负责处理匈奴分裂事宜,不管有没有可乘之机,刘彻都得让对方知情,有个谋划自然更好。

谈完西域大小势力,他话锋一转,问起最关心的事情,“乌孙人是何状况?”

龙榻上。

皇帝捻着唇角胡须,眉头微蹙道:“匈奴人大敌当前,他们还有功夫内斗?”

张骞也是苦笑,拱了拱手,将乌孙的状况和盘托出,等皇帝听完,眉头是舒展开了,脸上可精彩起来。

“伱是说……”

“乌孙的太子死了,乌孙王哀痛于长子之死,所以立了长孙为继承人,他另外一个儿子不满,扯旗造反了?”

好家伙。

虽然刘彻不知道靖难之役,但他知道七国之乱,皇室宗亲一旦举兵乱起来,那就是天下大乱!

“你确定乌孙人还能腾出手对付匈奴?”

面对陛下的疑问,张骞思索一阵,凝声回道:“现任乌孙王猎骄靡未死,他尚且能压制住自己的儿子。”

“此次来朝的使臣,便是猎骄靡派出,其长孙军须靡麾下亦有兵马,据臣观察,他顺利继位的可能性极大!”

“而且……”

说到这儿,张骞忽然欲言又止。

皇帝挑了挑眉,“说!”

“是。”张骞拱手一礼,平静道:“而且此次猎骄靡派遣使者来汉,有求娶大汉公主的意思。”

“既想借大汉震慑国内,又想以此抗衡匈奴。”

听罢。

皇帝眯了眯眼,视线投向殿外,不知思量了些什么之后,他摆了摆手,“你一路劳顿,先下去休整。”

“此事朕再思量思量。”

其实不必再思量,因为刚才皇帝心中已经有了计较,求娶公主不行,至少现在不行。

他得先看到乌孙人的价值,乌孙人也得先站稳脚跟。

如果内乱持续,或者加剧,他们也就没了与大汉结盟的资格,更别提什么求娶公主……

另一头。

张骞依令退了出去,不过他并未第一时间回府,而是先去了大司马大将军府。

短短三年不见,当真的物是人非。

大将军,现在成了位居三公之上的大司马大将军,与之并列的,竟然还有一个大司马骠骑将军。

‘呵。’

‘去了西域三年,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去了三十年。’站在将军府外感慨了一阵,张骞摇摇头,迈步入内。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