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 天平军应创太平(三)(1 / 1)陈恶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6章 天平军应创太平三

事实证明,正如耿京所说的那样,天平军这支说兵不是兵说匪不像匪的流民集团,就算没有敌人来攻,自己也会出乱子的。

在八月七日这一日,早上就早早开完了军议,确定了各军先后。

因为辛弃疾与李铁枪的部众不再当开路先锋,而是要与中军汇合,就开始扎营等待中军。在这前后位置转换的期间,混乱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然而与所有人想象不同的是,这场混乱迅速突破了天平军高层底线。

说不清混乱是从哪里开始的,只知道第一场大规模冲突是从平山胡所部与如林军之间产生的。

如林军为了等待中军,直接在官道两侧扎营。而平山胡趾高气扬的带着近三千兵马行军至此时,直接让如林军再靠边点,为大军让开道路。

李铁枪的副将也是天平军中的老人了,哪里管这个,当即嗤之以鼻骂了回去。

原本平山胡被刘淮揍了一顿,本身就憋着一股邪火,双方迅速推搡喝骂了起来。

本来到了这一步,无非就是‘老子就不让路,你爱过不过’与‘老子就是得过,你爱让不让’的冲突。

可平山胡所部的队列本身就不齐整,这安子河畔的官道又是年久失修,相对狭窄,两千多人一起过,就难免会拥塞,难免踏过如林军的营寨。

偏偏如林军的营寨修得也十分差劲,别说木栏望楼,连壕沟都没有挖,鹿角都没有设。整个营寨四面大开,犹如公共厕所,让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平山胡所部大多是匪兵出身,偷鸡摸狗惯了,这拿两支箭,那拿三块饼,很快在大头兵之间就起了冲突。

而这些大头兵可不会像这个头领,那个副将般有所克制,先是骂,吃亏了叫人,人多了壮了胆量,自然就会动手。

先是用拳头斗殴,出了人命后直接亮了兵刃,厮杀起来。

待到基层军官们发现不对,开始弹压后,却又被混乱裹挟其中,成了混乱的一部分。

直到各自将军亲自下场,才把混乱平息。

平山胡所部直接死了三十人,轻重伤兵足有一百。

如林军毕竟是精锐,死伤加起来竟然还不到五十。

平山胡的鼻子差点没有气歪。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须知道平山胡与如林军是在官道上斗殴的。

这些乱军乱乱哄哄的直接把安子河西岸的官道彻底堵塞,身后的几支部队也被堵着难以前行。

偏偏因为天平军建制不全,根本没有军使、幕僚等人管着信息传递,这也就导致了前面的军队已经被堵住了,后面的军队根本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行军依旧。

最终安子河西岸发生了大堵车。

真的是堵车,因为队列中是有许多辎重大车的。这些大车灵活性差,根本没办法机动,想走田垄都没法走,堵住了那就是彻底堵死了。

这么多支军混在一起,一些犯罪事件也就层出不穷了,偷盗、抢劫、强暴甚至杀人屡见不鲜,再加上说是随军家眷,其实就是流民的普通百姓参与其中,老人闹孩子哭,使得场面骚乱一时。

就是在这样一幅即将失控的场面中,刘淮与辛弃疾赶到了现场。

在刘淮的冷眼旁观中,辛弃疾展示了冷酷的一面,他带着亲卫几乎是一路前行,一路杀人,路过一军则整顿一军,终于在天色将黑之时,将安子河西岸安定了下来。

安子河并不宽阔,东岸的辛字军之前见到西岸乱起来的时候,就知道要坏事,偏偏将主不在,辛字军的几名将领只能尽量不让混乱在东岸也蔓延起来,扎营之时远离了官道。

在东岸行军的孙黑虽然也是山贼出身,却是个守规矩的坐匪,见状自然不会没事找事,去触辛弃疾的霉头,也就顺利通过,相安无事了。

可这样一来,到了夜间,原本齐头并进的东西两支兵马就拉开了十几里的距离。这是个十分尴尬的距离。

说近吧,的确有些脱节;说远吧,也就是一个时辰的路程,在友军的支援范围之内。

同样有些尴尬的,还有陪同刘淮一起看完全程的邵进。

这厮作为耿京的亲卫,还是有些政治眼光的,他知道将这种混乱场面展现给盟友是多么大的篓子,可辛弃疾与李铁枪这两人都不管,邵进这种身份也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然而见刘淮表情越来越严肃,邵进还是忍不住开口:“刘太尉勿怪,这不是辛将军酷烈,而是此时确实别无他法。”

刘淮瞥了邵进一眼。

他板起脸来不是因为辛弃疾做的事,而是终于想起来邵进这厮是谁了。

在原本历史上,就是张安国与邵进二人在辛弃疾南下向宋朝求取封赏时,杀了耿京,投降了金国。

然后才引出了辛弃疾百骑踏敌营,生擒仇人归的故事。

今日一天之内就把这两个叛徒见全了,也是运道。

当然,正如之前面对张安国时那样,此时刘淮自然也没有立场去处置对方,闻言只是叹气:“我不是在想辛五郎酷烈,而是在想,你们天平军的元帅将军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太软弱了。”

此时辛弃疾与李铁枪的距离也不太远,事实上,这百余骑基本上都是这两人的亲卫,刘淮等人被夹在其中,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毕竟,虽然天平军不会限制刘淮走动,可也不会让他满世界乱窜。

“软弱?”邵进愕然,揉了揉额角,目光看向辛弃疾的战马鞍鞯侧方。

那里还挂着三颗人头,正是之前肃正军法时斩下来的。

这副样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跟软弱沾边吧。

“正是软弱。”刘淮摇头,用辛弃疾能听到的声音朗声说道:“不敢主动去揭开烂创,屡屡对军中的恶事容忍让步,害怕杀人后会没了义气,优柔寡断拖拖拉拉。

结果就是原本只用杀十几个就能解决的事,到最后演变成了几百死伤都控制不住的大清洗。”

李铁枪回头看向刘淮,不知道是因为是如林军先产生的冲突,还是因为这番话刺痛了他,这厮脸色难看的说道:“刘大郎说这话过了吧。”

刘淮嗤笑一声,只是盯着辛弃疾的背影:“大铁枪,有些故事你没听过不怪你,可我不信辛五郎饱读诗书,却没听过《子产诫游吉的故事。”

李铁枪看向辛弃疾,见对方只是沉默,也只能再次回首拱手:“望大郎赐教。”

这事其实是《韩非子中记载的故事。

春秋时,子产做郑国的丞相,病重将死时,对继任者游吉说:“我死后,你一定要实行严厉的制度。火的样子很可怕,所以人们很少被烧伤。水的样子看起来很弱,可很多人却淹死在水里。你一定要严厉执行你的刑法,不要让老百姓看到你的懦弱而触犯刑法。”

后来子产死了。游吉不肯实行严厉的制度。于是郑国的年轻人就在萑泽竞相作乱,就要逐步的变成郑国的大祸了。

游吉率领车骑与他们作战,激战了一日一夜才战胜他们。游吉感叹地说:“我早日要是听了子产的教导,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后悔。”

讲完之后,刘淮喟然长叹:“你们现在做的事情,跟游吉所做,有什么区别呢?”

辛弃疾依旧沉默不语,只不过在秋日傍晚微凉的风中勒马驻足,怅然若失。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